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歌阅读之题材分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知类型,懂方向,答准确1/32考点分析1.考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②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2.考查题型:客观题、主观题各1道,分值总计9分。2/32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题材分类及各题材常见思想内容。(重点)2.结合高考试题明确出题形式,掌握答题方法。(难点)3/32送别怀人羁旅思乡山水田园边塞征战咏史怀古咏物言志即事(景)抒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题材4/32“读一首诗,知一类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当然,这些诗极难有清楚明确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准确把握和了解上。5/32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个分别多样情(一)题材特征(二)意象(标志)(三)教材关联之内容情感(四)惯用技法(五)即练即悟6/32(一)题材特征

送酬别赠《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渡荆门送别》(李白)《和董传留别》(苏轼)《赠汪伦》(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7/32(二)意象(标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柳永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季节时间地点景物送别秋季或春季清晨或黄昏(“日暮”、“斜阳”、“暮雪”、“暮钟”)路口、驿站、码头、南浦、长亭、短亭、阳关、灞桥等杨柳、酒、月、水、舟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8/32古人送别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灞陵行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9/32(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①依依不舍留恋之情,真挚友情。雨霖铃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②遥想分别后孤寂,及离别后思念和牵挂。10/32(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④借送别友人坦陈心志。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对友人抚慰与勉励。11/32温馨提醒:

送别诗情感不能简单地以“依依惜别”一概而论,应结合详细诗句仔细琢磨诗歌情感。概括情感要准确,不可生搬硬套。12/32(四)惯用技法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①离别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寒蝉、雨”衬托伤感气氛。“念”字告诉读者下面景物是想象。承上启下。③虚实结合。写别后寒心,推想离别后惨不成欢境况。13/32(五)即练即悟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这首诗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作者情感?请简明赏析。(6分)标题意象注释想象角度景、事送,归蜀;送别诗社燕、下马、征衣、水息机:摆脱琐事杂物,停顿世俗活动。暗示回到家中。前两联:从童稚角度描写;后两联:从何遁山人角度描写前三联写景;尾联叙事。答题步骤(看分值,养成踩点得分好习惯噢!)①手法+景物+情感②手法+情感+祝福③作者情感14/32二、羁旅思乡诗异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一)题材特征(二)思乡缘由(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四)意象(标志)(五)惯用技法(六)即练即悟15/32(一)题材特征

诗题中多含有

等词语以及

等节日名称。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元宵、中秋、重阳、除夕(二)思乡缘由战乱频繁;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山长水阔;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16/32(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①漂泊羁旅愁。使用众多密集意象来表示作者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抒发了漂泊无定孤苦。17/32(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天涯怀人愁。独在异地,佳节思亲。感念亲情之深,表示了对亲人思念。18/32(三)教材回顾之内容情感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③羁旅异乡幽怨。诗人漂泊无定生涯,年老多病处境,韶华易逝、壮志难酬感怆,加上离乡万里、人在暮年感叹,生出无限悲愁之绪。19/32(四)意象(标志)月亮、秋风、秋霜、浮云(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梧桐、叶落书信(鸿雁、尺素、双鲤)树(杨柳、桑、梓)杜鹃(子规)、猿啼、沙鸥、孤雁、捣衣、寒砧西楼(李煜“独上西楼,月如勾”;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20/32羁旅思乡诗意象三字经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21/32(五)惯用技法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侧面描写。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衬托诗人苦恨离情。22/32(五)惯用技法③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比如:晏几道《鹧鸪天》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23/32(六)即练即悟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这首诗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6分)题材标志找意象看注释关键词句景、事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主题)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答题步骤(看分值,养成踩点得分好习惯噢!)①手法+情感②角度+景物+特点③作者情感24/32羁旅思乡诗小结1.挖掘关键信息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切入点。有时特殊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主要节日,经常引发旅人思乡怀人之情。2.留心景物意象3.注意常见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等表示技巧外,有两种特殊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②侧面落笔。25/32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高考链接

26/32时间

17年高考宋词乐府诗唐诗宋词宋词宋词

唐诗唐诗唐诗宋诗宋诗宋诗唐诗唐诗宋诗唐诗宋诗唐诗唐诗作者辛弃疾江总周朴晏几道朱熹

无名氏岑参

李白杜甫曹翰欧阳修苏轼白居易李贺陆游王建陈与义杜荀鹤刘禹锡27/32年份朝代作者作品体裁题材类别宋刘一止小斋即事五律抒情诗即事抒怀陈江总雨雪曲乐府边关诗思乡诗唐周朴春日秦国怀古七律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宋晏几道思远人小令怀人诗怀人诗(1)宋陆游鹊桥仙小令抒情诗叙事抒情(2)宋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七律咏物诗咏物抒怀(1)宋无名氏(秦观)阮郎归小令抒情诗写景抒情(2)唐韦庄含山店梦觉作七绝抒情诗叙事抒情宋郭震宿渔家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五律边塞诗叙事抒情

(1)唐韩偓残春旅舍七律抒情诗写景抒情(2)28/32(1)唐李白金陵望汉江五律抒情诗叙事抒情(2)唐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七律抒情诗叙事抒情(3)宋曹翰内宴奉诏作七律抒情诗即事抒怀(1)宋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七律抒情诗即事抒怀(2)宋苏轼送子由使契丹七律抒情诗叙事抒情(3)唐白居易戏赠元九、李二十七律抒情诗叙事抒情-1唐李贺野歌七律抒情诗叙事抒情

-2宋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七律抒情诗即事抒怀-3唐王建精卫词七律抒情诗咏物言志-1宋陈与义题许道宁画五律题画诗写景抒情-2唐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七律抒情诗即事抒怀-3唐刘禹锡插田歌五律抒情诗即事抒怀29/32命题规律总结1.朝代特征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卷中命题率最高就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经过调查,自从利用新课标后,宋朝诗词就占了全部朝代56.34%,而唐朝则占据了26.76%,这说明这两个朝代是受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极度青睐。

年高考新课标选了两首宋代律诗和一首唐代律诗,年年分别选了两首唐代律诗和一首宋代律诗。由此能够预见年延续律诗和宋词,尤其是宋词几率较大。30/322.题型特征分析

经过近六年诗歌题型分析发觉全国卷重视对情感分析。

-这四年两道主观题都有一道包括情感分析;其次是内容和手法分析。值得注意是和这两年都出现了典故分析;再次是对比阅读题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