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_第1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_第2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_第3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_第4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

摘要:在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历史进程基础上,结合四门必修课程当下的展开,以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XX年修订版内容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焦点性问题及对策作探讨。

关键词:历史回顾;当下展开;焦点及对策

1历史地回顾

1956年高教部规定内容:

《马列主义基础》,《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982——1984年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

1985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思想教育课程:《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选修);

1986年增设《法律基础课》;

1987年有《形势与政策》和《法律基础》(必修),《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选修);

1992年将《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选修)三门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

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以“两课”称谓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1998年为《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20XX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16号)精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选修);

20XX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XX]5号)明确了四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门课程规定为必修课,强调指出:“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随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确定科目具体的标题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XX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要求,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XX年修订版)》四本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版教材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工作部署。

随即20XX年修订版教材于20XX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教育部下发文件(教社科司函[20XX]3号)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从20XX年春季开学起,要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XX年修订版)。并请各地及时将高校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2四门必修课程当下的展开——首先须明确的问题

(1)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

(2)现实思想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四次思想交锋,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92年姓“资”和姓“社”问题,1997年主要围绕国企改革“公”、“私”问题的讨论,20XX——20XX年由于贫富悬殊引发的“改革问题”的大讨论;高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切。

(3)哲学理论依据:实践与理论的辩证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4)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过渡到《中国近代史纲要》问题,由于两者在横向上同其他科目比较而言存在更为紧密地,如具体内容上的相互援引,方法论上总体遵循“史论结合”展开的同时前者重“论”、后者重“史”,在纵向上一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本质上是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离不开时空跨度上将中国近现代史作为阐释的某种历史依据,另一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段论”: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XX)的落脚点与归宿则“回向”于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性任务过程中,对现行主义、道路、领导阶级、制度、国策等的历史选择问题,这些根本上说同时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与重要成果”及其方法论指导息息相关。即便如此,过于断代史的历史纵向“建构性”与这门课横向上本质的“交叉性”仍相距甚远,以致一开始就有人质疑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因此有必要从教材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高度明确其“思想政治性的指向性与交叉性学科的定位:用“近现代史”的“矢”瞄“思想政治”之“的”,在政治与历史的大“集合”下界定思想政治的“交集”内容,统筹兼顾,课程安排上建议《中国近代史纲要》应该放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之前讲授,并且关注教材事实上“与高中政治历史内容大量重复的现状”能否待下次修订中删繁就简使内容再精炼些,参考《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类的教材并充分考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1-3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1月第3版)实施以专题史体系的架构将“中西古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重新整合编排的经验得失,本着对历史“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在原始史料的选择上汲取传统史学的真精神,尤注重中西古今“大历史”视野下汇聚政治、历史、哲学思想于一身的历史人物的担当情怀,进而切入时代与改革主题相激荡的风云实践,重新考量中国近现代史这一特定断代史的谋篇布局,使中高等教育在政治历史类课程教学方面达到逻辑与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笔锋至此,建议以后“名正”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政治史纲要》似更“言顺”,从而将“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新的世界观”贯彻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教材体系中。

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说教方式,还可以做哪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除了所谓的“世情、国情、党情”之外,我们当前尤其要针对全国各省市高校(截至20XX年5月18日共1909所)自己本身的“校情”、自己所处城市的“社情”,在社会实践与第二课堂方面充分拿出自己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特性、新颖性的一整套教学实施方案来。教材可以统一,但教法则务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比如,高校除了利用传统的“红色资源”、“革命圣地”、“博物馆”等作为实践基地外,一些反映当前改革开放新领域、新事迹、新典型的案例也可进行实地考察追踪,而新近修订的国家法定假期也为校外实践提供了时间安排上的某种有利条件,再比如各省市的物质与非物质人类文化遗产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契合四门核心课程中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的宣导,在大地山河之“行万里路”中感知祖国人文山水、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双重效果与目的。而对于一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文景观如景德镇陶瓷陶艺文化亦可以作为贯彻“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素材、促进各高校横向上教与学方面的校际交流、合作、联谊,以点带面、沟通有无和优势互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将类似标签“世界只有一个瓷都”、“陶瓷是世界第五大发明”、“千年陶瓷原来也隐藏在china这里”体贴入微到被喻为“八九点钟太阳”的青年身心上,为十七大倡导的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出去、引进来”,使各地的这种原创型文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普及,间接也为四年后的出炉、出路提供某种活生生的由就业向创业转变的物质精神载体。同时力争使各高校在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上有新的突破,使高校的“公益性、社会化、职业化、产业化”各得其所。比如高校产业化的提法有必要总结九十年代的“大张旗鼓”和当下“矫枉过正”心态下的“偃旗息鼓”两方面的经验得失,交出尽可能让各界满意的教育答卷。历史的人文积淀与具备持久生命力的一些特色学科群注定在某些高校可以作为经济的孵化器,走出各自产学研结合的新路来,并在相对合理的环境下尝试引入竞争、合并、重组机制,以达到优化高校的区域布局与层级效能的长远目标。由衷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率先为高校贯彻继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精神吹响“理论先声”的集结号。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成败在人,具体的就是如何进一步促成“作为教师的主导”与“作为主体的大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相长问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教师。短期的突破除了教材的统一之外,教学实效的提升还有待于络电子化优质资源的共享与疏导,由于四门课程大都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开设,需要教师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的阶段特征,借助络在教学上多一些互动的环节,尝试以团队建立起相应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次的四门课程的精品课程络体系,并借鉴化、商业化的运作构建异地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