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探究9200字(论文)】_第1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探究9200字(论文)】_第2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探究9200字(论文)】_第3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探究9200字(论文)】_第4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探究9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TOC\o"1-3"\h\u671引言 引言塑造人格和兴趣的起点及教育的基础是启蒙教育。音乐启蒙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听觉感受和提升艺术修养为目的,使其全面发展。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提出通过音乐可以增强婴幼儿右脑感性思维的提高,有助于婴幼儿创造力、记忆力、想象力、艺术感、身体协调等方面的提升。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证实了音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音乐启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王爱林.奥尔夫音乐在0—3岁亲子音乐启蒙课中的创新型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6(05):34-39.]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音乐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得到了研究和应用,但[]王爱林.奥尔夫音乐在0—3岁亲子音乐启蒙课中的创新型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6(05):34-39.本文从收集文献资料入手通过实习调查,分析了奥尔夫启蒙音乐的运用情况,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影响,探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教育理念,提出有效运用该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效利用多种音乐教育资源;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一、奥尔夫音乐与音乐启蒙教育音乐启蒙教育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培养音乐感知力,引导儿童通过音乐活动认识世界。启蒙阶段的幼儿对复杂知识和技巧的掌握还有一定难度,因此音乐启蒙教学从掌握节奏开始,奥尔夫音乐教学乐器多为操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入简单的打击乐器,不局限于技巧,注重对音乐的感知,让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其亲身感受和判断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与学习,这符合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一)奥尔夫音乐1.奥尔夫音乐的创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其创立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杰出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先进独特的教育体系举世公认,他的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周围人的影响。他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注意培养他的人文精神[[]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他妈妈亲自教他弹钢琴,当他沉迷于木偶戏时,他的父亲为他建造了木偶戏台以满足他的创作欲望,因此,他成长于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在慕尼黑学校学习期间,他致力于研究早期音乐家的作品。后来,接触了瓦格纳的歌剧,他在卡明斯基(Kaminski)的指导下学习,形成了“整体的艺术”的概念。但当时他的学校教育思想还未形成,仍热衷于舞台音乐戏剧表演。他的学校教育思想是在认识维格曼之后形成的。维格曼是德国现代舞蹈运动的先驱,她认为舞蹈的表演应该是自然的,并与音乐和语言等相结合奥尔夫的思想不谋而合,于是在1920年他们创立了维格曼学校来实践他们的教育思想。在京特学校创办后尝试了以节奏为基础的综合性音乐训练,并在其好友库尔特•萨克斯(CurtSachs)的帮助下,制作了与训练相适应的乐器,奥尔夫教学法逐渐成形,并引起了轰动。奥尔夫意识到音乐教学的对象可以转化为儿童,是他与凯特曼一起制作了电台少儿音乐节目《儿童创造的音乐》后。其正式创立是从与凯特曼一起创办了一个儿童试验班开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动作训练,按奥尔夫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教学实验,随后根据实验班的教学效果,编写了《学校儿童音乐教材》,此后试验班在不同地区开展了示范教学,[]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2.奥尔夫音乐在国外的发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后奥尔夫音乐开始了国际化发展阶段,哈尔(D.Hall)首先将奥尔夫教学法移植到加拿大,随后一些西欧国家也将其引进不同国家,然后迅速推广到瑞士、比利时、英国、葡萄牙、南斯拉夫、西班牙、土耳其、美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吕静.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中的渗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最早实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思想本土化的东方国家是日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奥尔夫与凯特曼在赴日本讲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日本教育者通过民族音乐和文化特色的结合,鼓励学生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的运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各国教育理念及文化的融合,各个国家逐步建立了奥尔夫教学研究所,形成奥尔夫教学交流与聚合的中心,共同探索奥尔夫教学理念、原则,分享在各国实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本土化的有效方法,为全世界提供一个全面的、创新的奥尔夫培训课程。奥尔夫音乐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新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本国文化开展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研究是1980年廖乃雄引进该教学法后。中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突出进步是李坦娜老师进行中国民歌元素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研究后编制了属于中国的奥尔夫课程。[[]柴丽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推广中的得与失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随后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不少学者通过参加各种交流会议吸收了解奥尔夫音乐,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柴丽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推广中的得与失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二)音乐启蒙教育1.音乐启蒙教育的概念音乐启蒙是在儿童的适当年龄段进行适当的音乐活动。它不仅是练习乐器和技能,而且通过感知节奏、旋律和身体节奏,提高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力。将音乐启蒙融入教育活动中,可以使不懂新知识的孩子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轻松掌握知识。2.启蒙阶段儿童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素质。幼儿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分为0~2岁、2~3岁、3~4岁、4~6岁四个阶段,针对侧重点的不同,对他们采取不同的音乐启蒙教育方法,及时塑造和培养,对其未来发展有一定影响。启蒙阶段的儿童性格特征如下:一、启蒙阶段的儿童求知欲强。什么都想知道,想了解。乐于接触新事物,爱学习,比如看到家长买了新东西回家,幼儿总是习惯问来问去;和父母走在街上,看到新奇的事物,也喜欢用双手去触摸,这是孩子求知的欲望。二、爱表现自己。此时的儿童处于学习阶段,每当学习到新的知识时,喜欢向家长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三、善良,有同情心。儿童生来就有一颗纯净的心。就算与小伙伴之间争吵也不会和计较,即使有时候很淘气也会做坏事。看到小伙伴哭了也会主动去想办法安慰。当帮助了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时,自己也会很开心。四、遇到困难会探索方法,尝试独自解决,开始树立独立意识。比如当玩具不小心掉到沙发底下时,儿童自己够不到玩具,他会想办法把玩具弄出来,会考虑拿扫把等长的物品将玩具弄出来。五、爱模仿,爱尝试。此时的儿童处于学习期,当看到父母在拖地时,也会拿着拖把模仿大人的动作,尝试着劳动。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与运用奥尔夫音乐注重人情感本能的表达,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想法自然流露,同时采取整体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原理与基本内容1.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在谭秀丽《“原本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哲学沉思》研究中,提出要准确、正确地将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弘扬奥尔夫教育思想所揭示的“原本性”。原本性是指简单的、原始的、自然的、适于开端的。原本性音乐教育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本土出发;适于开端。它不单是音乐,它是人们作为表演者,亲身参与,通过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表达自身想法的音乐活动;源于人们生活之中,是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是适合儿童的音乐活动。[]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在行为方式上也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教师作为指导者,通过一系列即兴和综合性的创造性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以节奏为基础若把音乐当做房子,节奏就是地基。如果这栋“房子”没有“地基”,只是用砖块盲目的累积而成,这个“房子”是不成型的,很容易倒塌。节奏是学习任何歌唱技巧的基础。打击乐器对节奏也有很高的要求。此外,节奏训练在表演技巧上也起着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春晚和其他节目中经常看到的小品和相声表演也有节奏,他们的节奏不像音乐的节奏,他们的节奏是包袱、笑点的密集程度,演员的说话速度和句子的停顿。节奏的把握对于表演效果有很大影响,可以说节奏是所有表演的基础,所以也是学习奥尔夫音乐最先需要掌握的。3.综合教学模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的“整体的艺术”是将音乐与语言、舞蹈、戏剧、动作等结合,采取综合教学的方式。奥尔夫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儿童在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会利用自己的语言和丰富的身体动作或简单的舞蹈来进行音乐活动。所以鼓励学生从掌握熟知的生活语言节奏开始,逐步将语言、戏剧等形式融入教学活动,形成完整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发展。(二)奥尔夫音乐在音乐启蒙教育的运用在音乐启蒙教育中使用奥尔夫音乐的乐器为幼儿音乐活动进行伴奏,幼儿手持乐器参与活动,加强幼儿活动的参与感。通过乐器的使用感受节奏的律动,学会感知音乐,可以促进幼儿听力、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在音乐启蒙中的运用,研究了其教育方式对课堂教育效果的呈现。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打破僵化的教学形式,创造游戏性的活动,结合音乐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丢手绢》儿歌时,老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幼儿环坐,进行音乐律动互动,根据儿歌“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做出相对应的动作。通过简单愉快的音乐游戏,有利于幼儿理解这首歌,使教育效果有效提升。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幼儿综合素质培养该教学法在运用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幼儿发展提供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述《毛毛虫》的故事活动中,将音乐与故事活动相结合,小朋友们先通过观看老师用故事图片和聆听音乐来理解故事和感受音乐节奏,然后伸出手指模仿毛毛虫活动的形态,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毛毛虫活动时的不同状态,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掌握音乐节奏,锻炼手指灵活力。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入音乐教育中,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使活动更加丰富、愉快,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3.奥尔夫音乐法教学模式该教学法课程选取幼儿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先进行手指谣等简单的音乐活动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将生活中的元素代入音乐活动中,例如在设计驾驶游戏时,可以将启动汽车的声音,鸣笛的声音等代入音乐节奏中,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学习父母开车时双手扶方向盘的动作,按着音乐节奏当说到开车时会遇到的“左转”、“右转”、“紧急刹车”、“遇到减速带”等情况时,引导幼儿根据情况做出动作。这种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际,用幼儿熟悉的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将幼儿熟悉的领域融入教学里进行学习,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启蒙教育中运用的案例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针对性的教学对其发展才能起到显著效果。0~3岁是音乐启蒙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被音乐所吸引,所以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为此,本文结合0~3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对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一)6-12个月幼儿奥尔夫音乐教育案例分析6-12个月幼儿教育案例:环节一:自我介绍教学目标:降低幼儿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教学准备:请家长与幼儿坐到位置上,播放舒缓音乐,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活动顺利进行。教学内容:1、教师开始自我介绍。2、家长带着幼儿主动与伙伴接触,并进行自我介绍。环节二:音乐活动—小鼓响教学目标:练习“拍”的动作教学准备:1、铃鼓2、活动音乐教学内容:1、家长抱着幼儿,教师坐在幼儿对面,展示铃鼓,“小朋友们好,看我带了手鼓,我的手鼓能发出声音,可以拍一拍,还可以摇一摇,上面有小铃铛,还可以转一转”。2、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这是我的小铃鼓,你也来敲一敲吧。上面有铃铛,你来摸摸吧,还可以抓一抓,小鼓可以拍一拍”,教师把小鼓递到幼儿面前让其触摸,感受,拍一拍。3、教师把小鼓放到幼儿面前,教师和家长一同引导幼儿进行敲打。环节三:爬行比赛。教学目标:1、感受集体活动。2、发展宝宝的肢体协调能力。3、家长通过使用沙锤,摇铃等乐器来刺激宝宝听觉。教学准备:1、音乐《向前冲》2、沙锤、摇铃等乐器3、小奖章,小纪念品教学内容:1、先让家长带着幼儿熟悉环境。2、让同一组的宝宝在同一起跑线开始爬行,每组前两米处家长拿着不同的乐器发出声响,吸引幼儿向前爬行。3、给爬行第一名的幼儿一个小奖章,并给参与幼儿小礼物进行鼓励。环节四:说再见教学准备:《再见歌》教学内容:1、教师对幼儿表现做出评价。2、老师与家长、宝宝一起挥手说再见。分析:第一部分的自我介绍是让孩子和家长通过问候、介绍、握手等肢体互动,帮助宝宝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树立正确的沟通态度。6-12个月大的孩子可以按照简单的指令进行动作,如抓、拍、敲等,音乐活动的第二部分—小鼓响,就是锻炼孩子拍的动作,用奥尔夫乐器的打击乐器铃鼓让幼儿通过拍打铃鼓,亲身体验音乐节奏。爬行是6-12个月大的儿童在运动发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之一。第三部分的爬行比赛是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爬行的活动过程中,父母使用奥尔夫乐器沙锤和手摇铃发出声音,通过乐器声音刺激幼儿的听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宝宝通过寻找声源爬向父母,同时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二)1-2岁幼儿奥尔夫音乐教育案例分析1-2岁幼儿教育案例:环节一:点名游戏教学目标:消减幼儿对于未知环境的恐惧,感受集体学习的氛围。教学过程:1、教师组织幼儿围圈而坐。2、教师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XX老师,在开始上课前,老师想通过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小朋友都来上课了吗?”3、“点名游戏”通过改编“找朋友”这首儿歌,当唱到“找到一个小朋友”时将手伸向幼儿,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打节奏,说出他们的名字,然后再说“XX小朋友欢迎你”。环节二:热身环节——身体音阶歌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部分身体结构2、通过简单的叉腰,拍腿,举手等动作,活动幼儿全身。教学准备:《身体音阶歌》音乐教学内容:1、先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结构:小脚、膝盖、双腿、小腰、双手、肩膀、脑袋。2、播放音乐,教师跟随音乐进行律动,与幼儿进行互动,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热身环节。环节三:音乐游戏——开始与停止教学目标:1、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2、锻炼幼儿音乐感知能力教学准备:1、活动音乐2、沙锤教学内容:1、给每个幼儿发一对沙锤教师介绍沙锤,“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沙锤,它可以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教师摇晃沙锤)“还可以怎么玩呢?可以敲一敲,还可以转一转,可以拿在手上转,也可以将它放在地上转。”“还可以怎么玩呢?还可以敲敲膝盖,敲敲肚子,敲敲肩膀,还可以敲敲头。”介绍音乐游戏的玩法,“当音乐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一起敲一敲,当音乐没有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播放音乐,“好听的音乐要来咯,小手准备。”提示幼儿拿起沙锤,跟随音乐一起做动作,跟随音乐节奏敲一敲,转一转,敲敲肚子,敲敲肩膀,敲敲头,敲敲地板,当音乐停止时,不做动作。环节四:对幼儿今天的表现给予鼓励。分析:1-2岁是幼儿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第一环节的点名游戏就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名字,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促进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1-2岁儿童的大动作、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身体的运动协调能力也越来越完善,他们能学会走路,能初步控制四肢,学会简单的舞蹈动作,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逐渐表现出自我意识,喜欢探索和模仿。因此,第二个环节的发展可以让孩子跟着简单的音乐,基本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教师带动孩子通过身体活动切身体会音乐的乐趣。第三部分开展,遵循音乐节奏,用沙锤敲击,锻炼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音乐停顿和游戏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三)2-3岁幼儿奥尔夫音乐教育案例分析2-3岁幼儿教育案例:环节一:手指游戏教学目标:1、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学内容:教师:“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都玩‘石头剪刀布’吧,今天我们用这个小游戏来变个小魔术吧!”环节二:音乐故事欣赏。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音乐节奏,理解歌词。2、可以简单的创编歌曲舞蹈。教学准备:1、《小兔子乖乖》音乐2、故事图片3、乐器:沙槌、鼓、响板和腕铃等教学内容:1、教师用课前游戏引出教学内容学习《小兔子乖乖》儿歌。2、展示奥尔夫音乐乐器供幼儿选择,播放歌曲,教师与幼儿一起使用乐器为音乐伴奏。3、教师根据展示与歌词相符的图片,进行故事讲述,让幼儿通过故事和图片理解歌词,学习歌词。4、教师与幼儿互动,对音乐歌词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5、请熟悉掌握的幼儿进行简单表演。环节三:舞台表演教学目标:1、树立幼儿自信心。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学准备:1、大灰狼的头饰、小白兔的头饰2、小房子3、《小白兔乖乖》音乐教学内容:幼儿自行选择角色表演。分析:2~3岁的幼儿能够听懂情节复杂的故事,可以灵活的控制自己的10根小手指,并根据指令做出动作。通过儿歌和剪刀石头布游戏相结合的手指谣游戏,使用有趣的活动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同时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乐器对音乐进行伴奏,可以增强幼儿活动中的参与感。同时乐器融入教学,幼儿通过对乐器的使用,切实感受音乐的节奏与音乐教学的魅力,对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舞台表演是该教学法综合性教学的方式之一,对幼儿对音乐和故事的理解有促进作用,也可以使课堂活动更加趣味化。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应用对教师的要求该教学是创新教学,本文提出教师有效运用的要求: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如何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以往的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学方式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幼儿禁锢在椅子上的被动知识传授方式,并且对于音乐的学习也只是不断的循环练唱。同时,音乐中的舞蹈动作也是教师主导的教学。儿童的被动学习对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音乐启蒙时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单一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在教唱歌曲的时候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增加拍手游戏的互动,不仅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还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二)多种音乐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音乐教育中的乐器不要只使用单一的钢琴伴奏,可以多增加教学乐器,如手鼓、手鼓、双响筒、三角铁、木琴等奥尔夫打击类乐器,打击类乐器简单易操作,较少的技巧要求,适合幼儿使用。让幼儿一起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可以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切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多使用一些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等。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也可以进行收集和利用,如收集生活中不用的塑料瓶在里面装一些砂砾或稻谷等与幼儿一起制作成乐器也可以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各种音乐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奥尔夫音乐音乐教法在音乐启蒙中的运用提供保障。(三)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其创新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一、图片教学法。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引导孩子用语言概括图片内容,使孩子听懂、熟悉歌曲内容。二、角色探索的方式。幼儿在初步学习歌曲后,自行选择角色表演,帮助幼儿切身感受角色的特点,促进幼儿想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自信。三、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幼儿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根据歌曲设置适当的游戏,如在学习《丢手绢》音乐时,幼儿根据不同的歌词做相应的动作,并跟随音乐节奏进行互动,听到歌词内容时,幼儿将手绢放到其他的小伙伴背后,进行追逐游戏。总之,在开展音乐启蒙活动时,教师注意幼儿的发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音乐需求,采取创新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