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新变化。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教学难点:认识两宋政治的新变化三、学情分析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北宋的建立、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以及南宋的偏安,有一定的史实基础。但王安石变法,学生并未接触过,且本课逻辑性较强,对于高一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因此充分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变”为主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一课,这段历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辽宋夏金时期、元朝时期,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三个方面陈述;而政治方面分为两宋与辽夏金元两条线索。本课包括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四部分内容,分别讲述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加强之后出现的内外交困局面、北宋中后期政治改革、北宋灭亡与南宋建立等,其中的核心关键点在于北宋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经历了确立与危机,之后进行踌躇与调整,是本课的核心线索。四、教学目标1.结合唐宋疆域图,从时空上认识宋立国之初边疆形势的变化。2.指出宋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正确认识宋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变革与创新。3.结合材料概括两宋民族关系的新变化,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五、教学方法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逐步解决课堂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探究,辩论,重点突破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六、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学生以“大宋之变”为主题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谈谈自己眼中的大宋之变是什么。设问:请大家根据上节课给大家布置的任务,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谈谈你眼中的“大宋之变”是什么?【设计意图】根据课前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本课知识,并以“变”为主题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新课教学立国形势之变——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教师活动: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分水岭,其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文化发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这里的“变”指的是什么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展示ppt:唐、五代十国、两宋的疆域图材料一:五代十国形势图唐朝疆域图五代十国形势图唐朝疆域图设问: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五代十国、两宋疆域变化,分析两宋立国之初面临的外部形势。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唐代是疆域广袤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安史之乱后领土急剧缩小,907年朱温废唐,中国进入到一个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林立、国家分裂,宋朝在五代十国的基础上建国,其疆域与唐朝相比急剧缩小。此外,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与宋并立,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南宋与金、西夏政权并立。因此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感受到来自周边的其他民族政权带来的沉重的压力。设计意图:通过唐宋疆域图的变化,引导学生从时空上正确认识宋朝外部的立国环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活动:展示ppt材料二: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材料三设问: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气温变化对北宋带来怎样的影响?教师总结:我们明显看到两宋之交处于气温的明显低谷期,根据北宋疆域与自然地理区域叠压图能看到其疆域与东部季风区的边缘基本吻合。东部季风区是农耕地带,西北干旱区是游牧民族较为活跃的地区,气候变冷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迁,进一步加重宋朝的边防压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立国之初外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除了外忧,宋还面临着严峻的内患。设计意图:通过气候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北宋边防压力的认识。设问:请大家结合材料概括北宋立国之初其内部面临怎样的问题?展示材料:材料四: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涞水记闻》材料五: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更迭简表政权建立者身份时间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907-923后唐李存勖河东节度使923-936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936-946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947-950后周郭威天雄节度使951-960学生根据材料回答。教师总结:一是方镇太重,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眼中威胁到中央集权,第二是君弱臣强,君主专制有所削弱,第三是武将权力壮大,五代十国政权建立者大部分都是武将出生,而且赵匡胤自己也是武将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那么面对内忧和外患的压力,宋太祖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对。是如何使宋朝得以实现长治久安,是如何避免武人篡政的现象重演,是如何防范内乱。因此守内虚外,成为赵宋政治部署的基本基调。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变革顶层设计的。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及赵匡胤的身份的介绍,引发学生对宋初立国内患的思考。顶层设计之变——“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设问:针对刚才我们分析的宋代的立国环境,可以看到宋代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请大家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思考,宋初如何推行解蔽之政?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从收权、分权、崇文抑武三个方面概括。教师总结:针对方镇太重的问题,宋统治者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军权收归中央,形成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局面,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针对君弱臣强的问题,宋统治者继而采取分权的措施,中央分割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教师活动:展示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和宋二府三司制示意图并设问:请大家对比唐宋中枢行政体制示意图,分析唐朝的分权和宋朝的分权有何不同?总结:唐朝是纵向的程序性分权,中书省草拟,门下省省核,从而形成制约。宋朝是横向的事务分工,,民政、军政、财政、监察相互分立,各自向皇帝负责,从而强化了君主集权。,教师活动:展示宋地方行政体制示意图。在地方设置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那么针对武将权力过大的问题,宋朝如何削弱武将权力?展示课件。设问:结合材料分析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总结:科举取士规模扩大、门第观念淡化,取士范围扩大、考试形式更加公平公正。宋朝的制度设计呈现以小制大、丝牵绳连,层层分割,体现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精神。那么宋朝的制度创新对宋朝又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设计意图:通过收权、分权、崇文抑武三个方面概括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学生形成岁宋初制度之变的系统的认识,体会”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设问: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初“顶层设计之变”的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以利为主,一派主张以弊为主。学生辩论后总结:宋强化对地方的治理,对于防范内部动乱,维持政治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文官制度也使得朝廷权力收放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终送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整和地方割据,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在此时得到解决。其分化事权的执政理念和制度设计,虽然未能达到现代西方国家分权制衡的要求,但其思考方向是一致的,都体现了执政规律的要求,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科举取士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平民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得以参政,改变了文官队伍整体的素质与结构。使传统的贵族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文官的地位较高,整体上来说政治氛围较为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大师、精英辈出,社会充满活力,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为其参政议政及学术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促进了儒学的复兴,文化教育的发展,书院兴起。虽然宋初的制度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但由于权力分割过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膨胀,再加上外部的边防压力,及募兵制之下军费开支增加,导致宋朝出现了“三冗”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引发学生对于宋制度之变的深层次认识与理解,能从利和弊两个方面全看认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问:针对这些问题,以范仲淹、王安石为代表的士大夫积极变法革新,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强兵、育才三个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终是否能挽救北宋危局呢?最终的结果如何?展示课件:设问: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遭到残酷清算?总结:变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变法过程中执行不利,用人不当,加之触犯到了大地主的利益,最终归于失败,时至今日,王安石变法已过千年,而史学界针对王安石变法依然有着大小不一的分歧,变法虽然失败,但体现了北宋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方位感与方向性,他与宋代社会的变革同步共振,与数百年后乃至当今追求变革的时代精神、世界潮流不谋而合。这是值得我们认可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形成对王安石变法的正确认识并体会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民族关系之变我们说宋朝立国面临内忧外患,在在民族关系上,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总体上以和平交流为主,北宋建立以后曾发起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北伐,但均告失败,北宋被迫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北宋被迫赠辽岁币,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全,是为澶渊之盟,在与西夏的作战中也是屡战屡败,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赐。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南方,是为南宋。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峙的过程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最终宋金议和,岳飞被杀。展示课件:设问;请大家结合两宋疆域图思考,“岁币”“岁赐”“岁贡”反映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又一活跃的重要阶段。在宋代传统的华夷之辨已经失去了以华化夷的含义,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辽、夏、金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能够与两宋政权并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民族关系由“华夷之防”发展到“华夷并立”。南北长期对峙,塑造了并行发展的格局,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交融加强,有助于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的形成。民族关系的变化带来的是“中国”意识的增强。展示材料:请大家根据材料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国”观的变化。辽人自称炎黄子孙,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北朝”与“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教师总结:辽自称炎黄子孙,强调血缘认同,金人强调”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由此可见中国观发从区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民族标记成为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的政治符号。设计意图:通过政权并立图引导学生分析两宋民族关系之变,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课堂小结:宋朝是在中国历史的演进时序中一个具有特殊的意义的朝代。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其两三百年始终承受着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在忧患之中顽强执着的发展,且积极进行制度革新,它在制度方面独到的建树,为此后历代王朝治国理政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七、课后作业请大家课后搜集与“大宋之变”的有关史料,以“宋朝的制度变革与创新”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逻辑清晰、300字左右)八、课后反思新教材的课程,内容量很大,《宋朝的政治和军事》作为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其教材地位很重要。想要在40分钟内讲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