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五单元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五单元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五单元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五单元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五单元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粒),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6、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分)、(空气)、(沙粒)、(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10、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1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12、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3、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14、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答: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15、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答:①修筑梯田。②种植绿肥。③收集落叶沤肥。④收集粪便沤肥。⑤使用农家肥。16、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17、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18、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19、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20、做肥料袋的方法:①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②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③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别忘了经常翻动翻动。21、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因为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它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另外,蚯蚓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肥料,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22、为什么有些地方草木茂盛,而有些地方却寸草难生?答: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所以草木茂盛;有些地方土壤贫瘠,缺少水分,所以寸草难生。23、为什么河田里种的萝卜又大又嫩,而山坡上种的萝卜,老、水分少呢?答:河田里是沙土,土质疏松,水分充足;山坡上主要是黏土,土质较硬,缺乏水分。2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25、(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26、(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27、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会造成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28、(荒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的地理过程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9、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答: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喷洒农药。②抛撒垃圾。③开窑烧砖。④开山毁林。⑤乱丢废旧电池等。30、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①植树造林。②环保宣传。③不乱喷洒农药。④积极回收垃圾。⑤保护蚯蚓(2)将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全部摘除。(3)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实验现象:枝条上有叶的那个塑料袋上有很多小水滴,而枝条上没有叶的塑料袋上没有小水滴。实验结论:植物体内多余的水分是靠叶散失到空气中的。29、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30、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的萌芽)到(产生新的种子)这样一个生命过程。31、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番薯、红薯、地瓜)——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莲藕——茎莴苣—茎小白菜——叶小油菜——叶黄花菜——花花生——种子黄瓜——果实西红柿——果实32、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答:植物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我们可以利用植物:①做家具。②做建筑材料。③做食物。④做药材。⑤做纺织材料。⑥做燃料。⑦做饮料。⑧工业原料等。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1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12、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13、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14、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15、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碱)等。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16、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17、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蜂蜜)、(墨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18、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9、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20、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21、倒出同体积的水和蜂蜜,天平会向(蜂蜜)端偏转。22、水的浮力方向是(向上的),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23、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液体在水中也存在(沉浮现象),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24、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无论先倒哪种液体,(蜂蜜总是落于底层,中层是水,上层是油),有一种叫做(“鸡尾酒”)的饮料就是这样被调制出来的。25、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26、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27、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28、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也就是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较,(热水)比较轻,所以热水会在冷水中(上浮)。29、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30、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如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体积(变小)。混合后体积(变小)的,说明这种液体(溶解)在水中31、把蜂蜜、水、油混合在一起,(油)在上层,(水)在中层,(蜂蜜)在底层。3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潜水艇的重量)来实现既可以在水面航行,又可以在水下航行。33、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死海)是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34、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35、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哪些?)答: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借助漂浮物。③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④水中加盐。第四单元关心天气1、(天气预报)是我们目前了解天气的主要形式。2、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3、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气压)等方面来描述天气。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5、(天气预报)十分重要,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定时(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预报。6、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7、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8、哪些人关心天气?答:(1)种地的农民。(2)训练、比赛的运动员。(3)在太空旅行的宇航员。9、(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国以(摄氏温标)表示。10、用来测(气温)的仪器叫(温度表)又叫(寒暑表)。11、(气温)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如:20℃读作二十摄氏度;零下6摄氏度写作-612、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零下6度读作零下6摄氏度,写作-6℃13、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14、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15、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16、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百叶箱里可以放(温度计)和(湿度计)17、下图是两位同学在百叶窗前记录温度的变化,他们记录下了一些温度,请读出下面温度的读数。(1)读作:三十摄氏度,写作:30℃。(2)读作:十七摄氏度,写作:17℃。(3)读作:零摄氏度,写作:0℃。(4)读作:零下二摄氏度,写作:-2℃。(5)读作:零下九摄氏度,写作:-9℃。1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9、(下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用(眼看、耳听)只能大概知道雨下得大小,要想确切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利用(雨量器)来测量。20、用来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就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2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前,应先往瓶中(注水),使水平与标尺的(下线齐平),也就是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读数时,要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视线与水面(保持水平)22、如果自制的不同形状、大小的雨量器都是(用量筒倒水确定刻度的),完全可以用来比较准确地(测量降雨量)。23、(雨)是从云中降下的小水滴,根据雨量大小,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表),具体按强度分为(七)个等级,分别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10—25毫米之间)的是(25——50毫米之间)的是(50——100毫米之间)的是(100——200毫米之间)的是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25、衡量降雨量时标准要统一,衡量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即(连续24小时);衡量降雨高度的单位也是(相同的),即(毫米)。26、雨下得大小会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有利于也有害,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7、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气运动叫做(风),用(风向)和(风力)来描述。28、(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29、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风力或风速的大小叫做(风级)。30、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丝巾)、(纸屑)或(自制风向标)也可以测(风向)。风力的大小叫(风速),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30、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北风指刮向(南)方的风。32、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33、假如我们既看到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34、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35、具有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叫做(季节),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36、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37、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38、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39、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40、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观察)与(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也是常用的手段。2、(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3、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4、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工具)来测量等。5、当我们看很远的地方,我们可以借助(望远镜)来观察;当我们要看很细小的东西,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6、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具体、更仔细)。7、在人类史上,尤其是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非凡的(观察力)。8、(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锯”)。9、(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10、英国发明家(瓦特),经过刻苦钻研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1、“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是(巴甫洛夫)说的。12、(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13、填出下面各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姓名:鲁班姓名:李时珍姓名:瓦特主要成就:发明“锯”主要成就:《本草纲目》主要成就:发明蒸汽机14、人的感觉器官(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能够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15、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的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用(秒表)进行测量。16、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科学家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17、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18、(2005年2月22日),科学家登上珠穆朗玛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8844.43)米。19、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精确测量的,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测量方法叫做(估测)。20、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21、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漏刻)和(沙漏),沙漏又叫(沙钟)。22、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注意:⑴看清量筒(杯)的(单位),了解它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⑵测量时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上)。⑶(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23、有些事物可以被精确地测量,有些事物却很难被精确地测量,也有一些事物没有必要那么精确地测量,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测量)。24、把器材与测量内容:寒暑表——气温雨量器——降水量风向标——风向风力计——风速湿度计——空气的湿度气压计——大气压血压计——血压电子秤——重量秒表——时间长短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一、填空:1、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腐烂的植物和动物的遗体,统称为________。它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肥料。3、种子里的“植物宝宝”叫做________,种子的其他部分都是它的“_______”。4、我们把盐和花生混合,它们的混合前后的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改变了。5、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一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6、雨量器是用来________的仪器。它主要由________及组成。7、我们常用的温度计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8、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9、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10、________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1、37摄氏度写作________,零下5摄氏度写作________。12、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13、为了知道同学们一百米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使用________进行测量。14、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结果表明,它现在的高度是________米。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风吹树枝断”这句话描述的是五、六级风时的自然现象。()2、我们为了更多地收获庄稼,应该多喷洒农药,这样不会破坏土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