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中考押题化学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从安全的角度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饮食中,氯化钠和碘元素摄入越多越好B.房间内燃煤时,等闻到CO气味再通风C.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D.熟石灰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2.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从化学角度,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分子总在不断运动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高炉炼铁,利用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3.建立化学模型可将宏观,微现与化学符号联系起来,根据如图判断下列对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认识错误的是()A.符号“H2”的分子模型为“”B.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有机物C.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比为1∶1∶1D.模型和所表示的物质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同4.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防止食品变质,可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海产品B.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5.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A.洁厕灵除垢B.钢丝球刷碗C.糯米酿甜酒D.铜制品生锈6.如图为实验室制取CO2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A. B.C. D.7.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相关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NH4Cl29.437.245.855.265.6A.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NaCl和NH4Cl都属于易溶物质C.20℃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2%D.若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两曲线一定相交,且交点在0℃~20℃之间8.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9.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金刚石C.水D.氢氧化钠10.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B.为减少白色污染可将废弃塑料焚烧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铁元素造成的 D.使粮食增产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1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CH4+2O2CO2+2H2OB.2H2O2H2↑+O2↑C.2Na+Cl22NaClD.C+2CuOCO2↑+2Cu1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不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B盐酸硫酸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C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Ca(OH)2CaCO3加过量稀硝酸,过滤A.A B.B C.C D.D14.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B.我们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施用大量化肥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力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15.下列海南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白沙绿茶 B.万泉河鲤 C.琼中绿橙 D.桥头地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锂和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图是锂元素部分信息。则锂离子符号为_______;氢氧化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t1℃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18.(8分)金属材料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十分密切。铁的广泛应用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这里的铁是指_____。(选填序号)A、单质B、元素C、原子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作用是防潮和防氧化,原理是铁锈蚀,过程中吸收_____。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等,原理也是铁锈蚀,锈蚀过程中发生_____。A、剧烈氧化B、缓慢氧化铁的冶炼实验室用工业铁红(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模拟工业炼铁并测定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草酸氢钙是白色固体,化学式为Ca(HC2O4)2,加热易分解,生成四种氧化物NaOH溶液能很好地吸收CO2,碱石灰能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气体干燥剂。实验前应先_____。写出A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C、D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a、浓硫酸b、澄清的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作用是_____。实验结束后,对E装置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冷却,其目的是:______。写出E装置中Fe2O3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称取铁红样品7.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前后称得F装置增重4.4g,则此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本实验中如果缺少G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请指出上述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_____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_____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A.要合理摄入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人体摄入过多的氯化钠易引发高血压,摄入较多的碘元素也会引起甲状腺疾病,选项A错误;B.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房间内燃煤时,即使生成一氧化碳,也不能闻到气味,选项B错误;C.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窜,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选项C正确;D.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也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选项D错误。故选C。2、C【解析】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了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B、蜡烛燃烧时,蜡烛既有熔化成液体过程,又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过程,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故B正确;C、高炉炼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不是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故C错误;D、煅烧石灰石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故D正确。故选C。3、C【解析】

A、“H2”表示一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故符号“H2”的分子模型为“”,不符合题意;B、模型所表示的物质是甲烷,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比为:12∶(16×2)∶(12+16×2)=3∶8∶11,符合题意;D、模型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模型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合价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

A、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符合题意;B、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棉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不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解析】

A、洁厕灵除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钢丝球刷碗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糯米酿甜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铜制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6、C【解析】

在实验室中,常用块状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与液态的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详解】A.该装置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B.该装置中的小试管里加注稀盐酸将漏斗下端浸没起来,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C.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伸入锥形瓶过短,导气管伸入过长,这样会造成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而不利于收集;

D.该装置的烧瓶内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注射器内加入稀盐酸,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故选C。7、C【解析】

A、由表可知,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20℃时,溶解度大于10g,一般称为易溶物质,由表可知,NaCl和NH4Cl都属于易溶物质,不符合题意;C、20℃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符合题意;D、由表可知,20℃以后,氯化铵的溶解度一直大于氯化钠,在0℃~20℃之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出现了交叉,故若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两曲线一定相交,且交点在0℃~20℃之间,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溶解度/g一般称为<0.01难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8、C【解析】

根据题意信息: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所以将物质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两部分,阳离子和氢氧根结合即为产物,阴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即为产物.【详解】A、NaF与H2O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CaO2与H2O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和P(OH)3,,选项错误;D、Mg3N2与6H2O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给定题,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属于开放式的题目,难度不大.9、C【解析】

A、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10、A【解析】A、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正确;B、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再次造成空气污染,错误;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钙元素造成的而不是缺铁,错误;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和土壤,增产粮食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错误。故选A。11、C【解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详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故选C。12、D【解析】

根据微粒的带电情况来看,a是质子,b是电子,c是中子。【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故错误;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b的数目一定相同,故错误;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a和c上,故正确;故选:D。13、A【解析】

A、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将稀盐酸除去,然后过滤将过量的碳酸钙除去,可达到目的,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虽然除去了硫酸,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铁粉,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铁与硝酸银、硝酸铜都会反应,不符合题意;D、稀硝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14、C【解析】

A、碳酸氢钠受热、与面粉发酵时产生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故A正确;B、我们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故B正确;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施用化肥,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故C错误;D、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力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故D正确。故选C。15、B【解析】

A、白沙绿茶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B、万泉河鲤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琼中绿橙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D、桥头地瓜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Li+2LiOH+H2SO4=Li2SO4+2H2O【解析】

锂和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根据锂元素部分信息图可知。锂的元素符号为:Li;最外层有1个电子,溶液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锂离子,其离子符号为Li+;氢氧化锂是一种碱,可以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LiOH+H2SO4=Li2SO4+2H2O。故填:Li+;2LiOH+H2SO4=Li2SO4+2H2O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t2℃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60gB>A>C降温结晶【解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则其大小关系为:B>A>C。(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18、BH2O和O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a(HC2O4)2CaO+2CO2↑+2CO↑+H2Ob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防止生成的铁被氧化3CO+Fe2O3高温3CO2+2Fe77.1%偏小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解析】(一)(1)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人体缺少的铁等不能以单质、分子、离子形式存在,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是指元素。(2)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会锈蚀;(3)金属生锈发生了氧化反应,并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二)(1)制取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草酸氢钙是白色固体,含有钙、氢、氧、氢四种元素,加热易分解,生成四种氧化物,应为氧化钙、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HC2O4)2CaO+2CO2↑+2CO↑+H2O;(3)二氧化碳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还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一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以C中盛放的是澄清的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D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吸收水分;(4)C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5)加热之前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加热之后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铁被氧化(或驱赶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F装置中全部吸收,用于计算);(6)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边,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7)如果全部是氧化铁,铁的最少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