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6例4、例5、做一做,P28第1-5题,P29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

(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测1千米长度插标杆,记录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

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嘉鱼到广州的路程。

3、揭示课题:嘉鱼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

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4,初步认识千米。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出示几张画片,学生观察说标记的意思。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定义: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乂叫做公里,可以用

“km”表示。(板书:(公里km))

(4)进率:1千米=1000米

2、教学例5,学习换算。

(1)课件出示例题,组内探究交流,点名说怎么想的。

(2)P27上面的做一做。

3、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千米”观念:

(1)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用熟悉的长度比较一下。

(2)课件出示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儿圈是1千米?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校外走一走,实际感受1千米的长度。

1、活动任务:带领学生在学校后面乡村公路感受1千米的长度。

2、活动要求:列队整齐,统一行动,及时记录,注意安全。

3、活动过程:

(1)在起点处插校旗,列队准备行进;师开始计时,生开始数步数。

(2)走至100米处计时停止,记录走100米用时和走了多少步;全体回头看校

旗。

(3)计时开始,至1000米处计时停止,计算走1千米用时并记录;全体回头看

校旗、房屋等物体大小。

4、将记录写在P27面右下。

四、巩固练习。

1、P28第1、2、3、4、5题。

2、改一改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

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

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

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七一广场放风筝。”丁丁说:“七一广场离这

里很近,才1米呀!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

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换算

千米(km)也叫公里1千米=1000米

100米我走了()步,用时大约()分钟;

走1000米我大约用时()分钟。

教学反思():

第4课时估测和换算练习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7例6、做一做,P28第6-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和建立千米的概念,能教学简单的换算。

2、学习估测较短距离和较长距离的方法,会用步数和用时推算距离。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已知数据推算距离。

教学难点:选择估算距离的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米=()分米=()厘米=()毫米5米=()分米

7米=()分米=()厘米=()毫米60厘米=()分米

1千米=()米5千米=()米7500米=()千米()米

2、P29第11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学习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

(1)课件出示情境图,了解图文信息,提出问题。

(2)引导根据自己的记录数据来估算。

①计时:我走百米用时()分钟,从家到校用时()分钟,大约()

米。

②数步:百米我要走()步,从家到校我走了()步,大约()米。

③电动车:每分钟行300米,从家到校我乘车用时()分钟,大约()

米。

2、教学“做一做”,学习估测较短距离的方法。

(1)提出任务,组内讨论估测方法。

(2)比较出适宜的方法:步测。

(3)组织小组实际步测教室的长和宽。

三、巩固练习。

1、P29第8题:列乘法算式,由5个4开始顺推。

2、P30第13题:列乘法算式,由2个100开始顺推。

3、P29第9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正反比较其他单位的不合适。

4、P29第10题:

(1)读题理解:了解图文信息,有些路没有标注长度,你能分析出长度吗?

(2)小组讨论:哪些路线可能是比较近的?用铅笔在书上描画,并列竖式计算。

(3)反馈。

5、P30第14题:

(1)读题理解:三伙人分别去哪儿?路程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点名说:他们选择什么出行方式去比较合适?

(3)提供数据,小组估算时间:班车60km/h,火车120km/h。

6、P30第15题:

(1)读题理解:告诉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提示:如果从8时出发,到12时,经过时间多少?可以行多少千米?

(3)画线段图辅助理解:4小时要行到哪儿?(超过308千米了)

四、补充估测活动。

1、估计从教室门口到校门口大约多远?你准备怎样估测?

2、估测教学楼走廊从南到北有多长。

五、课堂总结: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估测

计时:走百米用时()分钟,从家到校用时()分钟,大约()米。

数步:百米要走()步,从家到校走了()步,大约()米。

乘车:每分钟行()米X乘车用时=大约()米。

教学反思():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1例7、例8、做一做,P34第1、2、3、6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

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常见的事物的质量。

1袋盐500g1支铅笔约20g成人体重约50-60kg1头牛重约500kgo

2、激趣: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3、导入: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书

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教学例7,初步认识吨。

(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件补充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3)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定义: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

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体验1吨有多重。

(1)用课桌的质量感受1吨。

①学生尝试搬起课桌,汇报自己的感受。

②推算:1张课桌重10千克,多少张课桌重1吨?(100张)

(2)用体重感受1吨。

①提问: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4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

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②小组讨论,反馈。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

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P32上一个“做一做”。

3、教学例8,学习吨与千克的换算。

(1)出示例8,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集体交流,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P32下一个“做一做”。

2、P34第1题: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动物重量排序,数量大小排序。

3、P34第2题:先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P34第3题:

先独立填写,在点名说怎样想的。

小结: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5、P35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应该是什么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六、课外了解:

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每人洗澡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

七、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和换算

吨,用符号“t”表示。1吨=1000千克

3吨=3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教学反思():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3例9、做一做,P34第4、5、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

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

的作用。

2、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填空:2X()+3X()=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

(2)如果前面括号填0,后面括号填几?

如果前面括号填4,后面括号填儿?

(3)前面括号能填超过4的数吗?

(4)小结: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叫枚举法。它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2、导入: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

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9,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儿次,正好运完8吨。)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3、用列表法和枚举法解决问题。

(1)出示表格,指出: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①4次0次8吨J

②3次1次9吨

③2次2次10吨

④1次2次8吨J

⑤0次3次9吨

(2)小组讨论填写。

(3)反馈:点名按顺序说方案,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2)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3)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枚举法吗?

三、巩固练习。

1、P33页“做一做”。

(1)读题理解:获得了哪些信息?“5元和2元的各6张”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用列表法列举方案,选择合适方案,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P34第4题:用算式表示方案,学生想出一种,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安排?

3、P35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

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4、P35第8题:用表格还是算式列举?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P34第5题:洗澡水冲厕所,40-50塑料桶就有1吨。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枚举法和列表法解决问题,列举所有可能,选择合适方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单元测验粘贴页

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

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验算、

估算。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的口算和笔算,以及几百几十加减的笔算,基本掌握

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原有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因此要培养学生

迁移推理能力,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领会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五、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算法,结合具体情境选择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措施:

1、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教学。

2、利用课件,合理组织语言,直观形象地描述连续退位减的算法。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领会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的意识。

七、教学时间:8课时。

不进位和进位加1课时,

连续进位加1课时,

不退位、退位、连续退位减1课时,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练习1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6-37例1、例2、做一做,P39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

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52+2032+5953+28

2、笔算:430+260570+380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4、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

这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P36页的图片和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教学例1,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出示问题: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共有多少种?

(2)列式待算:271+122=

(3)探索笔算算法:独立笔算,点名说算法。

271数位要怎样?从哪位开始加起?

+122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儿?百位上写儿?

()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4)补充: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一共有多少种?(122+32,三位加两位不进

位)

3、教学例2,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1)出示问题: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列式待算:271+31=

(3)探索笔算算法:独立笔算,点名说算法。

271个位相加得几?(1+1=2,写2)

+31十位上相加是多少?该怎么做?

()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想,下列算式怎样计算?

27165

+903+84

()()

(1)学生独立探究算法,再组内交流讨论,后反馈。

(2)小结:百位上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先在千位打进位点,再改写成1。

5、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P37页“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注意易错点。

2、P39第1题:独立笔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注意易错点。

3、P38第2题:

(1)估算方法:先看百位和十位相加,估计得儿百儿十。

(2)先估算,再笔算,得数相差不超过10就是对的。

4、P38第3题:独立计算,点名说得数。(凭个位相加就能判断对错)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27127165

+122+•31+.903+.84

()()()()

课后反思():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8例3、做一做,P39第4-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659+306=76+83=697+31=697+521=

2、指名说一说各式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笔算76+85=

(1)独立笔算。

(2)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并小结算法:

76个位6+5等于多少?该怎样做?

+.8.5十位7+8等于多少?还要加上谁?接下来该怎样做?

161百位上怎样写?

2、教学例3,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1)出示问题,列式待算:445+298=

(2)尝试独立笔算,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并小结算法:

445个位5+8等于多少?该怎样做?

_+__•29•__8__十位4+9等于多少?还要加上谁?接下来该怎样做?

()百位4+2等于多少,还要加上谁?

3、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4、学习验算:

(1)提示:算得对不对,以前靠同学和老师对答案,现在要学会自己验算。

(2)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验算?

(3)反馈,点名演示验算方法和过程:

重新算一遍:适合许多数连加。

交换加数算:适合两三个数加。

用减法算加法:适合两三个数加,过几天学,是最好验算方法。

(4)问:怎样通过验算发现原来的计算对错?

两次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5、补充教学:学习连续三次进位加法的算法。

(1)自主探究,笔算并验算:736+288=736+788=

(2)组内讨论,集体交流,并小结算法:

736个位6+8等于多少?该怎样做?

——+■_•2_*8--8--十位3+8等于多少?还要加上谁?接下来该怎样做?

()百位7+2等于多少,还要加上谁?接下来该怎样做?

千位怎样写?

三、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独立完成计算和验算,集体订正。

2、P39第4题:独立完成计算,自主验算。

3、P39第5题:点名说错误,并改正。

4、P39第6题:提示技巧(536加儿百儿十大约就是1000?),引导完成。

5、P40第7题:独立完成笔算,根据是否有对应得数判断是否重算。

6、P40第8题:独立完成列式、笔算、验算,集体订正。

7、P40第9题:理解题意后问:该去哪些地方?怎么走最近?共走多少米?

8、P40第10题:理解题意(是8、88、888这样的数,没说不准重复),想:8888

可能有吗?888呢?填了888,还差多少?填了88还差多少?16是谁加谁?

四、课堂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见各笔算和验算)

课后反思():

第3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减法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1例1、做一做,P44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退位、退位、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

的过程,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退位、退位、连续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并验算:点名演板,余独立计算:

413+387=209+196=

2、笔算:点名演板,余独立计算:

35-22=35-86=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统计表,了解信息和数据。

2、教学例1,学习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

(1)提出问题:2008年比2004年多生产多少部?

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

(2)列式待算:435-322=249-29=

(3)自主探究笔算方法,集体订正,并小结算法。

3、教学例2,学习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

(1)提出问题:2007年比2004年多生产多少部?

2011年比2005年多生产多少部?

2011年比2010年多生产多少部?

(2)列式待算:186—29=435—86=435—385=

(3)自主探究笔算方法,集体订正,重点小结连续退位的算法:

4*3*5个位5减6不够减怎么办?15减6得9,个位写9;

一86十位3已被借走1还剩几?2减8不够减怎么办?12减8得4;

()百位4被借走1还剩几?百位怎么写?

4、讨论:计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合起来减。

(4)连续退位时,要注意被减数的十位已被借走1。

三、巩固练习。

1、P41做一做:

(1)点名演板,集体订正。最后一个算式为设疑(被减数中间有0的)。

(2)再点差生复述连续退位减的计算过程。

2、P44第1题:

(1)点名演板,集体订正,并小结算法:

个位不够减、十位不够减、连续退位、百位退无。

(2)再点差生复述后两式的计算过程。

3、P44第3题:

(1)复习表格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2)独立笔算,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三位数减两三位数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减法

435186435105

一322一29一86一42

()()()()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和减法验算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2例3、做一做,P44第4、5、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笔

算,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并验算:点名演板,余独立计算:

357+473=437-156=740-178=109-66=

2、点差生复述各式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

(1)提出问题,列式待算:403-158=

(2)自主探究笔算方法,集体订正,重点小结连续退位的算法:

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可是0也没有借的,要再找百位借(连打两

点);

403十位的点和个位的3合起来看作是13,13减8,个位写5;

T58百位的点和十位的0合起来看作是10,已被借走1还剩9,9减5得

4;

()百位的4被借走1还剩几?百位怎么算?

2、补充教学连续三次退位:1000-483=

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可是0也没有借的,要再找百位借(连打三

点);

1*0*0*0十位的点和个位的0合起来看作是10,10减3,个位写7;

—483百位的点和十位的0合起来看作是10,已被借1还剩9,9减8得

1;

()千位的点和百位的0合起来看作是10,已被借1还剩9,9减4得

5;

3、区别740—178=和403—158=打退位点的不同:分次借,一次借。

4、学习验算:

(1)加法的验算:交换加数、用减法验算(和减加数)。

减法的验算:被减数减差、用加法验算(差加减数)。

(2)以357+473=和403—158=为例说明方法和格式。(在算术本上学写)

357验算一:473验算二:830

+473+357357

830830473

403验算一:403验算二:245

-158-245+158

245158403

三、巩固练习。

1、P42做一做:

(1)独立笔算并验算,巡查:乱连点不明原因、不知连退位、验算关系糊涂者

(2)集体订正,逐式复述退位原因、各数位怎么看怎么算、验算数量关系。

2、P44第4题:

(1)独立笔算,无需验算(与花上数一致,否则重算),巡查并辅导差生。

(2)集体订正。

3、P44第5题:借助表格当竖式笔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44第6题:独立笔算并验算,小组互查。

四、课堂总结: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见各竖式)

教学反思():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与估算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3例4、P44第2、12、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掌握三位

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灵活选择准确算和估算。

3、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灵活选择准确算和估算,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互相启发回忆,说说下列算式可以怎样笔算:

58+25+13=92—65—13=92-65+13=

2、点名演板,余独立计算。

3、统一笔算形式:先算两个数,接着写的那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了解图文信息。

(2)提出问题(1)、(2)o

(3)阅读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那些信息?

(4)分析一:收银员应收的钱要准确,不多不少,要准确算,怎样列式?

(5)引导竖式计算:

558+225+166=949(元)560+230+170

558=560+400

+225=960(元)

783

+166问:为什么是560、230、170这三个数?

949

(6)分析二:爸爸支付钱一-般不会刚好是那么多,只需准备整百整十数就可以

了,让收银员找零,所以准备多少钱用估算。(见上右)

(7)引导口答。

(8)反思:应收多少钱为什么准确算?准备多少钱为什么估算?怎样估算?

2、补充教学:三位数连减两三位数。

(1)设置购物情境,列式待算,讨论笔算方法:1000—599—249=

(2)点名演板,余独立笔算。

(3)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P44第2题:

(1)读题理解:问题有哪些?分别要利用哪些信息?

(2)引导在算术本上列式,笔算,完整解答。

2、P44第12题:

(1)读题理解:问题是什么?要利用哪些信息?

(2)分析:是准确算还是估算?(与付钱找零不同,相当于至少准备多少米网)

(3)引导在算术本上列式,笔算,完整解答。

3、P44第12题:

(1)看图读题理解: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要利用哪些信息?

(2)谁能想出运货物的策略:轻重搭配。

(3)小组讨论:谁和谁搭配?谁加谁不超过450千克?用算式表示方案。

(4)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与估算

应收:558+225+166=949(元)准备:560+230+170

558=560+400

+225=960(元)

783

+166

__'______

949

教学反思():

第6课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综合练习课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4-46第7-11、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笔算和验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题型练习,培养学生灵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连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验算。

教学准备:电子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第8题:

(1)学生独立在算术本上笔算,并验算;教师巡查。

(2)统计通过验算发现自己计算正确的人数。

(3)集体订正笔算过程和验算过程。

2、第10题:

(1)提示学生:数字框下没有和差的填空,需要再算术本上笔算。

(2)学生独立笔算。

(3)小组内对得数,如果有不同,同时验算,看看谁是对的。

(4)集体订正笔算和验算。

二、题型练习。

1、第7题:

(1)看懂题型:用“原有一卖出=剩下”和“剩下+卖出=原有”等数量关系计

算,但都是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需要笔算。

(2)学生在算术本上笔算,并验算。

(3)集体订正笔算过程。

2、第9题:

(1)看懂题型:通过计算,找到了朋友,说明计算正确,不验算;

如果找不到朋友,可能是开始算错了,要验算,看是不是真的没有朋友。

(2)集体订正笔算过程。

3、第11题:

(1)第1式:独立完成,后引导差生订正:

分析:个位4减儿个位得1?(3);

十位儿减2得7?(9);(或者从下往上想:7加2得儿)

百位儿减4得4?(8)o(或者从下往上想:4加4得儿)

验证:重新写竖式计算一遍,看是不是得471,是的就填对了。

(2)第2式:先独立尝试,再引导逐步分析、逐步确认,并验证。

个位4加儿得数个位是3?肯定是加个大数字进位了,加9,打进位点。

十位已有6和进位点,合起是7;7加儿得数就变成0?加3,打进位点。

百位已有3和进位点,合起是4,4加凡是8?

验证:重新写竖式计算一-遍,看是不是得803,是的就填对了。

(3)第3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分析和验证过程。

三、数学游戏活动:摆数字,会估算。

1、讲解、演示游戏方法:

同桌把两个数位表挨在一•起,从0至9的卡片中各选一张,分别放在百位,估计

所得的两个数的和接近多少,差接近多少;

继续各选•张,分别摆在十位,再估计所得的两个数的和接近多少,差接近多

少;

继续各选一张,分别摆在个位,再估计所得的两个数的和接近多少,差接近多

少。

2、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两人摆,两人判断,轮流进行。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7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笔算、验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

度。

2、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计算认真、仔细检查、主动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连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准确算和估算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1、在算术本上写好第1题的竖式,暂时不计算。

2、观察: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

(2)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和十位相加都要进位?

3、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个数位相加满十

要向前T立进1,算到前一位时要加上进位的lo)

4、独立计算,巡查并辅导差生。

5、集体订正。

二、复习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1、在算术本上写好第2题的竖式,暂时不计算。

2、观察: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减不需要退位?

(2)哪些算式的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

(3)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和十位相减都要退位?

3、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个数位不够减要

向前一位借1,算到前一位时被减数要先减去已经被借走的lo)

4、独立计算,巡查并辅导差生。

5、集体订正。

三、复习验算。

1、选4个算式,说说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验算?

413+587=229+85=310-224=400-319=

2、用第1、3式点名演板验算过程,集体订正。

3、小结验算的实质作用:通过验算发现前面的计算是对是错。(举例说明)

4、独立完成第2、4式的验算,小组内互查,查出验算不对还不知错误的情况。

四、巩固练习。

独立计算第3题之(1)小题,并验算。教师巡查辅导差生。

五、复习估算。

1、读第3题之(2)小题的要求和算式,理解题意。

2、想一想:能不能通过估算就可以看出来?

3、点名说说各式可以怎样估算出得数是否大于200。

六、复习用准确算和估算解决问题。

1、读第3题之(3)小题,理解题意。

2、引导分析解答:

(1)“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这个问题可不可以估算?怎样估算?

(2)引导把估算的过程写在空白处左半边。

(3)“还差多少快递单?”这个问题能不能估算?为什么?

(4)引导把准确算的过程写在空白处右半边。

(5)作答:连续两问,只写一个“答”字,回答两句。

七、课堂小结:

八、课堂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算法:

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前一位时要加上进位的1。

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算到前一位时被减数要先减去已经被借走的lo

二、验算: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

三、准确算和估算的选择:

教学反思():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的练习课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8—490

教学目标: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笔算、验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

度。

2、培养学生书写认真、计算认真、仔细检查、主动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连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准确算和估算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第1题:

(1)每次两式,独立在书上完成笔算,在算术本上完成验算;教师巡查。

(2)集体订正计算和验算过程。

(3)强调验算的作用。

2、第4题:

(1)独立在算术本上笔算并验算,教师巡查。

(2)小组内互相检查计算和验算过程是否正确。

(3)统计通过验算确认自己原先算对了的情况,进行鼓励。

(3)谁是通过验算发现错误,然后重新算对的?(找出例子讲解,鼓励)

二、题型练习。

1、第3题:

(1)观察:竖式里面没有一个进位点和退位点,可能有许多错误的地方!

(2)独立检查,把进位点退位点都加上去,看算对了没有。

(3)集体订正。

2、第5题:

(1)观察算式,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标出先算的。

(2)引导在算术本上脱式计算、笔算(左页脱式计算,右页笔算)。

(3)回顾脱式计算过程,巩固运算法则。

3、第2题:

(1)阅读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信息?

(2)分析解答:

①哪句与下午有关?下午比上午怎样?怎样列式?计算验算。

②怎样求这一天共孵出的小鸡?列式计算,验算。

③怎样求还剩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列式计算,验算。

(3)应用题的分值高,要回顾反思:列式对吗?计算、验算了吗?

4、第6题。

(1)阅读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信息?

(2)引导用算式列举。

5、第7题。

(1)引导提出一个求总数的问题,并解答。

(2)引导提出一个比多少的问题,并解答。

(3)引导一个求大约一个多少的问题,用估算的方法解答。

三、思考题。

1、理解题意: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不一定一试就准,用铅笔填)

2、尝试解答:

(1)从哪位开始想起?个位儿加儿得8,填4;所有圆圈填4;

十位上8加几得数里有4?填6;8+6得14,打进位点;所有方形填6;

百位上4加进位点得5,还要加几得6?填1;4+1加进位点等于6,但没有

向千位进1。(说明最开始个位填4和4不对,擦去所有数字,重来。)

(2)个位几加几得8,还可以填9;9+9等于18,打进位点,所有圆圈填9;

(3)引导按顺序推理,然后单独列式验证一下。

四、单元回顾: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或者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概

念,是一种新数量关系。通过西本单元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和能力,培养数

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有向逻辑思维过度的趋

势,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

体形象思维。因此要把倍的认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和游戏中,让学生在多

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和促进“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的含义。在充

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2、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儿个儿”与“儿

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

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五、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

六、教学措施:

1、把倍的认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和游戏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

体验倍的概念和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2、利用课件,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加深印象,验证操作,便于其比较。

3、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中构建知识。

七、教学时间:3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1课时,

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51例1、例2,P53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

教学准备:电子课本、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比较两个数,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

少”(以12与4为例说明)。除这两个关系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这

种倍数关系。你想学习这种“倍数”关系吗?(揭题书题)

2、学之前复习一个有关的知识:求12里面有儿个4,怎样列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建立倍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定义倍数关系:

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6根,也就是有3个2根(方言为“水萝卜有胡萝

卜的3个那么多”),这时我们就说水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3)进一步理解:

问: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

分析:白萝卜有10根,也就是有5个2,我们可说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

倍。

(4)脱离实物建立倍数关系:

6里面有()个2,那么6是2的()倍;2的3倍就是3个2,3个2是6。

10里面有()个2,那么10是2的()倍;2的5倍就是5个2,5个2是

10o

2、在活动中强化倍的概念:摆一摆,先摆出一个数,再摆出他的几倍。

3、即时巩固:完成P50做一做。

(1)橙色的里面有几个3?橙色是绿色的3倍;

蓝色的里面有几个3?蓝色是绿色的6倍。

(2)第一行的4倍,就是4个5,4个5是多少?

二、教学例2,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投影主题图,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引导分析解答:

①像比多少的问题一样,我们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自己理解,如图:

擦桌椅的:。。。。。。。。。。。。

扫地的:OOOO

②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儿倍,就是求12里面有儿个4,用二年级的知识可

知,用除法计算:124-4=3

③强调解答书写:列除法算式计算,“倍”不是数量单位,不带,最后写答。

(4)回顾反思:是扫地的3倍即4的3倍,3个4正好是12,解答正确。

(5)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

1、P53第1题:

(1)求桃子是香蕉的儿倍,就用桃子除以香蕉。列式为8+4=

(2)求苹果是梨子的几倍,就用苹果除以梨子。列式为9+3=

2、P53第2题:

3根短绳才和一根长绳同样长,也就是长绳有3个短绳长,无数不列式。

3、P53第3题:

(1)看图了解获得的信息。

(2)求小鹿是小猴的几倍,就是用小鹿除以小猴。列式为18+6=

(3)谁能用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谁是谁的儿倍?”这样的问题吗?

(4)引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学习了什么?(倍数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用除法)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6里面有()个2,那么6是2的()倍

10里面有()个2,那么10是2的()倍

12是4的几倍?124-4=3答:**是**的3倍。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总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2例3,P53—54第2、5、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通过画图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理解、推

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本、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桃子是梨子的儿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