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_第1页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_第2页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_第3页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_第4页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中医学论文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对衰老机理有其独特见解。中医学说衰老机理

大致可归纳为四种:一是脏腑虚衰学说,二是气血失常衰老学说,三是精气神衰

老学说,四是津液不足衰老学说。其中,脏腑虚衰学说又分别从肾脏虚衰、脾虚、

肺脏衰弱、心脏虚衰、肝脏虚衰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一、中医脏腑虚衰学说

人体作为有机整体,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来维持生命活

动。随着年龄增长,体质状况发生变化,脏腑功能减弱,表现为抗病力和自我调

节力衰退。《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中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

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

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谈。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

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脏腑虚衰是导致人衰

老、死亡的原因。

(-)肾脏虚衰与衰老

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从发育到衰老的全过程,也关系到人的生殖能力。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

已的不同生理状态。《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认为精气是

构成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肾虚衰导致衰老在《黄帝内

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阐述得很清楚:女子49岁时,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

枯竭,月经断绝,故形体衰老不能生育了;而男子64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

肾脏衰退,齿发脱落,形体精神都感到病苦。肾是人体中主管水的脏器,能贮藏

五脏六腑的精气,所以只有五脏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到了一定年纪,五脏

衰退,筋骨懈怠无力,天癸枯竭,所以发鬓斑白,身体沉重,步态不稳,不再有

生育能力,进入衰老状态。

(二)脾虚与衰老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人体脏腑器官、营卫经络、形体形官窍,

无不仰仗脾胃,元气之滋养全在脾胃,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

化源充足,精气充盛,脏腑功能强盛,则形健神旺。中医学认为脾虚化源不足、

升降失常,则人易衰。脾主升清,胃丰降浊,脾胃是人体气运动的枢机,气的升

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一旦停止,人也就死亡。五脏六腑

功能正常,赖于脾升胃降,升清降浊,津液通调,精微得布,气机调畅,五脏通

和,气血相顺,营卫不悖,规律不变,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生命旺

盛,则益寿延年。升降相脖或升降不足,脏腑气化失常,五脏精气升降无序,六

腑浊气滞留不传,必然导致机体活动失常,从而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转化、

输布和糟粕废物的排出,久而久之脏腑失养功能减退,甚至形成痰浊、瘀血等病

理产物堆积,而致早衰甚至死亡。

(三)肺脏衰弱与衰老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拿皮毛。中医认

为人的衰老最初表现在面部和毛发方面,这与肺虚衰有着直接关系。《素问・上古

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面皆焦,发

始白",又指出"(男子)五八……发堕齿槁,六八……面焦,发鬓斑白",

面部皱纹和毛发的改变,主要是肺气虚衰的表现。因肺主气,主皮毛。气是生命

运动的动力,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人身诸气(营气、卫气、宗气、元气)的生

成、运动及功能活动,都与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只有肺的功能正常,人体才

能维持旺盛生机不致衰退。若肺气衰虚,则诸气的化生、运行、功能活动均受影

响,而肺所敷布的卫气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膜理"的功能,肺气虚衰,卫气

不足,皮肤、膜理失养,便有上述改变。另外,肺气虚衰,呼吸吐纳减弱,水液

代谢失常,皮肤失充,膜理不固,则生机衰退,清气纳入不足,易病而减寿。容

易出现气短声低、不耐劳作、常易感冒、咳喘无力、自汗畏寒、皮肤弹性减退等

衰老现象。

(四)心脏虚衰与衰老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为君主

之本,主神明,主血脉,心能化生血液,与脉管息息相通,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心的统领下,各脏腑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老年人由于心脏虚衰而出现衰老

表现,《千金翼方♦养老大例》指出,50岁以上"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

惰,计授皆不称心"。《灵枢•天年》指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怠,故好卧。"说明人60岁以后心气不足,

表现为心的精气虚少,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低,出现心慌心跳、面色无华、脉

虚无力、心血瘀阻、血运无力、心血亏虚等情况。

(五)肝脏虚衰与衰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而为血海。调节气机升降出人,为天地之体

用,为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内而脏腑,外而肌肉,

纵横往来,气血周流,并行不悖。肝为气化之本,脏腑经络之气化,皆赖肝之气

化以鼓舞。肝为五脏之贼,随着年龄增长,肝气日衰,肝血日虚,疏泄不利,则

性情变异,百脉不定,鬓发憔焦,筋萎为毒,而不能终其寿。《素问•上古天真论》

认为,"丈夫八岁肾气实……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说明人体衰老表现为

活动障碍。《灵枢・天年篇》认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

目始不明",视物昏花是较早反映衰老变化的依据之一。《素问•五脏生成篇》认

为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虚无以营养爪甲,指甲变脆、变厚。肝气衰,肝

阴肝气不足,肝脏功能减退,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情志、消化、血液循环功能

都不能维持正常,还会出现许多相关的衰老表现:多疑善虑、少欢寡言、急躁易

怒、情绪不稳、多梦多寐、纳减食少、腹胀暖气、胸闷心痛、筋骨软弱、动作迟

缓、头晕目眩、眼目干涩、视力减退等。可见肝衰与衰老密切相关。

YoungerOlder

二、中医其他衰老学说

(一)气血失常与衰老

在中医学中气血不足是指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引

起早衰的病变。《黄帝内经》之《素问•调经论》中指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

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气属于阳,血属

于阴,阴阳相随,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对于血,具有推动、

温煦、化生、统摄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故气的虚衰和

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精气夺则虚",气

虚则血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气虚则推动、温煦的功能减弱,血必因之而

凝滞。同样,血在虚衰和运行失常时也必然影响及气。若血虚,则气亦随之而衰

少;若血瘀,则气亦随之而郁滞。中老年人气血虚衰,精血不断衰耗,以至气血

相互作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骨、肌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形

体瘦怯、心悸失眠、行动不便、肢体麻木、肌肤干燥、疲乏无力等衰老表现。

(二)精气神虚衰与衰老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

元素的意思。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古代讲究养生的人,

把"精、气、神”称为人的三宝。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

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人已步人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三者的状态标志着一个人的健康,若三者虚衰,则意味着

衰老。道教的主要经典著作《太平经》中提出"精、气、神”是支配人体生命的

三大元素。历代医家又对此进行不断充实。《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说:“神气

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可见

历代医家对人体的精、气、神非常重视,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标志,精亏、

气虚、神萎则是衰老的表现,从精、气、神三方面,完全可以反映出人体衰老的

程度。

(三)津液不足与衰老

津液具有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排泄废物的功能。津液不足是

一种病理状态,老年期津液不足则属衰老所致的生理改变。津液不足,不仅会使

血液在总容量上有所减少,而且会使血液黏度增大,凝聚力提高,血液浓缩,血

液淤滞,导致诸多老年性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