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202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202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202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202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相识了几时几分,二本

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相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相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留意让学生手机有关时间的信息,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

有关时间的简洁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

和习惯。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

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洁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四.课时支配:3课时

教案_1

课题时、分、秒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

通、合作,自主相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

教学目标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化,教化学生

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打算口算卡片,每人打算一个时钟。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

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二、探究新知

(一)相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

细致视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

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细致听一

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

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

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

得最精确。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

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

同桌的小挚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

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改变。

2、让学生小组合作,细致视察钟面,自主探究。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

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

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相识时间单位

——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

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其次课时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

高个走半天。

2、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

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X2=120分

(4)老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

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

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

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

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o

(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细致视察图,

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探讨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

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回来评价:

老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起先上课,

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

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事,长大

更好地建设祖国。

时、分、秒

1分=60秒

板书设计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1、1分=()秒4时=()分9分09秒36分02时

课后拓展练5分=()秒150秒02分400分04时10分

习时

2、电影《奇妙的宇宙》从2:05起先,到2:50结束,这场

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教学探讨

与反思

第=单元小结及质量分析

本单元教学状况总结:

单元检测分析

应考人数实考人数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数及格率后进人数

从教学中和单元检测中发觉的问题:

改进措施:

第二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几十欧吉加减法估算。共支配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

的相识以及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基础是均码号教学的,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学问,另一方

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据计算起到铺垫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

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详细状况,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育估算意识。

3.培育学生依据详细情景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

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单元教学的难点

培育学生依据详细情景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单元教学的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五.课时支配:6课时

教案_2_

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使学生驾驭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2、能够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

问题。

3、培育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口算实力。

教学打算口算卡片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视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

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与“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这个算是如何计算?相互沟通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

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

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

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

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3、比较算式,发觉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

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

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娴熟地进行计

算。

其次课时

一、新课导入

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得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

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当怎么计

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沟通,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其次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依据刚刚的口算阅历,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

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O()=()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

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

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依据探讨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视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干脆个位数减个位数,十

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干脆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索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

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

十数和一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计算39+44,

板书设计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列式65-48

先算65-()=()再算()O()=()

接力赛。

课后拓展练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

习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知其次个同学,其次个

同学依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知下一个同学结果,以

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_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驾驭笔算

方法。

教学目标

2、培育学生迁移旧学问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3、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驾驭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拆数嬉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出示教材例3的第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

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事实上除

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

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

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

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留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

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须要留意相同数位必需对齐,

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

“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

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学问?在笔算加减法

时须要留意什么?

其次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2)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揣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

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

(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

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视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

决这个须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索。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沟通估算的方法,然后沟通。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确定大

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

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

221+239确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实行的策略不同,估

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其次种方法更

加合理,假如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

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

要多视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8、1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学问?你还有什么

疑问吗?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百十个百十个

板书设计380550

+5150-380

930170

1、口算。

课后拓展练53+6=85-5=67+9=72-6=

习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

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

课题整理和复习

1、通过梳理学问点一级详细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驾驭

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娴熟地计算。

教学目标2、通过创设详细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能依据详细的状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育学生总结、归纳及敏捷运用学问的实力。

正确、娴熟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

教学重点

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打算口算卡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

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

漏减走的一)。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口算时要留意什么?哪些地方简洁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

中获得信息。思索: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沟通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

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探讨估算的方法,然后沟通算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学问?本单元的

学问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整理和复习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

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板书设计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

座位。

计算。

课后拓展练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习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

教学探讨

与反思

第二单元小结及质量分析

本单元教学状况总结:

单元检测分析

应考人数实考人数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数及格率后进人数

从教学中和单元检测中发觉的问题:

改进措施:

第三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相识和吨的相识。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相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

“分米”和“千米”以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

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相识。这部分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

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实力和实践实力创建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实际测量的过程,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毛

毛、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相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缉拿单的单位

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加现实合作沟通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实力。

二.教学措施.

jL重视以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亲密的联系,教学中老师要从学生的生

活阅历动身敏捷选用教材供应的资源,采纳演示主题图(如,马路及路标、动物

过桥图等)、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如,量课本、量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

动好玩的情境,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

互动供应条件。形式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体验,相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学问,同时

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实力会渐渐提高。

2.加强形式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不较强,须要

学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渐渐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关建立在

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材例1(毫米的相识),教材支配了学生用尺子测量课

本的活动,其目的

是让学生在量中发觉课本的款、厚不能用整理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

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呵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一个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

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识的例子交易

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

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叔叔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

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呵质量单位的感受,课

讲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100米,通过走一走

感受10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象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四.课时支配:7课时

教案二

课题毫米分米的相识

1、让学生经验视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

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相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

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驾驭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

行简洁的换算。

教学目标

2、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

主动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打算米尺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

米各有多长。

4、揭示课题“毫米的相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②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

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沟通。

思索: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须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

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起先

画和不从“0”刻度起先画的画法区分。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

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

米、毫米)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

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需相识一个新

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相识分米。

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建了长度

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挚友拿出直

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

的纸条)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找寻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3、相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

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

下。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

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五”第5—7题。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毫米分米的相识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

课后拓展练如你们有爱好,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习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工

课题千米的相识、换算和估测

1、使学生在已经相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

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

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驾驭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教学目标

3、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视察、想象实力和合理推理的实力

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实力。

4、渗透教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育学生的空间观

念。

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打算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导入,初步感知:

师:假如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

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

远,我们须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日我们就来相识

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一一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出示例4):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视察探讨,说标记的意思。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

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马路、河流的长度,

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

(二)新课绽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

写成

1千米=1000米

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

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

带大家到才智宫去闯一闯,情愿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

千米的相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沟通反馈,激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途表示

出1千米。

2、其次关(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

小组内相互探讨,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

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动身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依据距

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依据距离,估测一下也许须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

地方。

四、课堂总结:今日,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

成员: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

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洁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

途。)

千米的相识、换算和估测

1千米=1000米

板书设计

2千米=()米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改一改。

课后拓展练小明的日记

习2023年9月29日星期六

今日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

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

走了3分钟。路上遇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

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

才1米呀!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_7

课题吨的相识和换算

1、认知目标:相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洁换算。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视察、比较、揣测、推理及解决生活

教学目标

问题的实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

活。学会应用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打算课件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

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日我们就要来

相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相识)。

二、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1、初步相识吨。

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

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

(2)思索: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

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

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X1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

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2、吨与千克的换算。

老师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

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相识和换算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

板书设计千克,即1吨=1000千克。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假如每月少用1吨水,

课后拓展练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议一下,可以采纳哪些节水方法?

教学探讨

与反思

第三单元小结及质量分析

本单元教学状况总结:

单元检测分析

应考人数实考人数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数及格率后进人数

从教学中和单元检测中发觉的问题:

改进措施:

第四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

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驾驭了

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整数加减法的最终部分。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

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实力和迁移

实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详细情境

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悟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

识。能够应用加减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初步的分析综

合实力。经验与同伴进行合作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

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单元学问构成:(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二次进位和二次退位,

即一般加减计算。(2);被减数中间末尾有。的连续退位和加法中的

连续进位,及整数加减法中的重点和难点。(3)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

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位数不同的计算问题。

四、课时支配;9课时

教案

课题三住数加三位数

1、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

2、驾驭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多种

教学目标

形式练习,提高计算实力

3、结合详细情境经验自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过程

教学重点驾驭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O

教学难点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打算挂图

课时支配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类群种树

鸟类271

爬行类122

哺乳类31

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不1物一共有多少种

用加法计算:271+122=393

想一想竖式应当怎样写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彳立:1+2=3,十位:7+2=9,

百位:2+1=3

确定留意从个位加起,数位数位要对齐

例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药号物一共有多少种?

用加法计算:271+31=302

想一想竖式应当怎样写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彳立:1+2=3,十位:7+3=10,

十位满十向前进一位。百位:百位上的2加上十位进来的1

是3,即时2+1=3

2:例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里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

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力口法计算445+298=743

方法一:竖式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7、位:5+8=13,满十向十

位进1,在个位写3,百位:满十向,了位进1,4+9+1=14,在

十位上写4,百位:4+2+1=7

使学生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以、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

数相加满十就向前进一位。

方法二:298接近300可以看做300来口算

445+298=445+300-2=743

你会验算吗?

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确定留意从个

位加起,数位数位要对齐

二、应用:课本第37页38页做你做,课本练习八

三、总结:1,依据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

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位数加三位数

445271

板书设计

+298+122

743393

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

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课后拓展练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工

课题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1、驾驭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驾驭减法验算的

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2、激励在详细情境中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3、养成细致计算和检查的好习惯,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驾驭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打算主题图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023比2023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怎样列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减起435-322=______

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5-2=3

十位上3-2=1,在十位写1

2023年比2023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435-86=

学生竖式计算

2)出示例3:学生自主列式,学生试作竖式,师巡察

集体反馈

师:从哪一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怎么办,被减数中间有0

怎么办?

个位:个位上3减8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

是0,只能从百位上退1

百位:从百位退1,百位剩3个百,十位上变成10个十,

十位再借给个位1个十,就剩下9个十,个位上是10+3=13

个位:个位上13-8=5,十位上10-1-5=4,百位上4-1-1=2

学生探讨得出结论,集体总结留意点:当个位不够减,

从十位退1,而十位是0时,应先从百位退1,再从十位退1

三、应用:数学课本42页做一做

其次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一:倒入(出示教材43页例4)

已知信息一:1)空调扇558元2)学习机225元3)

护眼灯166元

所求问题二:1)收银员应收回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

应打算多少钱

问题二: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明确买三:种商品---(■三种商品分别多少钱---•"应当怎

样运算

题中不要求558+225+166的精确结果,怎样得到大致结

果呢?

问题三:探究估算方法

小组探讨,得出方法。法一:把加数估成整百的数。法

二:把加数彳古成几百几十的数

问题三: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1)计算精确结果(2)对比估算结果

问题五:依据总结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二、应用:课本练习九第2,7,12,13,14页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403加法验算245

板书设计

T08+158

245403

558+225+166=949(元)

558%560225p230166^170560+230+170=960(元)

答:收银员应收回949元,小红的爸爸应打算960元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课后拓展练463+584=245+557=

786+156=96+426=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1。

课题整理和复习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和娴熟程度,加强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2、在整理和复习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3、培育学生书写、计算细致和细致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娴熟的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打算课件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知道有些时候用精确计算,有些时候用估算就可

以。

生2:我发觉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法则是一样的。

生3:我知道了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可以以此为依据

进行验算,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计算的精确性。

生4:我发觉列竖式计算的时候,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

个位算起。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原委驾驭的如何呢?让我们一

起来接受今日的考验吧!

二、探究体验,经验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自己思索并解答。(出示第47页

第3题)

学生读题思索并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察了解状况,个

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情愿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共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1:要知道打算600张快递单够不够,不须要精确的计

算,估算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279看作280,把395看作

400,这样须要的快递单接近280+400=680(张),明显打算

600张快递单是不够的。而计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就须要精

确的计算了,须要先算出这一天须要多少张快递单,然后才

能算出还差多少张,算式是279+395-600=74(张)。

生2:我们可以干脆先计算出这一天须要多少张快递单,

279+395=674(张),这样与打算好的600张作比较,发觉根

本就不够。然后再计算还差多少张,算式是674-600=74(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