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现代礼仪教案_第1页
中职生现代礼仪教案_第2页
中职生现代礼仪教案_第3页
中职生现代礼仪教案_第4页
中职生现代礼仪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社交礼仪

教学案

目录

礼仪浅论...........................................1

1、见面礼仪.............................................1

2、交谈礼仪.............................................4

3、礼仪.............................................7

4、空间本L仪.............................................8

5、举止礼仪...........................................10

6、拜访礼仪...........................................11

7、迎送礼仪...........................................12

8、赠答礼仪...........................................12

9、服饰礼仪...........................................13

礼仪浅论

历史的发展进入当代,形象即是一种宝贵的财富,礼仪更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

的属性。

你可以不从事专门的公共关系工作,但你不能不懂现代社交礼仪,只有“礼”为

后盾,才能更有效地协调好各种关系,社会才会安定发展。荀子曰:“故人无礼不

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礼”现已成为人

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体现自身仪表、气质的重要标志。

礼仪不单纯地只是一种形式,更不是虚伪、怯懦、阿谀的表现,礼仪是一个人的

心灵的外衣。

尤其在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得体的言行能赢得“不菲的收获”。

然而,一个人的风度、气质虽是外在的表现,却以内在素质为基础,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这个人心理素质的优劣,是人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审美修养的综合反

映。

只有“慧”中,才能“秀”夕卜。

切记!自卑是自信的敌人。

A见面礼仪

一、微笑

人及人由陌生到相识,第一步就是见面,给对方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并非一件轻

而易举的事情。美学家认为: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是最美的;在人的千姿百

态、言行举止中,微笑是最美的。

微笑是最具魅力的礼节。

微笑是引发友情的关键。

切记!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二、致意

不论是在上班的路上,还是在回家的途中,得到他人一声即使是很简单的问候,

也会让你产生良好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

1、微笑致意

即不显著、不出声的笑。用于社交活动中及陌生者相遇或在同一场合

中重复相遇的相识者。

2、点头致意

适用于不便交谈的场合,点头幅度不可太大,但可根据信息内容而作

不同的点头动作。

3、举手致意

古罗马帝国的骑士相遇时,须自揭面甲露脸,以表敬意、显精神、免

误杀。后演变为掌心向外敬礼,以表明手中没有武器。

4、欠身致意

或坐或站时,欠身或身体稍微向上、向前的动作。

5、脱帽致意

戴着有檐帽时,向对方欠身且单手摘帽并置帽于约及肩平行的位置。

女士免之。

三、介绍

人及人之间相互沟通、建立关系是从介绍开始的。

自我介绍是进入社会的一把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注意:介绍的语言信息量不足或太多都可能影响交谈的继续。

1、自我介绍(以半分钟左右为佳)

a、报清姓名、身份及及当时所处环境氛围的关系。

b、把自己介绍给应该尊敬的人时,语言要恭谦有礼。

c、把自己介绍给小辈、平辈、下级时,不妨风趣些。

d、非正式场合中自我介绍须注意一些细小的礼仪环节(例如:别人

正在交谈中而你想加入;一个集体性活动你迟到了)。

2、为他人介绍

a、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先后)顺序为:

⑴将男性介绍给女性;

⑵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⑶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⑷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⑸将迟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注意:在这五个顺序中,若同时符合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按后

一个顺序介绍,并使用“请让我来介绍一下……”之类的词语。

b、关于称呼:(目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一般称呼)对成年男性均称

“先生”;对未婚女子均称“小姐”;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

“太太”(婚姻状况不能确定时可统称“小姐”);对职业女子

可统称为“女士”。

另外还有“职务称”、“职业称”、“学位称”等等。

c、关于姓名:记住对方的名字也是一种礼节

⑴汉族人以姓氏或连姓带名加称呼。要注意的是,复姓不要随意

拆开使用;港澳台地区的已婚女子的姓前另加夫姓称之(例如:郁张晓玉或郁太

太)。

⑵以英语作为本国文字的国家的姓和名是两个部分,一般情况下只须称呼其姓氏,但

是在正式场合中却须连姓带名地全称(例如:乔治.W•布什)。

⑶日本人的姓名构成及中国相同,但姓氏的字数却不易分辨(例如:福田赳夫、二阶

堂进等)。另外,许多文字在书写上也及中国汉字完全一样,但读音却是根本不同的

(例如:山田、田中)。

四、使用名片

名片是个人用作交际或送及友人作留念的一种介绍性媒介物,在我国历史悠久。

秦汉叫“谒”,汉末称“刺”,唐称“膀子”,宋谓“门状”,元朝日"名”,明朝

噢“名帖”,清又称“名刺”,同时也出现了“名片”的叫法。今流行的略窄于扑克

牌的小名片,是民国以后的事。

名片上的内容应简明实在。

无论递、收名片均应面带笑容以双手持之。若为坐姿,须起立或欠身。接受方同

时应说声“谢谢”,然后郑重收好,以示礼貌和尊重。

若为初识,最好轻声读出名片上的主要内容。自己的名片用完了或忘记携带而无

法回递,应向对方致以歉意。

五、握手礼

这种“国际化”的礼节形式起源于欧洲,可表达欢迎、友好、理解、感谢、宽

容、敬重、致歉、惜别等各种各样的心情。

先伸手一方:主人、女性、领导、长辈等。

对方已伸出手来而不及时回应,是怠慢轻蔑的表现。

握手时,手要洁净、无手套;右手不闲可以左手应急。

握手后,切莫有意无意地擦拭双手。

避免交叉握手。

1、支配式(也称控制式、顺从型)握手

掌心向下或向左下及人握手者,对自己的优势、傲慢、支配意愿等等

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种人一般来说,利落、果敢、自信、武断。

2、谦恭式(也叫“乞讨”式)握手

掌心向上或向左上及对方握手的人,对他人较为尊重,甚至还有几分

畏惧。这种人缺乏主见,软弱而且常常处于被动、劣势的地位,但是

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

3、对等式(也是标准样式)握手

4、双握式(美国人称政客式)握手

右手握住对方的同时,伸左手加握于对方的上手臂、前臂、上臂或着

肩部。显示出强烈的热情、真挚、诚实、可靠、信赖、友好。加握的

部位越高,程度越大。

5、“死鱼”式握手

被握住的手无力度、无质感也不显示任何信息,这种人懦弱、冷漠、

消极、无责任感。

6、捏手指式握手

即握手时有意或无意地只捏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

男性及女性握手时体现为尊重。

女性及男性握手时表示矜持及稳重。

同性别之间则显得几分冷淡和生疏。

7、拉臂式握手

自卑者及其仰慕者握手时,常将对方的手拉至近身而且长时间相握。

这种人往往过分谦恭,唯唯诺诺,轻视自我,缺乏精神。

8、抠手心式握手

一般只见于恋人、情人、好友之间,也可用于给对方的暗示。

六、拱手礼

左手于胸前盖住半握拳的右手(自古以来,人的右手意味着凶器、锋芒、击打、

威胁等),纵向轻轻摇动。为向对方表示尊敬,可以将双手抬至及额头等高行礼。

含义:恭喜、祝贺、多谢、拜托、保重、领情等等。

七、合十礼

源于佛教,用于民间,主要表达敬意(对神)和致谢。

受礼者众多时使用,单个时亦可用。

八、鞠躬礼

源于先秦,泛于日本。主要表达:敬意、谢意、歉意、告别、致哀。

基本要求:注目、脱帽、相距约两米、还礼(上级、长辈可欠身、点头答礼)。

九、拥抱礼

相距20厘米,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必要时,也可反向来第二次)。

十、亲吻礼

B交谈礼仪

交谈是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手段。

在一定的场合,在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单独说或及人交谈两、三分钟

以上,并且旁征博引,条理分明,口若悬河,妙趣横生,的确是一种难得的本领。

讲究说话艺术,练就一副好口才,是一个有知识、有作为的人必备的修养。也可

以说,口才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水平的重要尺度。

对于一个倾诉者来说,得到认同、引起共鸣等等,是最希望见到的结果,因此,

认真地聆听是一种起码的礼节。

语言是人类交往中的重要且高级的手段。既帮人、亦伤人;既成事、亦败事。古

训道:“谦受益,满招损”。虚心礼让,多听少讲,先听后讲。

作为语言交际,除文雅得体的谈吐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言辞美。尤其在公

众场合,应坚持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避免错字、病语及误读姓氏

1、容易读错、用错的字:

比较、标识、参及、车辆、惩罚、处理、档次、动弹、氛围、供给、

号召、横财、花蕾、华山、混淆、教书、校对、结婚、角色、龟裂、

看守、坎坷、理发良莠、埋怨、玫瑰、免疫、匹酉己、潜力、切脉、

室内、说服、塑料、铜臭、投奔、吐痰、湍急、慰藉、侮辱、纤维、

肖像、血压、押解、窈窕、荫凉、饮马、佣金、油炸、友谊、咱俩、

账单、拮据、

2、容易产生发音错误的字和词:

(ZCS、ZHCHSH)类:出租车、资产重组、众所周知、注册、从事、

参展、财政所、收藏者、猜数字、嘈杂声、

苏州城

(EN、ENG)类:真正、生身、圣神、称臣、身份证

(N、L)类:男篮、难料、年龄、能量、努力、辽宁、理念、

农历年、拿来了、冷暖、留念、岭南路

(F、H)类:凤凰、话费、挥发、粉红、洪峰

(AN、ANG)类:钢管、商船、上山

(IN、ING)类:阴影、影印

(er)类:二月、儿女、而且、耳朵

3、容易用错的助词:

的、地、得、着、了、过

4、容易弄混、念不准的代词:

这、那、哪、谁

5、“轻声”(词本身的意义淡化或消失时,读轻声)

合同、街坊、把手、兄弟.

6、“儿化”音(表达感情、描述现象时用,“儿化”后,词性有变):

小孩儿、花儿、一块儿、盖儿....

7、规范写读语气词:

啊(及其变读音)、嗯、呢……

8、容易读错的姓:

任、阮、翟、覃、单、纪、宁、卜、华、应、查、臧、佟、盖、蔚、

阚、种、,阵、皇甫……

二、得体的称呼

1、自称

说长辈时用“家父(严)、家母(慈)等。逝者用“先”字。

说年龄时用“虚度、痴长……”

说孩子使用“犬子……”

自谦时用“过奖、惭愧、汗颜……”

2、称他人的父、母、儿、女、亲戚时

用“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侄”等。

3、询问他人年龄时

用“高寿”、“贵庚”、“芳龄”等。

4、询问他人姓名时

用“贵姓”、“尊姓大名”、“尊姓芳名”、“尊讳”、“尊字”等。

5、称他人的住处时

用“府上”、“尊府”。另外还有“尊寓华居”等。

6、称他人亲属去世时

用“作古”、“仙逝”、“逝世”、“不幸”、“仙游”、“谢宾客”等。

三、社交辞令

1、问候语:

“早上好”、“晚安”、“身体还好吧”……

2、致谢语:

“谢谢”、“承蒙关照”、“托您的福”……

3、求助语:

“请多关照”、“拜托”……

4、慰问语:

“辛苦了”、“受累了”……

5、赞赏语:

“太好了”、“美极了”、“真棒”、“真漂亮”……

6、谢罪语:

“对不起”、“请原谅”、“给您添麻烦了”、“抱歉”……

7、认同语:

“我也这样认为”、“所见略同”……

8、常用社交辞令:

初次见面说“久仰”久未谋面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用“包涵”颂人神态用“风采”央人帮忙说“劳驾”

请给方便用“借光”造访完毕说“打扰”向人道贺说“恭喜”

求人答疑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登门看望说“拜访”

宾客到来说“光临”中途先走说“失陪”等人到来用“恭候”

请人勿送用“留步”欢迎消费说“光顾”物归原主说“奉还”

他人信函叫“惠书”他人求谅说“没关系”赞人见解说“高见”

自己的诗画送人看用“斧正”或“雅正”

四、礼貌对话

1、尊重对方的人格、习俗、习惯、喜好……

2、戒除毫无意义的“口头禅”,甚至一些粗话。

3、把握开玩笑的分寸。

4、避开敏感的、禁忌的话题。

5、恰当用词。

6、勿随意打断对方言语(若出于必要,须说:“对不起,打断您一下。”)。

C礼仪

一、交谈

打不仅是一种便捷的通讯手段,而且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方

式。约翰•布鲁克斯在《:第一个一百年》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为了让几百米

外的人听到,人们不必大声呼叫,只需低声耳语就能让自己的声音传遍全世界。”

没有,现代的工作及交往是不可想象的。因而,人们就不能不注意打的技

巧了。

注意:打时,声音、态度、言辞这三个因素构成了你的个性,为对方提供了

判断你素养水准的标尺。

二、拨打及呼叫

1、起始语、自报家门。

2、礼貌咨询、准确称呼。

3、语气、语调亲和,语速适中(向“对方”微笑)。

4、先说要事。

5、控制好私聊时间。

6、控制好说话音量。

7、错拨了一定要道歉。

8、若非私家,通话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他人打。

9、结束语、道别、轻挂。

10、切莫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使用移动时,来电铃音不要开得太大,

像个恼人的扩音器。

11、在严肃、庄重的场合中,将来电提示设置为振动或是静音,也可以直接关

掉手机。

12、信息往来时,应规范、文明地使用词汇。

三、接听及对话

1、及时接听。

2、铃响超过三声,接听时应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之类的话。

3、“您好”之后自报家门。

4、认真地、耐心地、礼貌地应答。

5、不要随意打断对方

另叫人时请对方稍等,不可延误。

5、不失礼貌地受托他人之事(重要内容应当场重复一遍)。

6、若对方说的内容很多,要不时地予以“回应”。

7、若在应酬的同时接听,应先向周围的人示以歉意。

8、结束语、道别、轻挂。

D空间礼仪

在人际接触的环境里,无论是稠密还是稀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定的、属于自己

的空间范围,以保障自己的尊严、人格、自由、安全,这是一种本能的需求。这个空

间范围是无形的,可伸缩的;而且,不允许,不喜欢他人随意侵犯或突破。则,维护

自己

及他人的这一空间范围,便成为交往礼仪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界域语

人及人之间除了进行口语交谈,还要用界域语相互接触。界域语是一种人体语

言,是交际者之间在空间距离传递的信息(喜好或厌恶)。使用界域语就必须遵循空间

礼仪。

二、交往空间

指交往者彼此之间,为了保持自己以及私有物品的领域范围,获得安全感和心里

平衡而对交往距离和空间有意识或无意识进行的控制和调整,并竭力维护它。

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自我空间,拥挤会明显地妨碍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路上,

有陌生人靠近时,你就会“躲开”;在饭馆……),只有在允许的交往空间里活动才

不会冒犯他人,同时也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空间距离

是在社会活动中凭心灵、感觉、智慧、经验去把握的“小世界”,是心理距离,

是感情距离。

1、亲密距离(0〜15cm)适用于情侣、挚友、孩子及长辈之间。

2、私人距离适用于同事、同学、邻里、师生等熟人之间。

a、近距离的私人空间(45〜75cm)。

这种空间距离便于及对方拉手、握手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亲密,

是酒会上最舒适的人际间隔。

b、远距离私人空间(75〜120cm)。

常用于路遇、寒暄。

3、社交距离

a、近距离(120〜210)o界域语为:“严肃、庄重”。

适用于社会交往时的接触、洽谈、接见、支使(下属、佣人),

以及面对服务等。

b、远距离(210〜360cm)。

主要用于办公和处理公务。

4、公共距离

a、近距离(300〜750cm)。

适用于一些不拘形式的会面,例如:在课堂上、搭档之间等。

b、远距离(750cm以上)。

适用于演讲及听众、演出及观众等。

四、在电梯间里应避免的事情

1交谈包括打。

2对镜整装、补妆。

3吸烟。

4过度使用香水。

5“堵住”进出口。

五、空间位置

指交往者之间的座位所产生的媒介效果。例图:甲为主体,乙有四个不同的位

置:

甲乙2

乙1

办公桌

乙3乙4

乙1为社交位置:氛围友好、行动方便、利于察言观色、桌角屏障。是洽谈、汇

报最策略最巧妙的选择。

乙2为友好位置、合作位置:亲切、信赖、平等。适于谈心、沟通、征求意见

等。

乙3为竞争位置:形成一种防范性竞争气氛。适于谈判。

乙4为公共位置:无沟通需求。适于公共场所。

六、影响交往空间选择的因素

1、各民族因各自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例如:两个初识者(一个北美人和一个南美人)在交谈。前者习惯于

相距两英尺,后者则喜欢靠得更近一些。这样一来,交谈就会

出现“一进一退”的滑稽场面。一个会误解对方太没有分寸了,

而另一个则会误解对方太冷淡了。

2、社会地位的不同

例如:位尊者个体空间需求大,不易近人。刚出道者则热衷于交往,

喜欢接近人。

3、年龄的差异

例如:长者喜欢接近、搂抱儿童,而随意挨近成年人则会被认为是不

尊重对方的表现。

4、性格差异

例如: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个体空间小,乐于近人;性格内向、

孤僻自守的人个体空间大,敏感而焦虑。

5、情绪状态

例如:人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常常说:“让我自己呆一会儿。”这时,

即使是亲朋好友都会被拒之门外。

6、交往场景

例如:光线的明暗,场所的熟悉或陌生,天气变幻等。

7、特定场合下的空间差异和心理调节

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或电梯间里,个体空间自然缩小,无奈中

尽量以背部朝向对方或用手来间隔双方的身体;会将视线转移

而避免及他人对视。

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里,个体空间会自然扩大,若他人毫无

理由地靠近自己,甚至挨着自己坐下,则会产生不快的感觉。

E举止礼仪

一、人的行为举止是一种体态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广义的语言,这种体态语

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礼仪功能。

1、表达有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真情(抽象的)。

例如:反对、焦躁、不安...

同意、赞许、兴奋……

2、比有声语言更简洁、生动、真实、形象。

二、基本体姿

1、挺直如松的立姿(立如松)

a、不要使身体随意抖动。

b、不要倚物靠墙。

c、不要耸肩勾背。

d、不要东倒西歪。

2、文雅端庄的坐姿(坐如钟)

a、不要翘二郎腿。

b、不要将腿不停地闪动。

c、女性更要注意双腿的摆放。(姿势略)

3、从容稳健的行姿(行如风)

a、不要肆无忌惮地晃动头和肩。

b、不要拖沓鞋。

4、雅观的身体动作。

a、捡拾物品时。

b、上下(小)汽车时。

三、多替他人着想,多在意他人的感受。

1、不要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

2、及他人交谈时,口中不要不停地咀嚼(槟榔或口香糖之类食物),耳机也应

及时取下。

3、男女同行,男子应走在“危险的”一侧(需要调换位置时,男士应从女士的

背后绕过去)。及两位以上女子结伴而行,男士不应插在女士中间走,而应

走在女士们的外侧。

4、路遇熟人或好友需交谈一会儿,应靠边站立,而不影响他人行路。

5、乘公交车或升降机时,遵守先下后上的秩序而不要“争先”。乘用电梯时,

应靠右侧站立,让出左侧供他人“超越”。

6、进出公共场所要注意衣着得体。

7、经过教学楼、医院、会场等场所,应放轻脚步。

8、爱护公用设施,爱护绿色环境。

F拜访礼仪

一、事前相约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到时间的宝贵。登门拜访应尽量避

开被访者午休和用餐的时间,也应避开忙碌的星期一。

二、原则上“不速之客”是不受欢迎的。

1、事先相约

2、说明人数

三、礼貌作客

1、守时赴约(早到和晚到同样是失礼的)。

2、叩门

3、蹭鞋、换鞋。

4、(冬季)及时除去外套、棉帽、围巾等(主人来接时不用客气)。

5、按主人的指引入座(未指引,随意坐)。

6、起身接茶(喝茶时,杯盖内侧朝上置于桌上)。

7、主人递烟即使不吸也要致谢(自主吸烟前一定要先征询主人)。

8、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物品。

9、主动及被访者的家人搭讪。

10、征得同意后再随意参观各房间。

11、废弃物放入垃圾篓内。

12、把握访问的时间。

13、“前客让后客”。

14、主人挽留莫“当真”。

15、告辞出门(请主人留步)。

16、走出一段后应回首相望。

G迎送礼仪

一、热情迎客

1、整洁仪表。

2、整理环境。

3、及时开门迎宾。

4、介绍家人。

5、把孩子打发走。

6、手持烟盒底部敬烟,点火(每点完一支烟最好熄一次火)。

7、递茶。

8、摆放的水果一定要事先洗净。

9、热情陪伴(关掉电视机、放下手中的书刊或其他杂活儿)。

10、莫随意看钟表。

11、即使时间已晚也尽量不要口头“逐客”,以减少话题或不再为客人的杯中

续茶水等方式巧妙谢客。

二、礼貌送客

1、客人告辞时要热情挽留。

2、提醒客人别落下物品。

3、送客(至少)出门。

4、目送片刻。

5、轻关房门。

H赠答礼仪

一、礼物尽量及要表达的心意相关

二、避免物品的名称及一些不吉利的名词谐音

三、英轻易送重礼

四、莫送“等值礼”

五、花类寓意:

1、祝幸福:百合、郁金香、香雪郎、并蒂莲、康乃馨等。

2、祝康复:黄月季、芝兰、松柏、梅花等。

3、祝生日:红石榴、红月季、象牙苑等;龟背竹、万年青、寿星草等。

4、贺开张:吉祥草、牡丹、报喜花、月季红、芍药、金达莱等。

5、主励志:秋海棠(也叫相思红,意苦恋)吉祥草或金达莱(表如意称心)

6、贺重逢:茉莉或柠檬花(表友谊长久,亲爱诚心)

六、禁忌避讳:

1、中国人多喜偶数、避单数,讲究成双成对。

2、给日本人送礼避开“四”和“九”这两个数,且忌送荷花。

3、给欧美人送礼避开“13”这个数。

4、在巴西,除葬礼外,忌送绛紫色的花。

5、在法国及拉美部分国家,除葬礼外,忌送菊花。

6、在德国,不要送女主人红玫瑰。

7、在俄罗斯,忌送黄色花卉给新娘,且枝数宜为奇数。

8、在台湾地区,忌送甜果、手巾、刀剪等物。

七、颜色禁忌:

1、印度人不喜白色。

2、埃及人忌黄色。

3、欧美多忌黑色。

4、伊拉克人忌蓝色。

5、乌拉圭人讨厌青色。

6、南美人不喜浅色。

7、巴西人忌棕黄色。

8、泰国人忌红色。

I服饰礼仪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服饰这一无声的语言向他人显示自身的气质、性

格、爱好和修养,同时也表达对他人友好的或傲慢的态度。也就是说,服装的款式和

色彩替

主人传递着无声的信息。因而,服饰具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是为人们所公认的、约定

俗成的,具有约束性,并受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礼仪规范的制约。

一、着装的基本原则

1、重大礼节性场合或工作场合着深色西装。

2、休闲和会友时可穿浅色、暗格、小花纹套装。

3、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宜选择深蓝、深灰、黑灰色西装。这些颜色不仅端庄儒

雅,而且能将面色衬托得更有光彩。

4、着西装切记:

a、平整无折痕

b、领子要贴背

c、裤长应适中

d、口袋不置物

e、尺寸须合体

5、保养西装。例如:穿毕,以专用衣架挂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