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统计(第三版)课件:住户活动统计_第1页
经济社会统计(第三版)课件:住户活动统计_第2页
经济社会统计(第三版)课件:住户活动统计_第3页
经济社会统计(第三版)课件:住户活动统计_第4页
经济社会统计(第三版)课件:住户活动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住户活动统计补充:(社会阶层)收入流动性SSB-2015-1886跨国(省)差异:国籍(户籍)和教育哪个更重要?FT速读-英语速读:阶级、国籍与特权通货膨胀的估计英语速读:历史上的首富也比我们穷2本章学习目的掌握解住户收入、消费统计的内容与指标掌握恩格尔系数及其应用用统计方法描述住户收入和消费分布状况掌握基尼系数及其应用掌握贫困统计的内容与常用指标3住户活动及其统计内容住户:以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为基础组成的微观经济社会单位住户在经济社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各种生产要素是消费活动的基本主体4住户活动的内容作为经济活动单位,参与生产、分配、消费、投资各项经济活动作为社会发展的体现者,住户活动中包含致力于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保健活动,以及体现个人自由、家庭建设和社会参与的各种活动5住户活动的统计内容家庭结构状况和就业状况统计住户收入、消费状况统计住户教育、保健、时间利用状况统计住户生活质量综合统计评价

6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住户成员当期从就业、个体经营以及其他各种分配渠道所获得的价值,可用于支持本期消费支出的最大数额收入的来源是本期产出的成果不减少期初资产存量包括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7可支配收入统计住户可支配收入=在其他单位就业的劳动报酬收入

+经营性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净额

+经常转移收入净额8人均收入总体人均收入:全部人口的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全部居民总收入(或可支配收入)/全部常住人口数户人均收入:按户计算的人均收入户人均收入=居民家庭总收入(或可支配收入)/家庭常住人口数9人均收入的统计分析人均收入的横向比较城乡收入比较地区收入比较人均收入的动态比较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10199019952000200520072012城人均年总收入(元)1516.214279.026295.9111320.7714908.6126958.99收入构成(%)

工薪收入75.879.271.268.968.664.3

经营净收入1.51.73.96.06.39.5

财产性收入1.02.12.01.72.32.6

转移性收入21.717.022.923.422.723.6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元)1510.164282.956279.9810493.0313785.8124564.72乡人均年总收入(元)990.382337.873146.214631.215791.1210990.67收入构成(%)

工资性收入14.015.122.325.427.631.4

家庭经营收入82.480.371.668.365.258.8

财产性收入3.61.81.41.92.22.3

转移性收入—2.84.74.45.07.6人均年纯收入(元)686.311577.742253.423254.934140.367916.58城乡居民收入及构成资料11居民消费的定义及其统计居民消费:住户及其成员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使用物品和服务的行为居民消费统计:对特定时期消费数量、消费结构等进行统计,反映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状况以及在此方面所达到的生活水平

12居民消费的统计对象主要指住户个人消费按照居民住户获得的消费统计既统计消费实物量又统计消费支出以住户为单位进行消费统计主要内容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消费统计13居民消费水平统计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年消费支出=当年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平均人口数户人均年消费支出=当年户消费支出总额/户人口数

14居民消费倾向统计居民住户收入使用向消费倾斜的程度,反映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上设置指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居民消费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居民消费支出增加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额与消费倾向对应的是储蓄倾向15居民消费倾向的统计分析横向观察: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较低收入水平对应较高的消费倾向纵向观察: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如果用边际消费倾向来表现,其间差异会更加明显16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居民消费内容结构物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构成伴随收入和消费水平上升,物品消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消费方式结构商品消费和自给性消费的构成伴随收入和消费水平上升,商品消费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消费目的结构消费支出按目的分组,计算各组所占比重伴随收入和消费水平上升,代表基本消费需求的食品、衣着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719901995200020052007201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1278.893537.574998.007942.889997.4716674.32消费构成(%)

食品54.2550.0939.4436.6936.2936.23

衣着13.3613.5510.0110.0810.4210.94

居住4.768.0211.3110.189.838.90

家庭设备及用品8.487.457.495.626.026.69交通通信3.173.116.367.576.996.38文教娱乐8.785.188.5412.5513.5814.73医疗保健2.019.3613.4013.8213.2912.20

其他5.213.253.443.503.583.9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584.631310.361670.132555.403223.855908.0消费构成(%)

食品58.8058.6249.1345.4843.0839.33

衣着7.776.855.755.816.006.71

居住17.3413.9115.4714.4917.8018.3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295.234.524.364.635.78

交通通讯1.442.585.589.5910.1911.05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5.377.8111.1811.569.487.54医疗保健3.253.245.246.586.528.70其他商品及服务0.741.763.142.132.302.5018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或=食品支出总额/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恩格尔定律伴随收入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下降的趋势19恩格尔系数的应用横向观察:对应不同收入人群,恩格尔系数有不同水平纵向观察:不同时期的比较,恩格尔系数有不同水平常用于判断居民消费水平和居民生活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不能将恩格尔定律绝对化要考虑发生作用的数量界限

要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消费习惯要注意价格结构差异的影响山西与广州哪个富?2122居民收入、消费分布差异统计的意义不同人群所占有收入或实现消费之间的差异是经济学所探讨的经济分配问题的具体体现,反映经济分配的现实结果居民收入分布差异决定了居民消费分布差异23洛伦茨曲线ConradLorenz,1905将研究住户按人均收入分组计算各组户数(或人数)所占比重和每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计算截止到本组的累计户数(或人数)比重,以及截止本组的收入累计比重以户数(或人数)累计比重为X轴,收入累计比重为Y轴做图,划出洛伦茨曲线2425洛伦茨曲线的分析应用与绝对平均线的接近程度:洛伦茨曲线越接近绝对平均线,说明该总体的收入分配越均等最大差异点所在位置:最大差异点靠近Y轴,说明大部分人收入较为均等,但存在少数相对贫困人口;最大差异点远离Y轴,说明收入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存在少数相对富裕人口26基尼系数以洛伦茨曲线图为基础,不均等部分面积占整个三角形面积的比例基尼系数G=2SA=1-2SB

计算方法几何法几何法如果离散且已知构成洛伦兹曲线上每个点的坐标(Fi,Li),则:2728基尼系数的应用在0-1之间取值,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均等

基尼系数的优缺点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2012年中国洛伦茨曲线2930313233居民收入-消费分布统计的补充反映收入(消费)分布状况的其他方法五等份高低收入倍数Theil指数分布统计只说明分布结果,不能说明形成该分布的过程或形成原因,因此应结合其他数据进行分析34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的洛伦茨曲线351997和2007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洛伦茨曲线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假说3637统计评价教育状况的不同方面

教育投入统计(见第四章)教育投入成果统计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人力资源的质量教育公平性统计男女之间的公平性城乡之间的公平性地区之间的公平性38教育成果统计接受正规教育机会评价指标各年级学校的总入学率各年级学校的净入学率接受非正规教育机会评价指标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和报纸流通量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量人力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成人文盲率=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数/15岁以上人口总数成人识字率=15岁以上的识字人口数/15岁以上人口总数=1-成人文盲率万人拥有大学毕业生数39教育公平性统计教育公平性评价指标小学净入学率的男女差异成人文盲率的男女差异文盲率的城乡差异不同各地区高考录取率

40中国日本美国总入学率

幼儿教育398561

初等教育11110098

中等教育7610294

高等教育225582净入学率

初等教育-10092

中等教育-100882006年中国、日本、美国入学率比较(单位:%)发达国家成人文盲率一般都十分接近于0。2007年,中国男性文盲率为4.35%,女性为12.44%。目前,中国的青年文盲率无论男女都只有1%。41居民健康状况统计统计意义:居民健康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统计内容:健康涉及营养、卫生、保健、工作环境等方面,从结果方面看,主要统计居民所达到的综合健康水平42居民健康状况统计与评价疾病预防的评价指标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所占百分比可享用卫生设施的人口所占百分比儿童免疫率获得必要药品的人口所占百分比

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43出生时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男性成人死亡率女性成人死亡率岁‰‰‰‰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796711763

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682633195116

低中收入国家和地区712736173108

高中收入国家和地区702226260137

低收入国家和地区577479285223

中国72202415392

印度6457762601682006年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健康状况统计指标44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统计居民生活时间分配:时间资源在各项生活活动上的配置统计的意义:从时间分配上综合反映和研究居民经济社会生活状况45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统计的基本问题研究生活时间的周期重点是以一年或一周为研究周期划分生活时间分配的内容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社会和家庭责任所占用的时间个人自由选择支配的时间46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统计的主要指标时间总量指标国民总时间分类时间总量平均时间指标基于时间总量指标计算各类时间分配结构基于平均时间指标计算各类时间分配结构47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统计分析的基本思路分析居民生活时间分配和利用的变化趋势对不同人群的生活时间分配和利用进行横向比较进行居民生活时间分配利用水平及其差异状况的因素分析

48年份生理活动时间工作时间家务时间余暇时间20066833671082821986586467148239增减97-100-4043北京市居民1986年与1996年生活时间分配比较(单位:分钟)女/男平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休息学习研究游园散步体育锻炼交往教育子女200697.992.9104.3123.1109.573.369.2100.0198678.075.686.887.577.733.3100.0120.049居民生活质量相关统计问题

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所达到的优劣程度居民生活质量统计的相关问题全面反映生活质量的内涵立足居民层次反映生活质量区分不同层次评价居民生活质量50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1)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QualityofLifeIndex,PQLI)指标:婴儿死亡率、1岁的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PQLI=(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预期寿命指数+成人识字率)/3

51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2)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HDI)指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2/3)和总入学率(1/3)、以PPP度量的人均GDP的对数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52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3)ASHA指标

指标正指标:就业率,识字率,平均寿命,人均GDP增长率逆指标: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计算方法:正指标连乘做分子,逆指标连乘做分母,组成ASHA53HumanDevelopmentIndex(2007)541975-2005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变动趋势55在不同意义上形成的贫困概念贫困的范围狭义贫困:以收入为中心广义贫困:以能力为中心贫困的标准绝对贫困:以基本需求定界相对贫困:以不平等为基础定义贫困的持续性暂时贫困:可以通过外部环境或自身条件的改善逐步脱离贫困长期贫困:贫困者本身不具备参与社会劳动和社会分配的基本条件,不能通过贫困者主观努力或外部环境的改善脱离贫困56谁贫困:贫困线的确定着眼于狭义贫困和绝对贫困分别城镇和农村确定贫困线贫困线的相对性在时间上会有变化在地域上会有差异国际贫困线:每天收入1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近年来,由于美元持续下跌,国际贸易产品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世界银行按2005年美元计价,贫困者标准由原来的人均每天1美元提高到1.25美元。57贫困的统计测度的两个公理单调性公理其他条件不变,贫困线以下某人收入下降,贫困测度指标的数值应该上升转移支付公理其他条件不变,贫困线以下较穷一人的部分收入转移到较富一人时,贫困测度指标的数值应该上升贫困的统计测度1:贫困发生率贫困者比重(Povertyheadcountratio)H=q/n=∑I(yi≤z)/n不满足两个公理58F人均收入贫困线累计分布函数Hz159贫困的统计测度2:贫困深度贫困距(povertygapratio)PG=∑(z-yi)I(yi≤z)/nz不满足第二个公理分位数人均收入贫困线分位数函数PGz160贫困的统计测度2*:贫困深度收入距(income-gapratio)I=∑(z-yi)I(yi≤z)/qz贫困的统计测度3:森贫困指数Sen(1976)S=H[I+(1-I)G]=HG+(1-G)PG由公理体系推导得到计算繁琐,且不能分解出子群的影响61贫困人口的基尼系数从其他方面测度贫困教育和健康方面脆弱性方面发言权和影响力方面6263中国的扶贫成就按照国际上平按平均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新贫困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水平会高一些(在2005年,中国人口中约有19%,即2.54亿人可被认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但是自1981年以来,贫困的下降幅度依然显著(从1981年的85%下降到2004年的27%)。6465Percentageofpopulationlivingonlessthan$1.25perday.UNestimates2000-200766中国城镇贫困研究中国农村贫困研究所谓“增长性贫困”,是指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没有为该地区的脱贫减困做出贡献,贫困现象日益恶化。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拉美地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增长性贫困”。拉美增长性贫困可用两组主要数据予以描述如下:第一,虽然25年来拉美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呈正值,但并没有为减困做出贡献。拉美地区80年代人均GDP增速为1%,90年代为1.9%,2001-2006年大约平均2.6%左右。经济虽然呈增长态势(尽管表现很差),贫困率却居高不下,不断攀升:1980年贫困率为40.5%,此后一直没有降到这个水平以下,例如1990年48.3%,1997年43.5%,1999年43.8%,2002年44.0%,2004年42.0%。第二,在低速增长的同时,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却始终呈直线上升趋势。1980年贫困人口总量仅为1.36亿,在此以后,贫困人口数量始终都没低于1980年的水平,一直在2亿以上的高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