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教案设计_第1页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_第2页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_第3页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_第4页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

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教学重点: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朦It倏泅舸

雉溯僦绮溢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

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DV短片,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二」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

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

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

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一质疑问难一组内合作一组外协作)、感

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

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

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

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

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

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

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

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

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

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

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

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

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

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

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

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

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的

1.读难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

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

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quot;壮观天下无

”的"钱江涌潮”。

三、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

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

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

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

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

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四、整体感知。

1.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录音、画面。

2.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雷霆A、tingB.tin()。②杨诚斋A、zaiB.zhai()

③朦曜A、mongtongB.mengchong()④如履平地A、luB.lu0()

⑤倏尔A、shu3B.shul()⑥一舸无迹A>geB.ke()

⑦善泅A、qiu2Bqiu3()⑧僦赁A>jiulninB.jiuKnin()

⑨罗绮A、qi2B.qi3()⑩鲸波A、qiongB.jing()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方其远出海门A。当时B.才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A„城市B.城墙

③倏尔黄烟四起A。忽然B.迅速

④皆披发文身Ao画着文彩B。花纹

⑤江干上下十余里间Ao江岸B.江的干流

⑤珠翠罗绮溢目A„映眼B.满眼

五、目标完成过程。

1.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

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

2.朗读并逐段翻译课文。

显示第一段文字,教师范读此段并指名翻译。

显示第二段文字,指定一小组齐声朗读后再指名翻译。

显示第三段文字,全班齐读后再指名翻译。

显示第四段文字,指名朗读翻译此段。

(备学生)如果学生翻译得不够准确,教师要指出并纠正,个别词语需要板

书。

3.学生熟读课文。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A)

2.完成课后练习二。(B)

3、《掌握语文》(C)

七、说课精要:字词教学,除生字外,还要注意"方""城""倏尔"〃文""溢目""

江干”等常用词的教学。多练习诵读,预习时布置学生根据注解把文章译成白话

文。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四」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视频、PPT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写景作文,初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写

作步骤,会写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写景作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讨论法等方法,感悟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

情,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通过初步了解写景文章,喜欢上用自己的

文字把看到的美景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写景作文,知道写景作文中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

并会完成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写景作文的要求。

(二)难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喜欢上用自己的文字把看到的美景记录下

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师提问生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景观,能否用自己的话

表述一下看到的内容,引出本课作者有一种不同于生的表达方式。

(-)新课讲授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分层次(三个层次,潮来前、潮来时、潮退

后)。

2、师引导生把课文中出现的有关时间的表述词圈出来,提出问题“这些词语

的作用是什么?”。

3、生齐读第一部分(潮来前),师提问生这一部分出现了哪些时间词,作者

看到了哪些景观,他是如何描写这些景观的。

4、分享第一部分的优美词句并说明理由,感受作者写景物的方法,并模仿作

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

5、生齐读第二部分(潮来时),师提问这一部分是在什么时间段,作者又看

到了哪些景观,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观的。

6、生分享第二部分的优美词句并说明理由,重点说明作者写到潮来时的景象

和声音描写。

7、师提问生是否曾经看到过像钱塘江大潮这么美丽、这么壮观的景物,如果

是生打算如何描写自己看到的这些景物。

8、生齐读最后一部分(潮退后),师提问潮退后有哪些景观,作者是如何描

写的。

9、师为生讲解文中出现的关于时间的词语,画时间轴为生理清在不同的时间

段,作者分别看到了哪些景观,引导生说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文章。

10、为生讲解用时间顺序来写写景作文,可以用什么方法(画时间轴)。

(三)作业布置

生自由选择一个景观,按照时间顺序,写一篇简单的写景作文。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五」

周密

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

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

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

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

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

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

能力。

德育目标: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

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

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

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

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

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2.简介天下奇观一海宁潮

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

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

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

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

“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3.分析钱塘江潮的成因

(1)江口成喇叭形,宽处超过百里,窄处仅十里,涨潮时,巨大的海潮涌向

狭窄的江面,自然形成壮观的海潮。

(2)河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时受阻,高掀上天,前浪受阻,后浪

又到,潮水就奔腾咆哮、排山倒海。

因此,观钱塘江潮水成了古今盛事。

4.简介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1)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2)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3)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二、作者简介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

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著有

《武林旧事》、《草窗词》、《齐东野语》。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

三、初读课文

1.听朗读磁带,注意读音

雷霆(tin溃杨诚斋(zhai)朦腌(mdnchOn溃

如履平地(Ifl)倏尔(shti)一舸无迹(括B善泅(qiii)

僦赁(jiulin)罗绮(qi)鲸波(jin溃

2.划分朗读节奏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ting),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杨诚斋(zhdi)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yi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Ott(mengchd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i)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通)平地。倏

(shU)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蛇

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qiU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sii迎而

上,出没3于鲸波万仞r加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qi溢目,四马塞s©途,饮食百物皆倍穹qi6ng

常时,而僦赁jiiili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3.字词解释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4.分为四小组,对本文进行逐段翻译。学生翻译后,教师对此进行点评。

四、整体感知

1.逐段分析

第一自然段:

(1)这段写什么?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2)《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总领全文。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刻画了海潮的雄伟壮观。

描写角度:

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

声:声如雷霆势:吞天沃日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描写方法:

比喻、夸张(渲染潮涌之状)

引用(概括上文,呼应首句,增强作者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进一步描

绘了海潮波澜壮阔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

(1)这段写什么?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2)除开头仍是一句总述,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水军表演的精彩之处表

现在哪里?

演习船只众多一阵势变化多样一作战技艺娴熟一战斗激烈一声势浩大一撤退迅

(3)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却结束在“烟消波散”的静景中,这采用的什么

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动静相衬的写法

静:朦腌数百、分列两岸

动:奔腾分合、乘弄标舞、声如崩山

静:烟消波静、一舸无迹

第三自然段:

(1)这段写什么?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2)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

超本领?

壮士形象: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

泳技高超: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3)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

演?请摘记出来。

“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

沾。

(4)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潮儿本领的?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5)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

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

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

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第四自然段:

(1)这段写什么?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2)文章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

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

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

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

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

“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

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

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

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

观潮人拥挤之极。

3.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

(1)能准确地运用动词。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

速。

“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

“等动词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2)文中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

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

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五、布置作业

1.全文背诵

2.完成语文同步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六」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

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

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

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

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

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

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

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

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

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

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

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课堂上的练

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

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

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

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

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

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

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

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

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

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

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

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

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

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

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

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

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

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

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

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

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

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

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

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

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

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

趣。所以我们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

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

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一一云南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

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

住这个“观”字,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的习

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

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

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

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

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

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

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

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

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

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

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

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

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

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

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

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

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

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

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

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

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

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

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

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

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

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

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

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

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

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

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

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

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

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一一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一一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一一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一一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一一

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

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王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当学

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愿意领读,那就不妨自己来作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

式,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表面看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

换,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

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

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

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

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

(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

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个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

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

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填写正确,而是鼓励学

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

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

用。]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整个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统习,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然后师生评讲

指导,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虽然整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

训练很扎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应该大力提倡。: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

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

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附板书:

潮来前

雄伟壮观

观潮潮来时

如临其境

(钱塘江大潮)有声有色

潮过后

天下奇观

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

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

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

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

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

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

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

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

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

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

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

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

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

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

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

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

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

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

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七」

《观潮》教案

设计人李景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

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

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

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阑,但在这篇

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

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

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

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

《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

纠正)

1、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B、方:当时C、仅:几乎,将近D、

既而:随着E、际天: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G、沃:

用水淋洗H、势极:来势极其

2、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一年。尽一穷尽。标一树立,举。倏尔一忽然。略---点点逝

一去,往

3、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一画着溯迎一逆流迎着出没一健儿在水中忽隐忽

现稣波一巨浪

4、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一满穹一高僦赁一租用容一许,使。

二、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

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

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三、研读赏析:

1、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

象]

B、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

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

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

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

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四、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解词各2遍

2、翻译文章1遍

3、课后1、2

4、周记:课后三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八」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

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

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点拔

1.去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

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二.理解课题

1.观潮:

2.天下奇观:

3.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

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潮来之时”

1.描写潮水的景象,在哪呀?(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儿

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课堂检测(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小组赛读。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

大潮写得雄伟(),有声(),使人如临()。

四.理清写作顺序。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

2.师生分读。

五.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4.共同达标: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

潮水越来越近,声音(),浪头(),气势()。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

()!

六.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

累下来?

2.开展比赛。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七.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八.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

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

节课

九.作业:

回忆整篇课文,完成填空: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潮来时(),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

在()的地方。

十.学后反思:

《观潮》教学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设计说明: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

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因此教学中我把该部分的语言感悟与语言训练作为我的整个

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在课文文本这一载体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语言文字

的魅力。并将课文范例进行引申,与信息技术整合,设计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活

动,使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同时信

息技能也得到提高。

第一阶段:【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教学概述:课文作为载体,其重难点对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因

此,我抓住文中那些把大潮来临之时的气势渲染得有声有色的重点词句展开了教

学,力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钱塘潮的雄伟气势,并积累下文中的好词佳句,初步体

会这些好词佳句所产生的文字效应,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兴趣。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读几遍,想想

为什么?然后作汇报。

3、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相机播放大潮来时的录像

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潮的气势磅礴,受到震撼。)

4、抓住重点,朗读积累。

(1)自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

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如果还想体会得更加真切,可以启用电

脑里的课件,自行播放,边看边感受,再结合感受读大潮的气势。

(2)学生汇报读,谈体会。师相机组织通过个人范读,齐读,生生互评,小

组赛读,男女赛读等形式来让学生反复强化,体会到课文钱塘大潮描写的精彩之

处。最后要求达到熟读成诵。

(3)选择相应的音乐作为背景,进行配乐朗读。选择时注意音乐的情绪要与

潮的变化相映成趣。

(4)总结:课文中结合着潮来时的样子,大量的运用了摹声法,把潮写得活

灵活现。这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第二阶段:【广泛浏览,确定主题】

1、启发谈话,明确活动目的:

同学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后,大家不但从钱塘大潮中深深地感受到了

自然的伟大力量,同时,也从课文中那些好词佳句中充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

力。作者结合着潮来时的样子,大量的运用了摹声法,通过对声音娃娃的描述,把

潮写得活灵活现,使人身临其境。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神奇而又有趣

的声音娃娃,相信同学们一定想认识她们!

2、提出学习要求:

(1)登陆模拟的“寻找奇妙的声音娃娃”网站,自由阅读,看看你都发现了

大自然里哪些奇妙又有趣的声音?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类别的声音进行深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从网

上下载文字和图片),填写“资料卡”:

(3)在论坛中与同学交流阅读所得,寻找与自己研究的主题一致的同学成为

合作伙伴,形成合作小组;

(4)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和具体的研究内容:即寻找自己喜欢的场景作为载

体,在这个场景图片中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娃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