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1页
湘教版《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2页
湘教版《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3页
湘教版《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4页
湘教版《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高考新动向】考纲导向备考预测………三年10考高考指数:★★★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区时的应用。4.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1、结合新闻材料、生活现象、日照图等形式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2、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3、地转偏向力【考纲全景透析】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区别项目自转公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运动方向通称自西向东通称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平均1°/日(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平均约30km/s(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4)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如图4-6。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20º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º´N或70ºS。2、产生时差(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2)时区与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3)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误区警示(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主线构架】【热点难点全析】【基础突破】一.图示地球自转速度二.图示时区、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三.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及其判断方法定义太阳光照射地表时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组成晨线(即日出线)和昏线(即日落线)特点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介于66°34′和90°之间指示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18时;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作法侧视图上,过地球的球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直面,该面与球面相交的大圆,即为该日的晨昏线(圈)判断方法原则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三种方法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逆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昏线昼进入夜—晨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18时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说明如右上图,AOB为晨昏线,O为北极点,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AO为昏线,BO为晨线四.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利用技巧指导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图示先确定东西经度和要判读的两点A和B,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口诀为:时间计算很简单,东加西减不绕弯;向东越过180°,减去一天日期变。五.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的确定判断某一时刻在地球上所处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水平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原因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特点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判断法则北半球用右手表示,南半球用左手表示,掌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原理应用⑴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⑵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⑶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⑷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难点突破】一、晨昏线的判断和应用:1、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2、晨昏线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上图中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若上图中弧AB为晨线,AO的地方时为6:00;若弧AB为昏线,AO的地方时为18:00。(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都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如上图中的OD。(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例题】下图中PQ表示晨线,此时位于极圈上且和图中P点经度相同的某地,太阳高度为3°26′,据此回答(1)、(2)题。(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3°26′NB.20°NC.23°26′ND.10°N(2)这天可能是我国的()A.教师节前后B.清明节前后C.儿童节前后D.国庆节前后【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提示P点太阳高度为0度,而北极圈太阳高度为3°26′,说明P点纬度比北极圈纬度高3°26′,则其纬度为70°N。70°N以北有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第(2)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识。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则时间为6月初或7月中旬,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1)B(2)C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45154545154515(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24:00-=21:00。2.区时的计算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定时区,(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1)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例题】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D.北京时间12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2)该地的时区是()A.东二区B.西二区C.东四区D.西四区本题借助某地某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图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等知识。解答该题关键把握以下关键点:(1)白昼的时间内太阳高度大于0°;(2)北京时间24(0)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当地应为12时;(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该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有关。答案:(1)A(2)D三、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如下所示:1.经线展开图【例题】读图1-1-46,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2)题。(1)若图中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A.6日23时B.7日23时C.6日11时D.7日11时(2)该季节()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北半球昼短夜长C.全球昼夜平分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日期变更问题。根据题干提示可知,180°经线为7日3时,可以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6日23时。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及昼夜长短状况。由图中提示可知,北极点附近目前是极夜现象,北半球为冬半年。答案:(1)A(2)B【高考零距离】(2012天津卷)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XX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图4中的()2.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A.菲律宾B.巴西C.新西兰D.英国【答案】1.A2.D【解析】1.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则需确定全球同一日期的范围,零时区区时为19点12分,则72°E为24时,从东经72°E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28日,伦敦属于旧的一天27日,则A图符合条件。2.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结合四个选项,英国白昼最长,北半球的菲律宾纬度低,巴西和新西兰位于南半球。(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3.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历时两个月的考察,4月21日返回,可推知2月21日出发,2月21日和4月21日正好关于春分日(3月21日)对称,P地2月21日的昼长和4月21日的夜长相等,为11小时,所以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2012海南卷)图7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4~5题。4.图中甲地时间为()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5.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悉尼B.上海C.雅加达D.莫斯科【答案】4.B5.D【解析】4.根据“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75°W)为6日0时20分”,可知该地此时的时刻为6时20分。5.甲地此时的时刻为6时20分,又由图中斜线示意晨昏线,可知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再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则北半球的高纬度城市莫斯科当日白昼最长。(2012广东卷)6.20XX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死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C【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地的地方时为6时日出,根据四地日出的北京时间(120°E)可以推出四地的经度分别是:130°E,115°E,100°E,85°E,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丙地。(2012全国大纲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7-8题。7.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8.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答案】7.B8.C【解析】7.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说明该地该日昼长约为14小时,昼长夜短,为夏半年,结合选项可知该地可能位于地中海沿岸,亚马孙河河口附近靠近赤道,接近昼夜平分,北冰洋沿岸为北极圈附近,接近出现极昼现象,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昼短于夜。8.6月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太阳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北。(2012四川卷)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9-10题9.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10.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答案】9.C10.B9.根据极点附近为陆地,可知中心点为南极点,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表明MN为晨昏线,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表明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南极附近出现极昼,为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10.东经10°经线在南极附近为极昼,A错;从图中看出此时澳大利亚6时左右,相对的巴西在日界线的东侧,分属不同的日期,B正确;无论何时全球昼夜都是平分,C错;南半球的夏季,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D错。(2011·江苏地理·T3~4·单选·4分)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表1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根据日出、日落确定昼长,然后根据连续两天的昼长确定纬度的高低,再根据北京的昼长判定地球运动及相关情况。【精讲精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知,①地当日周长为14:00、次日周长为14:04,②地当日周长为11:22、次日昼长为11:20,③地当日昼长为13:08、次日昼长为13:10。结合“除全球昼夜平分的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00,纬度越低”的规律,比较三地最接近12:00是②地,其次为③地,故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①③②。第2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2011·浙江文综·T9~10·8分)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3~4题。3.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4.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思路点拨】掌握晨昏线的意义、地表两点间的连线特点、影子朝向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是解决第3题的关键;晨线特点和地表上两点的相对位置则是第4题的“钥匙”。【精讲精析】3选A,4选B。第3题,同一条纬线上两点之间经度差最大为180°,即处在同一个经线圈上,图中显示Q1、Q2位于北半球,则过着两点的最短路线一定过北极点;M、Q1之间连线不过极点,无法与地轴相交;图中显示M、Q1、Q2三点经度各不相同,不可能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由Q1、Q2相差180°、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Q1、Q2位于刚好出现极夜的纬线上,直立物影子不可能朝西、朝东。第4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分析AQ1、Q2若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则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相等BQ1、Q2在同一条纬线上,且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Q1、Q2不在同一经线圈上,所在纬线劣弧相差经度小于180°。两点有可能同时位于20°W向东到160°E之间CQ1、Q2两点分布于一条经线两侧,若经度差小于15°,则有可能位于同一时区D晨线经过M、Q1说明北半球为冬季,晨线经过M、Q2说明北半球为夏季(2010·江苏高考)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2.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答案】:BD【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第1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而且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B。第2题,根据第1题,再依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余类推。3.(2010·山东高考)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图,当日该地是5时日出,以中午12时为当地白天的中间分界线,则该地日落时间应该是19时,选项A错误。因该地的昼长时间为14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即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说明此时当地的昼长与北纬20°左右的海口市的白昼要长一些,选项B正确。4.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A.10时B.13时C.16时D.19时【思路点拨】选D。根据材料“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升起不久后就要落下,应该在当地地方时的12时之前不久;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之前不久,选项D最接近。5.(2010·福建文综·T11)中国20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A.开普敦(18°32′E)B.伦敦(经度0°)C.惠灵顿(174°46′E)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信息提取】通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1)时期为4月30日。(2)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切点位于极圈以内)。(3)P点盛行东南风。【思路点拨】选B。根据P点的位置和盛行风向可判断其位于南半球,结合此时的日期可推断出P点及其以南的地区为极夜,P点的地方时为12时;结合此时的北京时间可知12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由此可判断出P点与伦敦位于同一时区。【考点提升训练】一、选择题(2012·泉州模拟)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答案1.D2.B(2012·北京宣武模拟)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答案3.C4.A5.右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根据题图的纬度可判断上图为北半球,下图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左岸淤积,最终小岛可能和①岸相连。南半球则相反,小岛与④岸相连。答案C(2012·深圳模拟)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5~6题。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60°E) B.(20°N,120°E)C.(20°S,0°)D.(20°N,180°)6.此日可能在 ()A.1月 B.5月C.7月 D.11月解析该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第8题,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过M点的经线此时地方时是0点,且不是180°,P点所在经线为180°,则M点所在经线为120°W,此时太阳直射点应在地方时12点的经线上,即60°E。这样可判断出MP为昏线、MQ为晨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极昼最低纬度互余,所以应为20°S。第9题,由第8题判断,可知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季,北半球处于冬季,故为1月份。答案5.A6.A右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45°N纬线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据此完成7~9题。7.此时北京时间为 ()A.1时 B.2时C.13时 D.14时8.当OP最长时,该日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9.当OP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在北京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5°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正午12时的经线为105°E,所以北京时间为13时。第8题,OP最长表示北半球白昼最长,6月22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第9题,OP最短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由此可得答案。答案7.C8.B9.A假定在北极点放置一个傅科摆,初始时摆沿90°W和90°E线摆动。据下图,回答10~11题。10.3小时以后此摆的摆动方向是 ()A.沿45°E~135°W摆动B.沿45°W~135°E摆动C.沿90°E~90°W摆动D.沿0°~180°经线摆动11.下图是傅科摆所证明的地理现象,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10题,3小时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45°,摆动方向是沿45°E~135°W摆动。第11题,傅科摆证明的就是地球自转现象,自转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此在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在左岸堆积;在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在右岸堆积。答案10.A11.D12.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解析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流一般左岸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答案C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高考学习网材料一20XX年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17时32分,美国宇航局“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搭乘“阿特拉斯五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28°26′N,81°W)成功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它将开创月球探索的新纪元。材料二两个探测器升空当日某时的太阳光照图。(1)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所在的时区为________。美国东部时间是指________的区时,“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升空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2)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3)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是________(晨、昏)线,是________(晨、昏)线。(4)依据材料二光照图,计算卡纳维拉尔角的地方时是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及时区、区时等相关时间计算。第(1)题,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经度为81°W,应在西五区;美国东部时间是指西五区的区时,当西五区为6月18日17时32分时,东八区的时间比它早13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6月19日6时32分。第(2)题,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线速度最大的是A、B,最小的是C点。第(3)题,顺地球自转方向,是由昼进入夜的界线,应为昏线,是晨线。第(4)题,由材料二图可知,90°W地方时为12时,可求出81°W的地方时为12时36分。答案(1)西五区西五区6月19日6时32分(2)A、BC(3)昏晨(4)12时36分14.(探究题)下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写出经线度数:L1__________;L2_________。计算此时0°经线的地方时。(2)据图推断此时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3)计算此时的北京时间。14.【解析】图中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L1、L2为两条日界线,结合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L2为180°线,而L1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其经度可由每两条经线的经度差相等这个条件来确定;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可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了极夜,由此可确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其经度可由地方时计算得出;求算北京时间时,注意是要求计算120°E的地方时。答案:(1)135°E180°15时。(2)12月22日。(23°26′S,45°W)。(3)12月22日23时。15.(2010·上海地理改编)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20分)(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计算此时甲地地方时。(2)按南、北半球划分,说出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经度。(3)计算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15.【解析】根据图中经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图中的两条经线均处于西经度,图中的阴影部分绝大部分处于20°W以西;甲地处于晨线和赤道的相交点,地方时为6时。此时越向北昼越长,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可通过甲地时间和经度进行计算。此时,乙地6:30(地方时)日出,故其昼长为11小时。答案:(1)西6时。(2)北半球。60°E。(3)11小时。【方法技巧】解读光照图的技巧在于确定“一点一线”(1)“一点”即太阳直射点,其经度数提供了时间信息(地方时12时),其纬度数则提供了季节信息。(2)“一线”即晨昏线,它与纬线的相切关系提供了季节信息,它与赤道的交点则提供了时间信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高考新动向】考纲导向备考预测………三年11考高考指数:★★★★1.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2.黄赤交角。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季节的判断等内容。2.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考纲全景透析】一、公转特征(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见上图)。(2)写出地球由A点出发经B点再回到A点所用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3)读图理解并掌握下表: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①1月初最快B点②远日点7月初最慢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点睛】(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2)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还可以根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误区警示】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①北半球夏至日eq\b\lc\{\rc\(\a\vs4\al\co1(一年中最大值:及其以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各纬度))应填写:①北回归线南半球②北半球冬至日eq\b\lc\{\rc\(\a\vs4\al\co1(一年中最大值:及其以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各纬度))应填写:②南回归线北半球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2)四季的划分eq\b\lc\{\rc\(\a\vs4\al\co1(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四季: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依次应为:(2)太阳最高3、4、5(3)五带的划分(3)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阳光直射南温带南寒带极昼极夜4、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示意图【主线构架】【热点难点全析】一、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1.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昼夜长短的规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应用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α为倾角,h为正午太阳高度)。【高考零距离】(2012北京卷)20XX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较差大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日出晚,昼短夜长【答案】C【解析】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7、8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昼长较北京长。(2012安徽卷)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2-3题。2.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A.①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答案】2.A3.C【解析】2.根据材料提示“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则可推出16:00西操场大部分被西侧行道树的树荫覆盖,6月份安徽省处于昼长夜短,请看下图,6月当地地方时6点到18点之前,北半球除极昼区之外,太阳方位都应该如图所示。题干中给出的时刻是16:00到16:45分,所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树荫应该朝向东北方向,所以应该选择1区域。3.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也就是太阳在一天中所处方位变化最大,6月22日太阳直射到最北位置,这一天太阳在一天中所处方位变化最大,根据就近原则,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要求。(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4.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历时两个月的考察,4月21日返回,可推知2月21日出发,2月21日和4月21日正好关于春分日(3月21日)对称,P地2月21日的昼长和4月21日的夜长相等,为11小时,所以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2011·安徽文综T29--30·8分)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5~6题.5.该地可能是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6.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思路点拨】该地房屋的朝向和“冬夏正午”是思考第5题的关键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与照射屋内光斑大小间的关系是解决6题的关键点。【精讲精析】5选D,6选C。第5题,该地冬夏正午时分太阳在正南方,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排除南半球的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和巴西高原三个地区。第6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图所示:这样的窗户、屋檐搭配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加,正午时室内日照面积逐渐缩小;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加,正午屋檐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冬季光照充足可以减少采暖能源消耗,夏季室内光照少可以减少制冷能源消耗。(2010·四川文综·T10、11)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7、8题。7.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A.15小时~16小时20分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8.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7.选A,8.选D。第7题,若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0时日出的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由此可判断出左下方的曲线错误;再根据图中另两条曲线的形状,结合地球表面为球面的特征可确定最上面一条曲线是正确的。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与北纬40°~50°地区的昼长应该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纬40°~50°地区的日出时间应该是4:30到3:50之间,根据昼长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其昼长为15小时到16小时20分钟之间。第8题,题目中假设是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其中的纬度应该是南纬度,越往南日出越早,白昼越长,答案只能在A、D中进行选择;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150°W的地方时为18时,D项符合题意。9.(2010·天津文综·T2)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思路点拨】选D。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春分和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大,故A错;巴西利亚位于南纬15度多一些,一年有两次最大值90度,时间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和冬至到次年春分之间,夏至为最小值,故B错;伦敦位于北纬50多度,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但不能为零,故C错;纽约位于北纬40度附近,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最大,D图较符合实际情况。(2010·海南地理·T19、20)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完成10、11题。10.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A.95°EB.110°EC.135°ED.170°W11.这段时间内,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B.东北信风带纬度位置最高C.东北平原雪花飞舞D.北极地区冰面缩小【思路点拨】10选A,11选C。第10题,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已知北京时间6时40分,经计算可知四选项中只有A项的地方时早于6时。第11题,南半球的夏半年即北半球的冬半年,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东北信风带向南移动,东北平原可能出现降雪天气,北极地区冰面扩大。二、综合题12.(2012上海卷)(十七)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3分〉(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6分)【答案】(1)6:24;6月23日;东2(2)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解析】(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160°W)北回归线上时,即为12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6月23日6:24,20°E的地方时为0时,即为新的一天,与北京日期相同,所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东2区到东12区。(2)此题难度较大。从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为顺时针可知,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西略偏南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绕地球运动两周,即可知用时为48小时,在两天期间,靠近远日点(7月初),则可知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增大,角速度逐渐减小,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缩小,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3.(2011·上海地理,44~46)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在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___,O点的纬度是________。(2)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当天日落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8点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________,当天日出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3)在图中画出冬至日下午15:00时,O点观察者影子的大致延伸方向。解析第(1)题,图中某地在我国(北半球),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即A方位表示南方。E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应是夏至日,太阳处于O点正上方,则O点位于23°26′N。第(2)题,由于O点位于23°26′N,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可推测出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O点)日落时间应是地方时18时,由此可计算出当地的经度。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应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第(3)题,冬至日下午15:00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位,影子应朝向东北方向。答案(1)A23°26′N(2)116°E6:16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位于BOC象限之内。【考点提升训练】选择题(2012·天津七校调考)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1~2题。高考学习网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从a到b的方向是 ()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解析第1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处观察的结果。第2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后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答案1.D2.B(2012·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3~4题。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D.清明(4月5日)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日昼长为11时48分,接近12小时,因此节气接近春、秋分日。第二天昼长为11时50分,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故最接近春分日。第4题,由上题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故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答案3.C4.A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5~7题。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地的昼长相等B.①地的昼长大于②地的昼长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D.③地的昼长大于④地的昼长6.从①地到②地走最近路线,其方向是 ()A.一直向南 B.一直向东南C.先向南后向北D.先向北后向南7.a图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5时 B.17时 C.4时44分 D.16时44分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a、b、c三图中的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表明是春(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d图只能看出一部分地区是黑夜,不能确定昼夜长短情况,故选A。第6题,①地在45°E经线上,靠近北极点,②地在135°W经线上,两地正好在一个经线圈上,因此从①到②地的最近走法是先向北到北极点然后再向南,一直到②地。第7题,①地所在45°E经线正好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5时。答案5.A6.D7.A(2012·天津河西一模)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完成8~9题。8.此日江苏省扬州市(约32.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32.5° B.79.5°C.45.5° D.66.5°9.假设图示太阳高度角为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则 ()A.地球上的温带范围将会减少B.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将会减小C.回归线将穿过我国的海南岛D.夏至日北半球所有地点白昼时间都将变短解析第8题,由图知,该地全天的太阳高度都不变,可知该地位于北极点上,太阳高度角等于太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