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级第六册数学教案_第1页
北京版三年级第六册数学教案_第2页
北京版三年级第六册数学教案_第3页
北京版三年级第六册数学教案_第4页
北京版三年级第六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三年级学段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

第一学段(1~3年级)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思考

第一学段(1~3年级)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

第一学段(1~3年级)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

第一学段(1~3年级)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全册教材分析一乘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口算“乘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两位数称10。教材通过计算10盒铅笔的支数这一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是要把重点放在算理上,把新知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指示,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算法。教材只列举了两个方法,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第二个层次是两个整十数相乘。针对这部分内容教材只安排了一个联系,练习量远远不够,所以在教学中还应该补充大量的练习,并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渐提高能力。第二部分是“笔算乘法”,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和方法,包括每一位数都不需要进位的、连续进位的、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以及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第二层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4是通过表演场的座位是否坐的下全校学生来进行的。根据题目内容,估算时把其中一个因数往小了看。如果单独对一道乘法算式进行估算,还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往大了算,把另一个往小了算。练习中还安排了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的内容,估算的方法是:先数一数每行大约有多少个字,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行,算出数字后,再减去插图部分所占的字数就是这篇文章的字数第三部分是“整理与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笔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准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使教学的难点。二单元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部分:“用先除后乘(后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部分:“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第四部分是:“整理与复习”教学重难点是用连乘的方法、用先初后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三实践活动(一)在小组内确定租车方案和购买饮料的方案,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与别人合作的意识。教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根据全班人数、春游的地点和租车价钱选择车型,计算租车所需的钱数。第二层次:用节省的钱买饮料,节省的钱数是与租车方案相关连的,两种饮料购买的瓶数是不确定的。四年、月、日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过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创设了一副情境图,渗透日、月、年的由来。第二层次: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观察讨论后的结果填入表格。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探索“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有关的几何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六、实践活动(二)实践活动(二)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设计的估计、测量、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的测量方法,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长度、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七、平移、旋转和对称教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引入,在情景图中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项目,结合学生自身经历感受生活中平移和旋转。通过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学习评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并且画出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格数在方格纸上平移后的图形。再通过小动物与食物所在图形的搭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的意义,同时渗透了平面图形的变形。教材通过建筑物以及平面图形体现出的对称之美,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形成初步的感知八、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法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材料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首先安排了反映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组图,从钱币、体重、身高、体温、视力等方面说明小数应用的广泛性。我们采取讲小数的几何意义,联系十进分数引入小数。从开始学小数起,就力图在小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小数概念的几何模型,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的关系。但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小数和分数还是有区别的,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表示的是一种或两种数量之间比的关系,一般不用来表示具体的量。而小数正好相反,小数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量,而不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十、方向与路线学生是在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本单元的学习的。通过看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情况的平面图,让学生利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几个物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指南针的示意图来明确八个方向,利用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通过看地铁路线图,以及根据不同的出发点与目的地选择乘车路线来认识路线,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回答,从而进一步认识路线。十一统计初步知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注重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十二总复习本单元复习了这册书的主要内容:乘法,实际问题,年、月、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平移、旋转和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方向与路线,统计初步知识。复习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统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备课教师第一单元乘法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教学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是“口算乘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两位数乘10。第二层次是两个整十数相乘。第二部分是“笔算乘法”,也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包括每一位都不需要进位的、连续进位的、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第二个层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第三部分是“整理与复习”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单元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的正确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分配共10课时口算乘法---------2课时(新授1课时,对应练习1课时)两位数乘法笔算---------6课时(新授1课时,对应练习1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口算下面各题:70×380×919×565×225×357×223×432×619×337×5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二)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1)观察课文图,创设新学期文具店准备文具情况。(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例如:一盒铅笔12支,10盒铅笔多少支?2.探讨口算方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2×1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例如:12×1012×9+12=126+12=12012×5×2=60×2=12010×10+2×10=100+20=120(10个10是100,2个10是20,12个10是120;1个12是12,10个12是120。)……(4)评价:【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3.单项训练:75×1038×1026×1045×1050×1063×1072×1055×1018×1068×10(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2)讨论: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一个数(零除外)乘10,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4.深入探究:提出新问题:100盒铅笔有多少支?1000盒呢?12×100=12×1000=(1个12是12,10个12是120,100个12是1200,1000个12是12000。)【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3)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10=10×23=95×100=10×7=46×100=8×1000=(4)引导并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一个数(零除外)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相应个数的0。(三)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2页“练一练”第1题。(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2)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题(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3.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题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25×10=75×10=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四)课堂总结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一个数(零除外)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相应个数的0。【谈一谈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一第3题板书: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12×1012×100=12×1000=一个数(零除外)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相应个数的0。习题:口算下面各题:80×380×790×777×2025×4047×2023×4032×50017×3036×50口算乘法:两个整10数相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两个整10数相乘的口算。2.能正确、熟练进行口算。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口算下面各题:19×1010×5913×10017×1036×100010×2296×10054×1054×10054×1000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二)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1)观察课文图,理解意思。(2)请学生说出已经知道的信息。(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例如:每袋大米重50千克,共装60袋。一共运走大米多少千克?2.探讨口算方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50×6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如50×60(5乘6得30,50乘60得3000;先用50乘10,得500;6再乘,得3000。)(4)评价:【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3.单项训练:第2页试一试20×90=40×30=50×80=30×70=60×20=90×40=(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2)讨论:你能总结出两个整10数相乘的口算方法么?(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两个整十数相乘,先不要去管那两个0,只需要用那两个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添上两个0。(三)课堂练习1.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2页“练一练”第2题。(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20×60(2)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4题(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3.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练习一第5、6题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20×30=80×60=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多种形式练习,有利于孩子积极性的调动】(四)课堂总结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两个整十数相乘,先不要去管那两个0,只需要用那两个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添上两个0。(五)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口算乘法:两个整10数相乘50×60(5乘6得30,50乘60得3000;先用50乘10,得500;6再乘,得3000。)两个整十数相乘,先不要去管那两个0,只需要用那两个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添上两个0。习题:口算下面各题:80×3080×7090×7070×2025×4047×2023×4032×50017×300036×50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不进位笔算乘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尾要和因数的是为十位对齐。重难点: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学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口算下面各题:52×10=43×30=12×40=31×20=17×20=21×3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1.(二)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学生获取信息。每箱牛奶24瓶,搬12箱就够了,星光小区订了多少瓶牛奶?(2)抽象出算式。24×1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探索交流算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算法。一种:24×10=24024×2=48240+48=288另一种:用竖式计算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现在运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24 ×12————48……24×2的积24……24×10的积(提问: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个位的0可以不写)288【自主探究,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3.小结笔算方法,指名回答(1)第一步算的是什么?(2)第二步算的是什么(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4.归纳提炼。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把它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5.完成“试一试”。(三)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5页“练一练”第1题。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2.完成课本5页“练一练”第2、3题(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3.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5页“练一练”第4题(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2)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把它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五)作业完成课本5页“练一练”第5、6题。板书:笔算乘法(不进位)524 ×12————48……24×2的积24……24×10的积(提问: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个位的0可以不写)288习题:用竖式计算:21×3123×1412×2347×1223×3132×17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连续进位笔算乘法。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1.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课本7页“练一练”第1题15×10=80×20=23×100=10×24=10×8=100×36=17×100=15×10=70×20=90×40=100×95=10×49=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35×7=23×2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学生获取信息。每人交书费64元,全班有37人,一共要交多少元?(2)抽象出算式。64×37=2.探索交流算法。我们学习了那么多乘法题,有笔算,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笔算,现在运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1)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算法。64 37 ×37×6444814819222223682368(4)注意:竖式中的进位【自主探究,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5)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验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两次结果相同,计算才比较准确。(6)完成“试一试”1、2题。3.深入探究:出示新问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84×60=(1)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84 84 ×60×600050405045040(2)讨论得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3)完成“试一试”3题。(三)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7页“练一练”第2题。(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2.完成课本7页“练一练”第3题(1)先说一下运算顺序(2)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3.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7页“练一练”第4题(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2)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乘法的验算方法: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积不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0因数的十位与另一因数的个位对齐,积的末尾加一个0。(五)作业完成课本7页“练一练”第5、6题。板书:笔算乘法(连续进位)6437 ×37×6444814819222223682368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验算)习题:用竖式计算:84×3123×1442×2347×2423×4732×59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同时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1.课本11页“练一练”第1题4×10=10×24=86×100=10×3=79×10=100×39=17×10=10×43=1000×6=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19×2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学生获取信息。海豚表演场的看台平均每排有31个座位,共22排。全校600名学生去看表演,都能坐下么?表演场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2)抽象出算式。31×22=2.探索估算方法。(1)你能估算一下,全校600名学生去看表演,都能坐下么?请小组讨论,说说你的估算方法。(2)交流估算方法,你是如何估算的?学生估算的情况:①把22看成20,31×20=620肯定坐得下。②把31和30,30×22=660为什么用多这个字?③把22和31分别看成20和30,30×20=600……那种方法最接近结果呢?为什么?3、验证:我们估算的对不对呢,估算的结果哪个最接近准确值呢?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发现什么问题了?)31×226262682如果两数都向下估,结果比准确值要小;如果两数都向上估,结果比准确值要大;如果两数一个向上估,另一个向下估,结果比与准确值比较不确定。4、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化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培养估算意识,淡化估算结果的差异,重要的是教学生方法。】5、完成“试一试”(三)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11页“练一练”第2题。2.完成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1)理解题意。(2)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数一数每行大约有多少个字,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行,算出字数后,最后减去插图所占地方的字数就是这篇文章的字数。(四)课堂总结在实际的生活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两数都向下估,结果比准确值要小;如果两数都向上估,结果比准确值要大;如果两数一个向上估,另一个向下估,结果比与准确值比较不确定。)(五)作业完成课本12页“练习三”第2题。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31×22=①把22看成20,31×20=620肯定坐得下。②把31和30,30×22=660③把22和31分别看成20和30,30×20=600习题:解决实际问题三个篮球的价格分别是:48元;38元;28元。我带了1000元,买24个同样的篮球。他可能买哪种篮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同时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笔算、估算乘法。1、提问:两位数乘10的题怎么计算?(直接在这个两位数的后边添一个0)两个整十数的题怎么计算?(0前边的数相乘,再在这个数的后边添0,因数后有几个0就添几个0。)计算:66020400141403060029×10=29020×40=8004545050100063630601200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订正观察两组题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一个有变化,一个没变化)一个因数变了,另一个因数没变,引起了谁的变化?(积)2、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要注意些什么?改错估算56×49的积(它的得数至少是个四位数,估算:把49往大看成50,56乘50得2800。56×49的积小于2800)估算78×50的积(它的积至少是个四位数,估算:把78往大看成80,80乘50得4000。78×50的积小于4000。)找一找书中的题错在哪里?独立找后订正,题一:49十位上的4去乘56个位上的6,得数应是24个十,4应写在十位上,而它写在了个位上。题二:因数50个位上的0在乘完后没有落下来。师:做乘法竖式时要细心,一步一步要明确意义,做之前可对题目进行估算,做到心中有数。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1、估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每副乒乓球拍48元,学校要买19副,带1000元够么?要求带1000元够么?也就是求什么?(这19副乒乓球大约多少元?)怎么列式?(48×19)算式含义因为是求大概的数字,所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估算)怎么估算?把谁看成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口述(把19看成20,把48看成50,50×20=1000。大约带1000元。)因为是要买东西,所以钱要带够。我们在估算时是把两个因数往大了看,得数1000元够。(2)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900千米。一辆摩托车早上6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每小时行使87千米,下午5时能到达乙地么?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87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大概用多少小时?17时-6时=11时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速度和时间用乘法求路程)列式:87×11估算:把87看成90,把11看成10,90×10=900。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900千米。谈话:估算时就是把因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再计算。小结:练习中一定注意算理和数量关系作业:14页(3)(4)(5)(7)板书:整理与复习66020400141403060029×10=29020×40=8004545050100063630601200练习:1、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40×2030×5060×3047×2334×5868×3550×3040×6070×402、你能用线连一连吗?24×53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37×65得数比3500大,比4800小。28×32得数比1000大,比1800小。76×59得数比600大,比1200小。3、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算式26×6353×4837×2464×35要求:每人选择一个题:选择估算方法,写出估算结果,再进行计算。再进行比较哪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为什么?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成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资料袋:1.首同末合十”特征:首位数字相同,末位数字之和是十。方法:用首位数乘比它多1的数,占积的千位和百位,再用个位数相乘占积的十位和个位。如,34×36=1224;43×47=20212.“末同首合十”特征:首位数字之和是十,末位数字相同。方法:用首位数字相乘的积,再加上末位数字,所得的和占积的千位和百位,再用个位数相乘的积占十位和个位。如,76×36=2736;27×87=23493.“十几乘十几”方法:十几加上几,后面添上0,个位乘个位,一加便成功。如,12×19=210+18=228;13×17=200+21=2214.“二十几乘二十几”方法:二十几加上几,2倍添上0,个位乘个位,一加便成功。如,25×26=620+30=650;23×28=620+24=6445.有趣的几个算式12×42=50424×63=151236×84=302421×24=50442×36=151263×48=3024(1)你发现了什么?(2)请你再写出一组这样的有趣算式,并验证。第二单元实际问题单元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部分:“用先除后乘(或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部分:“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问题”。第四部分:“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能力,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即“学数学,用数学”。第一课时: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连乘的解题方法。可以适当通过不同思路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运用“连乘”方法。教学过程1.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5×2×39×(8×5)16×5×412×5×714×(3×2)16×(5×4)(2)将下列题目补充条件或问题,使之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①____________,5箱热水瓶多少元?[补充条件:每箱热水瓶100元。解答:100×5=500(元)]②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补充问题:商店共运进热水瓶多少个?解答:12×5=60(个)]③一个热水瓶卖11元____________,一共卖了多少元?[补充条件:卖了60个热水瓶,解答:11×60=660(元)](3)观察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三道题都与热水瓶有关,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即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都是用乘法计算。(4)现在将这三道小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这道题是什么样的?又该怎样解答呢?2.新课(1)出示例题。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①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同时教师出示线段图:②以小组为单位,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③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a.11×12=132(元)b.12×5=60(个)132×5=660(元)11×60=660(元)答:一共可以卖660元。答:一共可以卖660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法a,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不知每箱卖多少元。因此要先求每箱卖多少元。已知每个卖11元,每箱12个,求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11是多少,用11×12=132(元),再求5箱共卖多少元,就是求5个132是多少,用132×5=660(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出每箱多少元,并在对应的算式上面写出小标题。解法b,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不知一共有多少个,先求共有多少个。每箱多少个和共有几箱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求共有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11是多少,用11×60=660(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出共有多少个,并在对应的算式上面写出小标题。④像这样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演:11×12×511×(12×5)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学生回答之后,可独立计算。⑤比较两种方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在列式上有什么不同?⑥教师向学生讲明: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解答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其中一种方法来检验另一种方法。(2)巩固练习。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①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②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③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解法a.每排安装多少盏灯?6×4=24(盏)3排安装多少盏灯?24×3=72(盏)答:3排安装72盏灯。综合算式:6×4×3=24×3=72(盏)解法b.共有多少个教室?4×3=12(个)一共安装多少盏灯?6×12=72(盏)答:3排安装72盏灯。6×(4×3)=6×12=72(盏)教师讲解: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用另一种方法来检验,我们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3.课堂练习(1)张大生的集邮本里,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贴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5×3=15(张)3×3=9(行)15×3=45(张)5×9=45(张)5×3×35×(3×3)答:略。答:略。(2)两个小队割青草,每个小队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8×3=24(千克)3×2=6(捆)24×2=48(千克)8×6=48(千克)8×3×28×(3×2)答:略。答:略。(以上两题可任选一题进行分析。)4.课堂小结(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连乘应用题)(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5.家庭作业(略)第二课时:先除后乘(或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口算:18×10=10×75=30×70=60×40=62×100=100×89=20×63=75×60=200×20=80×32=二、导入新课女孩:“我以前每分钟只能输入65个字,现在3分钟能输入255个字。”男孩:“照现在的速度计算,你用22分钟就能输入完这篇稿件。”问题:这篇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已知条件:(1)以前每分钟输入65个字(2)现在3分钟输入225个字(3)这篇稿件22分钟输完提示:发现多余条件(我以前每分钟输入65个字)同桌讨论,列式计算板书:255÷3=85(个)255÷3×2285×22=1870(个)=85×22=1870(个)答:这篇稿件大约有1870个字。练习买4个鼠标用128元。照这样计算,买24个鼠标要用多少元?有24块月饼,可以平均装在3个盒子里。照这样计算,224块月饼可以装多少盒?独立完成,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分析,订正作业第19页,第2题第三课时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口算:46×30=10×95=50×700=56×40=47×100=900×29=20×123=750×60=200×50=30×32=二、导入新课小轿车货车甲城----------------------------------------------------乙城每小时行84千米,6小时到达甲城。货车5小时到达乙城。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提示:想一想,要先求什么?线段图:<-84千米->小轿车甲城^---------^---------^---------^---------^---------^乙城-------------------5小时-----------------------<-?千米->货车乙城^-------^-------^-------^-------^--------^--------^甲城-------------------6小时-----------------------引导:甲乙两地的路程一样吗?速度×时间=路程84×5=420(千米)420÷6=70(千米)答:货车每小时行70千米。三、练习甲种铁管长3米,乙种铁管长5米,铺一条下水管道,用甲种铁管铺,需要55根。如果用乙种铁管铺,需要多少根?3×55=165(米)165÷5=33(根)四、作业第22页,第1题

第三单元实践活动(一)课标要求: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所以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考虑。2、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3、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学情分析:购买门票要依据实际情况而进行选择,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最佳方案。但不必统一,只要人人有方案即可,由学生自己选出最佳方案。设计理念: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所以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考虑。重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与别人合作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与别人合作的意识。教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根据够票的价目表确定购买门票的方案。谈话:我们去某个公园玩,经常会看到价目表中登着团体票和个人票的票价不等,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不同的价目确定买门票需要多少钱。二:确定买门票所用的价钱阅读价目表,明确票价秀丽风景区门票价目表成人:50元优惠:每人30元学生:40元园内两个收费景点30人以上每个景点票价:7元套票:门票要加10元小组同学讨论1、怎么买票省钱呢?思路:我们班是33人,应买团体票优惠价每人30元,很多同学都想参观两个景点,门票再加10元,按套票买比较省钱2、能省下多少钱?思路:按套票买每人用40元,按正常买票学生每人40元再加上两个景点的7×2=14元共54元,每人省下54-40=14元,省下33×14=462元三:用省下的钱买饮料可买多少元算一算用省下的钱,买2元一瓶的矿泉水和3元一瓶的果汁,能各买多少瓶?答案多种第四单元年、月、日单元分析及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上半年、下半年、世纪等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第一课时背景分析:(教材背景、学生背景)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学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的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通过向家长询问、翻阅课外读物、上网等手段,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一部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因此在抓住重点的同时,以突破“月大与月小”这一难点作为教学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展开。2、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练习、结合有关时间事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既能独立、又能相互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有关资料。重难点:1、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上半年、下半年、世纪等有关资料。设计安排:(教学具准备)(课件)日历、台历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1、交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年、月、日打开书看三十页的图,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那么现在是……(板书:2007年3月31日下午2时30分2秒)2、导入。师:同学们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生:年、月、日、时、分、秒(下午)。师: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生:时、分、秒。师: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板书:年月日)二、讲授新知观察书上图看一看三十四页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自由发言。师: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知道了那些有意义的日子?生:略师: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生:年月日(二)观察年历。师: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年历,再让学生拿出书,看第三十一页的年历观察年历,还能发现什么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或同桌合作)师根据学生以上两项回答情况完成32页表格(三)识记大、小月。师:你们准备用什么好方法去记住一年中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引导得出以下几种方法)生1:用左拳记忆法。(让学生自己来示范)生2:七前单大,八后双大。(板书:七前单大、八后双大)生3。只要记住大月或小月一种就行了。师:老师也为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歌记忆法。(出示儿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四)做一做(1)侯老师是1982年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大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你知道是哪个月吗?是几月几日?今年的生日过了没有?(2)请把你的生日划在年历本上(3)观察2009年的年历A、一、二、三月共有多少天?B、三月八日是星期()C、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4)连一连五一劳动节8月1日星期四国庆节6月1日星期五建军节5月1日星期日儿童节10月1日星期三三、34页“知识窗”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年月日2007年3月31日下午2时30分2秒资料袋:搜集资料:今天我们来学习年、月、日打开书看三十页的图,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相关练习:1、做一做(1)侯老师是1982年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大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你知道是哪个月吗?是几月几日?今年的生日过了没有?(2)请把你的生日划在年历本上(3)观察2009年的年历A、一、二、三月共有多少天?B、三月八日是星期()C、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2、连一连五一劳动节8月1日星期四国庆节6月1日星期五建军节5月1日星期日儿童节10月1日星期三第二课时背景分析:(教材背景、学生背景)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练习、结合有关时间事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1、给学生讲闰年的由来,使学生理解逢百年不闰,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2、复习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上半年、下半年、世纪等的相关知识。3、完成练习七,对知识进行巩固。重难点:1、重点是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上半年、下半年、世纪等的相关知识。2、逢百年不闰是难点。设计安排:(教学具准备)(课件)台历教学过程:一、复习:1、一年有多少天?平年有多少天?闰年有多少天?五月有多少天?六月有多少天?二月……闰年的特点?与平年的不同?大月、小月?(复习巩固)2、给学生讲闰年的由来,使学生理解逢百年不闰,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平年、闰年的区分计算方法。(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二、复习:季度的概念。第一季度:1、有一、二、三月第二季度:1、有四、五、六月上半年2、平年90天2、平年闰年都是91天闰年91天第三季度:1、有七、八、九月第四季度:1、有十、十一、十二月下半年2、平年闰年都是92天2、平年闰年都是92天(复习巩固)三、世纪:一个世纪是一百年,我们现在生活在21世纪。我们出生在20世纪。(复习巩固)四、练习七(复习巩固年月日及相关知识)板书设计:第一季度:1、有一、二、三月第二季度:1、有四、五、六月上半年2、平年90天2、平年闰年都是91天闰年91天第三季度:1、有七、八、九月第四季度:1、有十、十一、十二月下半年2、平年闰年都是92天2、平年闰年都是92天(复习巩固)资料袋:搜集资料:闰年的由来相关练习:35页练习七

第五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分析与目标:(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在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4)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指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第一课时(面积、面积单位)背景分析:(教材背景、学生背景)学生以学习过长度单位、周长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通过书封面的大小,感受面积有大有小从而理解面积的意义。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设计安排:(教学具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纸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涂色:p38涂一涂学生感受表面有大小之分。(为新知做准备)二、引出课题:让学生拿出大练习本和数学书做比较。学生将书和本重叠,比一比。(再次铺垫)引出面积:两本书封面的大小练习:p39比一比三、面积单位:课桌大约是多少个铅笔盒或数学书?学生小组合作,互助测量,汇报结果。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产生学习单位的需求)引出需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观察记忆。边长时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作1cm2边长时1分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1dm2(观察记忆。)说一说,那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建立表象)四、作业p40页1题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cm2)1平方分米(1dm2)资料袋:相关练习:作业p40页1题第二课时(面积、面积单位)背景分析:(教材背景、学生背景)学生已有上节课的基础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继续练习面积单位:1平方米(1m2),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重难点: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设计安排:(教学具准备)(课件)1平方分米纸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面积单位?学生回答:1平方厘米(1cm2)1平方分米(1dm2)(复习巩固)二、导入:小的物体面积好测量,那么大的面积的物体如何测量呢?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兴趣)安排几名学生用1dm2的卡片计算出黑板的面积。上台测量发现困难引出:1平方米(1m2)板书1平方米正方图形学生观看感受(建立1平方米的概念)补充:cm2dm2m2都是常见的面积单位。板书设计:1m2常见面积单位:cm2dm2m2资料袋:相关练习:试一试:在地上画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看看他又多大,故意下能站几个同学。在班内试一试。(加深对1平方米的印象)第三课时(练习八)背景分析:(教材背景、学生背景)学生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几个面积单位。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几个面积单位。重难点: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计安排:(教学具准备)1cm21dm2的卡片教学过程:p42、42页练习八1、看41页图比一比,那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本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5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面积的实际意义,并进一步感受面积的大小。)2、用彩笔涂出面积分别是9cm2、6cm2、4cm2的三个图形,(每个小格代表1cm2。)(本题通过学生亲自动笔涂出面积是9cm2、6cm2、4cm2的三个图形,使学生体验具体面积的大小。)3、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注引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有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cm2,那么图1中的涂色部分比图2中的涂色部分少()cm2。(通过比较两幅图中涂色部分所占面积的大小,得出图1中涂色部分所占的面积比图2中的涂色部分少2cm2。)5、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cm2,你能说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吗?(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区分周长和面积。)6、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cm2,请你在方格纸上分别划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涂上颜色。(建立16平方厘米的面积的实际大小。)板书设计:练习八钢笔长14_____教室长8_____大树高14_____课桌高70______资料袋:相关练习第四课时(面积计算)背景分析:(教材背景、学生背景)学生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几个面积单位。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教育点: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设计安排:(教学具准备)小纸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二.新课导引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教学新课(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C、组长把结果填在表格中。3、反馈拼图情况。师:你们摆好了吗?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说说看,你们小组拼成的长方形是怎样的?生:我们组拼成的长方形,每行摆了()个,摆了()行,一共摆了()个小正方形,面积是()。[板书如下]长方形的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4、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5、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指名学生说一说。6、小结:真不错,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确实是等于长乘宽。(长和宽不是整数,我们就用更小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它)(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师:下面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长缩短2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资料袋:作业:p45练习相关练习:(一)基本练习1.判断(1)长方形面积公式是(长+宽)×2。(2)长方形的长10米,宽5米,面积是50平方米。(3)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9分米,它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4)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2.口答(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长方形花池的面积是18平方米,长是6米,宽是多少米?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四)能力拔高用一根铁丝围成长为6分米,宽为2分米的长方形,再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思考: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一定是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第五课时(练习九)背景分析:(教材背景、学生背景)学生已基本掌握面积单位及面积计算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