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涯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须的内容。B.鲁迅先生之所以得到大家的爱戴,就在于他思想的深刻性。C.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D.这旧式的小屋经他们这么一布置,温暖、淡雅,仿佛有了春天的气息。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四月的两个节气是“立夏”和“小满”。B.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C.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D.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年纪为“豆蔻年华”。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络消费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更重塑了人们的消费心理。B.人们希望庙会能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回归,重现昔日节日的热闹场景与文化盛况。C.广州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商都”的原因,是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浪潮中都能走在全国先列。D.新华网承办的“粤建粤美”广东绿色发展主题网络采风活动在广州于11月22日启动。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5.下列文学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成长读书阶段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变色龙》D.《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南宋哲学家。该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根据《自然》杂志发表于2008年的一篇论文统计,1940-2004年间新出现的300整例传染病当中,71.8%来自于野生动物。仅在中国,2003年的发生在中国的SARS病毒试证实源头为蝙蝠,中间宿主是果子狸;在2020年1月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经研究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并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材料二:材料三:2020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确定的主题为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①人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野生动植物共享美好的地球家园,才是符合生态文明的相处之道。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也会伤及人类本身。②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决定,确立全面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对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加重处罚。保护野生动植物,就要保障它们的种群安全,珍惜其根植的土地和水源,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和食物链,乃至我们共同呼吸的空气。(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材料三划线句子中一处语病,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3)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在2020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当天,以王华的身份,给所在的九年级(1)班同学写一封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7.古诗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不满的语句是:____,______。8.名著阅读(1)填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_。“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对有钱人的仇视,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这个人物是________。(2)下列选项是与《艾青诗选》相关的内容,请选出正确的一项(__________)A.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在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黎明”。B.他的长诗《火把》《像太阳》,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除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C.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北方》是他的成名作。D.艾青擅长绘画,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他的情思通过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简练、凝重地得以体现。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2.“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俄而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统制:武官名。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2.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C.乙段中“每辞官”是指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的官,而不是每次辞掉官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战于长勺。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⑵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_________________4.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盲目追击。曹刿却通过_____________考察敌情,弄清真相,结果大胜。岳飞作战之前也是群策群力,制定作战计划的,从乙文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请用文中词句作答)5.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1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小题以情动人是文学永恒的魅力,“有我”才能“有情”。当代文学要持续并发扬抒情传统。首先应该重建主体性。抒情的衰退是时代转型、文学变迁的综合结果,但其直接的根源,是主体性的消散。抒情碎片化的根源正是主体的碎片化。“无我”的文学,自然难以有情感的卷入与激荡,漠不关心的创作无法让作者自己感动,更无法打动读者。王国维有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的“无我”是指“我”的隐匿与潜伏,而放弃主体性的“无我”是“我”的撤退与缺席。“有我”的文学,其抒情才能明心见性,通过内省将分离的主客体融为一体,构筑独异的境界。只有重构独立的主体,抒情才能够卓尔不群,不向权威话语和大众化的审趣味低头,拒绝把抒情改造成功利目标明确的现实工具,拒绝消费化情调的渗透。重建主体性,应当摆脱双重的迷茫。第一,中国传统文化重群体、抑个人,群体化的象征秩序往往以抑制个人性为代价。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伦理观念重视区分亲疏远近,公共意识相对薄弱。第二,西方思想界对主体性阂限的反思,尤其是后现代哲学和文学对主体性的消散,吸引了不少汉语作家汇入解构主体性的潮流。值得注意的是,后现代哲学所不满的是主体性膨胀和唯我论倾向,而当代汉语文学创作对主体性的消散,是对并不强健的主体性的抛弃,如同推倒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抒情之所以出现物化倾向,其根源在于人已经不是主体,而是服从于附着在商品身上的资本,资本才是真正的主体。个性化是抒情的生命线,敞开的主体应当以灵魂去激活对象,离开了独特的“我”就失去了个性和真实。空洞的代言式的抒情容易忽略被代言者的真实感受,甚至遮蔽他们的真实存在。不少底层小说都体现出作家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且作家对于底层的认识与想象往往来源于间接信息。这种模式化的经验与抒情和现实有多重的间隔,必然缺缺乏艺术个性。与叙述相比,抒情有更为鲜明的主观色彩,打下了深刻的主体烙印。耐人寻思的是,日常化的、物化的抒情往往大同小异,诸如都市文学中的酒吧、咖啡厅、专卖店、城市地标,追捧时尚事物,采用流行语进行表达。这样的情感如同都市上空流转的灯光,表面上如梦如幻,实质上都是技术复制的结果。“有情”的文学,不能仅仅停留于感伤,而应该怀有一种介入性的关切。感伤始于主观,又终于主观,只是情绪的宣泄和单向的自我表演。“关怀伦理”重视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相关怀,重视自我与周围人群建立平等的关系网络,自我实现与他者的追求相互确证、相互推动,注重发挥爱、尊重等情感因素的作用。它不是单向的实现,而是互动共生的关系行为;不是一种俯视芸芸众生的垂悯,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一种相濡以沫、兔死狐悲的情感交融。作家应该忠实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将心比心地由人及我,推己及人,与他人共鸣,进而对其命运产生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发扬以情动人文学传统,首先就需要重建主体性,创作“有我”的文学。B.汉语作家盲从西方思想界解构不强健主体性的潮流,进而出现物化倾向。C.作家应当深入生活,以灵魂去激活对象,写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感情。D.作家要关爱、尊重写作对象,与之平等对话,真诚关切,并影响其命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王国维“无我”说陪衬自己提出的“无我”说,避免引起读者误解。B.作者提出摆脱“双重的迷茫”,属于“怎样重建主体性”的问题,深化了论述。C.文章以代言式、标签化抒情隔离现实的弊病,从反面论述抒情个性化的重要性。D.文章以“感伤”的主观性和单向性突出“关怀伦理”的平等、对话、参与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重群体、抑个人,所以中国文学中的抒情受到一些消极影响。B.当代文学抒情衰退直接的根源是主体性的消散,只有重建主体性才能走出困境。C.当代作家应超越个人的主观情感,以国家、民族为念,抒发复兴中华的大情怀。D.“关怀伦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悠久的历史,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堪称典范。13.麦与镰的季节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扬花的麦子成熟的麦子①收割麦子赞美麦子温情②努力生长牵挂母亲③2.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3.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4.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季节变化和自己情感思绪的变化,把这所有的材料巧妙地交替融合在一起,让文章显得跌宕起伏。B.文章中比喻和拟人的大量运用,使整篇文字生动且具有了张力。C.作者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于字里行间,由此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他对麦子的礼赞,还有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恋。D.“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冯骥才《日历》)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三、语言表述14.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证方反方展开辩论,请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四、写作15.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

A必须——必需。2、C【解析】

C有误,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3、A【解析】

A.没有语病。B.语序有误,应是“回归和传承”。C.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应去掉其中一个。D.语序有误,应是:于11月22日在广州启动。4、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纷杂而来。使用正确。B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使用正确。C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褒贬误用。使用错误。D沁人心脾: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常用以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C。5、A【解析】

B“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不妥。文中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D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人。6、(1)人们吃野味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弥补“养分”、猎奇,但野生动物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而且携带大量导致在人类之间传染的病毒。(2)第一句有语病;将“只要”改为“只有”。(或将“只要”删去)(3)示例:倡议书初三(1)班的全体同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认识到野生动物不但毫无营养价值,而且已经成为病毒传播的首要因素,食用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现象受到广泛关注。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食用的决定;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确定的主题也为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了公共利益以及人类社会的良性健康运转,我倡议:第一,心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第二,树立健康的饮食观,不追求所谓的新鲜刺激,不追求无谓的“滋补”。第三,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拒绝野味从我做起,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维护生命健康从我做起。王华2020年3月3日【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材料一的文字和数据说明,人类出现的一些传染病毒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很大的关系;材料二中,图一说明了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的主要动机是弥补“养分”和猎奇,而图二则说明,野生动物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而且携带多种寄生虫,可传播多种传染性病毒。据此分析概括作即可。(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画线句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将“只要”改为“只有”。(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倡议书的能力。倡议书的格式:标题居中,称呼顶格写,正文写明发倡议的原因,分条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最后落款处,先写署名,后写日期。根据题干中“在2020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当天”,可明确发倡议书的日期是“2020年3月3日”;根据“以王华的身份”,可以明确署名是“王华”;根据“所在的九年级(1)班同学”,可以明确称呼是“九年级(1)班全体同学”;根据“写一封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可以明确倡议书的核心内容。具体的倡议内容要结合材料三分条提出,要具体可行。据此分析正确拟写即可。7、(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塞上燕脂凝夜紫(3)蜡炬成灰泪始干(4)窈窕淑女(5)切问而近思(6)留取丹心照汗青(7)往来翕忽(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俗子胸襟谁识我(10)酒酣胸胆尚开张(11)弓如霹雳弦惊(1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祗”“燕脂”“窈窕”“汗青”“翕”“阙”“胸襟”“霹雳”“箸”“拔”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8、(1)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或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贺龙(2)D【解析】

试题分析:(1)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名著的文学常识、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及历史意义等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忆。必要时可以写读后感来强化识记重要的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文中的“大迁移”)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贺龙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其中领袖人物贺龙:①肖像: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出身: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③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喜欢马,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对有钱人仇视。据此可填写作答。(2)A.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B.他的长诗是《向太阳》,不是《像太阳》。C.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不是《北方》。D.正确。故答案为D。二、阅读9、1.B2.“沙场秋点兵”中的“秋”渲染雄壮辽阔;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凄凉悲苦。【解析】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述的是“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情景,是词人想象的梦境,所以“‘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的说法错误。2.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沙场秋点兵”中的“秋”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天净沙·秋思》中“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10、1.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2.A3.⑴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⑵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4.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⑵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5.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来划分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对比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的思想情等。A.甲文未讲“取信于民”,讲的是作战要抓住有力的作战时机。故选A。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于”,在;“鼓”击鼓进军;“秋毫”,一点也不。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根据“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意思“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的意思“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即可解答此题。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曹刿在“齐人三鼓”后“击鼓进军”,可见他能抓住有利的战机。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后在追击,可见他的小心谨慎,也可看出他知道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从“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可见岳飞军纪严明。从“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可见岳飞只有要取信于民。从“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可见岳飞知道谋划好再战。甲文选自《左传》作者:左丘明年代:春秋时期乙文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乙)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不久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11、示例一: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植成就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示例二: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给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材料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信息内容,明确重点内容,然后采用谁(什么)加(怎么样)进行概括。此题可以借助于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它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或采取其它生动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则新闻的导语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这一句子是重点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重点概括,提炼概括为:首个航天日,专家总结航天成就即可。或可以关注颇给人震撼的结果: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结合以上分析拟写标题,简述理由。12、1.C2.A3.C【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每个选项代入到文章内容进行分析。C.有误。此观点在文中并未体现。故选:C。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每个选项代入到文章内容进行分析。A.有误;陪衬,指衬托,使之更加突出。在这里,作者引用王国维“无我”说并不是为了使作者提出的“无我”说更突出,而是为了明确“无我”说的内容。故选:A。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每个选项代入到文章内容进行分析。C.有误,作家应该忠实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将心比心地由人及我,推己及人,与他人共鸣,进而对其命运产生影响,而不是超越个人的主观情感。故选:C。13、1.①春夜小麦②饱满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2.“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3.(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4.A5.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就像我们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或特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从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词或短语作答即可。文章在第④段描写了成熟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中提取出“饱满”作答;描述小麦努力生长的是文章的第⑤段,由段首句“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概括出此段写的是春夜小麦;文章在文末赞美麦子,文中的“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可作为答案。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本文作者写小麦,是为了表达对小麦的深情赞美。结合这一主旨,“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可以看出作者对小麦的那份感恩之情,认为“鲜血”是为了陪衬它们的美;“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表现作者对小麦精神的思考与赞美。结合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句①运用拟人的手法,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以小麦换衣,形象地表现小麦走向成熟;句②写了“我”收割小麦的动作,则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分析人物当时的情感。比如其中写了我“蹲”“单膝跪下”,可见我对小麦的敬意。4.A.有误,文章第一至四段,写初夏时节的小麦,第五段写春夜小麦,可见“文章按照季节变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对文本及链接材料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作者对“岁月”的共同感悟,然后围绕着感悟的主题展开阐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从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名字对岁月的感悟,都包含着“珍惜岁月、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