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必刷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促红细胞生成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能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C.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正反馈调节D.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分析有错误的是()A.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其原因是细胞有氧呼吸受阻B.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而获取能量D.人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积累导致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B.脱落率随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断降低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生产上要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4.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也含有基因1~8,后期有两条Y染色体但不在图示中B.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C.1与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3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5.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一基因的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过程需要图三中分子的帮助,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B.作用于图一中①和③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C.图二所示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DNA中不含有15N的DNA占3/46.2020年新春伊始,非洲遭遇的蝗灾,波及区域已经达到265477公顷,规模已经是25年一遇,在部分地区已经是二战后最大的一次,下面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入侵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依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C.“J”型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保持不变D.山丘的低、中、高地带分布不同生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7.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8.(10分)基因I和基因Ⅱ在某动物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B.基因I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II的表达C.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在多种细胞中都表达D.基因I和基因Ⅱ在转录时不存在A和T配对二、非选择题9.(10分)图甲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有关物质。图乙表示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处理。请回答:(1)从能量变化看,F到E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在光反应时,图甲中物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除绿叶等,还需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作为溶解光合色素的溶剂。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中,这些物质在④过程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利用图乙的实验处理可用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即可比较各组实验光合速率的大小。10.(14分)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经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启动过程①时,__________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过程②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前体RNA“加工”时将核糖和磷酸之间的__________断开,产生非编码RNA。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_________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被抑制,ARC无法合成,最终导致心力衰竭。(3)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链状的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使__________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链状的miRNA越短越容易与HRCR结合,这是因为__________。(4)根据所学的知识及题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RNA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a.有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b.有的RNA是构成某些细胞器的成分c.有的RNA具有催化功能d.有的RNA可调控基因表达e.有的RNA可运输氨基酸f.有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11.(14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表示某科研小组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klx)0246812光合作用速率(CO2mg/100cm2/h)-606121212(1)当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体细胞中能够消耗水并伴随着[H]和ATP产生的具体场所有_________。(2)若将光照强度突然从6klx降低到4klx时,短时间内该植物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光照强度为6klx时,适当升高温度,则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小组又以小球藻为材料做了探究其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温度(℃)1020304050光照下释放O2(mg·h-1)1.672.6711.674.6711.33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通过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正确;B、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C、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错误;D、B细胞成熟的场所在骨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错误。故选A。2、B【解析】

大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高等植物某些部位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高等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全部是乳酸。【详解】A、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导致根部供氧不足,有氧呼吸受到阻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A正确;B、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B错误;C、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因此没有有氧呼吸的场所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D、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有氧呼吸供能不足,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的供应,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类型,答题关键在于区分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3、B【解析】

分析曲线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不断提高,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A错误;

B、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即脱落率随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断降低,B正确;

C、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乙烯与生长素对叶片脱落不是拮抗作用,C错误;

D、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成熟叶片脱落率,由于不同器官、幼嫩部位与衰老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降低了成熟叶的脱落率,但有可能提高了幼嫩叶或花的脱落率,此实验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农业生产,D错误。

故选B。4、A【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都应该是相同基因。【详解】A、精原细胞中X和Y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图示中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应为一对常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也含有基因1~8,A正确;B、1与2应为相同基因,1与3、4可能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1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错误;C、1与2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1与3为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且5与6是相同的基因,1与6不属于重组配子,D错误。故选A。5、C【解析】

A、分析图一:图一表示含有15N标记的DNA双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②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氢键;分析图二:图二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④为mRNA,⑤⑥⑦为肽链,⑧为核糖体;分析图三:图二表示tRNA,m为氨基酸,UGC为反密码子,图一所示过程为DNA复制,不需要图三中tRNA分子的帮助,A错误;B、图一中作用于图一中①磷酸二酯键的酶是限制酶,作用于③氢键的酶是解旋酶,B错误;C、图二所示过程表示翻译,所需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DNA共有4个,含有15N的DNA有2个,不含有15N的DNA有2个,子代DNA中不含有15N的DNA占1/2,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学生能正常识图,并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6、D【解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其中,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水平方向上都有分层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因为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且其生存空间等也都离不开植物体,故动物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详解】A、蝗虫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减少,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依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以直接判断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C、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J”型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型,C错误;D、山丘的低、中、高地带分布不同生物,属于群落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D。7、D【解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①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

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8、D【解析】

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详解】基因I和基因Ⅱ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是等位基因。但生物的一个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因此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A正确;基因和基因、基因和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基因I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II的表达,B正确;若基因I和基因Ⅱ是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C正确;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为A-U、T-A、C-G、G-C,因此基因I和基因Ⅱ在转录时存在A和T配对,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染色体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放能作为氢(或H+、e-)受体95%乙醇D、F提供磷酸基团、氢和能量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试管中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数量【解析】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甲图中①是水的光解,②是光合磷酸化,③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是三碳酸的还原,⑤是二氧化碳的固定;A是[H],B是水,C是NADP+,D是NADPH,E是ADP和Pi,F是ATP,G是C5,H是(CH2O)等有机物。对比乙图可知,自变量为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即研究光照强度、光波长及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根据上述分析解题。【详解】(1)从能量变化看,F(ATP)到E(ADP和Pi)是ATP水解反应,此反应称为放能反应。在光反应时,图甲中物质C(NADP+)的作用是作为氢(或H+、e-)受体。(2)叶绿体中的色素乙溶于有机溶剂乙醇中,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除绿叶等,还需向研钵中加入95%乙醇,作为溶解光合色素的溶剂。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NADPH和ATP中,这些物质在④三碳酸的还原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提供磷酸基团、氢和能量。(3)分析乙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因此利用图乙的实验处理可用于研究光强度、光波长、CO2浓度等环境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可通过观察试管中单位时间产生气泡(O2)的数量即可比较各组实验光合速率的大小。【点睛】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10、RNA聚合从左向右相同磷酸二酯键碱基互补配对ARC碱基数目少,特异性弱abcdef【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其中mRNA可与miR-23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miR-23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详解】(1)①是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所以启动过程①时,RNA聚合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②是翻译过程,其场所是核糖体,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控制合成的三条多肽链是同一个模板mRNA,所以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2)前体RNA“加工”时将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非编码RNA。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被抑制,ARC无法合成,最终导致心力衰竭。(3)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链状的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弱,更容易与HRCR结合。。(4)RNA是核酸的一种,其功能有多种:a、有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如HIV病毒,a正确;b、有的RNA是构成某些细胞器的成分,如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c、有的酶化学本质是RNA,故有些RNA具有催化功能,c正确;d、有的反义RNA可以和mRNA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d正确;e、有的RNA可运输氨基酸,如tRNA,e正确;f、有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如mRNA,f正确。综上abcdef全都正确,故选abcdef。【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K+外流Na+内流特异性受体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合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或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解析】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题意显示,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据此设计实验如下: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