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习目标】1、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背景和二战爆发的原因;2、对雅尔塔体系及联合国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分析其对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和二战爆发的原因难点: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知识梳理】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建立:①意大利:1919年,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②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2)本质: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3)特点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②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原因①历史原因:德、意、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②经济原因:1929年爆发的,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德日受到沉重打击。③政治原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转嫁危机。(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①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②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侵占中国东北。③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①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③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4)《慕尼黑协定》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过程: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的过程。2.表现(1)亚洲战场①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②爆发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③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2)欧洲战场①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国以“”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概况: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3)太平洋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4)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5)结果: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主要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④成立联合国。(3)评价①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②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联合国(1)时间:年10月24日成立。(2)性质: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5)作用: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3.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1)欧洲衰落:在二战中欧洲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美国霸权地位确立: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它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3)苏联政治影响力提升: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4)国际格局的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对峙的两极格局。【习题巩固】1.如图为1942年美国发行的一幅海报,海报上的文字为“他们要去的地方比你重要!保存橡胶,立即检查您的轮胎”,海报上一辆载有士兵的军用吉普车四轮腾空,向人们喻示节省轮胎的重要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 B.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自保政策C.预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D.说明美国经济与社会向战时转轨2.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苏联和平外交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如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远东局势的紧张C.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D.中苏关系的改善3.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4.罗斯福说:“德国和日本……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和每个轴心国家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够对它抗衡。”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A.美国通过《租借法》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5.《联合国家宣言》称:“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文中的“三国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