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技 小专题通关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明清科技 小专题通关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明清科技 小专题通关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明清科技 小专题通关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明清科技 小专题通关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明清科技一、单选题1.《坤舆万国全图》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将中国所在的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该地图(

)A.准确描绘了世界各地区分布 B.得到了士大夫阶层普遍认可C.反映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D.表明中国制图技术领先世界2.王贞仪(1768—1797),清代女科学家,她在短暂的人生中广泛学习、研究中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据传她一生著书良多,其中包括《西洋筹算增删》《筹算易知》《地圆论》《月食解》等向大众进行科学普及的著作。据此可知,清朝前期(

)A.女性文化修养明显提高 B.康乾盛世促进文化繁荣C.西学东渐产生一定效果 D.民众广泛接受西方科学3.明清时期,朝廷为标榜“文治”,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明朝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1.1万余册;清朝则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取得以上成就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保障 D.主流思想的统一4.古代某著作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它最有可能是(

)A.《九章算术》 B.《农政全书》 C.《神农本草经》 D.《天工开物》5.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这说明(

)A.康熙帝对西方科学甚为推崇 B.清代上层人士中天朝上国观念尚未摒除C.西方科学的源头是中国科技 D.西方科学已经被清代上层人士普遍接受6.1593年,传教士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此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被翻译成各国文字。1602年,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1607年,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据此可知,明朝时期(

)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 B.东西方文化得到全面融合C.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D.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发展7.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初刻于崇祯年间,清初印行后,因书中“北虏”等疑似反清字样被列为禁书,直到民国初年从日本再传入。但它流传到国外后,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法国被国王视为瑰宝,欧洲学者称之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说明(

)A.社会环境影响科学技术传播 B.《天工开物》不符合中国国情C.清朝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D.中国古代科技工艺类成果突出8.清人赵翼所著《檐曝杂记》曰:“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由此可知,赵翼(

)A.对西洋文化较为肯定 B.旨在宣扬西学中源学说C.强调中华文化的特色 D.质疑远古神话的真实性9.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认为,在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中,“子部凡十二……农学、医学、算测、工器乃是实务,各存专家……总为物理,当作《格致全书》”,其中,当包含“太西算学奇器”的内容。材料说明(

)A.西学推动中国传统科技新发展 B.明清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C.西学得到了部分中国人的认可 D.明清时期科技成果领先世界10.利玛窦在中国居留期间,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有意把中国版图置于全图的中心。此图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李之藻为之刊印。对利玛窦此举解读合理的是(

)A.推动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 B.改变明朝知识分子对世界的认知C.便利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D.迎合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思想11.乾隆年间奉敕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二中,对于《山海经》说“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与神怪……道里山川⋯⋯耳目所及,百无一真,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对于《神异经》则说“隋志列之史部地理类,唐志又列入子部神仙类……今从《文献通考》列入小说类”;对《海内十洲记》则说“⋯⋯今与山海经同退置小说家焉”。这一调整表明当时(

)A.目录分类标准有所创新 B.传统科学技术已转型C.官修丛书倡导疑古辨伪 D.天下地理观念的变化12.明代朱橘主编的《普济方》中说:“愿为良医力学者,当在乎(致知)致知当在乎格物,物不格则知不至。”明末医学家张介宾所作《传忠录)以“明理”为首篇,直言“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切”。这反映出(

)A.医学在批判中发展 B.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C.社会崇医之风盛行 D.明代医学陷入教条困境13.顺治、康熙时期,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按照西方天文学成果制定新历法,遭到以主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杨光先为代表的许多官员的激烈反对。杨光先在其所著的《中星说》《辟邪论》等文章中指出:“一切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在尧舜时代已经完备,自那时以来,有遵守四千年而莫之或议。”“孔子之所以为圣,以其祖述尧舜也。”更有官员认为“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A.宣扬国威维护朝贡体制 B.西学东渐动力的缺乏C.应对来自天主教会挑战 D.思想观念取向的保守14.明代时由中外学者共同编著的《崇祯历书》,引入了西方的球面天文学,以及视差、蒙气差等重要天文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还采用了西方较精确的天文数据和通行的一些度量单位,如一周天分为360°,度以下用60进位制等。可见,《崇祯历书》的编著(

)A.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元素 B.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C.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D.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需要15.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特别强调“此书为用至广,在此时尤所急须”;他又说:“方今历象之学,或岁月可缓,纠纷众务,或非世道所急;至如西北治河、东南治水利,皆目前救世至计,然则欲寻禹绩,则此法(指勾股术,即几何学)终不可废也。”由此可见,明朝引进西方科学时(

)A.注重全面吸收 B.适应中国社会实际需要C.侧重科学理论 D.改变中国传统科学性质16.徐光启指出,对待西学“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但又认为“会通西学”“岂非礼失而求之野乎”。康熙是“西学东源”说的滥觞者,其逻辑起点是“中学优胜论”,这成为中国士人观察西学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上述对西学的认识(

)A.为中体西用埋下了伏笔 B.开阔了士人群体的视野C.增强了民族自尊与自信 D.加快了传统文化的瓦解17.1708年,康熙命西方传教士们带领满汉官员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测绘,历时十年绘成《皇舆全览图》,包括一幅全国总图和32幅分省(区)图,山川城镇,靡不毕载。《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A.体现了开明的文化政策 B.增强了时人的领土主权意识C.服务于国家统治的需要 D.有利于应对英国的殖民扩张18.清朝时期阮元对于西方有了更多了解,编撰了《畴人传》一书,实事求是反映西学相关特点。在他编撰的《畴人传》中,不仅辑录了当时中国优秀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历法家等的传记资料和主要研究成果,同时也对西方37位学者的科技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分析。据此可知(

)A.经世致用学说影响科技 B.传统科技已经登峰造极C.传统科技重视经验总结 D.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19.主管天文历法的清朝钦天监监正杨光先(1597—1669年)在其所著《中星说》中指出:一切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在尧舜时代已经完备,自那时以来,有遵守四千年而莫之或议。“又曰:“孔子之所以成为‘无以复加’的圣人,‘以其祖述尧舜也’。”这反映出(

)A.天朝上国的社会心理 B.西学东渐动力的缺乏C.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D.思想观念取向的保守20.《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二、材料分析题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清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自幼受家学熏陶,熟读《周易》,喜观天象。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在华显赫一时,中国传统科技遭遇挑战。梅文鼎著《方程论》,阐述方程“非西法所有”,展示古代中国数学之辉煌成就。同时他认为“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与新旧”,主张“去中西之见,以平心观理”。他将自己所著26本数学著作一同命名为《中西算学通》。此外,梅文鼎的中西天文学造诣均十分深厚,在天文历算领域里孜孜不倦地耕耘数十年,著书80多种,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梅文鼎还创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仪器,如璇玑尺、揆日器等,对当时和后世融贯中西方天文学具有很大作用。梅文鼎堪称清代“历算第一名家”。—据戴逸、李世愉主编《中国大通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文鼎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梅文鼎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利玛窦,以其邪说惑众,士大夫翕然信之……所著《坤舆全图》……直欺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验耳。……毋论其他,且如中国于全图之中,居稍偏西而近于北。试于夜分仰观,北极枢星乃在子分,则中国当居正中……谈天衍谓中国居天下八分之一,分为九州……此其诞妄,又甚于衍矣!——据(明)魏濬《利说荒唐惑世》材料二

《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据《徐光启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濬批判《坤舆全图》的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戴梓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机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康熙十三年,三藩作乱,戴梓随军出征,为清军制造了大量火器。康熙二十六年,戴梓研究出一种连珠火铳,这种火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弹,中间不需要填充弹药。“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但清朝统治者并没有重视此项发明,而是将其束之高阁。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者献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被认为质量超过了原枪。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结果更精准、威力更大。西方有一种“子母炮”,传教士南怀仁造了一年也没造出来,而戴梓只用8天就仿造了出来。由于戴梓“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被构陷为“私通东洋”。戴梓最终被流放东北。——据《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梓制造火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梓遭遇所带来的启示。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等12个门类。徐光启撰写6万多字,皆为亲身体验所得。他在书中转录了大量前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并附有自己的见解或评论。17世纪末至18世纪,《农政全书》传至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据《农政全书》整理、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此后,这些内容在日本应对历次大饥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农政全书》仍然受到重视,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等编写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等中国科技典籍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中国桑蚕织造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法英两国丝织业的发展。18~19世纪,俄国翻译了《农政全书》,推广了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摘编自《科学技术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农政全书》的基本特点;说明该书在国外的传播及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状况的认识。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郎世宁(汉名,1688-1766年),意大利人,青年时受过系统绘画训练;1715年,以传教士抵澳门,上京师入宫廷,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宫廷艺术生涯。他将欧洲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强调西方绘画手法与中国传统笔墨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画风,极大地影响了宫廷绘画,成为清代十大宫廷画家之一。1727年,受透视学影响,年希尧刊行《视学》,透视画法流入民间。历经70多年,清朝平定了西域叛乱,乾隆帝令郎世宁等制作一套画册,纪念平定功绩,郎世宁完成了大型作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画面采用全景构图,使用透视画法,结构情节复杂,人物繁多、刻画入微,画技臻于极致。他还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摘编自《中西合璧的西洋画师——郎世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郎世宁取得成功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郎世宁绘画的影响。参考答案:一、1.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朝末年的著名著作,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项正确;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该地图并未能准确描绘世界各地区的分布,排除A项;该地图并未能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认可,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科技走向总结阶段,逐步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王贞仪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著书立说进行科学文化普及,这都反映了西学东渐产生了一定效果,C项正确;材料提供了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生平成就,作为科学家的王贞仪文化修养很高,但是并不能说明清初女性文化修养明显提高,排除A项;王贞仪的个人成就不代表清初文化繁荣,而且清初实行文化专制并不利于文化繁荣,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王贞仪注重科学文化的普及,但并不能表明民众对西方科学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明清政府利用政府力量广泛征求古籍、组织学者编修大型典籍,大型典籍的整理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体现中央集权的保障,C项正确;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的目的是标榜“文治”,是政府的行为,当时实行抑商政策,所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取得这些成就不止需要君主重视,跟需要调动多方力量,需要中央集权的保障,排除B项;从西汉武帝开始主流思想就一直是儒家思想,这无法解释明清时期,朝廷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这部分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方面的内容,包括农具、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方面,可知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主要记录的是农学方面的知识,B项正确;《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方面的著作,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是关于医学方面的著作,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关于工艺学方面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体现了传统思想观念守旧,清代上层人士中天朝上国观念尚未摒除,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康熙帝对西方科学的推崇,认为是中学西传,排除A项;根据国人的认知不能得出西方科学的源头是中国科技,选项描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普遍接受”说法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1593年,传教士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此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被翻译成各国文字。1602年,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1607年,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可知,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相互交流与学习、合作翻译等活动,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东西方文化得到全面融合说法错误,排除B项;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天工开物》在中国被列为禁书,而在国外受到欢迎,这说明社会环境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重要影响,A项正确;虽然《天工开物》在清初因某些原因被列为禁书,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不符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虽然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工开物》的传播,但题干中还涉及到了国外传播情况,该结论不全面,排除C项;题干主要讨论的是《天工开物》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情况,而不是中国古代科技工艺类成果的整体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可知,赵翼对西方的钟表赞叹不已,认为西方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可见其对西洋文化较为认可,A项正确;赵翼认为西方钟表技术先进,堪称绝技,但并未指出这种技术来源于东方,排除B项;材料中赵翼并未有强调中华文化的特色,排除C项;赵翼只是赞叹西方钟表技术的先进,并未质疑中国远古神话的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中国的《格致全书》中包含部分西方的科技内容,说明西学得到了部分中国人的认可,C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国典籍中包含了部分西学的内容,并不能体现西学推动中国传统科技的新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部分中国人对西学的认可,并不能说明明清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明清时期科技成果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把中国版图置于全图的中心地位,就迎合了当时中国统治者的天朝观念,D项正确;利玛窦此举是为了迎合中国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便于他在中国传教,并不是为了推动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利玛窦此举是为了便于他在华传教,并不是为了改变明朝知识分子对世界的认知,排除B项;此时西方殖民者尚未开展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将先进的地理知识传入中国,传统的天下地理观念动摇,因此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D项正确;目录分类标准并未发生变化,依然是经史子集,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传统科学技术已经转型,排除B项;官修丛书对于《山海经》《神异经》和《海内十洲记》的调整是因为地理知识的进步,并不是倡导疑古辨伪,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朱橘和张介宾都主张医学要重视格物致知求理,可见理学思想影响了医学的治学理念,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没有体现医学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社会崇医之风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明代医学家推崇理学,并不代表陷入教条主义困境,排除D项。故选B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顺治、康熙时期,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按照西方天文学成果制定新历法,遭到以主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杨光先为代表的许多官员的激烈反对”可知,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制定了新历法,但是缺遭到以主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杨光先为代表的许多官员的激烈反对,近代科学受到严重阻碍,说明的是清政府思想观念取向的保守,D项正确;朝贡体制的政治色彩突出,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观念对西学的阻碍,非西学东渐动力的缺乏,排除B项;材料与应对天主教会的挑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祯历书》引入了大量西方元素,也就是说,《崇祯历书》的编著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元素,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崇祯历书》的编著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排除B项;材料没有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崇祯历书》服务于农业生产,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此书为用至广,在此时尤所急须”“至如西北治河、东南治水利,皆目前救世至计,然则欲寻禹绩,则此法(指勾股术,即几何学)终不可废也”可知,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主要是因为其能解决中国的治河和治水利的问题,由此可见,明朝引进西方科学时注重适应中国社会实际需要,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翻译《几何原本》这一数学著作,不能反映全面吸收西方科学,排除A项;据材料“至如西北治河、东南治水利,皆目前救世至计,然则欲寻禹绩,则此法(指勾股术,即几何学)终不可废也”可知,引进西方科学时注重实用性,而非理论性,排除C项;明朝引进西方科学仍旧是轻理论、重实用,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科学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材料“岂非礼失而求之野乎”、“中学优胜论”和所学可知,坚持中国传统伦理纲常思想为根本,甚至认为西学来源于中国,这种对西学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不能正确全面了解世界潮流,顽固地相信中国是“天朝上国”,为中体西用埋下了伏笔,A项正确。上述对西学的片面认识未开阔了士人群体的视野,排除B项;这样的“自尊与自信”是盲目自大和错误的,排除C项;当时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鸦片战争后统文化开始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17.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皇舆全览图》体现出康熙年间中央集权制度加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测量和绘制地图,其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统治,C项正确;材料可知,这次测绘有西方传教士参加并采用西方的测绘技术,体现了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清实行严密的文化政策,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皇舆全览图》使用对象是统治者,作用是军事航海和国土管理等方面,只能说明清统治者主权领土意识增强,B项夸大其作用,排除B项;英国等西方列强来华是在乾隆时期,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明后期开始的西学东渐使西方的自然科学等受到中国知识分子关注,清代文人所著人物传记中出现了大量的西方学者及其成果,这体现了先进士人对自然科学的关注,也表明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新思想和新观念得到一定接受,D项正确;材料介绍的主要是传统士人对西学的关注,与经世致用关系不大,排除A项;“登峰造极”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仅从“辑录了当时中国优秀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历法家等的传记资料”不能得出传统科技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9.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杨光先认为古代历法在尧舜时代就已经完备,今人只需像孔子一样,遵循尧舜时期的历法即可。杨光先的主张显然是较为保守的,不能与时俱进,D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指的是在对外交往中的自大心态,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杨光先的主张和西学东渐并无关系,排除B项;经世致用主张用所学思想来解决现实问题,但是杨光先强调遵循旧制,不是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2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表明《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不仅是中国之前科技成就的总结,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这说明明清科技在传承中有所创新,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和世界的比较,得不出世界领先,排除A项;只能说是在向近代科学转化,“完成了”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明清科技都有对之间科技的总结,不能说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C项。二、1.(1)原因:清初社会渐趋稳定;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西方科学知识;传统科技受到冲击;家学熏陶;个人的科学精神和长期努力。(2)意义:提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方法;纠正前人错误,创造科学仪器,推动了传统学术的复兴;推动中西方天文学术的融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社会渐趋稳定;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在华显赫一时,中国传统科技遭遇挑战”可知,西方科学知识、传统科技受到冲击;根据材料“自幼受家学熏陶,熟读《周易》,喜观天象”可知,家学熏陶;根据材料“此外,梅文鼎的中西天文学造诣均十分深厚,在天文历算领域里孜孜不倦地耕耘数十年,著书80多种”可知,个人的科学精神和长期努力。(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影响:根据材料“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与新旧”可知,提出了学术研究的新方法;根据材料“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梅文鼎还创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仪器,如璇玑尺、揆日器等,对当时和后世融贯中西方天文学具有很大作用”可知,纠正前人错误,创造科学仪器,推动了传统学术的复兴、推动中西方天文学术的融合;天文学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1)《坤舆全图》无可验证;中国偏居西北,不合中之古论;书中部分内容荒诞不经。(2)论题:明中后期,西方科技文明的传入与中国农业经济形态、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以魏濬为代表的保守士大夫指斥西方科技,认为其为邪说,不愿意接受并竭力攻击西方科学技术,这样的态度体现了受传统经济、思想理念影响的封闭的科学观,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科学家则对西方科技较为推崇。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偏重经验、实用而缺乏理论研究的特点,尤其对于抽象的几何学研究十分薄弱。通过研究翻译《几何原本》,徐光启既学习了西方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也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国传统科技领域中的缺失。综上,魏濬和徐光启对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体现了明后期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还存在很大障碍,部分士大夫封闭自守的观念最终导致中国以保守落后的面貌被迫迎接世界的近代化潮流。【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内容:根据材料一“所著《坤舆全图》……直欺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验耳。”得出:《坤舆全图》无可验证;根据材料一“毋论其他,且如中国于全图之中,居稍偏西而近于北。试于夜分仰观,北极枢星乃在子分,则中国当居正中”得出:中国偏居西北,不合中之古论;根据材料一“谈天衍谓中国居天下八分之一,分为九州……此其诞妄,又甚于衍矣!”得出:书中部分内容荒诞不经。(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首先,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自拟一个论题。论题:明中后期,西方科技文明的传入与中国农业经济形态、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其次,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论述过程做到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论述:根据材料一“利玛窦,以其邪说惑众,士大夫翕然信之……所著《坤舆全图》……直欺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验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以魏濬为代表的保守士大夫指斥西方科技,认为其为邪说,不愿意接受并竭力攻击西方科学技术,这样的态度体现了受传统经济、思想理念影响的封闭的科学观,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根据材料二“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而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科学家则对西方科技较为推崇。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偏重经验、实用而缺乏理论研究的特点,尤其对于抽象的几何学研究十分薄弱。通过研究翻译《几何原本》,徐光启既学习了西方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也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国传统科技领域中的缺失。最后,小结升华,呼应论题。综上,魏濬和徐光启对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体现了明后期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还存在很大障碍,部分士大夫封闭自守的观念最终导致中国以保守落后的面貌被迫迎接世界的近代化潮流。3.(1)特点:以应用性为主;自主与仿造相结合。原因:受西方科技传入的影响;征战的需要;对前人成果的继承;轻视理论的科研传统。(2)启示:科技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到发展;坚持科研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为辅;核心科技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理论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重视、保护科研人员。【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戴梓随军出征,为清军制造了大量火器。”可知,以应用性为主;根据材料“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者献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被认为质量超过了原枪。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结果更精准、威力更大。”可知,自主与仿造相结合。原因:受西方科技传入的影响;根据材料“康熙十三年,三藩作乱,戴梓随军出征”可知,征战的需要;根据材料“西方有一种‘子母炮’,传教士南怀仁造了一年也没造出来,而戴梓只用8天就仿造了出来。”可知,对前人成果的继承;结合戴梓制造火器以应用性为主可知,轻视理论的科研传统。(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启示:根据材料“但清朝统治者并没有重视此项发明,而是将其束之高阁。”“由于戴梓‘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被构陷为‘私通东洋’。戴梓最终被流放东北。”并结合所学可知,科技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到发展;根据材料“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者献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被认为质量超过了原枪。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结果更精准、威力更大。”可知,坚持科研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为辅以及核心科技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合戴梓制造火器以应用性为主可知,理论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材料“戴梓最终被流放东北。”可知,重视、保护科研人员。4.(1)特点:内容详细,涉及的领域广泛;重视实践经验;以转录历代农业文献为主,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总结。作用:17世纪末到18世纪传入日本、朝鲜和欧洲;对日本大饥荒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日本的现代农业起到借鉴作用;促进了英法纺织业的发展。(2)重在总结;部分成就领先世界;总体落后于世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双向互动,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详解】(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共7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