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顾村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上海市顾村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上海市顾村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上海市顾村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上海市顾村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顾村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2.按要求选择。(5分)(1)学校团委将推送一篇关于校运会的文章,主题是“青春跃动”,副标题是“——记校运会”。以下选项最合适做主标题的是()。(2分)A.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B.雄关真如铁,迈步从头越C.乘风破浪,直挂云帆D.鹰隼试翼,风动云起(2)玩电子益智游戏时,儿童需要在图像出现的有限时间内及时处理信息,但这么短的时间所能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导致了电子益智游戏阻碍了儿童的想象力。而非电子类的益智游戏则不同,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处理信息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上述论证依赖以下哪项隐含的假设?()(3分)A.只有接触到益智类游戏,儿童的想象力才会得到适当的激发。B.当被允许选择一种游戏娱乐方式时,儿童会更倾向于非电子版本。C.当儿童可以控制处理信息的节奏时,他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更好发展。D.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只可以保护,不可以培养。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一7题。(16分)材料一①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中国的社会风俗里面也有“三位一体”的信仰之存在。如言时令,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同时有人造的节日。中国人把此二项混合看待,不加区别,如清明、冬至是自然节,端午、中秋、重阳是人造节。中国人在节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话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亲密配合,社会礼俗随着天时节气而多彩多姿。这亦是一种天人相应,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推衍到大自然变化中而与之呼应。这就是那人文参加进自然里面而演化成为一体了。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娱乐,极富礼乐意义,极富艺术性,亦极富传统性,极富有关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启示性与教育性。但到最近,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②再讲中国的艺术,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一座山、一溪水、一栋房子、一座亭榭,那都是地。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天地大自然,一切是景,里面有了主人,有了生意,便有了“情”。③《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三字,即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中国古人说,人性禀赋自天,人人可以善,“人皆可以为舜尧”,每一个人的人格德性都可做得一理想至高的善人。人人做一善人,才是世界大同,才是天下太平。不是说大家有饭吃,大家在法律之下有平等,永远不打仗,便是天下大同了。还要有更高的“文化融合”,还要“天、地、人三位一体”,那才能真到达大同太平的境界。我们全世界人类,都能到达一最高人格的话,那世界就自然会大同。这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同时亦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后理想。(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材料二①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②因此,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么是体现“中国”的方案?就是用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既合乎中国的具体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摘编自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明节民俗有踏青赏春、祭拜祖先等,自然节气中蕴含人文精神,自然人文相互配合。B.中国人的终极理想是天下大同,也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理想境界。C中国山水画讲究天地人三位一体,意味着“天”“地”“人”要时时刻刻同时出现。D.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既能助力中国的发展与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的难题。4.下列说法中符合“天人合一”或者“天地人合一”思想的一项是()。(3分)A.社会礼俗顺应天然节气而非人造节日。B中国的艺术创作不求形似,只求神似。C.人性禀赋自天,所以人人可以成善人。D.人创造天地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5.下列人类生活五大冲突与解决方案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感——天人相应,道法自然B.化解人与人的矛盾冲突——推己及人,反求诸已C.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D.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我为中心,向外扩展6.概述材料一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7.费孝通《乡土中国》说:“孝悌忠信仁’是由己外推而产生的私人道德。”也有人认为当今法治社会不再适用这种私人道德。因此,不同意材料二当中“‘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一11题。(16分)桂林的受难巴金①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莱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七星岩是最好的防空洞,最安全的避难所。每次要听见了紧急警报,我们才从后门走出莱园向七星岩走去。②我们躲警报,有时去月牙山,有时去七星岩。站在那两个地方的洞口,我们看得更清楚,而且觉得更安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桂林市区第一次被敌机大轰炸(在这以前还被炸过一次,省政府图书馆门前落下一颗弹,然而并无损失),那时我们许多人在月牙山上,第二次大轰炸时我和另外几个人又在月牙山,这次还吃了素面。但以后月牙山就作了县政府办公的地方,禁止闲人游览了。七星岩洞里据说可以容一两万人。山顶即使落一百颗炸弹,洞内也不会有什么损伤。所以避难者都喜欢到这个洞躲警报。③在桂林人不大喜欢看见晴天。晴天的一青无际的蓝空和温暖明亮的阳光虽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动。但是凄厉的警报声会给人带走一切。④我看见同住在这个大院里的几份人家,像做日课似地每天躲警报,觉得奇怪。他们在天刚刚发白时就起身洗脸做饭。吃过饭大家收拾衣物,把被褥箱笼配上两担,挑在肩上,从容地到山洞里去。他们会在洞里坐到下午一点钟。倘使这天没有警报,他们挑着担子或者抱着包袱负着小孩回来时,便会发出怨言,责怪自己胆小。⑤我初到桂林时,这个城市还是十分完整的。傍晚我常常在那几条整齐的马路上散步。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警报,后来我听见了紧急警报。又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炸弹爆炸的声音。以后我看见大火。我亲眼看见桂林市区的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废墟。几条整齐马路的两旁大都剩下断壁颓垣。人在那些墙壁上绘着反对轰炸的图画,写着抵抗侵略的标语。⑥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我看见炸弹怎样毁坏房屋,我看见烧夷弹怎样发火,我看见风怎样助长火势使两三股浓烟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烧烧。城墙边不可计数的布匹烧透了,红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纸。那里也许是什么布厂的货栈吧。⑦每次解除警报以后,我便跨过浮桥从水东门进城去看灾区。第一次在中山公园内拾到几块小的弹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后的第二天,我只看见一片焦土。自然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勉强立在瓦砾堆中。然而它们说不出被残害的经过来。在某一处我看见几辆烧毁了的汽车:红色的车皮大部分变成了黑黄色,而且凹下去,失掉了本来的形态。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忽然在一辆汽车的旁边,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我走近了那个地方,才看清楚那不是人,也不是影子。那是衣服,是皮,是血肉,还有头发粘在地上和衣服上。我听见了那个可怜的人的故事。他是一个修理汽车的工人,警报来了,他没有走开,仍旧做他的工作。炸弹落下来,房屋焚毁,他也给烧死在地上。后来救护队搬开他的尸体,但是衣服和血肉粘在地上,一层皮和尸体分离,揭不走了。⑧第三次大轰炸发生在下午一点多钟。这是出人意外的事。以前发警报的时间总是在上午。警报发出,凄厉的汽笛声震惊了全市,市民狼狈逃难的情形,可想而知。我们刚走出菜园,打算从木桥到七星岩去。突然听见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我觉得奇怪。我仔细一听,果然有机声。但这不是轰炸机的声音。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骚动平息了。人们继往七星,我这不想去山洞了,打算在树下拣一个地方坐着休息。地方还没有选好,飞机声又响了,这次来的是轰炸机,而且不是我们的,人们散开来,躲在各处的树下。他们来不及走到山洞了,十八架飞机在空小盘旋一转,于是掷下一批炸弹,匆匆忙忙地飞走了,文昌门内起了大火,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乐家。⑨第四次的大轰炸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了。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火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已经把书搬到了马路中间。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⑩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关于轰炸我真可以告诉你们许多事情。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从以上简单的报告里,你们也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受难的情形,从这个城市你们会想到其他许多中国的城市。它们全在受难。不过它们咬紧牙关在受难,它们是不会屈服的。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见一点阴影。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日子。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我将来再告诉你们桂林的欢笑。的确,我想写一本书来记录中国的城市的欢笑。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8本文的语言表达,情感强烈,含义丰厚。请以第③段为例具体分析。(4分)9赏析第⑦段中划线部分的细节描写和补叙。(4分)10从叙述视角、叙述结构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⑧段。(4分)11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第⑩段。(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①引领:伸颈远望1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口口诗。(1分)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14、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1题。(21分)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③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④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苏武传》)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会论虞常(2)故使陵来说足下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A.一年B.年龄C.史书名D.能力(2)空以身膏草野()A.油脂,脂肪B肥沃C.滋润,使……肥沃D.甘美17.用“/”为第3段画曲线部分断句。(3分)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B.空以身膏草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C.与君为兄弟匈奴以为神D.乃幽武,置大窖中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19.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20.结合选文分析李陵是如何劝降苏武的?(4分)21.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选文,为苏武写一则人物短评。(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4题。(9分)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金]王若虚①世人谓推贤让能□庶官和,不和,政且乱。古之君子,有道相为徒,而其徒相为用,故能有济也。贤于己而不妒,不贤于己而不侮。师于人而不耻,告于人而不吝,志同气合,不知物我之为二。盖其量诚宏,而其德诚厚,此其能共成一代之治者欤?②予尝悲夫古人之难见,而病后世士风之薄也。忌嫉之心胜而推让之道绝,自待者重,待人者轻,相夸以其所长,而相鄙以其所短,鳃鳃然惟恐人之愈乎我也。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闻其不能而不己若也,则幸而喜,如其能焉,往往不乐,曰:“是何以彰我?”故其至也,莫不角其智力而争其权,至于不相容以败事。处公家之事而败之以其私,罪孰大焉?③吾子始践仕途,而得李君者为长官,彼其才干有余而能声益著,盖吾子之幸也。而吾子性明志强,临事有决,亦自为过人者。诚能相与戮力而无求胜之心,一司之治,何忧而不举哉?子行矣,幸不至如吾之所病。且并谢李君,其亦以是而待子焉可也。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词语是()。(1分)A.则B.且C,其D.然23.分析第②段描写“后世士风之薄”的作用。(4分)24本文是一篇赠序,“临别赠言,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请结合文体特征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三写作70分25.认同,指认可、赞同。有人认为,人是靠“认同”在大千世界中雕刻自己无与伦比的形象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运用积累1.略(5分)2.1D(2分)2.20(3分)二、阅读(一)(16分)3.0(3分)4.C(3分)5.D(3分)6示例:首先,由《三字经》引出观点:“性本善”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1分):接着,分析能够成为理想至高善人的原因在于人性禀赋自天(1分):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如何达到最高人格,实现最高信仰(1分)。以上三层逐层深入,很好地论证了观点。(3分)7.示例:结论有失偏颇(1分)。尽管此观点能够区分当今社会与乡土中国的不同特点,但是没有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本质特点(1分)。当今法治社会,所制订的法律条文通常符合社会大众普遍的意愿,并非一己之私欲强加于人(1分);而且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矛盾冲突,更需要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来处理,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1分)。(4分)(二)(16分)8.4分答案示例:“不喜欢看见晴天”,控诉战争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也破坏了人们正常的心理。“想”反复,表达人们对正常美好生活的强烈的渴望;“笑”、“唱歌”、“活动”排比,所有的美好全被毁坏,情感强烈。“凄厉的警报声”与“一青无际的蓝空和温暖明亮的阳光”形成强烈对比(反差),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恶;“带走一切”诉说着战争把全部的正常与美好全部毁掉,更表达了强烈的悲愤之情。巴金学习“春秋笔法”,一字褒贬,含诛心之论。因此,感情、思想的表述,只要意思对即可;基于文本语句及手法分析出的意义,合理的都要给分。但是,要对词语、句子、手法作具体分析;说空话不给分。能分析三个“点”即可,表述1分。9.4分答案示例:对“皮”、“血肉”“头发”的细节描写,逼真再现了轰炸后的惨状。补叙更指出了被轰炸者是正常工作的工人,是平民;这就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毫无道德、泯灭人性、丧尽天良。表达义愤填膺。指出哪些细节描写1分,细节描写的效果1分;补叙的内容1分,补叙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1分。10.4分“叙述视角”答案示例:本段把“我”、“我们”、“人们”、“他们”与客观叙述的全知视角结合、转换,这样写突出了事件及整个过程的亲历性、实录性,能点面结合。既使细节清楚、心理感受具体,又让人们看到了其他民众受难的情况,对受难有整体(全方位)的了解。“叙述结构”答案示例:本段的叙述,组织材料很随意,随着自己的所行、所见、所想而写,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到的,围绕受难平铺直叙;这样写内容丰富,有线索清晰。但是,本段在平淡中有波澜,紧张中有松弛:先是平淡的叙述人们狼狈逃难,然后写看到飞机的紧张、看到是自己飞机的松弛、飞机又来的紧张。11.4分答案示例:结构上,第十段是对前文的递进和深化,由上文的四次轰炸让人们联想想象以后的轰炸;又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桂林受难写到中国其他城市、整个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