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专题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_第1页
中国通史专题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_第2页
中国通史专题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_第3页
中国通史专题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_第4页
中国通史专题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期末冲刺中国通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周:天下共主,但未高度集权,未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西汉:汉承秦制,后设中朝,削弱丞相为首的三公权力东汉:增强尚书台的权力,加强皇权中央官制变化(中枢权力机构)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政事堂:三省一体化增加宰相数量,加强皇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中书门下(宰相):行政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军政三司:财政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皇权不断强化清: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统治;但诸侯享独立权力,易形成割据势力秦:郡县制垂直管理,官吏由中央任免西汉: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解除王国威胁唐末: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严重削弱唐统治力量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宋:削实权、

收精兵、制钱谷

路设平行四监司,知州下设通判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元:行省制度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清:18个省,总督、巡抚春秋战国:华夏认同感增强,华夏族范围扩大秦: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南越西汉:北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四郡管辖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联系。西域都护府。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民族关系变化隋唐:灭东西突厥,西域: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西藏:和亲、会盟靺鞨: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与贸易并存元: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对西域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边疆设行省,与内地一体化趋势明:1、蒙古:修筑了长城。与瓦剌:战争册封鞑靼首领,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2、藏族:封授僧俗首领法王等称号,设立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女真:设立奴儿干都司,封授部落首领官号。清: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东南设台湾府,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驻藏大臣、理藩院。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西南改土归流周:宗法制世卿世䘵制贵族政治战国—秦朝:奖励军功,军功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曹魏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中央集权。西晋时期注重家世,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选官制度变化隋唐: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宋:完善和发展科举制扩大科举规模明: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加强君主专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历史舞台提供理论基础秦朝:焚书坑儒钳制人民思想加速了秦的灭亡西汉: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变化三国至隋唐:思想多元、融合发展佛教道教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宋:程朱理学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宇宙观)存天理、灭人欲(人生观格物致知(认识论,方法论)明清:王守仁阳明心学致良知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朝代医学数学天文地理农学四大发明两汉①《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②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③东汉“医圣”张仲景④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①《九章算术》②《周髀算经》:记载了侧日影求日高的方法,最早引用勾股定理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撰写《灵宪》《氾胜之书》《四民月令》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隋唐①唐朝孙思邈《千金方》②世界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本草》南朝祖冲之:圆周率①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②唐朝僧一行:地球子午线长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①唐朝雕版印刷术,《金刚经》②唐中期出现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元元朝郭守敬:简仪元朝王祯《农书》,农业工具北宋雕版印刷普及,发明活字印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明清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史:层次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器物制度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四洲志》《海国图志》地主阶级洋务派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和平改良,君主立宪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毛泽东思想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中国近代史——各阶层抗争史:时间时期根据地主要事件主要任务结果1924—1927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反帝反军阀1926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革命根据地(苏区)南昌起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成立苏维埃政权反国民党围剿,夺取政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1937—1945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边区)游击战争、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巩固民主政权建设P146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国民党抗日抗战胜利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行政区)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土地改革、渡江战役反抗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和平民主建国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共诞生,促进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分期①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耕种。使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革命。②1937—1945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团结农民和地主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1945—1949解放战争战争时期:1947年土地改革,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变地主土地私有为农民土地私有,彻底平分土地,使亿万农民获得解放,支持解放战争。近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国现代史专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期时间时期主要任务主要事件结果1949—1956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线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增长1966—1976文化大革命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经济形势明显好转1976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1976—1978徘徊时期纠正“左”倾错误1977恢复高考197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纠正了“左”的错误,促进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1978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1992展开:家庭联产承包;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1992—2012深化:199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2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名称核心内容影响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土地公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挫伤农民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农民个体经营调动农民积极性启示:制订经济政策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符合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一)建国初期: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建交高潮2.1954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3.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1955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关系。(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两个拳头出击,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1.1958中苏关系破裂,对中国进行核威胁,边境冲突不断2.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勾结蒋介石骚扰大陆,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3.1964中法建交,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4.积极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侵略干涉的民族解放运动,支持1961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三)70年代初:外交打开新局面1.197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建交高潮2.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3.1972中日建交(四)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任何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新格局。展开阶段:1.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