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标要求: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重点备热词1.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3.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4.宋元时期的赋税、户籍制度及社会救济。5.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特点、地位。6.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7.宋代三大发明的特点、地位;沈括、郭守敬的主要成就。8.辽夏金元文字的特点、价值稻麦复种制、五大名窑、基层市场、民间贸易、互市交易、商业革命、经济重心南移、榷场、纸币、元代大运河、南北分卷制度、门第观念淡化、人身关系的松弛、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宋词、元曲、话本、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三大发明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甲】26.宋元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乙】27宋金元社会的变化湖北.4.宋朝农业的发展;山东卷:北宋理学海南.3.崇文兴教社会风气2022【甲】26·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天津·10·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天津·3·宋代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辽宁·5·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山东·3·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及其表现;湖北·4·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广东·4·宋明理学,儒学的复兴理学湖南·4·南宋绘画反映世俗文化兴盛;海南·19·史学研究方法,史料价值;三大发明的成熟;湖南·22·科技,中医药的成就,古代中国的医学家2021【乙】26·宋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乙】27·宋明理学广东·4·元代经济管理措施;湖南·5·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福建·4·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契约关系与人身自由;河北·4·宋元时期的捶丸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辽宁·17·儒学的复兴-理学,宋元至明清的法律与教化。2020【Ⅰ】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海南·4·北宋商业的繁荣;江苏(7)·4·宋明理学,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江苏(7)·5·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海南·24·宋朝的文学家;文学(宋词、元曲、话本)2019【Ⅱ】26·程颢理学海南·3·制瓷业;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江苏·4·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北京·14·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高考考情命题角度:1.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辽宋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和宋元时期的文艺和科技;2.从“社会流动”角度认识宋代社会的变化;3.从“理论创新”角度认识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农业思考:

相较于唐,宋朝的疆域已经大大缩小,但人口却迅速增长,数倍于唐,怎么养活这么多人?(一)农业的发展古代的农业的认识:就广度而言: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梯田、圩田、淤田、架田)就深度而言:表现为耕作制度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经济作物地区的较多出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等。1.表现:(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2)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和棉花)的农户;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3)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4)边疆农业: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南宋农业分布图知识拓展一:土地政策——不抑兼并(分析原因和影响)“今天下之田,已为豪民所私矣”

——【宋】陈亮《龙川文集》“(本朝)不抑兼并,富者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宋】王明清:《挥麈zhǔ后录·余话》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占田越多者就要相应交纳越多的税额宋朝不抑兼并

【宋代“不抑兼并”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赋税制度的调整。

不抑兼并带来很多影响,一方面导致土地高度集中,自耕小农衰退,租佃制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说,土地兼并有利于土地的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的推广、大型铁农具的利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北宋人口增长就是个例证。

所谓“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1.定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原因:

①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②人多地少的矛盾。3.过程:(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宋代表现:“主户”(占有常产,承担赋税的人家)“客户”(宋多指无地佃客)北宋初年客户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到1072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为国家承担赋役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也就相应上升了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②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发展;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知识拓展二】租佃关系农业项目发展状况意义耕作制度经济结构经济作物边疆开发土地经营南方稻麦复种制普及,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自越南引进占城稻;提高粮食产量,助于人口增长(北宋人口增加产生的影响?)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茶树、甘蔗种植;内地棉花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南方普及;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棉纺织业等手工业兴起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有显著进步;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制盛行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减轻【知识小结】农业的发展(1)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人地矛盾突出,垦田面积增加。(4)推动农业租佃关系发展。(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材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莱,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满的空间。——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如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②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的发展;③外来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④农村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并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专业户。问题探究:影响:1.经济上:农业有了保障,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使宋代商业呈现繁盛景象,城市兴盛。

2.政治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军队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3.文化上:农业的发展,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市民文化也蓬勃发展。为科举考试,理学的兴盛提供物质基础4.人口上: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二)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朝的“五大名窑”: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汝窑:在今河南宝丰。官窑:遗址至今尚未发现,且传世官窑器物的釉色和造型与汝窑相仿,有人认为官窑即汝窑。哥窑:相传在今浙江龙泉。钧窑:在今河南禹州。

青花瓷:

成熟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4.棉纺织业: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元代松江的黄道婆发明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鸡肋篇》

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问题思考:

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原因材料:(宋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宋代的出版商在刊印书籍时,通常要印上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引自(清)叶德辉《书林清话》提示:(1)北宋政策宽松,对印刷业限制少,提供了宽松的环境;(2)北宋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社大,他们对世俗文化的需求增大。为印刷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基础;(3)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制效率,推动印刷业发展;(4)政府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用文官、发展科举)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材料

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棉花种植由西北和南方向渭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传播。我国人口数量在宋代有大幅度的增长,人口的大量增加,原有的丝麻等纺织纤维材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口大量南迁,且人口密度大,江南人均耕地少,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棉花轻薄柔软价格较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植棉,棉花种植迅速普及。没有宋元时期江南植棉业的普及和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就没有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明代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摘编自史宏达《论宋元明三代棉纺织生产工具发展的历史过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问题探究:提示:(1)原因:①棉花的大量种植;②人口增加,原有的纺织材料不能满足需要;③棉布轻薄柔软价格低;④棉纺织技术的改进;⑤政府政策的支持。(2)影响:①改变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②进一步促进了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③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兴起和发展。4)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衣料来源二、商业市镇的发展(一).商业的发展1、国内贸易①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为大众服务,城市坊市制被打破,形成晓市、夜市、草市特点:

①一般出现于交通要道或城市边缘,基本定期交易;

②地区差异较大;

③内容丰富;影响:

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部分草市演变为居民定居点、

市镇,或者与市区逐步融合,促进了城市发展。②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概念解析】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同时也推动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

2、海外贸易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3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马兆峰编著《刀锋上的帝国》A、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B、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C、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D、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E、路线:陆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材料一

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居止”于“蕃坊”,并允许外商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

材料二

(宋神宗)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会要辑稿》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影响问题探究:原因:(1)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使陆路对外贸易受阻。(2)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3)为了增加政府收入,统治者支持、鼓励。(4)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对外交流回答3.货币发展:(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辅币)。(2)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的货币(3)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笨重,携带、流通不便;④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影响:积极:越发成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消极: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问题思考:

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及影响选必一P87纲要上P624、信贷契约(选二P39)(可回顾契约的发展历程)①宋朝以后,当铺在进行一般的消费性动产抵押放贷的同时,也开始进行经营性的放货,还逐步发展出了有息存款;②宋朝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二)城市的发展1.宋代:(1)人口增多:北宋东京(河南开封)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城市商业功能增强,打破时空限制,商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北宋市民阶层初步形成2.元朝:

(1)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2)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3)海运、漕运

选择性必修二

P55、P68①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②开辟长途海运路线;③交通引起城市发展。元朝有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材料一

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剑桥插图中国史》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宋及以后城市中的市时间地点管理城市职能有时间的控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打破空间限制,市分散于街巷市令或市长管理官府监控减弱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加强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归纳总结】宋代前后城市商业的变化东市西市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贸易类型:基层市场(平民大众)蓬勃涌现;榷场(少数民族)往来密切;海外市场(国际贸易)发展繁荣。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泉、广、明州是最大的港口,贸易范围涉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2、金融货币: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信用票据便钱(会子)大量出现。3、商业场所:出现了商业大都市东京和临安;市坊制度瓦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以及娱乐场所瓦子,草市更加普遍。4、商品种类:农副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5、商业政策: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建立商业贸易管理机构,制定法律,鼓励内外贸易。思考:宋代商业革命具体表现有哪些?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资料79页)【知识拓展】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2.唯物史观——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资料79页)(1)加速社会流动,使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给宋朝科技文教的繁荣创造了契机。(2)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抑商思想、门第观念等),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3)推动了宋代统治政策的调整。如税收、对外政策、不抑兼并等。(4)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5)促进城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等。(6)商业发展反作用于农业和手工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宋明理学的保守性,

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游牧民族的入侵3.宋朝的“商业革命”未能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的原因。(1)经济:(2)政治:(3)文化:(4)直接原因:【拓展知识】宋朝的“商业革命”材料1: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种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宋史》材料3: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

宋仁宗景祐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

——《宋史》1.农业发达、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流3.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松弛和对商业活动的鼓励【知识拓展】宋元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其他原因:国家相对稳定,海内外贸易的发展、人民辛勤劳动等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史·河渠志》

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唐天宝元年(742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1.原因(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2)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3)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4)南方自然条件好;(5)政治中心南移;(6)南方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三、经济重心的南移①先秦、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

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等强国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秦朝统一南方地区后,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开发

江南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两晋之际,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③隋唐(安史之乱)——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形成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④南宋——完成南移北宋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农业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两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⑤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⑥明清以后——巩固和发展

2.过程:唯物史观——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资料79页素能拓展)(1)对海外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南方工商业城市数量增多,商品经济发达。(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文化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交融在一起,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对风俗习惯的影响:南方的风俗习惯推广到全国,如饮食、信仰等。材料一: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探究:如何评价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评价:

利: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稳定北方社会;注重南北均衡,有力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了南方士人的及第机会。

当今高考制度各高校按照地区分配录取名额,也可以看到这项制度的影子。说明了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知识拓展】南北分卷制度三、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的变化: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宋朝的变化:1)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依附关系的松驰:①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②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③租佃制盛行:宋以前实行部曲佃客制,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基础概念:

部曲佃客制魏晋南北朝盛行,唐朝犹存。称为“部曲”或者“佃客”的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要为地主耕种土地,交纳地租,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①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十一月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与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州县论详。”——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1、门第观念的淡化,平民社会的到来。(功利化)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重视门第→不问家世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

主奴依附→自由契约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贵贱有序→身份平等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

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平等化)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流动化)不抑兼并、管理放松宋代社会变动的原因重难点突破:(1)经济: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尤其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策:政府“不抑兼并”,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政府对民众人身控制的松弛,农民与地主契约关系的发展,使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得到提高。(3)政治:唐末五代以来,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动,再加上战争的影响,门阀士族阶层逐渐衰亡。(4)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阶层的政治基础。五、儒学的复兴

材料1: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2:宋虽统一,但并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法抵抗异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3: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4: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材料5: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以社会、家庭的道德规范为主体,理论性不强。另外,古代研究儒学的学者,也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儒学逐渐变得僵化和流于琐碎。——《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儒学复兴(理学产生)的背景?1.背景①政治:国家分裂,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汉代儒学不能适应统治需要;②社会: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③思想:魏晋以来,道教、佛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受到动摇;④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私欲膨胀,冲击伦理道德⑤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⑥其他:

三教合流,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及印刷术的发展,为儒学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2.理学的形成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它是以“理”或“天理”(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为万物的本源,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2)代表人物:(1)概念:

注:

儒学复兴目的是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接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3.理学的内容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主张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亲身实践,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理解,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认识“理”的方法。而不是求科学之真。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同。理的实质:把封建伦理道德标准看做宇宙的根本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方法论(1)合编“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2)创办书院,传播理学,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5、发展:①自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②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这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4、理学的传播:朱熹认为道德的关键在于教育——世俗化①重视气节、道德;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①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阶级秩序作辩护,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材料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材料2: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理欲之辨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2)消极:③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1)积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6.影响:书院制度(选择性必修3)(1)概念:

是中国古代的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兴起的原因:①宋明理学兴起向基层渗透促进书院发展;②宋朝重文轻武、大兴科举推动书院的发展;③宋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书院提供物质基础。(3)作用:①提高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②不同思想相互辩驳推动学术繁荣;③扩大教育的范围推动教育和学术的发展。【知识深化】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哲学化、思辨化;把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在一起。2、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侧重点为伦理道德,非政治哲学)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儒学的发展历程时间发展情况代表人物观点春秋创立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战国发展孟子、荀子仁政、性善论;隆礼重法、性恶论秦朝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朝正统地位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新发展吸收佛、道精神隋唐三教并行、复兴韩愈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巩固儒学主流思想宋朝新体系二程、朱熹理是万物根本,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材料

汉学与宋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大学术形态。汉代儒学的兴起有赖于帝王主宰的庙堂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的资源是《五经》,而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是由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①吸取佛老思辨思想,推动儒学世俗化;②以“理”为万物本原;③关注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内圣”;④重视《四书》。5)理学自下而上体系,基础广泛。原因:①汉代儒学自身缺乏思辨性;②佛、道思想对汉代儒学理论的冲击;③农村租佃关系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减弱);④士大夫阶层的壮大。项目时期特点背景代表词婉约派唐后期出现宋鼎盛配乐歌唱句式灵活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出现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两宋之交天下分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众苦难苏轼辛弃疾曲散曲

元灵活通俗配乐诗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地位低下张养浩杂剧散曲连缀歌唱,表达完整故事情节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关汉卿王实甫宋元话本城市中说书演出比较盛行,是早期的白话小说宋元书法与绘画追求个性,不拘法度;文人山水画为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理学兴起注重内心反省;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出现新的文学体裁;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文学艺术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六、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思考:元曲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政治:科举制度长期被废除,汉族文人进士无门,地位低下,无法实现人生抱负,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从事杂剧创作2.经济:经济的发展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3.社会环境:城市的兴起和勾栏瓦肆的繁盛提供了环境4.民族:疆域扩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内外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5.阶级: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要求在艺术中得到反映材料1: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因此城市中就聚集了社会的领导阶层,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2:一批有创作激情的文人与民间艺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伤怀感世和人生感触促使他们以写作杂剧为寄托。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政治局面相对安定;2、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3、文化:文学创作表达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4、民族交融: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强;5、国家政策: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元朝科举制度被极度破坏,

民族高压政策,大多数汉族文人在官场失意;6、思想与技术:理学思想的影响;印刷术的推动;7、对外交流:宋元时期对外政策开明,对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8、阶级: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等的反映【知识拓展】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1、三大发明发明成就意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欧洲封建社会衰落。广泛应用于航海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2、其他成就北宋:沈括元:郭守敬元:王祯《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制简仪,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农书》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为一体,农业工具记载尤为丰富。七、科技成就八、少数民族文字时间文字概况辽金西夏蒙古成吉思汗忽必烈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女真文字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文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经史著作畏元体蒙古文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八思巴字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意义: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意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1、概况契丹文西夏文辽代契丹人创制的文字西夏党项族创制的文字【思考】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认识材料:领袖人物都曾致力于本民族文字的创制工作。契丹大小字、女真文、畏兀体蒙文、八思巴文的创制,都是在这些领袖人物的直接授意与关怀下得以问世,它加快了各族文化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得到了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辽夏金蒙元诸宫廷里都有汉族政治家或汉化较高的政治家通力协作。

——赵向东吴付来《中华文化五千年:辽宋夏金元卷•前言》女真文12世纪金国建立后创制蒙古文畏兀体蒙古文;拼音符号,拼写蒙古语。借鉴汉字的基础上而创作;统治者主持创制;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促进文化的交融。辽宋夏金元时期总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时期;中国由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古代中华文化的成熟和辉煌时期。政治从多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北方少数民族活跃,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西夏对峙,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宋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但也导致三冗两积。元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耕作制度变革,租佃契约关系盛行;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经济联系空前繁荣。思想文化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繁荣。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宋词、元曲、文人画和风俗画发展,市民文学出现;书院教育发达;文化全面繁荣并呈现平民化、世俗化发展趋势;四大发明应用广泛并外传社会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平民社会到来。民族存在民族矛盾,但民族交融加强,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阶段特征】对外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答案】A【详解】阅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的客户(没有土地的农民)比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A项正确;【典例研析】(2013·全国Ⅱ卷高考·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D租佃经济盛行(2016·全国Ⅱ卷高考·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B(2023·全国·乙卷.27)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答案】D【详解】据材料“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所以,士族阶层并非在南宋时期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隋朝时期确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答案】B【详解】A项:不符合史实,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玉米、红薯传入亚洲,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因此北宋时代,民众不可能喝红薯玉米粥。故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没有铸造银元的历史,明清时期在中国的沿海地区比较流行的银元,是来自于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夺的白银铸造的银元,以西班牙银元(亦称墨西哥银元)居多数;而宋朝时期以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主要交易货币,就是纸币也不是主要流通货币。故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黄色”作为皇室专用,尤其是宋朝以后皇帝衣服多为黄色,市民不可能穿着与皇权专制紧密联系的“黄色”衣服;还有宋朝时棉花从南方引种到北方,民众主要衣被原来还是麻布等,到了明朝,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被原料。故错误。(2021湖南卷·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用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用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解析:从输入的大宗商品种类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可知,基本上都是属于高档奢侈消费品,因此A错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开辟于汉武帝时期,故B错误;南宋时期,光市舶收入就占据了国家年财政税收的15%,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但不是主要来源,因此C错误;从主要输出的商品种类为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可知,南宋时期手工业发达,因此D项正确。(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南宋临安城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房屋达数千间。塌房主将其租赁给本地铺户及外来客商存放货物,并向承租者征收保护与管理费用。材料表明,南宋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都市商业繁盛C.商旅安全有所保障 D.海外贸易发达【答案】B【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南宋的都城建有塌房数一所,房屋数年间,专门租赁给商铺客商存放货物,这表明了南宋时都市商业的繁盛,B项正确;(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可知,王祯《农书》记载了棉花的普遍种植以及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后,棉布从海南逐渐传至全国的过程,说明元朝时,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棉布的全国流行,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木棉的传播时间,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出口大宗棉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丝绸与棉布产量的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2020·江苏高考·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解析]

“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表明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故选B项;材料表明儒学与佛教的融合,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学统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A项;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不是在北宋,排除C项;阳明心学是在明朝,不是在北宋,排除D项。(2021·全国甲卷)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解析】考点:宋代理学创立的目的。

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排除D。B(2013·全国Ⅰ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高考真题演练:【解析】考点:程朱理学产生的影响。

解题时,一要从“变化”的角度切入分析,从“周(公)孔之道”到“孔孟之道”不变的是“孔子”,变化的是从“周公”到“孟子”;二要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使孟子地位提升,由此选择C项;宗法血缘制度瓦解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C(2022·湖南高考)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高考真题演练:D【解析】考点: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世俗化。

本题考查宋朝艺术特征。根据材料“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可知李唐认为他的绘画不被时人欣赏,时人更欣赏通俗画作,由此可知当时世俗文化兴盛,D项正确;时人更欣赏通俗画作,并不能说明当时艺术水准下降和绘画题材集中,排除A、B两项;李唐是在感慨绘画题材的问题,不是画家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2022·广东高考)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构)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高考真题演练:C【解析】考点:宋代儒学的复兴的背景。

本题考查北宋儒学的复兴。材料中宋人李觏认为儒学教化功能缺位导致佛道广泛传播,张载认为佛道的追求与儒学截然不同,这说明面对佛道挑战,儒学家主张复兴儒学,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学说,排除A项;立足考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学风,排除B项;张载明确反对佛道思想,不主张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排除D项。(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解析】宋代官府强调“毋舍本逐末”,说明当时存在舍本逐末的现象,这体现了农商之间的流动,苏辙所说“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体现了科举制发展背景下农工商与士之间的阶层流动,郑至道所强调“皆百姓之本业”从侧面反映百姓有存在不务本的现象,也体现了不同群体间的流动是存在的,故选C项;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极为发达的时期,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官府也减少了对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这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国古代史结束,没有瓦解,排除B项;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本身是一种身份地位不平等的体现,所以其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C(2022年山东)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B(2022.1·浙江高考·6)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022·天津高考·3)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B五、真题演练1.(2022·天津高考·3)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B2.(2022·辽宁高考·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1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A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C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D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人身控制的减弱A3.(2022.1·浙江高考·6)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五、真题演练C4.(2021·广东高考·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A二、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2022【甲】·26·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天津·10·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天津·3·宋代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辽宁·5·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山东·3·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及其表现湖北·4·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2021【乙】·26·宋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广东·4·元代经济管理措施;湖南·5·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浙江·4·北宋的庙会集市浙江·6·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福建·4·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契约关系与人身自由2020【Ⅰ】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海南·4·北宋商业的繁荣;浙江(1)·5·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浙江(7)·6·“市”在南宋的发展2019海南·3·制瓷业;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江苏·4·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北京·14·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2018【Ⅰ】26·中国古代手工业—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浙江·4·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海南·3·唐宋时期南方耕地的开垦;海南·4·南宋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北京·13·南宋南方地区小麦大规模的种植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2广东·4·宋明理学,儒学的复兴理学湖南·4·南宋绘画反映世俗文化兴盛浙江(1)·6·宋代科学文化,三大发明海南·19·史学研究方法,史料价值;三大发明的成熟湖南·22·科技,中医药的成就,古代中国的医学家浙江(1)·26·宋明理学2021【甲】26·宋明理学【乙】27·宋明理学河北·4·宋元时期的捶丸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浙江(1)·5·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浙江(1)·6·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王祯辽宁·17·儒学的复兴-理学,宋元至明清的法律与教化2020江苏(7)·4·宋明理学,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江苏(7)·5·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海南·24·宋朝的文学家;文学(宋词、元曲、话本)2019【Ⅱ】26·程颢理学2018天津·1·朱熹的民本思想;浙江(6)·7·宋明理学二、高考考情分析命题角度:1.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辽宋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和宋元时期的文艺和科技;2.从“社会流动”角度认识宋代社会的变化;3.从“理论创新”角度认识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重点关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理学;科技文化成就;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时空坐标】1.耕种制度

: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南宋农业分布图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统农具发展:

灌溉器具:北宋时,龙骨翻车已相当普及,高转筒车亦开始盛行。

耕作器具:铁制犁铧多样化,铁耙、弯锄、镰刀、踏犁、秧马等,普遍使用。2.经济结构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和棉花)的农户,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的到大力推广。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

宋代以后,我国养蚕业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而且由分散趋于集中。棉花(吉贝、木棉)的栽培区逐渐向北扩。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边疆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农业3.边疆开发行业概况影响纺织业棉纺织业发展

推动棉纺技术革新;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煤炭开采量大,北宋都城居民普遍用煤做燃料(南宋用焦炭冶铁)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汝窑官窑定窑钧窑哥窑◎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活字印刷术(二)手工业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运钞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