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评选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8篇_第1页
乡村医生评选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8篇_第2页
乡村医生评选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8篇_第3页
乡村医生评选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8篇_第4页
乡村医生评选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医生评选推荐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8篇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8篇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写什么?在日常的工作变换、档案记录、升迁、宣扬工作、考评等活动中,经常需要撰写个人主要事迹简介。下面是我共享的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1】

医者仁心有大爱,点滴平凡显真情。她是一名乡村医生,面对民营医院出高于村医两倍的工资聘用她的诱惑,却不为所动,婉言谢绝。她扎根乡土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战线上,悄悄践行着医者仁心,为村民们供应“私人订制”式的医疗服务,被群众誉为最贴心的“健康守护人”。她就是现任三龙镇东红村卫生室室长蒋桂琴。

医者仁心,牢记治病救人使命

1998年,蒋桂琴从卫校毕业后来到三龙镇斗龙港村,在这个小渔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她就悄悄立下了“为村民健康负责”的承诺。承诺初心当然珍贵,但还需要更精湛丰富的医疗技术和本事。在劳碌的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参与函授学习并顺当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渐渐成为渔村“全科医生”。

谁患有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这些年,蒋桂琴跑遍了渔村的每一条小道,把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清晰地装在心里,白天忙着接诊病人,晚上就和同事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宣扬健康防病学问,动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定期到村卫生室体检。在蒋桂琴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所在村村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率100%,村民的身体素养有了显著提高。

出诊过多少次,为多少人看过病,为多少户解决过问题,她自己无法记清,只知道“接到村民电话,就得往病人家里赶,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村民陈恒泉的老伴患有堵塞性肺气肿,常年卧床吸氧。有一次,老人呼吸严峻不畅,看着外面下着雨不便利出门,老陈就试着拨打了蒋桂琴的电话。没想到她不顾7个多月的身孕,骑上电瓶车就往病人家中赶。在途经一段泥泞路时,蒋桂琴不慎滑倒在路边麦地里,浑身湿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起来,坚持赶到老陈家里,准时为病人治疗。

匠心独运,勇挑试点工作重担

2022年2月,蒋桂琴通过竞聘担当斗龙港村卫生室室长。同年,大丰在全国领先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蒋桂琴主动请缨,挑起了首批试点的重担。她和同事们多方请教专家,在区镇两级卫生部门的支持关心下,创新设计了11种类型的共性化服务包。通过面对面宣扬签约服务的好处,一起算“签约账”,这项工作很快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不到一个月,全村胜利签约了217户共性化服务包。签约后的群众如愿得到了更加贴心的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正如当时国家卫计委专家们所说:大丰区斗龙港的做法将是农村卫生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时隔数年,蒋桂琴被组织调到东红村卫生室工作。针对全村人口严峻老龄化的实际,她将签约服务融入医养结合,在全村建立四个居家养老服务点,每个点聘请一名健康服务志愿者,同时配备了可上传数据的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体重秤等设备,让居家老年人在家就能得到健康照看。七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居家养老的韦冬元腹泻严峻、痛苦难耐。蒋桂琴接到电话后,快速赶到现场诊治。返回卫生室后,她还是不放心,半小时就打电话过去询问状况。听到韦冬元状况好转后,她才安下心来。

随着基层卫生事业的不断进展,东红村的做法渐渐有了名气,蒋桂琴也进入到更多人的视线。央视《焦点访谈》《走遍中国》以及《新华日报》《健康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位最美乡村女医生和她的团队领先在全国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先进事迹。她先后收获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盐城市最美基层干部”“大丰区改革开放40周年模范人物”等多项荣誉。

淡泊名利,坚守无私奉献品质

接踵而来的媒体宣扬和荣誉表彰,蒋桂琴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新闻人物,但她依旧选择留在渔村,服务自己熟识的乡邻。她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曾表示:“以前村民有病,都是我们找他们,现在都是他们主动来找我们。这就是一份信任,我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在她的卫生室里,挂着一幅村民自发送来的锦旗,题有“医者父母心,渔乡美人鱼”,寥寥两行字,表达了渔乡群众对她发自肺腑的赞誉。村民的口碑是最好的褒奖,一传十、十传百。一家民营医院看到蒋桂琴的“市场吸金力”,抛出高于当地村医收入两倍的薪酬来“挖”她,她说:“我是一名村医,我的责任就是服务村民,就是为村民健康负责,这是我刚参与工作时对大伙的承诺。”看到蒋桂琴不为所动,他们便反复加码,从“月月有奖金”到“年底有分红”,条件许诺得越来越丰厚。然而,蒋桂琴也只是淡淡一笑,婉言谢绝。

“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当具备多种要素,包括精湛的医术、热忱的服务态度等等,还应有一颗仁爱之心。”多年来,她时常这样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先后关心失能老人、特困家庭近百人次,垫付医药费、送慰问金近__万元。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2】

___,男,一九六○年生,中共党员,___区___卫生院医生。自一九八三年参与工作以来,他扎根农村,心系患者,在农村最基层的卫生工作岗位上悄悄奉献,守护着当地农夫的健康,他靠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阔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多次被评为区(乡)优秀共产党员,工会乐观分子,先进工,曾当选___乡第五届人大代表,并多次在学术会上沟通和宣读论文数篇。

一、扎根乡村,医术精湛

一九八三年,他从部队复员安排到___医院工作。面对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没有退缩;面对招工招干的时尚诱惑,他没有动心;面对一次一次进城工作的机会,他终究放弃。由于他深知,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需要他,困难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他,同事和亲友的眼神鼓舞着他。从今他扎根乡村三十年,用青春和才智守候在___,守护着___人民的健康,用真诚和真心诠释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由军人到医生的角色转换,他既感到荣耀又感到身上压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光有从医的信念和决心远远不够,更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本事,究竟“人命关天”。

从今他乐观参与函授学习、自学考试、进修深造,虚心向有阅历的医务人员学习。在组织的关怀和培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很快成长为一名医务技术人员。但工作时他仍觉得自己所学学问不够用,满意不了临床工作的需要。当时医院很多学科领域是空白的,如针灸推拿、中医药、骨伤科等领域,而这些是最需要、最有用的。于是他下定决心填补这些空白。他一方面拜有阅历的老中医为师,向有阅历的针灸推拿老师学习;一方面学习理论结合实际,中药辛酸苦涩甘咸亲口口味,针灸的经络在自己身上摸索,经常在自己身上扎针,有时针扎痛得冒汗,有时针扎酸痛得流泪。但痛在身上,乐在心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最终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罗秋古患者,因外伤致右手麻木无力,虎口处肌肉萎缩,经多家医院治疗二个多月不见效,而来到___医院后,___用针灸推拿治疗,一个月后该患者奇迹般地康复,随访一年康复如初。樟树籍患者刘永清患急腹症,症痛多时,到___医院就诊时,已经休克昏迷,不省人事,家属急得团团转。___用针灸推拿急救,患者马上醒来,获得准时有效救治。从今,___医院开展骨伤科、针灸推拿、中医科工作的消息传开,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连年来,___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业务总量大幅增长。

二、医德高尚,廉洁从医

三十年来,他走遍了___的山山水水,与乡亲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患者苦痛他苦痛,患者健康他欢乐,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视病人如亲人是他行医的信条。七十八岁的患者黎桂英,因患慢性肠炎,长年解大便不规律,时有时无,一不当心大便就流入裤内,经多方治疗不见效。病人苦痛不堪,怀疑患有不治之症,活着比受罪难受,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伴年长体弱,照看起来力不从心,再加上家里经济又困难,她便想放弃治疗,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___发觉后,急躁赐予劝导与劝慰,最终使她打消了轻生念头,并连续接受治疗。她吃中药不便利,___便亲自调剂煎熬,甚至给她煮稀饭、炖排骨。经一段时间细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很快康复。黎桂英发自内心地说:“谢医师比自己的儿子还亲,医院就象自己的家。”出院时,她从报销费中拿出人民币三百元用于感谢,被___婉言谢绝。

七十二岁的李大妈,胃病发作,上腹痛苦,赶忙来___医院就诊,不慎把看病钱丢失,身伤心苦交加,___知道了,一边劝慰,一边给她开方治疗,垫付药款取药,并端水给她服药,很快胃就不痛了。老人对谢医师感谢不已。

三、爱岗敬业,悄悄奉献

___认为是党和人民培育了自己,自己就应当报效党和人民。所以他把救死扶伤当成是自己的天职。只要有病人就诊,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上班还是休假,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他都义无反顾。有时忙起来吃饭也顾不上。特殊是前年,手足口病疫情还未平静,甲流又盛行起来。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医务人员乐观应对疫情的挑战与考验,疫情不休,战斗不止,严守岗位,连续作战。由于较长时间紧急工作,不能得到有效休息,___病了一场,他一边吃药治疗,一边坚持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两天,他却说“轻伤不下火线,共产党员应冲锋在前”。

同年十一月上旬,他八十五岁的父亲生病了,催他回家探望。但他始终忙于工作,脱不开身,只好打电话劝慰父亲,并劝他在四周诊所就诊。过几天,又接着家里电话,父亲病情加重。这时他才心急如焚,要家人送父亲来自己所在的医院治疗。见到父亲咳喘难过的样子,他立刻流下了眼泪,哽咽地说:“爸,儿不孝,儿让您受苦了。”老父亲微笑地说:“爸不怪你,现在甲流时期工作忙,我理解。你不仅是爸的好儿子,更是人民的好儿子。工作需要你啊。”

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目前,___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尽心尽职,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3】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当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周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坎坷,广阔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状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便利广阔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月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很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头,没有几个人情愿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把握医学学问。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常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信任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日,病人见到我还始终叨念:“多亏了有盛宏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学问、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忱和气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廉价,在四周的四邻八乡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由于政策的缘由,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出名气的我自愿听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乐观协作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当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悄悄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仔细精彩,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举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精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略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马上给他输上液体,并关心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询问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最终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痛苦,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认真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非常危急。在患者无钱的状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其次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特别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扬公共卫生学问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每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急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情愿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始终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靠。由于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假如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妙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受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确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很多次的嘉奖。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将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4】

王晓玲,仪征市新集镇八桥村村医。四十多岁的她,看上去还是那么文雅、干练、布满青春的朝气。始终以来,王晓玲都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姐姐眼里的甜小妹。谁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她会成为八桥村民心中最为亲切的“自家人”——她是一位技术娴熟的护士,也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医生,更是一位让人放心暖心的导医顾问。

一、__,甘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王晓玲,可谓诞生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后来姐姐也选择了医疗职业。或许是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或许是骨子里的喜爱,学校毕业时的王晓玲很自然地选择卫校。三年的孜孜不倦,她以优异的成果毕业后,顺当地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

原本只是为了到村里去熬炼熬炼的她,一去竟然就成了永久。当年身为镇卫生院院长的父亲,若为自己的珍宝女儿调动一下工作,绝非难事,然而,王晓玲一次次地婉言谢绝父亲的关怀。

王晓玲从事村医二十多年来,带着那份青春的热忱、医者的仁心以及那份难舍的责任,悄悄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平安。

面对始终不变的平淡,每天都一样的环境和工作,王晓玲保持着一样的细致急躁、严谨务实工作作风。门诊出诊、打针治疗、微信询问……二十多年来,王晓玲对村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为她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也是多年后,当父亲屡屡听见别人在自己面前亲切地称王晓玲为“二先生”时,那颗可怜的悬着的“父母心”才算放下了,从今,父亲也给了王晓玲很多很多的支持和关心。

现在,王晓玲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可繁琐的工作经常使她疏于对家庭的照看。她说,每当面对丈夫和孩子时,她能读出他们眼中的理解和关怀,可越是这样,她自己心里越愧疚。她知道,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她得专心。

二、与时俱进,拓展村医服务的经纬度

王晓玲深切地知道,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日,广阔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自己的医学学问和医疗阅历,对于村医的工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满意工作需要。

可以说,王晓玲从参与工作那天起,就没有间断过学习,她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订阅医学刊物,收集医疗视频、图册,既能学习系统的专业学问,又能查找机会请教专家名医。对王晓玲来说,多年来,晚上陪伴儿子一起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让她感到幸福得习惯。

由于王晓玲的不懈努力,她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去年在“卫计委”举办的技能竞赛中,她夺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成果面前,王晓玲从不傲慢。她永久保持着虚心的同学姿势,与扬州三甲医院的很多名医建立“医疗求助”通道。工作中一旦遇到疑难,或在线求助,或马上转诊,急村民之所急,总是把村民的利益在第一位。她在工作中早已实现了1+1+N的服务模式,

三、牢记使命,做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

农村卫生所,在那些上了年纪出行不便的病人眼里,在成天忙于劳作的村民眼里,它就是一盏黑夜里的明灯,它能给人暖和,给人盼望。农村卫生所服务村民,预防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治疗一些常见病、小病,既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又便利了人民群众。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医疗事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重要战略支配。

王晓玲身为村医,自然明白自己的责任,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总能乐观仔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尽心尽职做好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每天,王晓玲早上六点多钟就去上班,中午也不休息,还要利用内网录入资料,晚上六点多才能下班,到家时间一般要在七八点钟左右。她从不埋怨。

每天,王晓玲面对五六十个门诊病人,她总能热忱接待,细心诊治;面对上门诊治的病人,她从不爽约,细心服务;面对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村民,她手机时时畅通,随时连线。

王晓玲是一个有心人,她为村民服务,不怕苦,不嫌累,她依据村民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村医王晓玲对工作的责任心,对村民的爱心,还有她过硬的技术,为她赢得八桥村村民的信任,八桥村村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在仪征市名列前茅。

二十多年来,王晓玲不仅精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也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卫生室应有的作用。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5】

今年56岁的徐可相是山亭区店子镇鹁鸽崖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自1975年1月在滕县卫校毕业后,始终扎根于农村卫生事业。38年来他用真情服务老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地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确定和群众的全都认可。2022年,按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他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建设了一处面积约120平米的标准卫生室,当地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标,较大程度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2022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徐可相医生乐观响应“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号召,投身到抗击非典第一线。为了让群众早日了解非典,把握非典预防学问,他通过村委会大喇叭、黑板报、张贴标语、义务印发宣扬材料等形式,进行防治非典学问宣扬。有时还挨家挨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扬,尽量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协作镇卫生院乐观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劝阻回乡工作,免费发放体温表进行排查,自己配制了抗病毒中草药为群众免费服用。由于他身先士卒、不怕危急,最终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他所负责的辖区,无一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事情发生,为全镇乃至全区抗击非典的最终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可相认为,仅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有扎实坚固的医疗技术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行医生涯近40年,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成千上万,深得群众仰慕。他常常自费购买大量医药类书籍刻苦研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认真翻阅,从中吸取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即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从未放弃过。

2022年1月26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两点,正值数九寒天,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本村一位张姓小孩突发高烧需要治疗。他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冲出家门。一路上寒风咆哮,冻得他直打哆嗦。由于天黑道路泥滑,走着走着,他一不当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伤两处,但他顾不了伤痛,爬起来就连续往病人家里跑去。赶到时发觉小孩已处于高热惊厥,于是就赶忙赐予退热、解痉、针刺人中、静脉输液等治疗。由于病情严峻需要输注三瓶液体,他就始终陪护到输液完毕,直至小孩病情好转才放心离开。此时已是早上六点多钟,天已经蒙蒙发亮,左邻右舍都在“噼里啪啦”地燃放着新年鞭炮,可徐可相连处理伤口都将来得及,累得他一头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类似这种状况,一年四季到头随时都可以遇到。他在卫生室上班时,跟本不分昼夜,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诊值守,就是靠着他这种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赞誉。

他看病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治疗时尽量使用既廉价又能保证治疗效果的药品。上门服务时从来不收出诊费,对特殊困难的患者主动免除医药费,每年下来减免医药费用就达到两三千元。他心系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终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作为一位一般的乡村医生,仅靠辛勤劳动制造一点微薄收入,他生活地并不富裕,但能为本村群众服务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幻想。从医以来未消失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也从未接到过任何患者的投诉。

徐可相从医38年以来,仔细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乐观参加防疫保健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方案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他深知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上。他时常给村民宣扬防疫的重要性,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基于他的宣扬唤起了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和熟悉。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一股子倔劲,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受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确定。他先后获得店子镇“先进个人”、店子镇“个人显著贡献者”、山亭区“优秀乡医”、山亭区“十佳乡医”等荣誉称号,所在卫生室被评为店子镇“先进卫生室”;2022年被评为山亭区“先进卫生室”。

徐医生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果,赢得了农夫群众的心。社会的进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果的取得,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当的。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无上光荣。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6】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挡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需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始终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方法,逗小家伙快乐,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识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愧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动身了。他必需赶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由于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看,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方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当心点!邻近傍晚小阿革兰体温突然上升,咳嗽的更加严峻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乏。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需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适,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其次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急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很多的悬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来回20年,熟识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旧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寒冷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迟疑的担当起最危急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拓出一条平安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特别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最终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终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最终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健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急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行巡诊,连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认真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忧。担忧什么?担忧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忧他,担忧别人对路途不熟识是吗?究竟有多危急?又高又那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殊危急。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盼望当医生吗?她也盼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许多活要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幻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许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当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全部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开放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圣的医生责任,向全部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7】

他叫梁连明,是永州双牌县理家坪乡车龙村村医,自2022年8月至今始终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10多年来,他在村医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为保障村民健康,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他2022年度被评为县“优秀乡村医生”,2022年度被评为双牌县“好医德好医术好医生”三好医生,2022年被评为湖南最美乡村医生。

勤学苦钻,强健服务本事。他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把强健服务本事作为工作动身点,把看得准病、治得好病作为学习的原动力,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博览医学群书。通过学习,他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置力量不断提升,使村民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加。

迎寒冒署,守护一方安康。他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从医十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寒冷酷暑,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通过他细心治疗,细心护理,使很多患者重拾生的盼望,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魔之痛。他是让患者满足、家属放心的一位好医生。

2022年腊月十八日,梁连明因车祸左脚跟骨骨折,腊月二十四吃晚饭的时间,一位90多岁的老人突然出理发热头痛、怕冷、全身颤抖,由于只有儿媳一人在家照看老人,无法将老人送至村卫生室,他接到电话问清病情后,顾不上吃饭,马上整理药品,背上出诊箱,拄着拐杖,让爱人开着女式摩托车将他送至病人家,准时为老人诊治,直至老人病情得到缓解后,才疲乏地离开。

80多岁的余老患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多年,于2022年12月底一个深夜突然消失咳嗽、气喘、胸闷,病情特别严峻,家属来电,把他从睡梦中唤醒,他立马起床,备齐药品,背起出诊箱,带着氧气袋,迎着寒风,骑着摩托车直奔他家。经过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后,使患者病情得到了准时掌握。

这只是梁连明医生从医十余年来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他共出诊1万余次,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他经常为其免费治疗,十余年来,共为贫困患者免收治疗费近4.0万元。面对危重患者需要送上级医院治疗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他都会随车护送,伴随诊治,从医以来,共护送危重患者100余人次。他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为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他付出的是艰辛,得到的是全村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他值了!

夙夜在公,严防疫情输入。他既是一名乡村医生,也是车龙村一党支部书记。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他始终与其他村干部一道,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日夜兼程。以护佑全村百姓的大爱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健康的“防护墙”。

今年春节期间,从武汉回村共有13人,这13人成了他最深深的牵挂,尽管对他们实行了居家隔离,但刚开头还是在村里造成了肯定的恐慌,为了消退村民的恐慌心理,保障大家的安康,他每天两次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给村民宣讲自我防护学问。疫情防控期间,武汉返乡人员赵某某消失发热、咳嗽现象,他靠着医生的职业敏感,第一时间告知赵某及其家属居家隔离,同时快速将状况向乡党委及卫生院作了汇报,并协作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赵某及其家属进行了采样检测,得到检测阴性结果后,才放下悬着的心。事后,大家问他“你不可怕吗?”,“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党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需上,这是我的责任”,他的洪亮回答,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乡村医生的责任担当。

13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请示上级部门,村里对这13名同志延长隔离7天。时间延长后,部分人开头消失焦虑和不稳定,他逐户做细思想工作,逐一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为其购买和运输生活用品和食品,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人文关怀,准时消退了武汉返乡人员的思想顾虑。在返乡人员的乐观协作下,取得了全村新冠疫情防控打算性成功,保障了全村社会经济进展大局的稳定。

进村入户,做实公卫服务。为全村250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对本村207名老人、84名高血压患者、16名糖尿病患者、7名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做到了随时体检、定时面访、定期看护。每年协作卫生院医护人员为20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准时将体检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为老年人构筑了动态健康爱护平台。

乐观协作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普查工作,近三年来,共免费检查村育龄妇女400人次;加强了对0-6岁儿童系统管理,共管理全村0-6岁儿童171人,切实做到了无漏登、无漏管现象。特殊是对全村儿童预防接种状况,做到了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儿童每到接种时间点时,他都坚持每次亲自上门通知接种对象到卫生院按时接种疫苗,并仔细开展接种后跟踪随访,准时了解接种状况,确保预防接种平安有效。

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扬,乐观协作乡村干部,动员村民主动参保,确保了全村每年农合参保率达到了100%。

作为一名党员,他一以贯之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人民至上理念坚决。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人民健康至上初心坚固,他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消退病痛,用他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不愧为村民的健康“守护神”。

乡村医生评比推举理由和个人事迹1500字【篇8】

___,男,__岁,永年县第一医院外三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高校,学士学位,毕业后始终从事本院外科临床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学问,及一手过硬的神经外科手术技巧,超前的手术理念。工作仔细负责,技术精益求精,并能把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理念结合本院实际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引进的重型颅骨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方法填补了永年县空白。于20__—20__年度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