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祁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2024年湖南省祁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2024年湖南省祁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2024年湖南省祁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2024年湖南省祁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祁阳市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卷)(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2.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3.“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是()A.楼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4.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一次“近代化的尝试”。这次“近代化的尝试”()A.迅速地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C.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5.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6.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鸦片战争(1840—1842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戊戌变法(1898年)整为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鸦片战争(1840—1842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戊戌变法(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7.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进行历史剧汇报演出。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说道:“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8.关于下面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为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B.都推动了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C.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都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A.“求同存异”方针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一国两制”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青铜文化、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制成就,无不充满着智慧与神奇。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A.统一性 B.平衡性 C.多元性 D.开放性11.古代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各具特色。请为下列图片反映的东西方文明成就归纳一个共同的主题,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A.古代大河文明 B.古代奴隶制文明C.古代海洋文明 D.古代封建制文明12.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在教学内容、学生入学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及教师的职责和权利等方面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这表明12世纪的大学()A.背离社会发展趋势 B.具有较大的自治权C.促进世俗文化发展 D.完全不受教会影响13.绘制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线索,把握时代发展主题。下面某同学制作的时间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4.“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材料表述的是()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后果 B.日本法西斯崛起的威胁C.彼得大帝对外扩张的影响 D.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15.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资本论》的问世 B.国际工人协会的创建C.《莱茵报》的创刊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6.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其主题是()“别了,雅尔塔”“别了,雅尔塔”——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鼎足之势话西方——美国、欧盟、日本走出低谷的俄罗斯——普京出手不凡的举措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美苏两极格局形成C.“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22分,共52分)17.(14分)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的建立者是谁?“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为例,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各举一例);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6分)18.(16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前,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多是零星的、片断的……(因为)工人阶级数量很少,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缺乏肥沃的土壤。——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1)材料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需要怎样的土壤(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具备了这一土壤(条件)?(4分)(2)根据材料二中,说出革命者“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哪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分)(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写出①②对应的内容。(4分)(4)综上所述,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基本特点。(4分)19.(22分)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演变”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任务一【呈现·近代巨变】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过程——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任务二【见证·世界一体】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用炮舰和廉价的商品在亚非拉、大洋洲大肆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摘编自《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任务三【揭示·社会进步】类别解释共同作用生产解放是指排除、克服、革掉生产力得以发展的阻力、束缚、桎梏。为生产力的发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思想解放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桎梏,以新的思想、观念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制度解放是指对现行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