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1页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2页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3页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4页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亦舒,原名倪亦舒,自幼酷爱文学,1962年在文坛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亦舒言情小说与金庸额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的小说虽然题材较为狭窄,几乎都是在讲婚恋故事。但是,由于她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现代香港女性的形象,并通过这些现代都市女性的爱情、婚姻的种种经历来关注女性的命运,透视现代香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透视整个香港社会。因此,她的作品已不单单局限于言情,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本文将从女性的爱情观、金钱观、独立意识的探索、内心孤独寂寞等四个方面,来浅论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关键词:亦舒;爱情;金钱;孤寂;独立ThefemaleimagesinYiShu'sNovelsAbstract:YiShu,formerlyNiYiShu,hischildhoodloveofliteratureintheliteraryworld,1962,beitquicklybecamefamous.YiShu'sromancesandJinYong'smartialartsnovels,NiKuang'ssciencefictionandtogetherreferredtoasthe"threewondersofHongkongliterature".ThenovelsofYiShualthoughthesubjectmatterisrelativelynarrow,almostallistellingthestoryofloveandmarriage.However,duetohersuccessinshapingauniquemodernHongkongwomen'simage,andthroughwhichthemodernmetropolisfemininelove,marriageexperiencetopayattentiontothefateofwomeninmodernHongkong,socialrelationsbetweenpeopleandpeople,andtheperspectiveoftheentiresocietyofHongkong.Therefore,herworkshavenotonlyconfinedtothesentimental,hasgonebeyondthegenerallovestoryhasvalue.Thisarticlefromthefemale'sviewoflove,moneyconcept,theindependentconsciousnessexploration,lonelyheartfouraspects,onthefemaleimagesinYiShu'snovelsandsocialculturalmeaning.Keywords:YiShu;love;money;lonely;alone一、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女性形象蕴含的苦涩爱情观爱情在亦舒眼中是苦涩的。亦舒甚至借作品人物之口,坦率的表达对爱情的看法:“爱情是一份不幸的瘟疫,终身不遇方值万幸。”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亦舒虽然描写了一个个凄婉哀怨的爱情故事,但结尾几乎未出现过美满和谐的婚姻,爱情终究不能圆满。《开到荼靡》[1]中的服装设计师左文思虽然与女主角王韵娜消除了误解,然后作者却突然让左文思因杀人被捕入狱,有情人被迫分离。但另一方面,亦舒心中也感到这种至纯至美的“爱情”很难在现实世界凡俗生活中存在。“惆怅旧欢如梦”,这一句话在亦舒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因而凡是表现这种情感的作品,大多带有强烈的传奇和虚幻色彩,甚至干脆就采用科幻或神话的外壳。《玫瑰的故事》[2]中,黄玫瑰、傅家明、庄国栋都是甘于为爱情“付出一切的至情至性之人”,但从作品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这些人物存在的虚幻:黄玫瑰的美丽已近魔幻,庄国栋虽然在年轻时放弃了玫瑰,但爱情毕竟已经存在,因此他理智中选择的婚姻并未成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的感情仍然属于多年前的玫瑰;傅家明虽然结婚生子,但直到十几年后仍然不能忘情,乃至多年后见到小玫瑰后仍旧如痴如狂。玫瑰的魔力使每个遇到她的男人神魂颠倒,并投入全身心的恋爱中。人们很难想象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爱情传奇。事实上,在亦舒的作品中,无所谓幸福的结局,人生本来就是平淡甚至充满失望和遗憾的,婚姻也绝不能给人以完美。虽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亦舒十分向往理想的爱情,却清醒地知道这种至纯至美的爱情事实上是十分脆弱的。(二)女性形象蕴含的现实主义金钱观亦舒笔下的女性由于从小生活在商业社会的香港,大多强烈地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她们也曾向往恋人间的至情与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理智得很,能分清理想和现实的界限。在爱情与金钱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她们往往选择后者。这在亦舒的长篇小说《喜宝》[3]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反映。《喜宝》中的姜喜宝,试图用金钱买到爱情。在这里,爱情成为了一件商品,但用金钱换来的爱情是否货真价实?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小说描述了在1978年,出身寒微的21岁剑桥大学高材生姜喜宝偶然结识了虽已花甲但仍颇具魅力的富豪勖存姿,她拜倒在肯为她出大价钱的勖存姿脚下。“我真正的呆住,我晓得他有钱,但我不知道他富有到寂寞》、《寂寞的心俱乐部》、《寂寞鸽子》……而行文中流露出孤寂之情的,更是比比皆是。《她比烟花寂寞》中的女主人公姚晶就很凄惨寂寞。虽然她是个成功的电影明星,但事业的成功并未给她带来幸福、快乐,表面上的风风光光并不能抹去内心的孤苦、寂寞。她有亲人,却无亲情;她有竞争对手,却无可以倾诉的知心朋友。情感的落寞,内心的凄凉,只能一人独自吞食。她也试图将全部感情投入到现任丈夫张煦身上。她企盼从他身上得到情感的慰藉,却事与愿违。高级别墅里经常孤单地住着她一人,终日陪伴她的只是满柜子花花绿绿的有些不太真实的戏装。终日笼罩她的是无穷无尽的寂寞,她明知长此下去,婚姻只是个没有实质内容的空壳而已,却还想拼命保持表面的体面,以此来掩盖自己孤苦寂寞的处境。最终张煦迫于家族压力还是与她离婚了,经受了生活无情打击的她终于精神崩溃,她选择了自杀:既然生与死一样的寂寞,就让自己归于永久的寂寞吧。此外,在《人淡如菊》[8]中,女主角乔透露出来的全是寂寞。回到家时:“回到家,就开始觉得寂寞,无边无涯无目的的寂寞”。开车的时候:“我把头侧侧的靠着,手放在驾驶盘。街上很静,天早黑了。我觉得寂寞,无比的寂寞”。天气与景物也是寂寞的:“天上的雪飘下来,白的,细小的,寂寞的”。她甚至坦言:“我的确是寂寞的,即使我把空余的时间挤得满满的,我还是寂寞。”亦舒的作品现实而清醒,她不用浓重的笔墨,需要太多的渲染,仅仅是轻描淡写的倾诉,便已透露出浮华背景下都市里人们寂寞的内心。以爱情为线索,牵扯出现代女子一连串的寂寞、孤独,她们因寂寞而想在爱情和事业中得到物质满足和精神寄托,但往往又因为找不到真正的爱情,因而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陷入更深的寂寞。二、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实思考(一)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意识亦舒笔下的情爱故事多发生在“东方之珠”香港——“资本主义在这个岛上开出了最灿烂的花朵”[9]。就经济发展而言,香港无疑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繁荣的经济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也必然极大地影响到女性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亦舒写女性,有一种她自己特有的眼光,一种融合了东西方美学思想的审美视角,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入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告诉我们,女性在变动不息的世界里,要想寻找并确立自我的人格与价值,不能指望别人给予。因此,女性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就不能不彻底改变旧有心理结构,提高女性自我的力量,重铸女性自我灵魂。具体说来,这样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女性,物质上要自给自足。新时期的女性应该努力上进,使自己具备生存的能力,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技术,拥有一份能保证自己生活来源的工作,真正做到自食其力,才无须仰人鼻息,才不致成为任何人的依附,才能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上文所提到的子君,便是最好的例子。此外,女性不能再把美貌、青春和不凡的出身当作赌注,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有所改变。现代女性不能依仗那些靠不住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走捷径只能导致自食其果。第二、作为女性,精神上要独立自主。女性应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对婚姻、家庭、工作、事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独身女人》中的林展翘都是靠双手在打拼世界,都有学识、有能力、挣高薪。最重要的是,她们都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唐晶在商场打拼至三十五六岁才与律师莫家谦结婚,而同龄的林展翘,则注定还要独身下去。亦舒塑造的女性形象告诫我们:不能像传统女性那样,一生只寄希望于爱情婚姻,把爱情婚姻看做高于一切的东西。对待感情过于执著,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感到一无所有的空虚。什么样的女子是好女子?“不骄、不矜、勤工、好学”[10]——亦舒借作品人物之口道出了好女子的标准。在物质与精神上都能独立的女性,才不致于沦为男人的花瓶,才是新时期的独立女性。(二)个人经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女性作家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烙上自己独特的印记,无论是内容上、观念上,或是审美情趣、语言方式等,全都呈现出不同的追求。亦舒在女性问题上的独特思考和亦舒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亦舒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在英国学习酒店管理,又有到香港、台湾的酒店任职的经历,后出任港府新闻官,是个不折不扣的都市白领女性。正是缘于这样的背景,亦舒在小说中才能够以个人闯荡社会的切身体验、实际经历,传达各种人生感悟,真切地道出了女性在追求人格独立,追求理想生活时的心路历程刻画出了女性对生活的多方面的渴望与希冀。同时亦舒本人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她历经三次婚姻,最终似乎是看透了红尘,没有再婚而是选择了和女儿相依为命。因此,在她的笔下也没有纯真的爱情。爱的缺失则使亦舒对爱情采取了怀疑主义的态度。而这也是亦舒笔下的男性形象一向不是很丰满的重要原因。沈西城先生曾经说过:“要知道,能在亦舒笔下出现的男性,只有两种:一种是极其让她欣赏。一种是极其让她僧厌。”[11]跟她笔下的女性不可同日而语。而对于欣赏的男性,亦舒习惯把他们称为“家明”,并成为她小说中优秀男性的代表,他们有自己成功的事业,他们融合东西方所有男性优点,他们尊重并关怀女性,懂得将女性放在平等位置上去欣赏、爱护。但明显后者中男性角色在亦舒作品中出现频率较低,很多甚至来自外星球,如《天若有情》等,也许在亦舒眼中,这样的男子在现代社会已濒临灭绝,只能在外星球才能找到他们。而和男性相比,亦舒她对笔下的女性是偏爱的,所透露出来的女性主义意识是极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赋予了亦舒小说显著的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亦舒对女性自身的偏爱及其独特的观察、把握、表达生活的方式,都极大地加深和推动了对女性问题的更高层次上的探索。三、结束语关于亦舒,有的作家从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角度对亦舒小说进行了肯定;[12]也有从女性形象对待爱情持有的态度来体现亦舒对现代女性生活的关怀与思考;[13]还有从香港的环境背景来论述亦舒对于女性的偏爱及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14]甚至有从亦舒超前的感悟能力肯定了亦舒女性人物的塑造。[15]亦舒的小说中主角多为女性,尤其是都市白领或中产阶级知识妇女。一方面,她以这些女性为落脚点,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当下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以她坚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小说创作中对女性自身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肯定。亦舒作品中的女性大都是很强大的,她们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思想,正因为亦舒在女性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深层次的思考,才使得她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言情小说,既具有一般言情小说的可读性,又具有一般言情小说所未能达到的社会价值。参考文献[1]亦舒.《开到荼靡》[M].新世界出版社,2007[2]亦舒.《玫瑰的故事》[M].南海出版社,2002[3]亦舒.《喜宝》[M].新世界出版社,2007[4]常丽娟.亦舒笔下女性的主题意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亦舒.《我的前半生》[M].新世界出版社,2007[6]亦舒.《她比烟花寂寞》[M].花城出版社,2008[7]亦舒.《香雪海》[M].花城出版社,2009[8]亦舒.《人淡如菊》[M].新世界出版社,2008[9]钟晓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