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阮籍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阮籍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阮籍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阮籍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阮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阮籍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阮籍

【人物简介】

阮籍,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三国时期魏诗人,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性格孤僻,天赋异禀,八岁可写文章,酷爱儒家,不慕名利。曾被迫出任蒋济的椽属,不久告病辞归。他40岁时任步兵校尉,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赞同老庄“达"的观点,强调天人统一,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品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阮籍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勤学而学有所成,八岁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酷爱“啸"这一歌吟方式。其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善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象征、比兴、寄托、借景抒情、形象塑造等,形成“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语言朴素,不事雕琢,但是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咏怀诗》主旨意义深厚,突出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无奈伤感和对现实的难以忘却,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示。钟峡赞誉“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震惊当时诗坛,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视为正始之音的代表。

苦心孤诣之作《大人先生传》展露饮酒放纵、横决礼俗的人生态度。“大哭又长啸"的“离经叛道”是阮籍独特的人格典型,成为一种独特的思想文化形态,对曹雪芹产生影响,笔下《红楼梦》里男主角贾宝玉身上带有阮籍的影子。

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被称为“竹林七贤"。

文学思想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

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阮籍并非纯宗道家,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在很多方面阮籍甚至尊崇儒家的一些学说,比如儒家的伦理孝道。

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在哲学观上,阮籍赞同老庄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即为“齐物”。

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与人的统一,竹林时期的阮籍则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对天人之“关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现为对其本身“意蕴”的规定不同。

咏怀诗阮籍的《咏怀诗》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和形象塑造等,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比兴和形象塑造是《咏怀诗》最重要的艺术手法。

《咏怀诗》注重炼字,看似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其实意境旨远,用词贴切。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如同钟峡所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咏怀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

论说文阮籍的论说文,都是阐述其哲学观念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等。

这些论说文,都是采用“答客问"的辩难式写法,主人公则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读者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为自己塑造的玄学家形象。文章注重结构上的逻辑层次,一般都首尾照应,论证逐层深入,善于作抽象的、本质的分析,体现了魏晋时期思辩方式的进步。它们的语言风格比较朴素凝重,不尚华饰,稍有骈化的痕迹。同时阮籍在其作品中流露出较浓厚的仙隐思想,如《大人先生传》。但是却无轻松闲适,飘然轻举的内容,而是充满苦闷,哀伤和孤独的情怀,这是由当时的形式所迫。

对魏晋玄学影响

玄学在魏晋之世十分盛行,形成一股强劲的"玄风"。它不仅曾一度支配了当时的思想领域,而且支配了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形成一种虚无放诞的社会风气。对于阮籍来说,他并不是不重视玄学的理论,例如,《达庄论》与《大人先生传》就是他苦心孤诣的玄论之作。除了表现在玄学理论一面外,事实上更多、更直接地表现在那种饮酒纵放、横决礼俗的人生态度方面。

受阮籍等人的影响,在两晋一代,特别是元康之世,虚无放诞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趣一时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甚至转化为单纯地追求感官的刺激,肉体的纵情享乐。

五言诗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其《咏怀诗》把八十二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并塑造了一个悲愤诗人的艺术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举,一个显著的成就,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晋左思、张载、陶潜(《饮酒》),南北朝刘宋的鲍照,北周的庾信,唐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等人诗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广泛涉及现实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内容的五言长诗,无不是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发展。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情调出现在中国诗坛上,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阮籍之后,诗人争先仿效其作,影响极为深广。后人给予其"忧时悯乱,兴寄无端,而骏放之致,沉挚之词,诚足以睥睨八荒,牢笼万有"的极高评价。《咏怀诗》开后代左思《咏史八首》组诗,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组诗的先河。

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和形象塑造等,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比兴和形象塑造是《咏怀诗》最重要的艺术手法。《咏怀诗》注重炼字,看似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其实意境旨远,用词贴切。

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如同钟嵘所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咏怀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

阮籍啸台

阮籍啸台,也叫阮籍台,是晋代阮籍舒啸处。遗址在今开封尉氏县城小东门南城墙上,东临城壕,西濒东湖,南北皆为干部家属院住宅。啸台创建于何时,年代不明,县志上都载有多篇题咏,啸台诗句和部分记述。

据记载,阮籍啸台原"高15丈,阔2丈,有层3楹”,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民国四年(1915年)曾多次重修,可惜在日寇进犯尉氏时被毁。而今,阮籍啸台看来更像一座土堆,或者是遗落在闹市中的土岗,其上杂树丛生。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得意时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谓"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后人十分尊重阮籍,苏轼等名人曾经登啸台赋诗。如今,阮籍啸台已成为尉氏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深圳建锦绣中华景观时曾来函索要阮籍啸台的照片,该古迹现已载入《中华历代名人名胜典》。福建阮姓人士已建议在尉氏召开世界阮姓联谊会,百余名各界知名人士已联合倡议举民力重修阮籍啸台。

阮籍墓共有两处,一为阮籍墓遗址,在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县城东南15公里的小陈乡阮庄村。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曾书墓碑,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正中镌刻"魏关人候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14个隶书大字,左边镌刻"大清嘉庆十二年钦差兵部侍郎兼河南巡抚”,右边镌刻"提督军门实授浙江巡抚古尉氏阮元敬书”,下体38个字。其笔法矜持庄重,波磔分明,是尉氏县所存隶书碑刻中最好的。墓地原来有祠宇,可惜被黄水淹没,祠毁墓淤。1986年,阮氏族人集资建了新坟茔。

一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内西南角花盝北岗21号四十三中学内,此为衣冠冢。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现有墓冢,墓碑。碑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1981年经整修,下以青灰色砖砌成,上覆封土堆,通高约1.85米,呈圆锥形,底径约5.3米。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金陵琐志九种·凤麓小志》:"山旁有阮步兵籍墓。明万历间,李昭掘得石碣,有'晋贤阮'三字已。又得半段曰'籍之墓',因以为步兵葬于此。籍生长中原而埋骨江左,意者南渡之际举族东迁,舆榇以至与。"顾文瑗《瓦官古迹考》名其地为阮生里。如今在四十三中学的校园内。

诗词链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思维导图速记】

【人物事略】

才华出众,为人谨慎

阮籍擅作五言诗,对诗歌发展有重要贡献。钟嵘评价他的诗歌:“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阮籍在文学上才华出众,具备妙笔敏捷的才思。在《世说新语·文学》中,“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阮籍酒醒后写文,一气呵成、文不加点,体现了其出众的才华。

此外,他性格谨慎,为人处世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在《世说新语·德行》中,“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晋文王司马昭评价阮籍是一个最谨慎的人,每次与他交谈,阮籍的话都玄妙幽远,没有评价过其他人的好坏。可见阮籍考虑周密,言行谨慎。

不满现实,委曲求全

身处于混乱割据的时期,阮籍对现实不满,但又只能妥协。他喜爱喝酒,也曾借酒来逃避现实,以求保命。《世说新语·简傲》写道:“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并啸咏歌唱,狂放痛饮而泰然自若。可见他反对司马氏夺权之举,暗中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世说新语·任诞》写道:“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阮籍因为担任步兵校尉就有很多酒喝,便自求任步兵校尉。可见他嗜酒的特点,同时他也是在借嗜酒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躲避政治上的迫害。

《世说新语·任诞》写道:“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步兵曰:“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对于儿子想要学习自己的举动,阮籍抱以反对的态度,可见他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委曲求全,屈服于现实。

落拓不羁,不拘礼教

阮籍为人放荡不羁,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他做事常常超然物外,无视礼教。《世说新语·任诞》言:“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古代礼制规定叔嫂不可相通,按礼而言,阮籍不可与嫂子告别。但是阮籍不仅与嫂告别还说出“礼岂为我辈设也?”,公然与礼制抗衡,可见他放纵不羁,不被礼教所限制。

《世说新语·任诞》还写道:“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在其母亲病逝期间,友人来凭吊,他醉酒坐在床上,且不哭不闹,有失礼数。后竟然能神态自若地喝酒吃肉,这一行为受当时人所抨击,可见其举止严重悖礼,这些行为体现了阮籍率性不羁、超脱世俗的性格。

坦荡直爽,性情中人

阮籍为人光明磊落,率性坦荡,具有真性情。《世说新语·任诞》写道:“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阮籍曾与友人喝酒,酒后睡在卖酒的邻家妇人床侧。这一行为遭到妇人丈夫的怀疑,但最终他发现阮籍并无他意,可见阮籍内心坦荡,为人率性自然,不在意避嫌,并非借醉酒占妇人便宜的小人。

此外,阮籍虽表面不遵礼制,但内心真情实感,具备孝心。《世说新语·任诞》写道:“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他哀嚎后即吐血,可见对于母亲的逝世,他其实痛彻心骨,非常悲伤。

与友交好,潇洒随性

阮籍为人潇洒,常与友人觥筹交错,和朋友们相处融洽自然,交友中直来直往,经常与友人开玩笑。《世说新语·简傲》写道:“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在与好朋友饮酒时,阮籍随性地开玩笑,而不损朋友之间的情谊。

《世说新语·排调》写道:“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在畅饮之时,阮籍心直口快地调侃晚辈王戎,王戎也不生气,自然地缓解话语之间的矛盾,可见阮籍与友人交好,同时性格随性肆意。

【轶事典故】

醉酒避亲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详见《晋书·阮籍传》)

青白眼

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後,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蔑视礼法

阮籍好酒,他家旁边就是酒店,女主人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阮籍常和王戎去吃酒,醉了就若无其事地躺在人家旁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那家的丈夫也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的行为。魏晋时期,男女授受不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阮籍全不放在眼里。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面对旁人的闲话、非议,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吗?”

阮籍遭丧母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与曹雪芹

阮籍作为一种“离经叛道"的人格典型,成为一种特定的思想文化形态,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着某种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人格典型,他身上确实可以看到阮籍的影子。

首先,曹雪芹倾慕阮籍。曹雪芹字“梦阮”(另说“梦阮"是其号),这“阮”应指阮籍。周汝昌曾指出:“梦阮"之一别号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曹雪芹对阮籍的梦想是并非泛泛的。(《曹雪芹小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可能性。另外,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步兵白眼向人斜”(《赠曹雪芹》)的诗句,用阮籍(世称阮步兵)青白眼的轶事来称赞曹雪芹不肯随波逐流的傲世态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友人的赠诗揭示了曹雪芹与阮籍相似的才情和心境。

其次,曹氏与阮氏在历史上有亲缘关系。曹雪芹曾被比做魏武之子孙,敦诚曾写道:“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寄怀曹雪芹》)诗中“奇气”的评价颇为传神,建安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到了《红楼梦》,的确体现出“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了。汉魏之际,曹氏与阮氏关系密切,阮籍之父阮瑀是曹氏父子身边的文官,父死之后,阮籍仍受曹氏的关怀。当然,曹雪芹“梦阮"不仅因为某种亲缘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阮籍是他心灵的知者、行为的楷模。

【名家点评】

明人靳于中盛赞阮籍人品之高尚,称他为“命世大贤”(《阮嗣宗文集序》)。

鲁迅: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宋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自然更很难看得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

游国恩:魏晋以后,老庄之学大盛于世,影响于我国学术思想和文学方面更大,嵇康有《养生》、《声无哀乐》、《难张辽叔自然好学》、《释私》等论,阮籍有《通易》、《通老》、《达庄》三论及《大人先生传》,纵谈名理,大畅玄风。(《文学史》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历代关于“竹林七贤"的排序,阮籍总是名列第一,可见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名望之高。如:《世说新语·任诞》明确地把阮籍排在首位,嵇康次之,山涛居第三位,余人皆在三名之后。《名士传》的排列的次序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佳句欣赏】

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琴鸣。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诗》

2.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咏怀诗》

3.壮志何慷慨,志欲威八方。——《咏怀诗》

4.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咏怀诗》

5.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咏怀诗》

6.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文选·阮籍》

7.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晋书·阮籍传》

【美文欣赏】

遥远的绝响(节选)

余秋雨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地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终于,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尽头了,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

……

嵇康完全不理会种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这个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嵇康是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长期隐居在河南焦作的山阳,后来到了洛阳城外,竟然开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打铁。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以酒肴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在铁匠铺里拉着别人开怀痛饮。

现在,这棵岩岩孤松,这座巍峨玉山正在打铁,强劲的肌肉,愉悦的吆喝,炉火熊熊,锤声铿锵。

正这么叮叮当当地打铁呢,忽然看到一支华贵的车队从洛阳城里驶来。为首的是当时朝廷宠信的一个贵公子叫钟会。……钟会的这次来访十分排场,照《魏氏春秋》的记述,是“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钟会把拜访的排场搞得这么大,可能是出于对嵇康的尊敬,也可能是为了向嵇康显示一点什么,但嵇康一看却非常抵拒。这种突如其来的喧闹,严重地侵犯了他努力营造的安适境界,他扫了一眼钟会,连招呼也不打,便与向秀一起埋头打铁了。他抡锤,向秀拉风箱,旁若无人。

这一下可把钟会推到了尴尬的境地。出发前他向宾从们夸过海口,现在宾从们都疑惑地把目光投向他,他只能悻悻地注视着嵇康和向秀,看他们不紧不慢地干活。看了很久,嵇康仍然没有交谈的意思,他向宾从扬了扬手,上车驱马,回去了。

刚走了几步,嵇康却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一惊,立即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问句和答句都简洁而巧妙,但钟会心中实在不是味道。鞭声数响,庞大的车马队回洛阳去了。

嵇康连头也没有抬,只有向秀怔怔地看了一会儿车队后扬天的尘土,眼光中泛起一丝担忧。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突然,嵇康听到,前面有喧闹声,而且闹声越来越响。原来,有三千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导师。显然,太学生们想以这样一个请愿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但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这种聚集三千人的行为已构成一种政治示威,司马昭怎么会退让呢?

嵇康望了望黑压压的年轻学子,有点感动。孤傲了一辈子的他,因仅有的几个朋友而死的他,把诚恳的目光投向四周。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宫廷旨意,维护原判。

刑场上一片山呼海啸。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不等官员回答,便对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袁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

弹毕,从容赴死。

这是公元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岁。

【学生作品】

我醉欲眠卿且去

又下雪了。

大雪纷飞的日子,一户人家的门半掩着。我推门而进,映入眼中的是一片狼藉。屋的中间有一人横卧在地上。他抬手掩面,衣冠不整,发丝凌乱,似乎在低声呜咽,又似乎在无奈苦笑。

嗣宗,你还好吗?

当年,你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鸿鹄之志,有吟诗饮酒、弹琴长啸的不羁生活,也有为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留下的怜悯。那样的风度与洒脱,在眼前这重病缠身、颓废绝望之人的身上,我竟找不到一点影子。

终究是你太懦弱了,不敢与司马氏作对!终究是你贪生怕死,宁可苟活于世也不愿保全清白!嗣宗啊,你是明玉,是金子,是深埋于土中也会流传千古的无价珍宝,必将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嫉妒;但你又是竹柏,是寒梅,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亭亭莲花,必将用一生的孤傲来成全自己的清白。乱世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聪慧如你,怎不能洞悉这一切?你有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却没有他那投石沉江的勇气;你有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兴致,却没有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于是你只能是你,一个活在乱世阴影下的你,一个企图自我麻痹的你,一个痛苦挣扎的你!

雪,又下大了。雪花在寒风中飘扬、飞舞,傲然不屈,洁白无瑕。它一次次地被大风带偏,又一次次地摆脱控制。在这场与大风斗争的舞蹈中,雪终究还是败下阵来,被吹进了尘埃里。可拨开那污秽的表面,底下的雪竟白得刺眼。

我恍然明白:你装痴狂,装疯癫,日日醉生梦死,扎身于老庄之中,是企图逃避这个混乱而黑暗的世界;你违抗礼教,不顾世人目光,以青白眼示人,用醉酒推托亲事,这些都是你最后的倔强!

那日,你正在下棋,来人却步履匆匆,带来了你母亲离世的消息。你顿了顿手中的棋子,又重重地落下,你道:“棋刚下到一半,还没分出胜负,怎么能走?”直到这局棋终了,你才起身回家。三杯两盏淡酒下肚,你来到母亲的床前。出门前,母亲还在劝你多去散散心。一晃眼,两人已是生死相隔。

你大声痛哭,吐了一口污血,晕厥过去,身边的人忙来扶你,却没注意到你早已被泪沾湿了青衫。

不是你疯癫,是世人太愚笨,竟看不懂你的痴,你的情……你注定为情而活!为母亲,为挚友,为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