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_第1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_第2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_第3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_第4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理论的一门学科。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即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概念2.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论治(施治):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A型题:1."异病同治"的依据是A.病因相同B.病种相同C.病邪相同D.病机相同E.某一症状相同【答案】D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同病同治D.审因论治E.辩症论治【答案】E3.能够反应疾病某一阶段病理变化本质的是A.舌象B.症状C.脉象D.症候E.现病史【答案】D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属性阴和阳,作为哲学的概念,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不局限为某一特定事物,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矛盾对立统一的概念。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器质方面的皆属于阴。"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阳化气,阴成形"。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人体脏腑组织,就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确定治疗原则(2)归纳药物的性能A型题:1."阴阳互损"的最终结果是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亡阴E.亡阳【答案】C2.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是A.阴阳消长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对立E.阴阳制约【答案】BX型题:1.阴阳互根互用的内容包括A.阴阳的依存关系B.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C.阴阳的相对属性D.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E.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答案】ADE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含义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自然界的五行属性(见下表)人体的五行属性:中医认为,人体以五脏(藏精气)为中心,配合五腑(传化而不藏,三焦司气机及气化,无主),表现五种情绪(志),化生五种水液,主持五类组织(体),外荣于体表(华),开窍于五官(窍)。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志液体华窍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怒泪筋爪目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喜汗脉面舌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思涎肉唇口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悲涕皮毛鼻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恐唾骨发耳“五液者,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液,复入心而为血,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xian,清稀),自入为唾(浓稠)。是以五液皆咸。”—《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B型题:A.肝气郁结B.心火亢盛C.肝病乘脾D.肺热壅滞E.肝火犯肺1.依据五行学说,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诊断为C2.依据五行学说,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诊断为B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常关系:相生、相克;异常关系:相乘、相侮。1.五行相生的概念和次序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联系,称之为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的概念和次序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和制约的联系,称之为五行相克。3.五行相乘的概念和原因4.五行相侮的概念和原因以木为例图示如下:金是木的所不胜,土是木的所胜。二、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五行学说说明生理①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②五行学说还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③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也都是运用五行学说来加以说明的。2.五行学说说明病理五行学说也用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影响。3.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A型题:1.依据五行学说,属木的是A.苦味,青色,筋,目B.咸味,青色,口,思C.甘味,青色,骨,耳D.酸味,青色,风,怒E.酸味,青色,目,忧【答案】D2.抑木扶土法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乘C.五行相侮D.五行相克E.五行母子相关【答案】D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时,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有:(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①补母: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②泻子: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等。(2)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则治法①抑强:因相克或反侮太过所形成的乘侮病证。②扶弱:因相克力量不及,或因虚被乘,或因虚被侮所形成的病证。扶助其弱,则有助于恢复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协调。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B型题:A.相生B.相克C.过克D.反克E.制化1.相乘可称为C2.相侮可称为D第四节藏象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具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一、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1)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维持脉道通畅(2)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即是指心有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指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2)主宣发与肃降①肺主宣发,即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②肺主肃降,指肺具有排出肺内各种异物,使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从而保持肺脏清虚之性的功能。③宣发和肃降的关系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能宣能降,则使气能出能入,能升能降。在病理情况下,则又常能相互影响。如二者的功能失去协调,即可出现"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等病变,临床可见胸闷、咳嗽及喘息等病症。(3)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肺气宣发和肃降对于体内津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使汗液的排出正常。二是肺气肃降,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这就是肺在调节津液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又有"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等说法。此外,还有"肺朝百脉"的说法,是说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内,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所以,血液的正常循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正常敷布和调节。肺主治节。3.脾的生理功能脾与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而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和胃相为表里。(1)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其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2)脾气主升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功能是以向上升散为其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脾主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和布散。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经吸收后,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脾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内脏组织器官,存在于腹腔内,都有各自的固定位置而不下陷,主要依赖于脾气的升提作用。(3)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逸)出于脉外。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正常,则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内,不逸出脉外。4.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重要环节。肝的主疏泄功能,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①调畅气机(最重要的功能)②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③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脾胃运化)④调畅情志⑤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①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②防止出血。③调节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④发挥血液的营养作用,肝藏血、血摄魂。⑤与女性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发生月经、孕育胎儿。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血量的储备充足,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将贮藏于肝内之血输布于外周,实际上是肝疏泄功能在血液运行方面的一种表现。5.肾的生理功能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说肾对精气具有封藏作用。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①主生长、发育②主生殖(2)主水液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肾的气化作用有赖于肾阳和肾气,肾之阳气的蒸腾气化,使水液中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清者上升,是指含有营养物质的津液,在肾阳的蒸腾作用下,经三焦水道而上升复归于肺,布散周身,浊者下降,则指经过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注于膀胱而为尿。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故说肾主水液。(3)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由肾摄纳,才能使人体的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肾的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保证呼吸均匀和调。(4)濡养温煦脏腑肾中除藏有精气外,还有肾阴、肾阳。肾阴,对机体各组织器官起着滋养和襦润作用,肾阳,对机体各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各脏阴阳的根本。肾阴、肾阳又称为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二、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关系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2.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3.心与肝的关系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4.心与肾的关系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6.肺与肝的关系气机的调节。7.肺与肾的关系津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8.肝与脾的关系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9.肝与肾的关系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10.脾与肾的关系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略)四、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的生理功能,亦有专司,但其共同的生理特点则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这里所说的"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所以,六腑主要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并排泄食物的糟粕。所以说"六腑以通为用"。1.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正常消化2.胃的生理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胃为"太仓"、"水谷之海"脾胃为"后天之本"3.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小肠主液"4.大肠的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大肠主津"5.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6.三焦的生理功能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为通行元气、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之通路孤府"上焦如雾"。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中焦如沤",为气血生化之源。"下焦如渎"。五、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似脏非脏,似腑非腑。1.脑(1)脑的生理功能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诸如呼吸、心跳、吞咽等。脑主管精神活动。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到脑的结果。故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记忆力亦为脑所主。(2)脑与五脏的关系脑的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五脏,也称为"五神脏",还提出"五脏藏神"的理论观点。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活动、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与心、肝、肾三脏的联系更为密切。2.女子胞(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①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②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为血海"之称,"任主胞胎"。③心、肝、脾三脏的作用"女子以肝为先天"。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相属,或脏腑相合。1.心与小肠的关系小肠分别清浊,其清者可转化为心血。心主血脉,将气血输送于小肠,有利于小肠的受盛和化物。"心火移热于小肠"。2.肺与大肠的关系肺主肃降,肺气的下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有助于糟粕下行。而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气虚便秘"。3.脾与胃的关系(1)纳运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纳一运,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以营养全身。胃主受纳,饮食物进入胃腑之后,由胃进行腐熟,即初步消化,为脾的运化水谷精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脾主运化,即消化、吸收、布散水谷精微,则又为胃的再一次受纳创造条件。"脾胃不和"。(2)升降相因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脾气上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下降,则饮食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升胃降,气机调畅,方能维持饮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3)燥湿相合(济)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属阳喜润而恶燥。两脏燥湿相合,相互为用而协调共济,方能完成饮食物的腐熟和运化过程。4.肝与胆的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的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又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5.肾与膀胱的关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以维持津液的正常代谢。A型题:1.肝的疏泄作用主要影响机体的A.气机运行B.脾胃运化C.情志变化D.胆汁生成E.月经调节【答案】A2.与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直接相关的是A.脾的运化功能B.肾的气化功能C.气的固摄功能D.气的推动功能E.肺的宣发功能【答案】B3.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血液B.肾精C.营气D.元气E.津液【答案】A4.肾主纳气的生理作用是A.摄藏精气于肾B.防止水液外泄C.防止阳气外脱D.封藏五脏精气E.防止呼吸表浅【答案】E5.心主血脉的含义主要是指A.贮藏血液B.固摄血液C.温煦血液D.推动血行E.滋养血脉【答案】D6.脾主升清主要是指A.维持机体内脏位置的恒定B.维持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C.维持精微物质的上升和布散D.维持气血的生化E.维持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脉外【答案】CB型题:A.心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肝与脾1.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的两脏是B2.与精血同源密切相关的两脏是DA.肝与脾B.心与脾C.心与肺D.脾与肺E.肝与肺3.与气生成相关的两脏是D4.与血液生成、贮藏相关的两脏是AA.心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肾D.肺与肾E.肝与脾5.治疗水肿、心悸等症,主要责于A6.治疗呼吸不利、咳喘等症,主要责于DX型题:1.心与脾的功能失调,最易影响A.心神的潜藏B.精血的互化C.血液的生成D.血液的循行E.气血的转化【答案】CD2.依据中医藏象学说,与肝直接相关的有A.精明B.筋膜C.汗液D.黑睛E.泪液【答案】ABDE第五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一、气1.气的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4.气的运动5.气的分布与分类(1)元气(2)宗气(3)营气(4)卫气二、血1.血的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5.气与血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用三、津液1.津液的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A型题:1.与气生成不直接相关的是A.水谷精气B.肾藏精气C.肝气的疏泄D.自然气吸入的精气E.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气【答案】CB型题:A.化生血液B.促进生长发育C.推动气血的运行D.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E.温养脏腑、肌肉、皮毛1.宗气的生理功能是C2.元气的生理功能是B3.营气的生理功能是A4.津液的生理功能是AA.津B.液C.卫气D.宗气E.营气5.运行于全身血脉之中的精微物质是E6.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的精微物质是D7.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的精微物质是C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的物质是BA.自然清气和水谷精气B.先天精气和水谷精气C.肾藏之精和营气、津液D.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E.水谷精气中的慓悍部分9.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是C10.化生元气的基本物质是B11.化生营气的基本物质是D12.生成宗气的基本物质是AX型题:1.与机体津液输布排泄相关的有A.肺的呼吸B.肾的蒸腾气化C.汗液的排泄D.尿液的形成排泄E.气机的升降疏泄【答案】BCD2.卫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护卫肌表B.固摄血液C.防御外邪入侵D.调节汗孔开合E.营养脏腑经络【答案】ACD3.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温煦作用【答案】ABCDE第六节经络一、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脉的组成2.络脉的组成3.连属部分的组成二、十二经脉三、奇经八脉四、经络的生理功能A型题:1.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的交接部位在A.胸B.腹C.头、面D.后背E.四肢【答案】E2.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跷脉【答案】C3.能调节阴经气血的经脉是A.督脉B.冲脉C.带脉D.任脉E.阴跷脉【答案】D第七节体质一、体质的形成与分类二、影响体质的因素三、体质学说的应用第八节病因一、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7.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发肿疡二、疠气在外感邪气中还有一类疫疠邪气,这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致病邪气。在中医古代文献记载中,又称"疠气"、"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三、七情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直接影响内脏功能,造成内脏功能紊乱而发病的因素,故又称"内伤七情",属于内伤病的一类致病因素。2.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内脏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四、痰饮1.痰饮的概念和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临床常见的痰饮病证有寒痰、热痰、燥痰、风痰、湿痰、痰饮、溢饮、支饮、悬饮。五、瘀血1.瘀血的概念和形成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2.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3)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4)望诊,往往还可见到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等表现。(5)切诊则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饮食不调、劳逸失常(略)A型题:1.六淫之邪不包括A.风B.寒C.湿D.燥E.瘀【答案】E2.六淫邪气中,易伤肺的是A.风邪B.燥邪C.湿邪D.寒邪E.火邪【答案】B3.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答案】A4.痰留经络筋骨引发的病证不包括A.瘰疬痰核B.肢体麻木C.阴疽流注D.痹痛关节红肿E.半身不遂【答案】D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老实鱼/头整理B型题:A.重浊B.干涩C.易流行D.升散E.收引1.湿邪的特性是A2.寒邪的特性是E3.疫疠邪气的特性是CA.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B.周身困重,关节红肿热痛C.关节疼痛,游走不定D.四肢困倦,心烦口渴E.冷厥不仁,肢体屈伸不利4.湿邪引起的常见症状是A5.寒邪引起的常见症状是EA.干涩B.炎上C.黏滞D.开泄E.重浊6.燥邪的特性是A7.火邪的特性是B8.风邪的特性是DX型题:1.瘀血疼痛的特点有A.刺痛B.痛处拒按C.痛有定处D.痛处可见青紫肿胀E.疼痛夜间加重【答案】ABCDE2.痰留经络筋骨常导致的病症有A.瘰疬痰核B.肢体麻木C.半身不遂D.咳痰胸闷E.阴疽流注【答案】ABCE第九节发病与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水液代谢失常属于基本病机。一、发病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二、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三、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2.阴阳互损3.阴阳格拒4.阴阳亡失四、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2.血失调3.津液失调A型题:邪正盛衰决定着A.病证的寒热B.病位的表里C.气血的虚实D.病证的虚实E.脏腑的虚实【答案】DB型题:A.气陷B.气逆C.气结D.气脱E.气闭1.气不内守,称为D2.气降不及,称为BA.真虚假实B.因虚致实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虚极致脱3."大实有赢状"的病机本质是D4.治疗不当,病邪久留,其病机是C5.正气不足,内生痰饮,其病机是BA.真虚假实B.真实假虚C.虚中夹实D.由实转虚E.实中夹虚6.实热伤津的病机是E7.脾阳不振之水肿的病机是C8."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本质是A第十节预防与康复(略)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第一节中医诊断学一、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二、基本原则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2.望闻问切,四诊合参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第二节四诊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又称为"诊法"。通过望色、闻声、问症、切脉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及其内部联系,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一、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望头面、望舌、望皮肤、望排泄物、望小儿食指络脉二、闻诊听声音、嗅气味三、问诊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问耳目、问经带四、切诊脉诊、按诊例题A型题:1.望神的重要内容是A.视面部表情B.望形态动静C.看眼神的变化D.观言语气息E.察精神意识状态答案:C2.痰色黄而黏稠,多属A.燥痰B.风痰C.湿痰D.热痰E.寒痰答案:D3.但热不寒不包括A.阴虚潮热B.寒热往来C.阳明潮热D.湿温潮热E.高热不退答案:B4.脾气虚衰、湿邪内阻的常见面色是A.黄而无华B.面色淡黄C.黄而虚浮D.黄而鲜明E.黄而晦暗答案:C5.食积痰浊的常见舌苔是A.黄苔B.黑苔C.滑苔D.腐腻苔E.花剥苔答案:D6.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的常见面色是A.青黄B.萎黄C.青灰D.黧黑E.苍白答案:C7.中风或中风先兆的舌态是A.舌短B.舌缩C.舌痿D.舌软E.舌歪答案:EB型题:A.肾虚失养B.寒凝血脉C.湿邪阻络D.脾胃虚损E.瘀血痹阻1.腰膝酸软疼痛,多属:A2.足跟痛,甚则连及腰脊,多属:AA.口渴多饮B.口渴不多饮C.口渴喜热饮D.大渴引饮,小便量多E.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3.热入营血证的症状是:B4.消渴的症状是:DA.寒凝肝脉B.气滞血瘀C.脾胃湿热D.肝郁脾虚E.气血亏虚5.妇女经前小腹胀痛者,证属:B6.妇女经后小腹隐痛,腰酸痛者。证属:EA.肝胆实热B.脾胃湿热C.肝胃蕴热D.食积内停E.脾虚不运7.口淡乏味多见于:E8.口中酸馊多见于:D9.口甜而腻多见于:B10.口中泛酸多见于:CA.代脉B.涩脉C.细脉D.弦脉E.迟脉11.气血两虚的常见脉象是:C12.痛证或痰饮的常见脉象是:D第三节辨证一、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二、脏腑辨证三、气血津液辨证A型题:1.表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五心烦热B.发热汗出C.畏寒喜暖D.发热恶寒E.形寒肢冷答案:D2.心气虚的主要症状是A.心悸,气短,舌淡,苔白B.心悸,气短,胸闷,舌淡或紫暗C.心悸,心烦,唇舌色淡D.心悸,心烦,口唇青紫E.心悸,气短,四肢厥冷答案:A3.心悸,心前区闷痛,痛引肩背内臂,舌暗,脉涩,证属A.心血虚B.心阴虚C.心气虚D.心血瘀阻E.心火亢盛答案:DB型题:A.肝火犯肺B.肺肾阴虚C.痰湿阻肺D.燥邪伤肺E.风热袭肺1.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甚,颧红潮热,证属:B2.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证属:DA.头晕眼花,肢麻震颧,舌强B.胁肋胀痛,纳呆尿黄,苔腻C.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D.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口干E.眩晕耳鸣,爪甲不荣,视力减退3.肝阴虚证的常见症状是:C4.肝胆湿热证的常见症状是:B5.肝阳上亢证的常见症状是:D6.肝阳化风证的常见症状是:AA.短气自汗,面色白,声音低怯B.体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C.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D.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E.腰背酸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多尿7.脾气虚的常见症状是:C8.肾气虚的常见症状是:D9.肺气虚的常见症状是:AX型题:1.痰浊阻肺常见的症状有A.气喘胸满,苔白腻B.咳喘,咯吐脓血臭痰C.咳嗽痰多,色白易咯D.痰少而黏,缠喉难出E.痰多黄稠,不易咯出答案:AC2.津液不足的常见临床表现有A.舌光红无苔B.尿少便干C.两目视物昏花D.自汗乏力E.毛发肌肤枯槁答案:ABE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辨析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治疗法则的时候,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种情况。1.正治与反治(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寒因寒用。2.治标与治本: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1)急则治其标(2)缓则治其本(3)标本兼治二、扶正与祛邪疾病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故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法则。1.扶正祛邪的含义: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之法,不同的邪气,不同的部位,其治法亦不一样。2.扶正祛邪的运用:运用扶正祛邪法则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两方消长盛衰的情况,并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扶正(2)祛邪(3)扶正与祛邪兼用(4)先祛邪后扶正(5)先扶正后祛邪三、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因此,调整阴阳,使之恢复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也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1.损其有余的含义和临床应用:对于阴阳偏盛,即阴邪或阳邪过盛有余的病证,治当采用"损其有余"之法。2.补其不足的含义和临床应用: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治当采用"补其不足"之法。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应滋阴以制阳,这种治法为"阳病治阴";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这种治法为"阴病治阳"。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使用上述治法的同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四、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等。此即古人常说的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A型题:1.属反治法的是A.热者寒之B.寒因寒用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寒者热之【答案】B2.先祛邪后扶正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正虚无邪的病证B.正虚兼邪的病证C.邪盛正不虚的病证D.邪盛正虚能耐攻的病证E.邪盛正虚不能耐攻的病证【答案】D3.真寒假热证的治法是A.以寒治寒B.以寒治热C.用热远热D.以热治热E.以热治寒【答案】D4.补阴时,酌情配用补阳药的治法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补阴益阳【答案】C5.真热假寒证的治法是A.以寒治热B.以寒治寒C.寒者热之D.用热远热E.用寒远寒【答案】B6.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的治法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补阳益阴【答案】C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老实鱼..头整理B型题:A.反治B.正治C.标本兼治D.扶正祛邪E.扶正固表1.以热治热为A2.以补开塞为AX型题:需采用"急则治其标"治则的病变有A.肺痨咳嗽B.大出血C.二便不利D.腹水大增E.气虚外感【答案】BCD第二节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咳嗽(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阻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肾阴虚)、喘证、不寐、胃痛、呕吐、泄泻、便秘、头痛、眩晕、淋证、阳痿、郁证、汗证、虚劳、痹症(关节痹症)、中暑、疮疖、乳癖、瘾疹、痔疮、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积滞、厌食、鼻渊、口疮、咽喉肿痛。A型题:1.咳嗽,症见干咳,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证属A.肝火犯肺B.风热犯肺C.肺肾阴虚D.痰热郁肺E.燥邪伤肺【答案】E2.阴虚火旺之不寐的主要症状是A.入睡困难,心悸多梦,潮热盗汗B.心烦不寐,小便短赤,口舌生疮C.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头重目眩D.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神疲食少E.不寐多梦,头晕头胀,烦躁易怒【答案】A3.发热,微恶风,咳嗽气粗,痰黏,色黄,咽痛,口微渴,舌尖红,证属A.风热犯肺B.肺肾阴虚C.肝火犯肺D.燥邪伤肺E.痰热阻肺【答案】A4.津亏血燥便秘的主要症状是A.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舌红B.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苔腻C.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心悸,舌淡D.大便艰涩,面色淡白,腹冷,舌淡E.大便干燥,纳食减少,嗳气,舌淡【答案】CB型题:A.精神抑郁,急躁易怒,口苦而干B.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C.精神抑郁,胸部翻塞,胁肋胀满D.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失眠E.心烦易怒,情绪不宁,目干畏光1.郁证中心脾两虚的主要症状是D2.郁证中痰气郁结的主要症状是C3.郁证中肝气郁结的主要症状是BA.头晕目眩,少气懒言B.头目昏花,腹部坠胀C.头痛眩晕,面红目赤D.头重如裹,胸胁满闷E.头晕耳鸣,腰膝酸软4.中气下陷的辨证要点是B5.肝气上逆的辨证要点是CA.健脾养心,补益气血B.健脾养心,理气化痰C.化痰散结,行气开郁D.理气畅中,疏肝解郁E.清肝化痰,疏肝解郁6.郁证中,痰气郁结的常用治法是C7.郁证中,肝气郁结的常用治法是D8.郁证中,心脾两虚的常用治法是AA.祛风通络B.补肾祛寒C.祛湿通络D.温经散寒E.活血通络9.治着痹的主要方法是C10.治行痹的主要方法是A11.治痛痹的主要方法是DX型题:1.脾胃虚寒之胃痛的主要症状有A.大便溏薄B.胃痛隐隐C.泛吐清水D.嘈杂吞酸E.得食痛减【答案】AC2.肝火上扰之眩晕的主要症状有A.头晕且痛B.目赤口苦C.烦躁易怒D.五心烦热E.寐少多梦【答案】ABCE3.肝气犯胃所致胃痛的主要特征有A.胃脘刺痛B.食后痛减C.胃脘胀痛D.痛连胁肋E.嗳气痛减【答案】CDE4.气血亏虚所致眩晕的主要特征有A.动则加剧,神疲乏力B.劳累即发,心悸少寐C.日久不愈,腰酸膝软D.胸闷恶心,视物旋转E.倦怠懒言,唇甲不华【答案】ABE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药的概念在藏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藏药。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藏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药一样,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藏医基础知识三、藏药基础知识第二节蒙医药基础知识一、蒙药的概念二、蒙医基础知识三、蒙药基础知识A型题:1.能消炎解毒、和胃止酸、消食化痞的藏成药是A.洁白丸B.仁青常觉C.大月晶丸D.八味沉香散E.十一味金色丸答案:C2.藏药理论认为,土元和水元生A.苦味B.甘味C.辛味D.涩味E.咸味答案:B3.蒙医理论中,三根包括A.赫依B.精华C.希日D.红白精E.巴达干答案:ACE第五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本章所占分值2分A型题:1分X型题:1分分别涉及1、5、6、7节内容第一节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WBC)成人静脉血(3.5~10.0)×109/L减少: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放射线,应用部分抗生素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嗜酸性粒细胞1~5%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3~8%红细胞计数(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血红蛋白(Hb)--诊断贫血的指标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男性:0~15mm/h女性:0~20mm/h第二节尿液检查尿液酸碱度:晨尿5.5~6.5尿比重:成人晨尿1.015~1.025尿蛋白:阴性或弱阳性尿葡萄糖:阴性尿潜血(尿液隐血):阴性尿沉渣白细胞:阴性尿沉渣管型:0或偶见尿沉渣结晶: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结晶尿酮体:阴性尿肌酐:男性:8.8~17.6mmol/24h女性:7.0~15.8mmol/24h尿尿酸:2.4~5.4mmol/24h第三节粪便检查粪外观粪隐血:阴性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WBC:无或偶见;RBC:无;上皮细胞:偶见;寄生虫卵:无致病性虫卵;细菌:正常菌群。第四节肝功能检查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男性≤50U/L,女性≤30U/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成人60~80g/L白蛋白--成人35~55g/L球蛋白--20~30g/LA/G(白蛋白/球蛋白)--1.5~2.5:1第五节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阴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阴性血清学检查

大三阳

小三阳

表面抗原(HBsAg)

阳性+

阳性+

表面抗体(HBsAb)

-

-

e抗原(HBeAg)

阳性+

-

e抗体(HBeAb)

-

阳性+

核心抗体(HBcAb)

阳性+

阳性+

大三阳:两抗原一抗体小三阳:一抗原两抗体第六节肾功能检查血清尿素氮(BUN)成人:3.2~7.1mmol/L血肌酐(Cr)男性:62~115μmol/L女性:53~97μmol/L第七节血液生化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3.1~5.7mmol/L甘油三酯(TG)--0.56~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1.9~3.6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1.04~1.55mmol/L练习题A型题:甘油三酯参考范围应是A.3.2~7.1mmol/LB.3.1~5.7mmol/LC.1.9~3.61mmol/LD.1.04~1.55mmol/LE.0.56~1.70mmol/L【答案】EA型题: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A.0~0.01(0%~1%)B.0.02~0.05(2%~5%)C.0.06~0.08(6%~8%)D.0.20~0.40(20%~40%)E.0.50~0.70(50%~70%)【答案】EX型题:临床检查为大三阳指的是A.HbsAgB.HBeAgC.HBsAbD.HBeAbE.HBcAb【答案】ABEX型题:肾功能检查的项目有A.血清碱性磷酸酶B.血清总胆固醇C.血清尿素氮D.血清总蛋白E.血肌酐【答案】CE可能的题肝功能检查的项目小三阳第六章药学服务与咨询本章所占分值2分,A、X型题各1道。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1.调配处方:提供正确的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和发药并提供用药指导是保证药物治疗的最基础的保证,是药师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联系、沟通、医、药、患的最重要的纽带;2.参与临床药物治疗;3.监测药物治疗;4.研究和评价药物利用;5.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6.提供药学信息服务;7.参与健康教育。沟通的意义:1.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提高用药的有效性、依从性和安全性,减少药疗事故的发生,药师获取患者的信息、问题及规律;2.解决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问题;3.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4.确立药师的价值观,树立药师形象,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药历:■药历是药师为参与药物治疗和实施药学服务而为患者建立的用药档案;■药历由药师填写完成;■药历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病历摘要、用药记录、用药评价。◆病历摘要:既往病史、体格检查、临床诊断、非药物治疗情况、既往用药史、主要实验室检查数据、出院或转归;◆用药记录: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给药途径、起始时间、停药时间、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短缺品种;◆用药评价:用药问题与指导、药学监护计划、药学干预内容、药物监测数据、药物治疗性意见、结果评价。药学服务对象最重要的人群:◆用药周期长的慢性病患者,或长期甚至终生用药者;◆病情和用药复杂,患多种疾病;◆特殊人群;◆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用药后易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者;◆应用特殊剂型、特殊给药途径、药物治疗窗窄。需特别提示的特殊情况:◆同时服用≥2种含同一成分药品时,合并用药较多;◆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依从性不好,疗效不理想或剂量不足时;◆用药剂量超过规定剂量;◆超越说明书范围的适应证或使用剂量;◆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中有配伍禁忌;◆使用需要进行TDM药品的患者;◆近期药品说明书有修改;◆患者所用药品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使用麻醉、精神药品或特殊药物;◆同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证或用药剂量范围较大时;◆药品被重新分装,而包装的标识物不清晰时;◆使用需要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或临近有效期药品时。A型题需要执业药师向患者作特别提示的是A.当患者购买贵重药品时B.当患者购买非处方药时C.当患者购买近期调价的药品时D.当患者购买需特殊贮存的药品时E.当患者购买有效期内的药品时【答案】DX型题1.药师与患者之间良好沟通的意义有A.减少药疗事故的发生B.解决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问题C.获取患者的信息D.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E.提高用药的有效性【答案】ABCDE2.药历的主要内容有A.患者的基本情况B.药学监护计划C.联合用药情况D.非药物治疗情况E.药物治疗的成本计算【答案】ABCD第七章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本章所占分值12分第二节:4分;A型题1分,B型题3分;第三节:2-3分;A型题0-1分,B型题1分,X型题1分;第四节:1-2分;A型题0-1分,X型题1分;第五节:1分;A型题1分;第六节:3分:A型题1分,B型题2分。第一节处方术语1.炮制类:酒蒸大黄、蜜炙麻黄、炒山药;2.修治类: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乌蛇去头和鳞;3.产地类: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广藿香、江枳壳;4.品质类: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5.采时、新陈类:绵茵陈、陈香橼、陈皮、嫩桂枝、鲜芦根、鲜茅根、霜桑叶;6.颜色、气味类:紫丹参、香白芷、苦杏仁。第二节中药饮片处方名称一、饮片的正名、别名正名的依据:《中国药典》一部;部颁《药品标准》;部颁《炮制规范》。茺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白果--银杏;佩兰--省头草、醒头草;肉苁蓉--淡大芸;香附--莎草根;千金子--续随子;前胡--岩风;杜仲--木绵;首乌藤--夜交藤;辛夷--木笔花;莱菔子--萝卜子;细辛--小辛;海螵蛸--乌贼骨;青果--橄榄;蛇蜕--龙衣;牵牛子--黑白丑;大黄--川军、生军、锦纹、将军;藜芦--山葱、鹿葱;淫羊藿--仙灵脾;穿山甲--鲮鲤;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三七--田~、参~、旱~、田七、滇七、金不换;山茱萸--山萸肉、杭山萸、枣皮;马钱子--番木鳖、马前、马前子;槟榔--海南子、玉果、大腹子;罂粟壳--米壳、御米壳;北沙参:辽~、东~、莱阳~,辽东莱阳北(杯);南沙参:泡~、空~、白~、白参,南(难)泡(抛)空白参(身);天冬:天门冬、明门冬;百部:野天门冬,与天冬区别开;艾叶:炙草、冰台,与甘草的炮制品炙甘草区别开;甘草:粉甘草、皮草、国老;龙眼肉:益智,与益智仁区别开;大血藤:红藤、血藤、活血藤,与鸡血藤区别开;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茜草:地血、活血丹、血见愁;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拳参:紫参,与紫丹参区别开;丹参:紫丹参、赤参;木蝴蝶:云故纸、白故纸,白云木;补骨脂:破故纸,补破;蒺藜:刺~、白~;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红花:草红花、红蓝花;瓜蒌:药瓜。二、并开药名二蒺藜、潼白蒺藜:刺蒺藜、沙苑子;腹皮子:大腹皮、生槟榔;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四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龙牡:煅龙骨、煅牡蛎;全紫苏:紫苏子、梗、叶;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三、处方应付清炒品:果实类、种子类;麸炒品:术蚕壳;炮制品:河后无远炮(毒性较大的、远志、吴茱萸、厚朴、何首乌);煅制品:各种矿物药;醋炙品:延胡索;烫制品:烫三甲(穿山甲、鳖甲、龟甲);炭制品:干漆炮姜炭、蒲黄榆(遇)侧柏;蜜炙品:蜜怕兜铃(枇杷叶、马兜铃);盐炙品:补骨脂、益智仁。A型题1.茺蔚子的别名是A.五味子B.续随子C.坤草子D.梭罗子E.决明子【答案】C2.处方直接写药名,不需调配清炒品的A.白术B.紫苏子C.谷芽D.苍耳子E.牛蒡子【答案】A3.处方书写白故纸,应付A.木蝴蝶B.番泻叶C.破故纸D.生补骨脂E.制补骨脂【答案】A4.处方中书写焦三仙,应付A.焦山楂、焦麦芽、焦谷芽B.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C.焦麦芽、焦白术、焦山楂D.焦苍术、焦谷芽、焦栀子E.焦谷芽、焦白术、焦神曲【答案】BB型题A.紫河车B.草河车C.空沙参D.东沙参E.紫参1.北沙参的别名是()D2.南沙参的别名是()C3.拳参的别名是()EA.牛蒡子B.龟甲C.天南星D.自然铜E.琥珀4.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清炒品的是()A5.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煅制品的是()DA.莎草根B.蚤休C.大腹子D.番木鳖E.岩风6.前胡的别名是()E7.重楼的别名是()B8.马钱子的别名是()D9.香附的别名是()A10.槟榔的别名是()CX型题1.中药正名的依据是A.《中药大辞典》B.《中国药典》一部C.局、部颁《药品标准》D.《炮制规范》E.《历代文献本草》【答案】BCD2.忍冬藤的别名有A.金银藤B.银花藤C.大血藤D.夜交藤E.鸡血藤【答案】AB3.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炮制品的A.草乌B.吴茱萸C.远志D.何首乌E.山茱萸【答案】ABCD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老实,,鱼/头整理第三节中药的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每年必考)二、妊娠禁忌三、饮食禁忌四、证候禁忌一、配伍禁忌■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藻戟芫遂俱战草:甘草反海藻、京大戟、芫花、甘遂;■诸参辛芍叛藜芦:藜芦反诸参(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十九畏(9组l9味相反药)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硫黄畏朴硝(包括芒硝、玄明粉);水银莫与砒霜见:水银畏砒霜;狼毒最怕密陀僧:狼毒畏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莫与郁金见:丁香(包括母丁香)畏郁金;牙硝难合荆三棱: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川乌(包括附子)、草乌畏犀角;人参最怕五灵脂:人参畏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官桂畏石脂。二、妊娠禁用药■妊娠禁忌包括妊娠禁忌用药和慎用药:.■妊娠禁用药-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绝对不能使用;■共计31种;■妊娠慎用药-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类;雄黄青草饿八川:雄黄、轻粉、草乌叶、莪术、巴豆、制川乌;草子悬命急忙盯:黑种草子、玄明粉、京大戟、芒硝、丁公藤;土鳖上路扮男性:土鳖虫、商陆、斑蝥、天南星;天仙随父至公社:天仙子、甘遂、附子、水蛭、蜈蚣、麝香;雪莲造霜喂千牛:天山雪莲、猪牙皂、巴豆霜、阿魏、牵牛子;三员千金马前闹;三棱、芫花、千金子、马钱子、闹羊花。A型题1.不易与芒硝同用的药物是A.赤石脂B.郁金C.三棱D.甘草E.半夏【答案】C2.属配伍禁忌的是A.当归与红花B.黄芪与水蛭C.人参与甘草D.天麻与升麻E.玄参与藜芦【答案】E3.不易与丁香同用的药是A.甘草B.细辛C.郁金D.川贝E.党参【答案】C4.甘草反A.人参B.海藻C.丁香D.藜芦E.附子【答案】BB型题A.郁金B.牵牛子C.甘遂D.藜芦E.密陀僧1.不宜与丹参同用的是()D2.不宜与丁香同用的是()A3.不宜与狼毒同用的是()E4.不宜与甘草同用的是()C5.不宜与巴豆同用的是()BA.三棱B.狗脊C.大黄D.白芍E.杜仲6.妊娠慎用的药是()C7.妊娠禁用的药是()AA.紫苑B.斑蝥C.竹茹D.虎杖E.广藿香妊娠慎用的药是()D妊娠禁用的药是()BX型题1.妊娠禁忌药有A.丹参B.马钱子C.麝香D.雄黄E.半夏【答案】BCD2.与甘草相反的药有A.海藻B.甘遂C.芫花D.赤芍E.京大戟【答案】ABCE3.与藜芦相反的药有A.白蔹B.苦参C.丹参D.细辛E.白芍【答案】BCDE第四节中药的用法用量一、汤剂的用法用量(内服)温度:温而不凉时服用,热病冷服,寒病热服。次数:2次,重病急病可隔4小时服药一次。服药时间:饭后服:一般药、健胃药、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饭前服:滋补药;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睡前服:安眠药。煎出量:250~300毫升。二、特殊剂型的中成药滴丸:用于病情急重者;剂量不能过大;可以直接含于舌下;在保存中不宜受热。软膏剂:对有破损、溃烂、渗出的部位一般不要涂敷;不宜涂敷于口腔、眼结膜;发现反应及时停药。三、毒麻中药的使用毒性药:不可内服:水银、红粉、白降丹、生雪上一支蒿;内服慎用:雄黄、轻粉、生川乌、生草乌、斑蝥、生白附子、生藤黄;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禁用:洋金花、天仙子;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雪上一支蒿;炮制后使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白附子;炮制后入丸散:斑蝥、生马钱子、生甘遂。用量:千分之一级:砒石、砒霜--0.002~0.004g。百分之一级:蟾酥--0.015~0.03g;斑蝥、青娘虫--0.03~0.06g;砒石--0.03~0.075g;雄黄--0.05~0.1g;天仙子--0.06~0.6g;雪上一枝蒿--0.06~0.12g。十分之一级:轻粉--0.1~0.2g;红娘虫--0.1~0.3g;洋金花、生马钱子、生藤黄--0.3~0.6g;生甘遂--0.5~1.5g;闹羊花--0.6~1.5g。克级:生千金子--1~2g;生白附子--3~6g;生半夏、生天南星--3~9g;生附子--3~15g。三至六,生白附;少生马藤和洋金;最少就得搬青娘(斑蝥、青娘虫)。麻醉药品--罂粟壳1.用量一般3~6g,不易常服;2.儿童禁用;3.处方保存三年备查;4.不准生用,严禁单味零售;5.凭医生处方使用;6.禁止在中药材市场销售罂粟壳;7.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A型题1.驱虫中药宜A.饭前服B.两餐中间服C.饭后服D.清晨空腹服E.与食物同服【答案】D2.罂粟壳有麻醉作用,其成人的每日用量是A.25~30gB.18~24gC.9~15gD.3~6gE.0.5~1g【答案】D3.川乌、草乌内服时A.常与半夏同用B.一般为泡酒后服C.常与贝母同用D.常用量为3~9gE.应炮制后使用【答案】E4.生藤黄内服的常用量A.0.03~0.06gB.0.08~0.12gC.0.3~0.6gD.0.8~1.2gE.1.5~2g【答案】C5.天仙子内服的常用量A.0.01~0.03gB.0.06~0.6gC.0.8~1.2gD.1.5~2.0gE.2.0~3.0g【答案】BB型题A.0.015~0.03gB.0.03~0.06gC0.05~0.1gD.0.06~0.6gE.0.3~0.6g1.斑蝥内服的用量为()B2.蟾酥内服的用量为()A3.雄黄内服的用量为()C4.天仙子内服的用量为()D5.洋金花内服的用量为()EX型题1.矿物类毒性中药品种包括A.轻粉B.红粉C.红升丹D.白降丹E.马钱子【答案】ABCD2.宜空腹服的有A.驱虫药B.健胃药C.泻下药D.滋补药E.截疟药【答案】AC3.服用滴丸应注意的事项有A.剂量不能过大B.宜研末服C.在保存中不宜受热D.有些可直接含于舌下E.宜少量温开水送服【答案】ACDE第五节中药调剂◆一方多剂采用逐剂复戥、等量递减原则。◆每一剂重量误差控制在±5%。◆质地坚硬的需要临时捣碎。■发药:核对取药凭证,问清患者姓名、药剂贴数。■中药斗谱排列:最高层: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如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玫瑰花、代代花、厚朴花;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五加皮、千年健、地骨皮;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中上层: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甘草;当归、白芍、川芎;麦冬、天冬、北沙参;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防风、荆芥、白芷;柴胡、葛根、升麻;砂仁、豆蔻、木香;黄芩、黄连、黄柏;厚朴、香附、延胡索;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酸枣仁、远志、柏子仁;苦杏仁、桔梗、桑白皮;天麻、钩藤、蒺藜;陈皮、枳壳、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山药、泽泻、牡丹皮只有金银花是在中上层,其他花都是最高层较低层:质地沉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和易污染的:如磁石、赭石、紫石英;龙骨、龙齿、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石膏、寒水石、海蛤壳;藕节炭、茅根炭、地榆炭;大黄炭、黄芩炭、黄柏炭;艾炭、棕榈炭、蒲黄炭最底层: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茵陈、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灯心草、通草;竹茹、丝瓜络;薄荷、桑叶;荷叶、荷梗■可同放于一个药斗:经常一起配伍、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性能相似、处方的药对■不可同放一斗中:属配伍禁忌的药、形状类似而功能各异■特殊存放的药品:1.宜存放在加盖的瓷罐中,保持清洁卫生:熟地黄、龙眼肉、青黛、玄明粉、松花粉、生蒲黄、乳香面、没药面、儿茶面、血竭面。2.有恶劣气味不能与其他药物在同一斗中:阿魏、鸡矢藤。3.贵细药品专柜存放:牛黄、麝香、西红花、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珍珠、冬虫夏草、海龙、海马。4.毒、麻药品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A型题1.调剂时,复核的内容一般不包括A.药味是否相符B.剂数是否相符C.计价是否准确D.有无用药禁忌E.剂量是否准确【答案】C2.宜放在药斗架最低层的药是A.白梅花与佛手花B.谷精草与木贼草C.茵陈与金钱草D.肉苁蓉与巴戟天E.焦山楂与焦神曲【答案】C3.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要求调配中药的分剂量误差不得超过A.±3%B.±5%C.±6%D.±7%E.±10%【答案】B4.中药处方调配分贴规范的操作方法应是A.估量分贴B.手抓分贴C.逐药分贴D.随意分贴E.等量递减【答案】E5.宜放在斗架高层的药是A.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B.龙骨、龙齿、牡蛎C.黄芪、党参、甘草D.当归、白芍、川芎E.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答案】A6.宜放在斗架中上层的药是A.黄芩、黄连、黄柏B.地骨皮、千年健、五加皮C.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D.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E.大黄炭、黄芩炭、黄柏炭【答案】AB型题A.血竭面B.牛黄C.罂粟壳D.阿魏E.龟甲1.为防止灰尘污染不宜放在一般药斗内的药A2.属贵细药品不能存放在一般药斗内的药是B3.有恶劣气味不能与其他药同装一斗的药是D4.属特殊管理药品需专柜存放的药是CX型题1.宜放在药斗架最高层的药是A.金银花B.佛手花C.密蒙花D.红花E.谷精草【答案】BCE2.妊娠禁用的中成药有A.木香槟榔丸B.牛黄清心丸C.妇科分清丸D.牛黄解毒丸E.麝香保心丸【答案】ADE3.中药调剂包括哪些环节A.审方B.计价C.调配D.复核E.发药【答案】ABCDE4.在饮片调配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有A.体积松泡的饮片应先称B.一般按处方所列顺序称取后,间隔平放C.鲜药应分别量取后单包,并注明用法再放入群药包内D.粘度大的饮片应后称取E.对一方多剂的处方应逐剂复查【答案】ABDE第六节中药汤剂的煎煮一、煎煮程序1.煎煮前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温度不超过60℃,用水量高出药面3~5厘米;2.煎干的药宜加新水重新煮,煎煳了则取饮片重新煮;3.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4.一般药一煎20分钟,二煎15分钟;5.总煎出量:500~600ml,分2~3次服用;6.煎液无霉烂、酸败味,煎出的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煎药器具:宜用砂锅、耐高温玻璃器皿、不锈钢器皿;不宜用铁、铝制品。■煎药的水:可以用自来水、甜井水;不能用反复煮过的水、保温瓶中的隔夜水、被污染的水。■特殊煎药方法★先煎: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赭石、自然铜。2.有毒饮片: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后下:1.气味芳香类: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2.久煎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包煎: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车前子、葶苈子。2.富含绒毛的饮片:旋覆花、枇杷叶。3.花粉等微小饮片: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烊化: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另煎: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羚羊角、水牛角。★对服: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冲服: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煎汤代水:葫芦壳、灶心土。A型题1.在中药处方的脚注中,后下适用于A.质地坚硬的饮片B.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C.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D.富含绒毛的饮片E.价格昂贵的饮片【答案】B2.泡药的温度不能超过A.30℃B.40℃C.50℃D.60℃E.70℃【答案】D3.煎服时需要烊化的中药是A.琥珀B.鹿角胶C.西红花D.三七E.砂仁【答案】B4.一剂中药的总煎出量一般应为A.100~200mlB.200~300mlC.300~400mlD.500~600mlE.800~1000ml【答案】DB型题A.海金沙B.鳖甲胶C.制附子D.灶心土E.鱼腥草1.需要包煎()A2.需要烊化()B3.需要后下()EA.需要冲服B.需要包煎C.需要另煎D.需要烊化E.需要先煎4.鳖甲胶()D5.旋复花()B6.琥珀粉()A7.三七粉()A8.西红花()C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老实鱼/头整理A.需要冲服B.需要对服C.需要另煎D.需要煎汤代水E.需要包煎9.蜂蜜()B10.六一散()E11.葫芦壳()D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E.烊化12.薄荷在煎服时()B13.海金沙在煎服时()C14.生瓦楞子在煎服时()AA.生牡蛎B.天花粉C.鱼腥草D.海金沙E.鳖甲胶15.宜先煎的药是()A16.宜后下的药是()C17.宜包煎的药是()D18.宜烊化的药是()EA.鹿角霜B.徐长卿C.葶苈子D.鹿角胶E.生地黄19.宜先煎的药是()A20.宜后下的药是()B21.宜包煎的药是()C22.宜烊化的药是()DX型题1.需要包煎的药物有A.蒲黄B.旋复花C.雷丸D.葶苈子E.枇杷叶【答案】ABDE2.煎药器具可选用A.玻璃器皿B.铝锅C.砂锅D.铁锅E.不锈钢锅【答案】ACE第八章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本章所占分值5分第一节:1-3分;第三节:2-4分。第一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一、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1.虫蛀: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大黄、白芷、桑螵蛸、北沙参、娑罗子、前胡。虫蛀大白纸,桑蛸杀娑湖2.泛油:含挥发油:当归、丁香;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含糖: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白(柏)杏归香桃,二冬赎(熟)精牛3.霉变: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车前献独子4.变色:由浅变深: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由深变浅:黄芪、黄柏;由鲜艳变暗淡: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5.气味散失:肉桂、沉香、豆蔻、砂仁。6.风化:胆矾、硼砂、芒硝。7.潮解:青盐、咸秋石、芒硝。8.粘连: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9.腐烂:鲜类药。第二节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一、自身因素(6个)1.水分--高: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低: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2.淀粉--虫蛀、霉变。3.黏液质--发霉、生虫。4.油脂--产生异味:桃仁、杏仁;引起酸败现象:刺猬皮、狗肾。5.挥发油--气味散失:白芷、当归、荆芥、薄荷、肉桂、樟脑、姜黄、山奈。6.色素--发霉变色:月季花、玫瑰花。二、环境因素(8个)1.温度--生虫、发霉;水分蒸发;气味散失;成分变化;酸败泛油;黏结成块。2.湿度--贮存仓库的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70%以下;--高:吸潮变质;低:风化。3.日光--变色、气味散失、挥发、风化、泛油。4.空气--泛油、虫蛀、霉变。5.霉菌--霉变、腐烂变质。6.害虫--虫蛀。7.包装容器。8.贮存时间。第三节中药的贮存与养护一、贮存方法■饮片库房室温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应密闭贮存的:种子类、酒炙、醋制、盐炙、蜜炙、麝香;■通风干燥处:含淀粉多的;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阴凉干燥处:含挥发油类;■凉爽处:矿物类;■石灰保存:牛黄、人参;■易燃物品:硫黄、火硝、樟脑;■毒性药品:单独存放;■密封保存:动物类、矿物类;二、养护技术1.传统养护技术(6个):清洁养护法;除湿养护法;密封养护法;低温养护法;对抗同贮法;高温养护法。2.现代养护技术(8个):干燥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60Co-γ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养护技术;包装防霉养护法;气幕防潮养护技术;蒸气加热养护技术;气体灭菌养护技术;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A型题1.易散失气味的根类中药为A.苦参B.当归C.牛膝D.威灵仙E.地榆【答案】B2.在冷藏养护技术中采用的低温范围为A.-15℃~-10℃B.-10℃~-5℃C.-5℃~0℃D.2℃~10℃E.10℃~15℃【答案】D3.烘烤含挥发油的饮片时,温度不宜超过A.80℃B.70℃C.60℃D.40℃E.35℃【答案】C4.在中药饮片贮藏中,水分一般宜控制在A.5%以下B.5%~8%C.7%~13%D.14%~20%E.21%~25%【答案】CB型题A.变色B.升华C.软化融化D.泛油E.发霉1.阿魏在贮存中容易发生()C2.腊梅花在贮存中容易发生()A3.樟脑在贮存中容易发生()BA.钩藤B.莪术C.川芎D.白及E.海藻4.易失去气味的饮片是()C5.易潮解的饮片是()EA.巴豆B.阿魏C.薄荷D.天冬E.厚朴6.易软化融化的饮片是()B7.易发霉的饮片是()DA.附子B.栀子C.苍术D.白及E.玫瑰花8.易泛油的饮片是()C9.易变色的饮片是()EX型题1.含淀粉较多的中药A.风化B.潮解C.生虫D.发霉E.酸败【答案】CD2.易引起中药变质的外界因素有A.温度B.湿度C.空气D.日光E.药材含水量【答案】ABCD3.按中药分类贮存要求,需要单独分库存放的有A.佛手B.牛黄C.海金沙D.闹羊花E.丁香【答案】BD4.在贮存中药饮片时,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有A.变色B.腐烂C.泛油D.黏连E.风化【答案】ABCDE第九章非处方药第一节方剂学知识一、方剂的含义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方剂的分类三、方剂的组成四、方剂的配伍与剂量变化第二节非处方中成药第三节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的介绍A型题:1.荆防颗粒除能发汗解表外,又能A.理气散寒B.散风祛湿C.疏风清热D.清热解毒E.降逆平喘【答案】B2.风寒感冒患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A.羚翘解毒颗粒B.双黄连颗粒C.银翘解毒颗粒D.桑菊感冒颗粒E.感冒清热颗粒【答案】E3.解表散热,又疏肝和胃的中成药是A.参苏片B.小柴胡片C.板蓝根片D.三金感冒片E.加味银翘片【答案】B4.风热感冒患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A.扑感片B.伤风感冒颗粒C.银柴颗粒D.半夏止咳糖浆E.午时茶颗粒【答案】C5.桂龙咳喘宁胶囊的功能是A.清肺润燥,止咳化痰B.降气平喘,止咳化痰C.祛风解热,止咳化痰D.宣肺化痰,止咳平喘E.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答案】B6.既能开郁顺气、调经养血的中成药是A.七制香附丸B.养血调经膏C.益母草颗粒D.乌鸡白凤丸E.妇康宝口服液【答案】A7.某女,外感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宜选用A.抗病毒颗粒B.午时茶颗粒C.感冒舒颗粒D.小柴胡颗粒E.清热解毒颗粒【答案】D8.因含罂粟壳而不能过量或长期服用的中成药是A.橘红胶囊B.克咳胶囊C.止咳宁嗽胶囊D.杏仁止咳糖浆E.止咳枇杷糖浆【答案】B9.槟榔四消丸除能消食导滞外,又能A.健脾和胃B.行气泻水C.行气燥湿D.发表和中E.健脾燥湿【答案】B10.治风寒之邪引起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宜选用A.上清丸B.脑立清丸C.都梁滴丸D.芎菊上清丸E.牛黄上清丸【答案】C11.青娥丸的主治是A.阳虚泄泻B.阴虚潮热C.血虚失眠D.肺虚久咳E.肾虚腰痛【答案】E12.加味逍遥丸不具有的功能是A.舒肝B.养血C.安神D.健脾E.清热【答案】C13.脾胃虚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