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根据新课程理念及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理论,结合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旨在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模式,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以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关键词: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形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第一局部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一轮的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我们之所以特别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开展。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开展。然而,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的要求等等,不是课程标准本身就能解决得了的。由此引发一系列困惑、疑虑、担忧也都是很正常的。当前,急需的工作就是要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答复,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效。那么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转变?怎样从一种课程形态和一种学习方式来认识并强化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政治组提出《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来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模式,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引进政治课课堂,以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新课程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目前,我们的根底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过分强调了接受学习、个体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因此,我们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和谐开展,旨在建立一种具有“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善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2、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校开展校园群体文化活动与素质教育研究的需要。进一步开展课程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必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研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应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获得一种崭新的学习体验。3、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需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再把现成结论、规律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了解获取结论和总结规律的过程,它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们之间往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结伴而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必须渗透于学生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开展。4、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可以为我校全面实施“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与学校选修课程”的三板块课程体系提供范例。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我们必须认真构建“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与学校选修课程”的三板块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设置与管理,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模式,正确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并结合本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5、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开展。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站稳脚跟?应该说,掌握了方法、会学习的人,有主动精神、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的剧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素质,因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开展。首先,研究性学习因为符合了学生的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作决定等心理需求,所以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其次,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假设、预测、检验、概括、总结、讨论、应用知识和工具等学会了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创造知识,因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第三,研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探索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表达及合作能力等都得以充分开展;尤其是以假设为出发点的探索过程,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因而它也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开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一〕主要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由皮亚杰〔Piaget〕的结构的观点开展而来。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可用图式〔Scheme〕来表示,图式具有整体性,同时图式也可以开展,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导致个人内部图式的变化。这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构〔Construction〕的过程,建构的观点提出,使结构主义开展成建构主义,这样,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学习被视为了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来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开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量的补充,是把环境因素纳入认知结构;顺应那么是认知结构质的变化,是对认知结构的调整,以利于接受新的环境信息。在建构过程中,新的认知冲突出现后,同化和顺应实现对认知冲突的解决,实现新的平衡,从而促进了认知的开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索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设想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要鼓励学生个人的自我协商和小组的相互协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是成为学生建构主义的帮助者。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强调学生知识表征的方式的重要性,一种良好的认知结构比获得零散知识更重要。这些思想影响着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模式的构建。问题解决模式认为研究性学习即是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学习过程有这样三个根本特征:(1)目的指向性。学生学习是有目的的过程,最终要到达某个终结状态;(2)认知操作。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一定的学习与思维策略,并依此来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3)操作序列。学习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3、斯腾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了创造力投资理论,把创造力看成是六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创造性问题解决中关键的一步是重新定义问题,即通过选择编码、选择组合和选择比拟来发现问题及其实质所在,通过方案、控制和评估等信息加工过程来实现对创造过程的调节。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需要一定的知识储藏,知识积累越多,人的创造性的奉献越大。但研究也同时说明,某一领域的知识与创造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知识操作的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同时能否有创造性的成就,除一定量的知识储藏及良好的知识结构等必要条件外,思维风格〔指人们如何运用或驾驭他们的智力和知识〕显得格外重要。斯坦伯格等认为要说明实质的创造力,五种人格特点是关键:忍受模糊的能力,克服障碍的意愿,成长的意愿,敢冒风险的自信。另外动机和环境也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创造力投资理论对研究性学习最大的支持在于:其一,由于研究性学习突出研究的意识和方法,着重于创造能力的渐进培养,而创造力培训在智力上应注意元认知的训练,即在研究活动中侧重于学生认识活动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而不是外界监督和控制,从而既不降低思维的灵活性又增加思维的实用性;其二,一定数量和结构合理的知识是创造过程所必需的,但知识的积累及其结构的完善并不必然会产生创造,甚至知识的积累、规那么定义等过于纯熟还会导致思维僵化和墨守成规;研究性活动就要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各门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理解知识用途的条件,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为学生提供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所学知识的时机,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其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有灵活地运用现有知识,并以自己的方式接近生活实际,才能提出问题,并能以全面的态度对待问题,最终更好地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对事物的自我认识,最终形成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的思维风格;其四,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设想得以实现的个人保证,而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更需要长期的努力。研究性学习活动,就要突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其五,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传授但却不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及开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研究性学习应提倡以小组方式进行,小组有类似于社会中的相互作用情境,在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完全和心理自由,有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无视对人的开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方面,如音乐、人际交往、肢体动作等。其实,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于是,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至少由7种智能要素组成,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流——交际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全新视角。5、基于反思性、批判性、实践与开展的新课程观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根本看法。历史上主要有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经验或自我实现和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等三种根本的课程观。知识或学术理性课程观把课程视为“学科”,或者把课程视为“知识”,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备。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把课程视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生活经验或批判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个体“履历经验”的重组,是学生生活世界独有的东西,并认为课程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根底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吸取历史上各种课程观的合理成分,联系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新课程观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开展性的教育中介,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开展性教育中介的创生者。这种课程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①儿童是课程的主体,②“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③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④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为根本,⑤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研究性学习就是基于这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实践与开展的课程观来设计的课程。〔二〕实践依据1、国外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有统计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的15年中,在上述四项学科奖项中,美国人或主要科研工作在美国完成的科学家有83人,占总数的67%。一些美国科学家认为,“鼓励创造性和具有挑战性的设想”是美国科学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场上所向披靡,“笑傲江湖”,但这种优势却不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获得进一步的发挥。“天资聪颖,然后劲缺乏”。杨振宁先生曾就此作过深刻的比拟分析:中国学生往往只培养了解题的能力,而美国学生那么注重实践〔动手〕与创造性能力,这种差异归根到底是教育体制、模式和观念的差异。美国的课堂教学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和富于挑战性的设想,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堂外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的。对于某一教学内容,教师一般只是起方法和方向上的指导作用,主要由学生自己运用各种手段,寻找多种资料,这个寻找知识的过程充满了创造、挑战、冒险和乐趣,表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往往不求标准和确定具体的内容,更多地带有研究性和探索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2、上海等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近几年来,各地在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设置上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方式推进了学校教育改革,启迪和开发了学生的心智。上海市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是走在前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这种研究型课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选修课和实验课。其突出的特点:一是重视学生参与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作了有意义的研究。如上海格致中学关于“学校环境教育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二是相对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化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能;三是课程本身的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在内容上那么包含了社会和自然两大主题,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范围和模式;四是注重对社会和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如上海青浦高级中学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淀山湖——母亲湖”,充分表达了当代中学生对社会、自然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三、主要概念界定1、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根本思想及方法论。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课程内容的外乡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或学生自主从本县、乡镇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开掘与利用本地区和学校课程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开展需要的一门课程。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3、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教师不再把现成结论、规律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了解获取结论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四、实践价值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应当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不尽如人意,学生习以为常地以"接受--记忆--复现"为学习方式,它与现代社会开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相适应,对开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为不利。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学习人类已经发现的科学知识,而未重视让学生学习人类发现知识的方法,即只重视给学生真理,不重视教给他探求真理的钥匙,只"授之以鱼",而没"授之以渔"。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二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重视。选用研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一是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它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开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它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根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研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它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拟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探究式学习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开展的需要;三是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开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使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被动式学习方式转化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它既可以打破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有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开展以最大的空间,同时这一课题研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和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开展效劳。也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的品牌、声誉。五、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1〕、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指导,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系列与典型教学案例,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探究水平〔2〕、探索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开展研性学习的原那么、途径、方法等,即在学科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创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培养和开展一支科研型的政治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主动创造精神和主动创造能力的学生;建立一个主体性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2、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业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其积极因素和存在问题,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弄清楚其原因。〔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制订出可检测和可执行的具体措施。〔3〕、具体内容〔重点〕优化学生的综合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活动。构建以课题研究为主线,自主学习为主体、对话和合作为根本,情感开展为动力的主体性学习模式,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发表意见。具体围绕着“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搜集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培养”、“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问题”而展开研究。3、具体研究视角:〔1〕、实践研究:①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生理、心理特点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良好气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对问题主动、独立思考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新型学习方式。②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构建中学政治课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③中学政治教师探究性学习指导的能力、要求及师训对策研究。〔2〕、案例研究:形成政治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系列与案例,并进行案例教学。〔3〕、评价研究:构建新的评价标准体系;重在"过程性"评价。包括研究性教的能力与研究性学的能力测评。〔4〕理性思考: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在学习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心理理论、创新思维理论根底上,构建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框架。〔5〕、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六、研究原那么与方法〔一〕、研究原那么1、整体性原那么。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原那么,用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强调注意各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年段与年段之间、年段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小组之间的关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之间的整合等等,都应该从整体出发。2、主体性原那么。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把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3、因地制宜原那么。要认真分析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包括教师、学生以及硬件设施〕和学校周边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分层次、有步骤地扩大活动范围和总结典型活动形式。〔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围绕研究专题,对活动开展进行观察、座谈、收集、综合、分类,以此概括出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和经验。2、经验总结法:我们从实践和研究中获取良好的实际效果,并注意总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的经验和理论。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认真观察活动现象,仔细分析形成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通过论证,提炼出有益的经验。4、个案研究法:有组织、有目的地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取跟踪、了解、分析和指导等方法。对活动的个别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第二局部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案例述评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一)、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专门设立学校教科研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并把教科研列入学校各种方案,定期安排、关心、催促、检查、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来校对全体教师作讲座,邀请市区名校的专家、教师作课题讲座,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进行听课评课指导。两年来学校购置了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3000元,办公室的电脑上了宽带,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有关课改资料。〔二〕、课题研究过程自2008年9月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与课题有关的论文专著,立足于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践,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1、学习、反思、提高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小结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确定什么样的课题,该课题要研究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分步实施,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到达怎样的目标等等,接着大家便分头寻找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著、论文、资料,然后大家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课题组成员同心同德,认真学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根底,同时全组上下也形成了积极的教科研气氛。2、全员参与,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确定重点,有序推进。从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一方面加强了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另一方面加强了集体备课,并按照预定方案开展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此同时,我们每月定时召开课题例会,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共同研讨在课堂探究学习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经验和成果,大家相互借鉴、应用,对于问题和困难,大家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使每一次的例会都成为课题组成员分享喜悦有所收获的会议。3、课题研究日常化,平时教学科研化课题研究不是外加的,课题研究不能靠突击加班。课题研究要与每天进行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课题研究要落实到备课、课堂教学实践、课后的反思小结中去;课题研究要与公开课、观摩课合二为一;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要与教师撰写的论文挂起钩来。每个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创新教育课,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创新教育观摩活动4、开课评议、反思总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也不间断地开设公开课、研究课,大家相互听议、评议、研讨,畅所欲言,实话实说,指出课堂教学中的长处和缺乏,然后总结反思,不断整改和提高,如田钢老师的《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张景霞老师的《法不容情》、《开展教育与科学》、邱萍老师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三次科技革命》、《我国环保的法律法规》等,胡振宇的《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运动》,秦献军老师的《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等。实践、听课、研讨、反思、总结、整改……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同时学生们在反复的探究学习实践中,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拟》、《开封市传统饮食文化》研究课题和征文《互联网时代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切都表达了在探究性学习中师生共同收获着课改带来的丰硕成果。二、课程实施校本格局的构建研究〔一〕、实施的两种形式:课程形态与学习方式形态有专家指出,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借鉴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也主要有两条途径,即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形态。如美国单独与融合两种形式并存,有些学校单独开设了类似“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融合与否关键在于学生和教师有无自然探究、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而且,“研究性学习”应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一种学习习惯真正渗透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如果不重视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注意由技术取向到文化取向的转变,而只把新课程嵌入旧课程课程结构之中,被称之为“驯兽型”教育的课程就仍然统治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空间。“研究性学习”课程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科教学仍沿用以前的完全接受式教学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就会受到损害,也就必然流于形式。因此,一方面认真实施教育部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单独开出研究性学习课程;另一方面借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之机,加强了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向学科教学渗透的研究。1、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操作与管理目前,我们学校高一、高二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课程分别安排在周一、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各一课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相互交叉和相互推进。从实施层面上看,我们习惯按时间段管理可能更便于操作一些。我校以一个学年为相对完整的活动时间单位。〔1〕、课程操作流程及“情景模拟——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反响矫正”模式学生从课外获取信息或从学校的选题指南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筛选、加工,分析研究,形成成果指导师在课内提供课题研究背景资料,然后结合学生选题进行分析,方法指导,组织论证交流,进行催促指导,最后组织评价交流。〔2〕、在开题论证和结题辩论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管理中运用情景模拟——典型示范——全面推广——反响矫正的模式。具体如下:【开题论证阶段】在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四、五周,我们组织了课题论证会。整个操作过程为:开题报告模拟→课题论证观摩活动→分班课题论证→局部课题再论证。主要论证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等。开题报告模拟我们于论证观摩活动的前一周挑选了13个课题小组进行开题报告模拟,从中挑选4~5个“预研究”做得比拟充分、优秀的课题小组,为全校观摩活动做准备。课题论证观摩活动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的不同,活动分两次进行。分别于十四周星期三、四下午,由学生进行主持,聘请五位教师担任评委。每次安排2~3个课题进行论证,上台论证的课题研究内容兼顾文理。主要程序是课题组成员上台,由其中一名成员代表课题组做10~15分钟的开题陈述报告,然后评委和台下的学生对其研究的课题进行提问,课题组的同学共同参与答复提出的问题,时间为5分钟,最后评审小组讨论,由评审组组长对其课题方案、陈述报告、辩论等作点评,并决定课题是否通过论证。从后来分班课题论证会上看,这样的观摩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分班课题论证在当周的星期五下午,我们统一筹划,组织了分班课题论证会。每班三位评委,兼顾文理,班主任担任评审组组长,由各班自行推选主持人主持班级里的课题论证会。大局部课题通过了论证,也有少局部没有通过。局部课题再论证对于还不能通过论证的课题,我们从不马虎了事。我们催促其对课题研究方向进行调整,对课题研究步骤进行补充修改。我们于十五周星期三下午对这些课题进行再次论证。活动的形式与上一次的课题论证会一样。【结题辩论阶段】在学年的第二学期第十三、十四周,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成果辩论活动。整个操作程序为模拟辩论→研究性学习学生论坛〔辩论观摩活动〕→分班结题辩论。模拟辩论我们分别于十三周星期一、二挑选了11个课题小组进行了两次结题辩论模拟,并邀请班主任参加,给每个课题组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我们从中挑选了4个优秀课题小组参加学生论坛。研究性学习学生论坛〔辩论观摩活动〕第十四周星期五,我们精心筹划,组织了首届研究性学习学生论坛。论坛由学生主持,五位老师组成评审组,主要程序是课题组成员上台,由其中一名成员代表课题组做10~15分钟的结题陈述报告,另一名成员同时演示多媒体课件,然后评委和台下的学生对其研究的课题进行提问,课题组的同学共同参与答复提出的问题,时间为5分钟,最后评审小组讨论,由评审组组长对其结题陈述、辩论等作点评,并决定课题是否通过辩论。分班结题辩论第十五周星期二下午,我们组织了分班结题辩论。每班三位评委,班主任担任评审组组长,由各班自行推选主持人主持班级的结题辩论会。2、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1〕、从两个层面整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呢?我们认为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着手。以整体而言,就是要克服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弊端,确立起能够凸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目前来看,有两种教学模式可资借鉴。①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发现法教学的根本步骤是:Ⅰ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让学生在疑问中提出自己的问题。Ⅱ将确定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小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方案。Ⅲ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有关资料,借以发现和解决问题。Ⅳ组织学生审查这些资料,从中引出应有的结论。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证实结论,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布鲁纳认为,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究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展。②建构主义的锚定式教学。锚定式教学又称基于问题的教学。它是一种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根底,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包括老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的教学。锚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Ⅰ创设环境。使学习在和现实情况根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Ⅱ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心的中心内容。Ⅲ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Ⅳ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Ⅴ效果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而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当然,借鉴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并不等于机械地照搬。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习情境,灵活地设计和安排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步骤。以局部而言,指针对研究性学习的某些成分、过程进行训练。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根本程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期,一般要求采用这种策略。因为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全然改变自己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不习惯;同时,由于缺乏经验,新的、凸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的效果也不一定很好。至于应该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成分、过程作为训练的内容,需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言,具体的方法也需要在已有的成功经验的根底上不断摸索。〔2〕、整合的六个原那么①开放性原那么。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不唯书、不唯上,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②差异性原那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同一知识点要能够从不同角度开掘新奇思路,提出各式各样、言之有理、具有背逆性的新见解。③开展性原那么。在集体授课制下,教学的每一个侧面和每一个环节都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个性、不断开展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确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没有两个像两滴水那么相似的儿童。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从似乎“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一个学生所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想方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欢阅读的书籍。④协作性原那么。集体动力理论认为,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一些如讨论、竞赛、辨论等形成,把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各自看法,互相启发;也可围绕某一专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展开辩论;通过这些活动可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使优差生间关系变得息息相关、沉浮与共;使他们各得其所,共同提高。⑤迁移性原那么。知识迁移有课内知识迁移和课外知识迁移之分。课内书本上有些知识是另一知识的局部或扩大,有的知识是另一知识的具体运动或变化形式,教师要适当地诱导,使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课外知识迁移那么主要是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某一学科上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⑥自主性原那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根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习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以及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坚持以上六个原那么,才能较好地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根据不同层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学生年龄、知识、能力、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尽管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我们不能对每一个学生都整齐划一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有不同的研究层次。①模仿性研究。就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研究过程、程序、思路,进行研究性学习。②程序性研究。是指在没有教师示范的情况下,学生自选或者教师指定某个小课题,在教师规定的程序过程中,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完成。教师预先提出实验的程序,学生按教师提供的程序去操作、记录、统计分析结果、查阅有关文献,写出实验论文或报告。③创造性研究。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小组,独立提出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独创性研究,教师只是针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辅导与辩论。经过学生的独立研究,学生将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形式,到达了创造性研究的目的。这三种研究层次,由浅入深,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开展过程。〔4〕、整合时学科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学习方式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的区别与联系。两者都包含有研究的含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不同的是:作为课程形态是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那么下,围绕某些课题、专题或工程,参照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和规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体验、了解进而初步学会进行探究性、开放性学习的课程。而学科教学中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仅仅是针对教学中某一问题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是学生自主研究,也可以师生共同研究,也可以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中出现的想法可当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沟通,研究的结果可以是对某一问题形成比拟全面的认识,也可以以书面形式或课题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占用专门的课时,也没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持续的渗透或贯彻一种教学观念,归根结底,就是要促使教师教法的改变和学生学法的改变。②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故而不应强调和追求它的即时效果,想通过1-2节课的研究性学习就到达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要求是不现实的。要有持续的、开展的眼光来看待研究性学习,要将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持之以恒,才能逐步改变接受性学习这一方式在学科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才能使课堂教学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③构建整合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都可能引起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也有待于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多种的,可根据研究的内容与主题,所采取的研究手段等构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有不同的模式。但是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充分注意以下几个要素:①学生主体性的表达要充分;②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明确;③学生研究的层次要清楚;④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④制定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要适切。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的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应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能力要求应相对集中一些,不要贪广求全。一节课内既要培养实验能力,又要加强思维训练,又要表达表达能力,更要突出创新精神,结果造成学生的研究变成走过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过程应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投影、多媒体、录像等〕不要务求花俏。教学手段的应用要符合教学的实际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地使用,真正使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扎扎实实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⑤处理好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很多是传授为主,学生是学习的受体,但也不可不管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可取的精髓。我们可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⑥明确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明确研究主题后,学生或个人、或小组进行自主研究。此时教师应深入到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动态,拨正学生的研究方向;而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独创性思维和想法要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⑦摆正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位置。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挖掘出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章节和内容开展研究学习;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教材,它表达了学生在每个年级应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所以,充分发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现有的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引起重现的。⑧为学生研究过程进行范例导引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开放性的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生疏的,学生刚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往往不知道每一步任务是什么,该怎么做,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源,如何检索和整理资料,怎样做好调查记录、研究记录、实验记录,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学生需要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指导,需要参考和借鉴其他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学生选题的自主性,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效果是不好的。一些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提供应学生一些案例是比拟可行的方法,学生可以“依样画葫芦”。我们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了“他山之石”、“学生成果”、“研究方法指导”等栏目,里面不仅有学生的课题报告,方法的指导,还有学生失败的原因分析,教师的提示等,从而为学生的研究进程进行示范导引,指导其开展课题研究。⑨为学生的研究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和人力资源研究性学习需要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因特网具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正逐步成为我们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如果能积极上网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和利用信息,将不仅有助于课题的研究,而且有助于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等信息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将因特网上的学习资源加以整合,同时鼓励学生向学校网站推荐资料,使学生不仅是网上信息的获取者,也是网上信息的提供者。我们在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导航和相关网站的链接,提高了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的效率。并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指导老师的有关信息〔包括专业特长、电子邮件等〕,指导老师既可以是本校的老师,也可以是外校的老师和校外的专家。对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自己课题的导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指导教师数量缺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调控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操作中,既有适宜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性程序,也有在课堂教学所必要的环节。同时还要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相关问题。1、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调查准备: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个别采访或利用课堂上设疑、讨论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倾向,师生共同交换想法,共同选择适合的、喜欢的教法或者学法指导。这是确立学生是否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和是否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的前提。〔2〕专题讲座:根据思想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概括介绍根底知识和根本线索,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同时教师做好了“留白”,即给学生进一步探求所关注的问题留下自由的空间并在此环节共同划定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留白”不仅在开始阶段应用,在指导选题和实施研究中也同样可行,关键要看学生活动是否需要。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需要情况灵活把握。〔3〕指导选题: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自身爱好和特长或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进行选题,无论哪种形式,都要遵循选题“宜小不宜大”的原那么,这要依据教材的给定范围,要考虑在选题时主要应用本范围的根底知识来说明和分析研究课题。确定题目最好的和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师生合作来完成。选题阶段,也是自由组合并确定课题小组的阶段。〔4〕制订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中要有研究目标确实定,要有指明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的设计。可以由指导教师或师生共同进行的评审、论证。这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5〕实施研究:安排集中讨论或专题点拨,保证研究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必要的物质条件;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惑要及时了解课题组的研究动态和进程;鼓励组际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指导学生作好比拟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利用正常课时,也延伸到课外,诸如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进行实际采访、调查等等……〔6〕撰写报告: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和围绕主题撰写研究报告。研究结果的总结形式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要恰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和实事求是的原那么。这一环节是学生组织素材、应用逻辑方法、锻炼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7〕交流研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汇报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研讨分享万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思想的共鸣和觉悟的提高。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局部。交流研讨有单组进行,也有多组合作进行,这根据学生研究内容和学生的选择意愿来进行。这一环节可以结合评价来进行。交流研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锻炼能力、正确评价、激发情趣和创新意识。四、案例论述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讨〔邱萍老师〕思想政治课也必须尽快构建适应时代、富有实效的新体系,推动学生个性的开展和诸多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方法单一,主要以灌输为主,教育形式简单化,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性,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抹杀了学生的能动作用,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窒息和摧残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泯灭了政治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个性,使政治课变得呆板、单一,枯燥无味。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改革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倾向,以及转变学生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精神和积极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促进其个性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整合方法形成了不同的形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试从整合的对象角度总结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类型。〔1〕教材问题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提出问题是开展研究的首要条件,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孔子也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然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问题,要么提出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实际上,学科教材本身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问题库”,政治教材的内容本身就是从自然、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如笔者在复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知识点时,据笔者的推断分析,应该说高三学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清楚的,而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理解有误区,尤其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否有立法权的认识,如在做这一题目时:据我国宪法规定,以下正确划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权限的是: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B、最高国家立法机关与地方国家立法机关。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D、最高司法机关与地方国家司法机关。多数学生易错选B项。于是,笔者围绕“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否有立法权”的知识点〔易错〕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通过讨论、探究,可以从三个角度说明不选的理由。第一,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96条规定:“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这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力的唯一机关。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单一制国家,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如果地方各级人大也是立法机关,是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相符。第三,从理论上来,对“立法”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理论界对我国是一级立法还是二级立法,存在不同的意见,但我国宪法是从严格意义上使用立法概念的,我国实行一级立法体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虽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但不能同最高国家机关的立法职能等量齐观。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了问题的实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从中体会获得探究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又如,对“信用消费”,“我国的外交政策”,“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等等,皆可采用此法进行。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梳理,重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的情境,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提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从这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式的探究学习。从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转为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从迷信教材到平等地审视教材,把教材本身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教材的挖掘,使学生能把握政治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及教材中的重难点。〔2〕社会热点探究。政治学科本身要求要关注时事,密切联系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愿意接受。社会热点本身又包含了新知识、新信息和新问题,将之引入课堂,不仅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会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而且充实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其做法是①教师发布社会热点——学生结合教材自由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发言点评;②学生共同搜集社会热点——师生共同讨论热点——学生撰写社会热点综述报告;③教师发布时政热点——学生分组探讨——全班讨论发言。如在复习“一国两制”的知识点时,我首先公布近期发生的与台湾有关的一些事件:美国的对台政策,我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有关内容等,提出“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的探究”。以台湾问题为载体,进行政史地三科知识的综合复习,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时政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以“台湾问题”为中心,整合教材相关的根底知识,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文综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根底。事实说明,通过探究,学生能从政治、历史学科角度,运用历史史实、国际法、国家结构形式等方面知识批驳“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及美国干预我内政的错误与荒唐,认识到“一个中国”原那么的正确性,既掌握了教材中的根底知识,又能领会并支持党和国家对台方针政策。学生还可从地理角度〔战略地位、自然资源与大陆经济上的互补性等〕,从哲学角度分析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及现实意义,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学科的整合,做到有广度;并能抓住某一角度透彻分析,做到有深度。〔3〕社会实践探究。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根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知识技能的应用,侧重点在于问题的解法。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那么。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切入点,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从而到达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和创造潜能的目的。例如,复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时,针对开封本地的实际,笔者设计了“开封市非公有制经济的……”的探究性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充分讨论,自选课题。有的学生谈“……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的学生谈“开封的崛起”等等。让学生通过访问、社会调查、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数据,在这一根底上进行探究。在这里,教师应有方案地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与有关企业、工厂单位等进行联系,并指导学生制定有关方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方便。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内化的根底上,到达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4〕学习体验探究。这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善于把握时机,创设情境,引生入境,让学生投入,从而使学生获得感悟和体验。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重视学习的体验。因为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缺口。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在体验的根底上,进而形成“创造”的观念意识。如,高一思想政治课《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框的想一想小栏目:“有人认为夏天购置皮衣冬天卖,冬天购置空调夏天卖可赚大钱,你认为如何?”按课本的参考答案只认为这样做的人是利用价值规律为自己效劳,使自己赚更多的钱,主要是根据供求影响规律。而实际上应受到的启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认识价值规律就可以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效劳。假设按原有的答案,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会认为这样做一定能赚很多钱。然而,如果片面地把这一价值规律的原理,应用到任何社会实践中,有时就会出错误。为此,笔者首先让全班的同学展开讨论:“夏天购置皮衣冬天卖,冬天购置空调夏天卖是否真的就可以赚大钱?”学生立即反响:“不一定!”我进一步发问:“为什么?”讨论结果有的认为,群众心理会影响供求;有的那么说,款式、生产率、奖金周转、保管费、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等都可能影响供求关系。然后,笔者就提供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商品销售中的“季节与反季节”、“面对商品换季,购置者的盘算”、“大甩卖、有奖销售、囤积货物”等,国家允许吗?并指导学生作社会调查,通过调查实践,加深了对价值规律内容以及如何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效劳原理的理解。因此,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经常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与教材密切相干、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访问、调查、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活动,能使学生在加深对原理理解的根底上,开拓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使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场所;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校外,利用课余时间,成立课题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突出政治学科的特色,增强政治学科的吸引力。但在具体运用中,必须遵循如下相关原那么:第一,趣味性原那么。即在教学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重新整理,拟出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交给学生,然后由他们自愿组合,制定学习方案。第二、可行性原那么。就是所研究的问题,与政治课的教学或复习的单元知识,与学科知识体系学习要相近或相融。这便于学生研究问题时找到理论的支持,使学生感到有获得成功的期望。第三、教育性原那么。在对问题确实立时,要考虑到寓于其中的思想教育性,像查阅资料的途径,实践单位的支持程度等;还要考虑到它的综合性,即所选问题是否是相关学科的相交点,可否有多领域的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的兴趣与真实的事例密切地相连,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任务”与生活化的“问题”相结合,这必然使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和谐的交流、合作以及有自豪和成就感之中;也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开展自己的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突出政治课教学的生动、鲜活、有趣、实用和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五、课程实施效果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实现课程目标,发挥教育导向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与方法。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加自尊和自信,改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根本目的。同时,可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和提高课程的质量,为改良课程教学提供反响信息,促进课程本身的完善。因而必须将评价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评价对象和主体的多元化,只有多种评价形式并用,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鼓励和管理作用。要采用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有机结合的评价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评价中来,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其次,既重视课程研究的直接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不仅重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的评价。每一次研究都有不成功的可能,要注意评价与指导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及时调整和修改研究方向。因此,评价的重点应放在研究的过程上,其评价指标的权重向过程倾斜。第三评价指标宜粗不宜细,评价的空间宜宽不宜窄。评价指标应以鼓励学生客观地评价自觉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更应注重鼓励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粗线条的评价指标,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少受束缚,充分发挥出个人与小组的创造力。在评价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不要以学生某一次研究的得失而给学生下定论,要提供更多的时机,使学生可以有重新开始的时机。在实践中,我们从课程本身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师组织管理与指导的评价等三方面进行了实验与探索。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本身的评价就是对课程设计的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实施的效果以及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价。目的在于保证学校研究性学习在学校整个课框架中有其特有的课程定位、原那么和价值,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方案。在评价手段上,我们采取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侧重定性分析的形式。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全体学生和指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价我校研究性学习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主要收获等。〔2〕学生的心得体会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个人研究记录本,要以周记、学习体会的形式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与收获记录下来。〔3〕学生、教师座谈会为了了解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师生对课程的反响等,我们分别召开了屡次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师生们提出了课程组织、实施、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困惑,对如何完善课程建设发表见解。2、学生学习的评价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探究的课程,实施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变化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同时它也可帮助我们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更好地加强课程管理,不断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我们是这样做的:〔1〕学生课题组的成绩由方案设计成绩、实施过程成绩、结题报告成绩、结题辩论成绩四局部构成,我们设置的权重分别为20%、40%、20%和20%。然后将课题组课程成绩按90分、80分、70分、60分以上划分为四个档次,分别定等级系数为1、0.95、0.9、0.85;课题组成员课程成绩等于个人表现成绩乘以课程成绩等级系数;最后,将学生个人的成绩以A、B、C、E四个等第记入学生个人的学籍档案。〔2〕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对小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我们要求每个课题小组制作一个“档案袋”,里面包括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每次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收集到的资料以及活动照片、录音等所有与课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这个“档案袋”作为课题小组实施过程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有比拟大的真实性。〔3〕我们特别设计“学生个人表现评价表”,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师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性、完成任务情况等进行评价。〔4〕评选优秀课题组、学生。为了表彰研究性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我们每学年组织了校、班级优秀课题组和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根据研究性过程的标准性、小组合作性、积极性等标准评出优秀课题组和优秀学生,并进行大会表彰。3、教师组织管理与指导的评价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主要通过检查每位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填写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记录》,内容包括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形式、对学生的评价等,并与学生的研究记录结合进行。并且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在课程实施的中期,由学生课题组对每个指导师的指导态度、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而且对每次指导教师交流会议进行考勤。第三局部成效与反思研究性学习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学科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开展研究性学习三年来,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老师与学生一起边实践边摸索。教师撰写多篇研究论文,学生局部课题成果或案例已选送市评比,课题研究的开展,受到了广阔师生和家长的普遍欢送并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开展,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行动的反思。一、课程实施行动的成效〔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1、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小组一开始把握不住研究内容,做了很多无用功;有些小组到单位采访,因为没有事先预约而遭到拒绝;有些小组上街调查发问卷,行人不理解不配合等等。但学生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努力,他们为自己取得小小的成功而兴奋。中期问卷调查显示,83%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比拟喜欢,78.7%的学生认为自己体验到了活动过程中艰辛与快乐。高一〔1〕班王震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每件事的不易。因为累,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想过放弃。尽管如此,我还是坚强地一步步地走过来了。在组员间,我也较好地处理了关系。当一个又一个困难被我们征服,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决了。研究性学习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添上了精彩的一笔。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提高,还收获了坚强的信心。因为快乐,我一次又一次地丢掉放弃的念头。我享受着这累并快乐着的生活。”2、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不少问题的解决,要借助于查找教科书以外的资料,从而拓宽了知识面。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3、学会了与人交往与合作课程的实施给了学生最直接的社会体验,他们走出课堂,从中认识了社会,了解了他人和自己,学会了交往与合作。在问卷调查中有84%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会交往和合作。高二〔2〕古钰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一个集体,有不同性格的同学,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但如果加一些宽容作为润滑剂,那将会擦出热情的火花。”曾莉莉同学也写道:“调查表分发工作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启迪并没有结束。通过这一次,我学到了一些待人处事的方法。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与人打交道,往往比工作本身更具挑战性,我的能力又一次得到锻炼。”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家乡的经济开展,以此为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的课题比拟多,如“开封的饮食文化”,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可见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5、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一次研究性学习座谈会上不少学生说: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比以前更加细腻,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有的学生说:我们学会了调查方法,特别是问卷的设计。在中期调查中显示,61.4%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42.3%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给了教师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提升水平和自我开展的时机。1、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了研究的成功与失败,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过去的挑剔转变为今天的欣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全面开展。在平时与教师的谈话中,教师认为“这种体验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不可能获得的”,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体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欣赏学生、为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学会欣赏学生,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