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_第1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_第2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_第3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_第4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期,一些诸侯国君和宗族、贵族对国家政务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说明当时()A臣民参政权力提高 B.贵族与君主矛盾激烈C.封建制度开始建立 D.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一些诸侯国君和宗族、贵族对国家政务拥有相当的参与权,说明国君受到宗族和贵族的制约,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国君的权力受到制约,而非臣民参政,也不是矛盾激烈,排除AB项;封建制度开始建立起始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为汉代选官辟除制度(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组织结构示意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该制度()A.实行自下而上的选拔程序 B.有利于发挥所属官吏积极作用C.成为底层民众上升主渠道 D.重点考查被举者乡里舆论评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代选官辟除制度,即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中央及地方官吏都可自行聘任僚属,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所属官吏的积极性,B项正确;选官辟除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选拔程序,排除A项;汉代选官辟除制度,面对的是官吏的僚属,而非底层民众,排除C项;汉代选官辟除制度,面对的是官吏的僚属,而非乡里举荐,排除D项。故选B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建有许多坞堡,坞堡环境下“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曰:‘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由此可推知()A.坞堡起了凝聚作用 B.坞堡具有田庄色彩C.北方生产形式多样 D.南北经济差异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中“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可知,坞堡使得家族之间的联系得以持续,即坞堡起了凝聚作用,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坞堡对家族联系的作用,未涉及到其带有田庄色彩,未涉及到北方生产形式的多样,排除BC项;材料只有北方经济,未涉及到南方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4.唐时,都护府“掌所统诸蕃慰抚、征讨、斥候,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录勋功,总判府事”。由此可知,唐都护府()A.主要负责督查少数民族政权 B.具有军事与民政双重功能C.推动了中原和边疆经济交流 D.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掌……征讨……诸赏罚”可知,唐朝都护府具有军事与民政双重功能,B项正确;唐朝都护府除了有督查少数民族政权的功能,还有军事上的功能,不分主次,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都护府的军事和民政功能,未涉及到中原和边疆经济交流,排除C项;都护府可以减少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但不能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5.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户籍制度是社会等级制度的延伸,元代算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混乱和繁杂特性最为突出的时期,而这种繁杂的户籍制度即便在技术能力十分发达的当今社会,都有点无所适从。该学者意在强调元代()A.户籍管理效率非常低下 B.社会等级层次过于分明C.行政管理制度极不科学 D.统治阶级压榨相当残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元代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混乱和繁杂特性最为突出的时期,说明元朝的户籍管理效率非常低下,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户籍制度,没有体现等级层次,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户籍制度,而非行政管理,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户籍管理,而非统治阶级的压榨,排除D项。故选A项。6.宋时,乡绅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于官治外另立乡民自律约文,具有乡民公约的意味。明时,明太祖“命户部下令天下民,每乡里各置木铎一,内选年老及替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即为《六谕》,这也成为明朝基层教化的总纲。这一变化使明代()A.乡约与法律正式合流 B.基层治理效果日益凸显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道德法律教化功能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乡约具有乡民公约的意味,而到明朝,明太祖下发《六谕》,成为明朝基层教化的总纲,说明明代的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C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乡约与法律的合流,《六谕》非法律,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国家插手乡约,没有描述效果情况,排除B项;“功能趋同”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没有提及法律,排除D项。故选C项。7.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该诏令的颁布()A.强化了民众参政议政职能 B.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C.改变了清政府的政治制度 D.成为变法失败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变法期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光绪皇帝的措施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具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B项正确。戊戌变法的群众基础薄弱,因此并未强化民众的参政议政职能,排除A项;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清政府的政治制度并未改变,排除C项;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力量弱小,顽固派掌握实权,排除D项。故选B项。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的公务员制度被地方割据势力看作是蒋介石集团进行人事渗透、瓦解统治的阴谋,所以他们对公务员制度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在公务员任用方面,各地方实力派拒不执行或变相执行公务员任用法。这一状况会导致()A.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受影响 B.中央官员选拔受到制约C.国民政府一党专制的形成 D.地方割据势力进一步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势力抵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极易出现出现任人唯亲等现象,使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受影响,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公务员任用,而非选拔,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公务员制度的施行,而非国民党一党专政,排除C项;地方抵制制度的实施,是其势力加强的表现,而非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9.1964年2月10日,台湾所谓“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正式声明与法国“断交”,台湾当局于当天午夜接见法国代办萨莱德并面递所谓“断交”照会。材料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A.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出现 B.中法两国正式建交的发生C.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D.美国霸权主义政治的使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致使在2月10日,台湾当局与法国声明“断交”,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法建交,与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关系不大,排除A项;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与台湾当局与法国声明“断交”,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中法关系,没有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所示可用于()A.揭示新中国的经济结构 B.反映中国机械化生产成果C.印证袁隆平的突出贡献 D.说明中国粮食危机已消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及近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南方水稻亩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增加,这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关系,据此可判断,当代中国在水稻产量方面的努力,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水稻产量,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变化,也无法反映机械化的成果,排除AB项;中国粮食危机已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为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该图可以侧面说明()A.原始畜牧养殖出现 B.铁器农耕广为传播C采集渔猎完全终结 D.河流农业生产特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时期。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描述的信息,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特点相关,可以侧面说明河流农业生产特色,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耕作信息,而非畜牧养殖,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判断是否为铁器农耕,排除B项;采集渔猎完全终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2.1354年,在英国召开的议会上,下议员集体向国王发起公共请愿,愿大宪章在此次议会上得到宣读,并且在整个王国得到严格遵守。该请愿随后得到了国王的积极回应,大宪章进而得到确认并以王国法令的形式正式发布。材料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基础奠定 B.教权与王权矛盾消失C.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D.国王已成为国家虚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54年(英国)。根据材料“下议员集体向国王发起公共请愿,愿大宪章在此次议会上得到宣读,并且在整个王国得到严格遵守。该请愿随后得到了国王的积极回应,大宪章进而得到确认并以王国法令的形式正式发布。”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可见议会权力逐渐增强,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C项正确;1688年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政治基础,《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教权的内容,排除B项;18世纪初,随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国王彻底走向统而不治,排除D项。故选C项。13.1804年,法国颁布《民法典》,该法典中多数习惯法,特别是巴黎习惯法,在适用的过程中,仍需要用罗马法的理论解释。这说明法国()A.民法典以罗马法为母法 B.统一法律的进程加快C.法律的适用程序较完善 D.法律深受罗马法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4年(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颁布《民法典》,该法典中的多数习惯法,仍需要用罗马法的理论解释,说明法国的法律受到罗马法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民法典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而非以罗马法为母法,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民法典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而非统一法律,也没有体现适用程序信息,排除BC项。故选D项。14.工业革命后,英国及其他地方的农业实现了飞跃性发展,这一发展为城市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从更好的铁制工具到脱粒机,久居乡村的人们从习惯平淡变为追求利润。这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乡村的变革 B.维护了工人和农民的利益C.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D.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及其他地方的农业实现了飞跃性发展,久居乡村的人们从习惯平淡变为追求利润,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变革,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乡村的影响,而非维护工人利益,也不是城市化,排除BC项;材料描述的是影响具有积极的成分,而非消极,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内容主要表明()国家社会保障支出或财政赤字英国1991年政府社会保障开支为720亿英镑,1992年增至760亿英镑,1994年达800亿英镑,为整个财政预算的40%左右。1994年英国财政赤字为500亿英镑。法国1992年社会保障赤字为150亿法郎,到1995年已猛增至640多亿法郎,目前法国财政赤字累计总额高达4000亿法郎。瑞典瑞典1994年政府财政赤字为1900亿瑞典克朗,内债9950亿克朗,外债3850亿克朗,这些巨额债款大部分用于社会福利开支。A.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历史较短 B.西方基层保障体系尚不完整C.欧洲部分国家经济危机严重 D.过度社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在财政预算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表明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社会保障的支出,而非发展史,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财政负担沉重,没有体现基层保障体系是否完整,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经济危机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6.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这()A.说明了共建“一带一路”基本内涵B.反映了共建“一带一路”国际背景C.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主要原则D.肯定了共建“一带一路”重要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当今世界的变化和局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而非是基本内涵、也不是主要原则和主张,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清初设关征税150余年间,关税主权始终属于清政府,绝对不容外国政府和外商置喙。税则随时修改,税率自由增减,货税视国计民生而定其征免,商埠因时代需要而定其启闭。关税自主权,金瓯无缺;历代沿用的关税政策,保持未堕。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对于英国所提的严酷条款,未尝稍持异议。于是关税主权遭受侵夺,清政府一向坚持的自主税则,饱受摧残。——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材料二下表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订立前后新、旧税率比较表货物品名单位旧税率新税率法定税率实征税率进口货物棉花一担0.2981.7400.400洋布一匹0.0690.3730.100漂白纱布一匹0.2850.7020.150棉纱一控0.4832.4061.000罗纱一丈0.7121.2420.150出口货物南京丝一担15.27623.73310.000广东丝一担8.57610.57010.000茶一担1.2796.0002.500木棉一担1.8442.6510.250砂糖一担0.2590.4751.000——摘编自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根据协定税则,中国只征出口税每担2.5关两而英国则征进口税合10关两,美国更高,可至21关两。美国对中国米课进口税每包二角二分,而中国对美国面粉根本不课进口税;美国对中国植物油课进口税率25%,而中国对美国煤油课进口税率5%……结果形成中国进口税极度低下,出口税高于进口税的奇异现象。中国关税税率如此之低,既达不到充当财政收入的目的,更谈不上保护生产的作用。——摘编自侯吉昌《西方列强在华海关税则制定权的获得——以两次鸦片战争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关税自主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述1843年后清政府关税的情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答案】17.变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原因: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西方列强掠夺原材料与扩大国际市场的需要。18.情况:主要进出口产品税率大都明显降低,出口税高于进口税,协定关税处于畸形状态。影响: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清政府的海关财政收入减少;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日益瓦解;便利了西方工业品对中国的倾销;阻滞了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自清初设关征税150余年间,关税主权始终属于清政府,绝对不容外国政府和外商置喙。”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根据材料“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对于英国所提的严酷条款,未尝稍持异议。于是关税主权遭受侵夺,清政府一向坚持的自主税则,饱受摧残。”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原因:根据材料“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对于英国所提的严酷条款,未尝稍持异议。于是关税主权遭受侵夺,清政府一向坚持的自主税则,饱受摧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及西方列强掠夺原材料与扩大国际市场的需要。【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情况:根据材料“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订立前后新、旧税率比较表”可知,主要进出口产品税率大都明显降低,出口税高于进口税,协定关税处于畸形状态。影响:根据材料“根据协定税则,中国只征出口税每担2.5关两而英国则征进口税合10关两,美国更高,可至21关两。”可知,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根据材料“美国对中国米课进口税每包二角二分,而中国对美国面粉根本不课进口税;美国对中国植物油课进口税率25%,而中国对美国煤油课进口税率5%”可知,清政府的海关财政收入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日益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便利了西方工业品对中国的倾销,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的经济走向垄断的阶段,加之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由竞争的经济进行干预、协调及必要的控制。新兴产业部门的兴起,就要求不断建立与此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城乡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提到日常工作程序中来。面对当时的要求,旧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不能适应的,文官制度开始确立和发展起来。——摘编自杨明《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作用》材料二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尽管西方国家一战后党派斗争非常激烈,政府更迭十分频繁,但因文官不介入政党纷争,政治上保持中立,政党斗争的结局也就对文官没有什么影响,文官不与政府共进退。文官也不用担心政治风云变幻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有利于他们钻研业务,增强事业心。加上西方不少国家在战后纳入“劳动契约关系”,规定劳资之间的纠纷通过谈判解决,资方、国家向工人实行“让步政策”,给予他们较高福利和保障其就业等,这些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政局稳定起了很大作用。——摘编自李业盛《从西方文官制度看建立有我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答案】18.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的形成;新兴产业部门兴起;城乡及人口结构的变化。19.积极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代议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行政人事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保证了政府机构的稳定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繁荣和政局稳定。【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西方)。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由竞争的经济进行干预、协调及必要的控制。”可知,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的经济走向垄断的阶段”可知,垄断的形成;根据材料一“新兴产业部门的兴起,就要求不断建立与此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可知,新兴产业部门兴起;根据材料一“城乡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提到日常工作程序中来。”可知,城乡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西方)。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可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代议制;根据材料二“文官不与政府共进退。文官也不用担心政治风云变幻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有利于他们钻研业务,增强事业心。”并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中立原则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促进了行政人事管理科学化的进程;根据材料二“文官不与政府共进退。”可知,保证了政府机构的稳定性;结合所学从治理水平的角度来说,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根据材料二“给予他们较高福利和保障其就业等,这些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政局稳定起了很大作用。”可知,有利于经济繁荣和政局稳定。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工智能的广泛渗透应用与快速迭代更新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线索之一,其本质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以生产力学说为指导,推动和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到现实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此外,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工具的传统印象,解放了劳动者。可以说,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摘编自闵江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材料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担心会出现不当营销行为,从而扭曲市场规则,考虑并制定规则在法治框架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滥用个人隐私、结成不正当联盟,以及有意或无意利用算法营利的现象。人们认识到,这种后工业社会的新型网络结构并没有使所有人受益。完善人工智能市场公平机制涉及一系列问题,要以实施政策、指导方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程序以道德、透明和公正的方式开发、部署和使用。——摘编自丁元竹《为人工智能发展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答案】19.表现: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大量运用;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各个领域智能化创新得到鼓励;无人仓库、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纷纷出现。20.简评:人工智能作为实现人类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生产工具,极大地解放了劳动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着应用领域受限、伦理道德规约缺失、与生态生产力矛盾突出和人工智能用于服务资本增值的畸形发展等现实困境,这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健康快速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表现:根据材料“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大量运用;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各个领域智能化创新得到鼓励;无人仓库、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纷纷出现等角度进行说明。【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评价:根据材料“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可知,人工智能作为实现人类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生产工具,极大地解放了劳动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根据材料“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担心会出现不当营销行为,从而扭曲市场规则,考虑并制定规则在法治框架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滥用个人隐私、结成不正当联盟,以及有意或无意利用算法营利的现象。”可知,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着应用领域受限、伦理道德规约缺失、与生态生产力矛盾突出和人工智能用于服务资本增值的畸形发展等现实困境,这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健康快速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任何法律制度都会受到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演变也不例外,它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