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管理消融了国界_第1页
全球化管理消融了国界_第2页
全球化管理消融了国界_第3页
全球化管理消融了国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全球化管理消融了国界(职场经验)当今,信息交流越来越自由,原有的地理障碍已不再是画地为牢。对经理人而言,在信息流通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建立种种战略和组织,以便应付一个无国界的世界所需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创业者商学院供《IT时代周刊》专稿)

地图上,国与国之间的界限相当清楚。然而,在一张竞争图上,金融与企业活动川流不息,使得这些疆界已大多消失了。

是什么力量把国界甩掉了呢?信息的流通可能是最具持续性的因素。以前都是政府先独占这些信息,经过一番加工之后,以其认为妥当的设计形式分配。而在今天,人们越来越能直接从世界各个角落获取需要的信息,这对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等距离”管理

即使一些已经开始全球化的公司,他们的经理人依然不免存在短视——虽然其竞争范围已经扩展至全球,他们还是认为,在地缘上跟本土最为接近的顾客是最有利可图的,因为他们对这些顾客知之甚详。他们可能同时在十几个国家都设有工厂或实验室,全球各地也可能有他们的产品。然而,到头来,他们的眼光还是没有越过本国的界线。

没有一位有责任感的经理人,会故意搞出散乱而漫无目标的战略。然而,只有极少数的经理人,会把主要的顾客群一视同仁地看成是和本国顾客一样,拟出对策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不管贸易数字结果为何,本国市场通常还是他们关心的焦点。海外市场就不一样。像“海外”、“分公司”、“关联企业”等字眼,都是用来把本国运营的情况跟其他国家区分的。而这种现象,极少在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公司里被观察到。

不久前,日本一家生产设备制造商的主管推掉了几个重要的会议,去参加当地经销商的丧礼。我问他会不会也对某位比利时的经销商做同样的事情,因为这位经销商每年所做的生意都要比日本经销商多。

其答案当然是毫不含糊的“不”。可能总部会要相关的欧洲区经理发个吊唁函,仅此而已。然而在日本,在传统的要求下,这位高级主管非出席不可。我提醒他说:“日本的传统并非就是一切啊!”毕竟,他是一家全球公司而非日本公司的主管。因为违反了“等距离”的原则,所以他的出席便把代理商之间的区别强调出来了。

“等距离”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笨拙,然其主要规则就是:把全球摆在第一位。以本田为例,它在日本、北美和欧洲都有制造工厂——这三个都是铁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经理人并不把公司区分成日本与海外地区来发展业务。事实上,在本田的辞典里是没有“海外”这个词的,因为公司把本身看成是和主要消费区等距的。

没有办法可以避免或克服短视现象,等距的观点有其不同的形式。不管经理人怎么做,建立一套观察与思考都国际化的价值系统,乃是进入今天无国界经济所必须达到的底线。

并非平均值

假如你身为一家卓越的汽车公司的主管,你要为“铁三角地区”市场里的各个不同区域,设计不一样的车型,你就得开发出四五十种款式。但你手下并没有足够多的世界级工程师,钱也不够。更糟糕的是,根本没有一种能够解决你问题的“全球适用”的汽车存在。美、日、欧各个市场有着不同的偏好与需求,而身为全球性的大公司,你又无法将“铁三角地区”的市场一笔勾画出来。在这些地区,你都得冲锋陷阵,推出一流品质的成功产品,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是日产的主管,第一步要做的是:仔细查看三大地区各主要市场居主导性需求的车型是什么。比方说,由于纳税政策的缘故,在英国所开发的车型空间要大。而在美国,就得开发出华丽时髦的“Z”型和四轮驱动的家用车型。上面这些车型乃是日产的总裁久目友高所称的“主流”车型。这种产品经过精心设计,以求适合特定国家的主要市场和特定的需求。一旦你手上有一国主流车型的一览表,便能责成铁三角其他地区的主要管理人员,看看哪些车型要做某些小幅度的改变,以适合区域性的销售需要。

久目先生如是说:有了这样的构想之后,我们便能将全球市场所需要的基本车型分成两类。其中有80%的销售车型是针对个别国家全国性市场的需要设计的,然而我们也没漏掉剩下的20%,我们还对每国的主管提供一系列附加的车型,以满足地域性的需求。采取这样的一种战略,使得我们能够全力对付每个核心市场,同时也对地域性的偏好提供额外的车型。我们跟工程师们说,要设计“美国人”、“欧洲人”或“日本人”的车型,假如日本人也喜欢我们市场所设计的“美国人”车型,那真是锦上添花——低成本、高销售,多多益善。

然而,我们的挑战乃是要避开蜻蜓点水式地讨好每个人,但却落到得不到任何一个人喜欢的陷阱里。如果日产公司以日本工程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设计出可以销售到世界各地的全球性车型,事情又会如何变化呢?工程师们唯一可能的回应是,把各国不同的品位都加上去,然后除以国家的数目,这样求得一个粗略的平均值后,再对不同市场做细微调整。

然而,在生产战略上,无国界的经营管理并非靠平均值的方式。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品位会融汇出普世喜爱的东西来。创造普世皆爱的产品,这本身是一种错误的诱惑。

在日本,也有数目虽然少但需求相当明确的消费团体,想买在美国相当受欢迎的那种“Z”型私家车。在销售的旺季里,日产“Z”型车在美国每月的销售量大约是500

辆左右,在日本则只有500辆左右,这500辆当然是漂亮的额外出击,增加额外的收入。

事实上并没有所谓举世通用“混合构成”的车型——比方说后轮轴来自日本,刹车系统来自意大利,动力传动系统则来自美国,由这些组成在五大洲都令人心动的车型。我们在此不妨以报道选美比赛的图片新闻为例,让人们在参加选美的人当中选举最美的五官(而不是整体的脸)——比方,这个人选出最美的鼻子,那个人选出最美的嘴巴,另一个人又选出眼睛等等——组成一张拼凑图,这张肖像图绝对不会非常动人,看起来肯定怪怪的,缺少整体美感。

找出问题所在

市场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消费者的偏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下来。在日本,人们传统上偏好的饮料是碳酸柠檬汽水。跟古奇牌皮具不一样,消费者的需求并不会把可口可乐“拉进”市场,因此,可口可乐要打好根基,把产品“推销”出去。

今天,因为可口可乐把扎根工作完成得很好,所以它成了全球热门的品牌。但是它走的路线却不一样:它的每一个市场都是经过长期的惨淡经营,才把整个企业系统根植于当地。对于产品而言,只有采取寸土必争的精神才能拓展需求。可口可乐要培养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只能一点一滴地培养。

对于一般的产品项目,因为其价格低,购买的频率高,运用技巧上的“本土化”是极为重要的。对于这类产品,假如你不把企业系统根植到每个主要市场,就没办法在全球市场上出人头地。

可口可乐在日本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为70%。它不但花了不少时间,还投下资本增强各地运营能力,特别是它的直销力量和自动售货机。可口可乐第一次进驻日本时,人们对其中复杂而又多层的分销系统无法理解。所以,它利用各地装瓶机器设备的资本,重建其在美国行之多年的那种销售力量。这是一种重大而目标明确的固定投资,然而却物有所值。这为日本本土的销售游戏增加了一种新玩法。它不是在海外遥控取得这种成功的,而是通过直接在本地组建运营系统实现“本土化”。一旦公司十足地“本土化”,便可通过同一个销售网络,带动可乐以外,像果汁、运动饮料、维生素饮料和罐装咖啡的销售。

在日本跟可口可乐竞争的国内外公司,其在广告费用上投下的上千万美元,竟如同洒在沙漠上的小水滴一样。假如这些公司只在这方面拼命使劲,是不可能有开花结果那一天的。假如它们没有建立自己特有的本土化运营力量,就难以跟可口可乐匹敌。

一旦全球经营的成功是靠着每个市场的运营力量,那你就得跟每个市场上目标明确的竞争者打一系列的本地战。你一定得在那个市场变成真正的“本土化”才行。

未能建立起强大“本土化”的公司,很容易就把可口可乐与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