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2.只用一种试剂将H2SO4、NaOH、Ca(OH)2三种无色稀溶液一次性区别开,这种试剂是A.酚酞试液 B.Na2CO3溶液 C.BaCl2溶液 D.CO2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Al(NO3)3 B.CaCO3 C.Al2(SO4)3 D.Fe(NO3)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B.区分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取样,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温度变化C.制备氢氧化钠溶液:将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饱和石灰水混合,过滤D.现有NaOH、稀H2SO4、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5.将50克镁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3.6克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A.226.4克 B.222.8克 C.172.8克 D.无法计算6.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C.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更快地吸收白烟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ABCDA.A B.B C.C D.D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CO2+2NaOH=Na2CO3+H2OB.Na2CO3+CaCl2=CaCO3↓+2NaClC.Al+CuSO4=AlSO4+CuD.H2SO4+BaCl2=BaSO4↓+2HCl9.化学小组探究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时O2和CO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B.蜡烛发生了不充分燃烧C.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10.氯乙烷可用于烟雾剂、冷冻剂、局部麻醉剂、杀虫剂等用途、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氯乙烷属于有机物②氯乙烷分子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③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2H5Cl④氯乙烷气体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B.0℃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Na2CO3D.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都恰好变为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12.某种金属混合物样品由镁、铁、锌三种金属中的两种金属组成,取5.6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8g氢气。则此样品的组成是A.镁和铁B.镁和锌C.铁和锌D.无法确定13.开封是八朝古都,特产丰富,小吃闻名。下列特产或小吃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花生糕B.汴梁西瓜C.黄焖鱼D.炒红薯泥14.青岛是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能含MgCl2、CaCl2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同时验证可溶性杂质是否存在。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Ⅰ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B.Ⅱ、Ⅲ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C.沉淀b中共有三种物质D.最后还要加入适量盐酸,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15.下列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B.过滤C.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倾倒液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水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命吸管”(如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活性炭和碘的树脂(除去钙、镁离子)等。其中活性炭起到_____作用。经过该“生命吸管”净化的水是_____(填“硬”或“软”)水。据报道,近日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二硫化钼分子(MoS2),钼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在二硫化钼的催化下,水能够较快的反应释放出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填序号)。A提高实验效率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C节约能源②a.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如图2中的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b.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③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为4.9g,回收的氯化钾的产率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18.(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现有以下八种物质:A.氮气;B.干冰;C.盐酸;D.小苏打;E.熟石灰;F.食醋填字母(请从A~F中选择适当的物质):①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单质是____________②厨房里常用调味品__________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A~F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现有A、B、C、D四种溶液,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四种溶液样品,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ABCD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其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填字母);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含有哪些离子?经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对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探究。小刚的实验操作:取样,用pH试纸测得滤液的pH约为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滤液中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小明的实验操作: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请你对小明的实验做出评价_____。小组同学经过合作与交流,最终确定了滤液中的离子成分。上述探究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确定实验最终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首先可以依据已有知识和题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比如:可以推断出_____。然后再选取合适的试剂,对_____进行探究即可。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错误。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C错误。D.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故D错误。2、B【解析】A.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错误;B.Na2CO3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能将三种物质鉴别开,正确;C.BaCl2溶液和NaOH、Ca(OH)2都不反应,不能鉴别,错误;D.CO2和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无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错误。故选B。3、A【解析】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氮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Al(NO3)3。故选A.考点:化学式4、D【解析】

A、除去NaOH固体中少量的Na2CO3,加足量的稀盐酸,盐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反应,方案不合理,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而不是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故选项错误;C、将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饱和石灰水混合,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石灰水过量,制得的氢氧化钠不纯净,故选项错误;D、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红褐色沉淀消失的是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B【解析】设硫酸根的质量为,根据关系式A→ASO4→SO4→H2↑,则,=172.8g所以无水硫酸盐的质量=172.8g+50g=222.8g。故选B。点睛:已知Mg→MgSO4;Fe→FeSO4,并且可知道,在H2SO4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硫酸根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无水硫酸盐。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6、B【解析】

A、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正确;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C、试管1中的气体是氧气,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通电2H2↑+O2↑,正确,故选B。7、A【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集气瓶内的水是吸收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D、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选A。8、C【解析】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物质化学式、配平都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物质化学式、配平、沉淀符号都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Al2(SO4)3]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故符合题意;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且化学式、配平、沉淀符号都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二是化学反应条件是否正确;三是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四是判断是否正确使用“↑”“↓”。9、B【解析】

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可推知蜡烛中一定有碳元素,不能确定是否有氢元素,选项错误;B.含碳的燃料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由图中信息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可知蜡烛发生了不充分燃烧,选项正确;C.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质量逐渐增多,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少,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选项错误;D.由图中信息可知,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含量很低,但是没有耗尽,选项错误。故选B。10、D【解析】

①氯乙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氯乙烷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的,故不正确;③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氯乙烷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为C2H5Cl,故正确;④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正确。故选D。11、B【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Na2CO3的溶解度是7.0g,NaCl的溶解度是35.7g。根据溶解度,0℃时10.0g水中只能溶解0.7gNa2CO3,原来30℃时溶有3.0g,因此降温至0℃有晶体析出;而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3.57gNaCl粉末,原来30℃时溶有3.0g,降温至0℃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没有晶体析出。根据图2中甲试管中没有晶体,而乙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可以判断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Cl粉末,乙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选项A不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3.57gNaCl粉末,原来30℃时溶有3.0g,降温至0℃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而0℃时10.0g水中只能溶解0.7gNa2CO3,原来30℃时溶有3.0g,因此降温至0℃有晶体析出,得到的溶液一定是0℃的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C、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Na2CO3,选项C不正确,D、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39.7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1g,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碳酸钠3.97g,氯化钠3.61g,而原来试管内加入的溶质都是3.0g,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都恰好变为饱和溶液,甲是氯化钠,乙是碳酸钠,因此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小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的物质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变化小的物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或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提纯,如本题中碳酸钠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溶解度变化小的物质中混有少量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的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如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12、A【解析】

设锌、镁、铁的质量为xg;则:,m1=,m2=,m3=即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和足量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镁>铁>锌,且5.6g铁会生成0.2g氢气;某种金属混合物样品由镁、铁、锌三种金属中的两种金属组成,取5.6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8g氢气,比同质量的铁生成氢气多,则此样品的组成是镁和铁。故选A。13、B【解析】

A、花生糕中富含糖类、蛋白质。A错误;B、西瓜中富含维生素。B正确;C、鱼肉中富含蛋白质。C错误;D、炒红薯泥中富含油脂与糖类。D错误。故选B。14、D【解析】

A、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是固定的,不会改变,搅拌只会加快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B、操作Ⅱ: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使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操作Ⅲ,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也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Ⅱ、Ⅲ两步操作顺序颠倒,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故顺序不能颠倒,不符合题意;C、溶液B中加过量的氯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不含硫酸钠,再加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沉淀b中共有碳酸钙、碳酸钡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D、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因此最后加入盐酸,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符合题意。故选D。15、D【解析】

A、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在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无色,证明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C、将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置于玻璃管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玻璃管,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吸附软金属元素2H2O2H2↑+O2↑【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碘的树脂能除去钙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2)钼元素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水在二硫化钼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AC甲引流AgNO3+KCl=AgCl↓+KNO353.8%【解析】

①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是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如在蒸发过程中水量太多,会使蒸发时间过长,同时也能节约能源,故选:AC;②操作m是将固体与溶液分离,采用的是过滤操作,应选择图2中甲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AgNO3+KCl=AgCl↓+KNO3;③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2KClO324515gx≈9.1g回收的氯化钾的产率为4.9g9.1g×100%≈53.8%18、A、F,D2HCl+Ca(OH)2=CaCl2+2H2O【解析】(1)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②食盐有咸味,无毒,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③小苏打可以和胃酸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