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原因_第1页
浅谈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原因_第2页
浅谈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原因_第3页
浅谈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原因_第4页
浅谈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原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原因

摘要:根据小班幼儿不喜爱绘画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其中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对策: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孩子,使用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教孩子,积极地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涂鸦”的发展意义。并给家长提供几点鼓励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绘画涂鸦原因及对策

内容: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班幼儿的绘画比起中班、大班幼儿来说是比较难教的,常常听到小班教师们诉说班上孩子不爱画画,或者乱涂一气。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而绘画是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够锻炼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精细、准确和灵活。从心智方面讲绘画活动,能激发幼儿的美感、陶冶性情、并涉及幼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等;而且绘画活动过程的促使幼儿在智力、创造力,尤其是对幼儿审美感知经验不断地从零碎的、分散的,向整体的综合的方向聚合,转以以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构成一个人完美的人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现象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那么小班幼儿不爱画画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小班上学期,许多刚入园的孩子还未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的孩子从来没接触过绘画,有的孩子拒绝参与绘画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其次,在“涂鸦期”,由于家长不了解涂鸦对孩子发展的意义,不准孩子“乱涂乱画”,或者责怪孩子画得不好,导致孩子对绘画活动失去兴趣;再一个原因是教师在集体绘画活动中挫伤了部分幼儿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厌恶、害怕画画,具体表现在:1、教师没有尊重幼儿之间绘画基础的差异。教师对幼儿的绘画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使得集体中就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画的怕画--不画--更不会画”的现象。教师的忽视,使部分不爱画的幼儿自尊心受到挫伤。也会促使一些爱画画的幼儿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2、教师没有遵循幼儿绘画的发展规律。幼儿绘画从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图阶段的循序渐进规律,强迫孩子跨越应有的发展阶段,如:在小班组织临摹活动,要求形似,方是方、圆是圆,孩子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自然怕画画。3、教师不重视幼儿绘画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忽略了观察生活乃绘画学习之源泉,培养情感是根本,一张范画加上简单说说越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的。

4、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往往流于形式或着重于评价画面效果,而忽略了对创作过程的评价。幼儿最重视教师的评价,有些思维活跃却画得不像的幼儿,由于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肯定,失去了参与活动的信心。针对这些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以下一些对策:

一、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小班小朋友大多在3-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动好奇,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下,碰一碰。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则能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而且不会损伤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特此,我归纳了以下几点活动形式:1、绘画欣赏。欣赏"前辈"作品,(中、大班幼儿较好的绘画作品)这时,会听到幼儿一声声惊呼:"呀,好漂亮噢!",继而是七嘴八舌的评价,随之而来的是"我也能画得这么好"的美好憧憬。有些孩子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在欣常活动中,教学方法的运用非常关键。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审美的积极性,启发要做到包含感情、充满兴趣。像在自然景物和环境布置的欣赏中,最好让幼儿身临其境,这样会使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充分的激发。2、户外写生。走出课堂,来到户外,即使是园内的后花园或一楼的走廊及阳台处,也足以让孩子们雀跃,绘画活动《小草》就是在后花园的草地里进行的。我先组织孩子在草地上玩一会儿,全身心的放松,再请他们仔细的看看草地上的小草,有目的观察和发现,然后绘画。期间,只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给予指导。当然,绘画效果不如在课堂上画得那样规整,孩子在小草画了各式各样花,有的还添画了许多的其他事物。(当然是用形状各异的圆圈代替,听他们解释后才知。)对孩子来说,这些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的,他们享受着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彼此分享。3、利用肢体部分作画。如手指画、小脚画。小朋友用手指蘸上颜料,在画纸上做画。如“小蝌蚪找妈妈”手指点画小蝌蚪。“小草戴红帽”还有香喷喷的向日葵籽。也可以用手掌印出“秋天的大树”,用小拳头印苹果树,用小脚丫踩印图案。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喜欢和感兴趣的绘画活动。4、利用各种自然材料作画。印章画:用橡皮、土豆、萝卜等切面。以及用积木、笔帽、牙膏盒或纸团、布团、手、脚等蘸上颜料,盖在画纸上。拓印画:将硬、钥匙、树叶等放在图纸下面,然后用铅笔在纸上来回涂,拓印出纸下的物体形象,或将物体涂色后印在纸上。泡泡画:在吹泡泡的肥皂水里调入不同的颜料,然后用吸管蘸上肥皂水,将吹出来的泡泡轻轻地碰在图画纸的适当位置,泡泡破了,就在纸上留下了图形。利用孩子身边熟悉的自然材料作画,不仅能提高孩子对绘画的兴趣,还能发展孩子的发思维,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原来萝卜除了吃,还可以用来作画啊!

二、教学方法灵活得当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方法,是指在绘画中为了达到活动目标,教师所采用的指导方式和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方式。教育方法的采用,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实际水平和绘画学科本身的特点等。教学方法灵活得当,能更好地激发幼儿表现与创造的欲望,在绘画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从而对活动产生兴趣和信心。1、从小处入手,从基础学起。手指肌肉的发展,手指的灵活度,也影响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利用手工活动,如泥工、纸工,不但锻炼了幼儿的手指肌肉,还可以让幼儿在捏泥、撕纸、折纸、粘贴中获得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中表现此物体。另外,有些孩子虽然画得不错,但拿蜡笔的方法却不对,所以画得非常的费力,如何正确地握蜡笔,对每位幼儿都很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握笔方法:大拇指在上,食指和中指在下,三指夹笔。大面积涂色时,可以食指在上,大拇指和中指夹笔。掌握握笔外还要学会涂色技巧,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顺序的涂色。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情感,让幼儿在自觉参与状态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例如:在绘画《格子裙》中,幼儿学习横第线,短竖线,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故事(出示主题图):“一天,乐乐猫过生日。她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格子裙。小动物们都十分的羡慕。慢慢熊她也想要一件格子裙,而且比乐乐猫的格子裙还要漂亮。请小朋友一起帮慢慢熊设计更漂亮的格子裙,好吗?”由此,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即情境中培养情绪,激发兴趣;然后,进一步提出启发幼儿活跃思维,大胆想象问题,如"格子裙可以是哪些颜色的呢?";接着对那些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孩子提出更高要求:"看谁的格子裙最美?"绝不强求孩子都来同样的内容,鼓励孩子画得与别人不同。幼儿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自然迫切地进入了主动创造和表现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孩子充分的创作时间,先画完的孩子可以用粉笔在水泥地板上接着画,防止等待。

3、游戏练习法。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绘画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绘画活动中游戏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绘画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个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的背上画。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时教师可以在绘画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迎春花)。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绘画活动的热情。

三、评价作品评价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幼儿本身水平的不同来进行评价注重幼儿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1、在绘画过程中评价。每一次活动结束时,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而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及时发现其思维闪光点,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想象。这种评价方式较之活动结尾处的评价要全面、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好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而且要允许幼儿自言自语,边说边画。

2、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和对美的鉴赏能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即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有童趣,有一定艺术性(表现为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内容丰富、充实)。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结合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幼儿的作品。在组织作品评价时,小班幼儿作品可以教师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评价的标准慢慢教给幼儿,并帮助他们学习积极地评价同伴的绘画作品。幼儿自身评价与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其评价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

四、家园共育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比较缓慢。让家长了解小班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一方面能让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培养绘画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家长走入绘画教育的误区,以免出现“拔苗助长”或“摧苗不长”的坏现象。1、让家长了解涂鸦对孩子发展的意义。2-3岁左右的幼儿对绘画正处于涂鸦阶段,也是幼儿小肌肉群协调运动时期。涂鸦期的孩子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画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的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家长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多表扬孩子,这些工作可以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共同讨论,也可以在接园时与家长个别交流。

3、家长如何鼓励孩子。(1)、鼓励一定要明确。家长对孩子进行鼓励时,不要笼统地说:“你很棒”或“你真行”之类的话,而应该对他的行为有明确的激励作用。当孩子给你看他的画时,你最好不要说“哇,明明,你画的画好漂亮啊!”而应该说“明明,你画的房子很特别呢!”或者说“明明,我在注意到你画画很认真。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幅画画好。”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至于这幅画漂亮不漂亮,有没有价值,就留给明明自己去判断吧。大人应该住不要对孩子的作品随意地解释,因为不同于孩子创作愿意的解释,可能造成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质疑,也可能造成大人因解释错误而感到难为情。(2)、鼓励强调过程,不强调结果。一句“好棒啊”或“好漂亮呀”的话,丝毫没有点出孩子努力的过程,若能换句话。如“这幅画从头到尾都是你自己设计画的呀!”不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过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也会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对自己也更有信心。(3)、鼓励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我们对孩子的表扬是对事不对人,但即使在表扬孩子所做的事情时,也要字斟句酌,使孩子从表扬中对自己作出积极的判断。(4)、鼓励应对孩子本身进行比较。家长或教师应对孩子本身进行比较,并明确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孩子画完一幅画给你看,你可以说:“这幅画比上一次画得好,你把小朋友的眼睛画得很传神。”不要对他说诸如“你比小哥哥画得还好”的话,这可能增加他的自负,也可能给他带来压力,怕下一次画得不如别人。(5)、在自然的语调中表达真诚的鼓励。过于平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