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页〔28页〕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使学生要会表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缘由。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大气环流的形成。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二、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力量,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学生要会运用简洁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推断风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看力、推理和空间想象力量得到进展。三、德育目标培育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生疏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能将所学学问运用于实际,效劳于社会。【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课导入】

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一般的天体?——〔学生答复:由于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一般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别的天体?一〔学生答复: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泼的组成局部。我们从这节课开头探讨地球上的大气。【板书】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介绍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行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展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过渡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指导读书】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局部,思考: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简述大气的增温原理?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局部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何为大气逆辐射?【学生答复】略【总结讲解】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外表。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局部被大气吸取或反射,大局部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取。地面吸取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取得较少,大局部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取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局部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局部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外表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局部,由于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过渡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答复】略【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讲的其次个问题:【板书】二、热力环流【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P32,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学生答复】略【总结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投影片展现】【讲解】假设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①三地气温一样;②三地气压一样;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一样;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假设A地受热〔如右上图〕,则①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②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③A、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上升,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④A地上空肯定高度A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四周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板书】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特别留意】【板书】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状况 气温高、气压低同一高度不同高度【总结】【板书】

气温低、气压高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凹凸与高空相反太阳辐射冷热太阳辐射冷热不均根本缘由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缘由空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洁形热力环流【争论与思维拓展】〔备注:承受投影的形式展现〕请同学们做以下思考: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觉察,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缘由。还有,该城市是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缘由。【学生答复】略【总结讲解】以上内容,结合其地理位置,可做如下分析:白天,山坡地面承受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消灭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这一原理,指大气在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环流运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山谷环流,也即山谷风。其次问的分析: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分散核,分散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简洁发生分散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课堂小结】略【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教材P33活动中的海陆风及P56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板书设计】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等压面的弯曲方向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冷热不均根本缘由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缘由空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复习旧课】

其次课时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缘由是什么?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学生答复】略【引入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根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今日我们特地来学习它。【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讲授课】【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答复: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是什么?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状况。【学生答复】略【总结讲解】【板书】〔一〕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hPa)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006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板书】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转变风向,不 1008转变风速 (hPa)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判定:〔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101010061008【板书】3.摩擦力——既转变风向,又转变风速 1010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争论我们刚刚介绍了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地转偏向力风的三种作用力请大家思考是否全部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1002100410061008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北半球)【学生答复】略【总结过渡】刚刚同学们答复的很好,在不同的部位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差异,从而形成了各个不同部位的风向,这就是我们下面重点介绍的不同部位的风。【板书】〔二〕不同高空的风高空大气中的风向【讲解】在抱负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假设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当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全都,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争论】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学生答复】略【总结讲解】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头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P342.6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状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最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到达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通常把这种稳定的风叫地转风,由于它只考虑了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所以叫地转风。地转风是大气运动最简洁的状况,它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依此原理,可以推导出风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通常称之为风压定律。所以,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地转偏向力只转变风的风向,不能转变风的速度。【转折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到达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吹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状况。【板书】2、近地面的风请同学们读教材P34图2.7,并且在图上画出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摩擦力永久和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到达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作用在大气上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在大气上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力的方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低压〔北半球〕摩擦力南半球左偏与风向相反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这节课我们大量运用了图表,这也是学习地理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期望同学们能重视图表【稳固课】读以下图,完成以下要求。在等压线图中A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和受力状况〔北半球。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 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风速随高度增加而 。读右图,完成以下要求〔这是一道高考题。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答复:1F 是 力,它与 方1向 ;2F 是 力,它与 方2向 ;3F 是 力,它与 方3向 。【参考答案】1答案〕1

22

是地转偏3越大 〔4〕越小3增加〕如以下图所示〔2〕水平气压梯度 等压线 垂直 地转偏向 空气运动 垂直 摩擦 空气运动 相反读右图,完成以下要求:【板书设计】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水平地转偏向力——只转变风向,不转变风速1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怀德一中摩擦力——既转变风向,又转变风速〔二〕不同部位的风高空大气中的风向近地面的风【课后作业】教材P35活动题【教学后记】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把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局部。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力量目标运用比照、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三、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生疏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教【教学重点】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凹凸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东亚季风环流形成。【教具预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整作用表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9页〔28页〕110页〔28页〕要求: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凹凸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答复: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是冷热不均,由于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6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学生答复】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促使凹凸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引入】“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二、三圈环流【指导看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6—38,思考三个问题:做了怎样的假设?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的因素?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学生答复】略。【教师讲解〔备注:学生答复后,教师指正,强调三圈环流的形成的理解有肯定的难度,必需认真听。教师边板书,边讲解〕首先,假设地表均匀,地球静止不动,地球上大气将如何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学生争论答复】略。【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第一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低高低高极地高压带高低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极地空气冷却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形成单圈环流。【板书】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的活动局部,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学生答复】不能,由于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教师总结,连续启发】同学们答复的很好,我们刚刚所说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学生答复】略。【教师讲解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请看地球仪。【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其次步假设:①地表均一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高压带低 纬 东 风 带【师生互动〔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乐观思维,培育其思维的灵敏性〕【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学生答复】南风。【启发提问】风能始终向北吹吗?【学生答复】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学生答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学生答复〔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无视为零。【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学生答复】西风。【启发提问】答复的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四周南风偏转为北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学生答复】不能。【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争论〕【学生答复】下沉。1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怀德一中【启发提问3030°四周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学生答复】上升。【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学生答复】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启发提问〔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四周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学生答复】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B.中纬环流圈C.高纬环流圈。【总结板书】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备注:请同学们将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画在笔记本上〕【启发提问0306090度的近地面凹凸气压状况如何?把它们标在图中〔提示留意是近地面。假设在南半球会怎样?〔学生争论,并找一位同学将凹凸压各称标在示意图上〕【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记忆方法是:气压带凹凸相间分布--高、低、高、低、高、低、高。这里高压与低压的成因并不一样: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由于热力缘由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是由于动力缘由形成的。你能否依据凹凸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假设在南半球风向如何?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记忆方法是:风带东西相间分布--东、西、东〔信〔信〕东西、东。〔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稳固练习】做玩耍,方法如下: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南北半球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教师提问,各组按要求答复,限时三秒,答复正确则为小组加一分,累计分多的小组为胜。如教师说:赤道空气受热上升,代表赤道的同学马上答复“东南信风“即加一分;又如教师说:到S之间是什么风带?代表信风带的同学马上答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即可得一分„„【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课本P382.11,争论此图说明白什么问题?分析形成缘由。春分日冬至日

66034/23026/0023026/

秋分日

66034/23026/0023026/

夏至日66034/

66034/12页〔28页〕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太阳位置1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怀德一中13页〔28页〕【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外表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简单的多,下节课我们再连续学习。【板书设计】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及意义二、三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9090°N60°N30°N0°〔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其次课时【引入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外表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外表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外表,那么在不同的陆地外表会消灭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展分析。【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讲解】 夏季(热)低压 )高压

冬季陆海(冷)高压陆海

(热)低压陆海【结论】,,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思考】P401、7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争论】为什么会消灭北半球的气压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呢?【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1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怀德一中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宽广,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存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生疏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猛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简图记忆】现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来分析: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断

副极地低压带 低断亚洲大陆太平洋亚洲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一月七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高压低压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

高副热带凹凸压带 高一月七月低气压高气压西北季风低气压风一月七月低气压高气压西北季风低气压风东南季风季北东西南季风赤道赤Q=10-A道西北季风8C,低气压高气压15页〔28页〕118页〔28页〕【板书】4、季风环流【学生分小组争论后,由代表发言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风,1月份吹西北风打乱了原来的风带格局。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吹东北信风,而在1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北季风,在7月份季风图中吹西南季风。东亚在大气环流示17月份季风图中吹东南季风。【教师分析】同学们答复的很好,为什么会消灭这种现象呢?这里说明一下。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最显著,因而东亚的季风环流最典型。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枯燥严寒的偏北风,即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加,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风季风。【思考】请同学们以后留意观看当地的气候特点,假设你在东部季风区的话,你能说出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吗?【转折】我们已经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学问,那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问题。【板书】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介绍】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凹凸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掌握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留意: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引导看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42活动,思考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缘由、分布、特点分别是什么?【学生答复】略。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缘由分布举例南北10°之纬间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地中海 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气候 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温带海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洋性气 平洋沿岸等地区候夏季炎热干夏季受副热带高-40°之间燥冬季温顺大陆西岸多雨西风带掌握-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温顺多雨终年受西风带掌握【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和分布、东亚季风,简要说明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期望大家能够思考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学问用于实际,效劳于社会。【课后作业】P43活动题。【板书设计】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北半球的气压带根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亚洲大陆太平洋一月亚洲大陆太平洋一月七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北美大陆 大西洋高压 冰岛低压低压 亚速尔高压季风环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缘由分布举例备课资料:1、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分布规律10°之间10°—回归线之间

成因 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掌握 全年高温多雨赤道低压、信风带交 干湿季交替替热带热带季风热带沙漠亚热带季亚热 风带 地中海

10°—回归线大陆东岸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25°—35°大陆东岸30°—40°大陆西岸

冬夏季风交替掌握副高或信风带掌握冬夏季风交替掌握副高和西风带交替

雨季集中全年干旱少雨冬温夏热夏雨冬温雨夏干热温带季风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温带温带海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大陆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冬夏季风交替掌握全年受西风带掌握大陆气团掌握

冬严寒枯燥夏炎热多雨温顺多雨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热亚寒带大带 陆苔原带寒带冰原高山高山高原高原 气候

北极圈四周北半球极地四周临海南半球极地四周内陆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极地气团掌握极地气团掌握气温随高度变化

冬寒长暖短全年严寒全年酷寒气温随高而降2、气候类型的推断面方法的论述,但学生很难把握,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的方法作一介绍,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正。第一步:判别南北半球七月气温高〔低;一月气温低〔高〕为北〔南〕其次步:假设为北(南)半球,观看一(七)月份的平均气温t当t≥15℃时 热带雨林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多热带季风气候观看月降水量≥3个月热带草原气候≥200毫米的月份<3个月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均较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当0℃≤t≤15℃时 地中海气候 量不均匀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温带海洋气候 各月降水量较均匀温带季风气候观看月降水量 ≥2个月t<0℃时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l00mm的月份< 2个月各月气温均很低例:据下表数字,判别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利用上述方法)地点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A 气温6.97.910.613.71821.824.724.421.216.511.78.215.5降水797777726144182565132122107882B 气温-13-10-3.44.49.313.517.520.116.49.4-l-114.2降水10.552247718113.5169112572412739C 气温24242628292827272727272526降水333330465617351267561031793D 气温3.13.87.210.31417.11918.515.911.16.84.1l0.9降水544332385250556251495049585答案: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提示:以B为例,第一步:依据一月份气温低于七月份气温可以判别是北半球其次步:观看一月份平均气温t=—13℃,属于t<O℃的行列,故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三种中的一种;再观看各月气温并非都很低,可排除极地气候;到底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呢 ?再看月降水量≥lOOmm的月份,得知为3个月(7、8、9三月),据判别方法知其地为温带季风气候。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把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使学生把握气旋和反气旋掌握下的天气状况二、力量目标图进展天气形势分析预报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难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通过争论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争论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效劳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学问和进展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教具预备】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格外亲热,因此,全国各地的播送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屡次天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将来两天我国大局部地区消灭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局部地区消灭‘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2.3常见的天气系统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亲热的联系,故而消灭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宽广,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一样。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原因。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板书】一、锋面系统【指导看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难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请大家阅读教材P44,思考:1、什么是气团?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板书】1.锋面的定义【学生答复】1均一的大范围空气。2、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是锋面和锋线的统称。【转折】刚刚同学答复的很好。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锋面四周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在锋面移动过程中,依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板书】2冷锋与天气【教师画冷锋图,边画边讲】冷锋的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提出问题】冷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水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复】略。【争论】冷锋过境为什么消灭较大的风?【学生答复,教师讲解】【提出问题】冷锋过境后,什么气团掌握该地区?消灭什么天气?【学生答复,教师总结】【板书】 过境时:云层增厚,消灭雨雪,较大的风天气状况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介绍】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实际观看】观看中心电视台天气预报中的冷锋符号,体会冷锋过境时、过境后天气?【转折】假设暖气团平衡爬升过程中消灭什么现象?【学生答复,教师总结】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板书】3暖锋与天气暖锋的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教师画暖锋图或观看教材P45图2.20。【学生争论】暖气团如何爬升?过境时消灭什么天气?过境后该地受什么气团掌握?天气如何?【概括总结】【板书】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降低,雨过天晴【说明】暖锋在我国影响范围小。【板书】4准静止锋与天气【提问,学生争论】何为准静止锋?过境时天气如何?【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准静止锋的形成:冷暖气团势均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摇摆的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的形成。过境时天气为连续性阴雨天气。【提出问题】无论是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沿锋面上升的都是什么气团?【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是暖气团。它在锋面四周使天气变化简单,冷、暖锋过境后天气转好。【转折】上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常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锋面,下面我们来观看教材P462023年10月14日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图”。思考:压类型?【学生答复】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启发提问】哪两种是最根本的气压类型?【学生答复】低压、高压。【教师总结】答复的很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另外一种常常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板书】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指导看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6倒数其次段,了解气旋和反气旋、低压和高压是对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气旋的有关学问。【板书】1.气旋【出示投影片】“低气压图”【提问】图中A是低气压还是高气压?【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教师手中拿二张投影片,一张中的四个箭头指向中心,一张中的四个箭头指向四周,请一位同学选择其中一张放到低气压场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如图〕。学生摆放投影片。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又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使气流渐渐右偏〔如图〕。【教师演示】【提问】气流的运动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大气的这种现象很像江河中的旋涡,所以我们把低气压掌握下的气流运动叫做气旋。引导学生观看气流的运动并提问:在气旋的东部和西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风?【板书】【学生答复】略。【提问】东部的偏南风和西部的偏北风各是温和的还是严寒的?【学生答复】略。【启发思考运动状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备注:同学们在画图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南半球低气压图,并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图,并指出画气旋的三个步骤:〔1〕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2〕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3〕气流方向根本上符合二个力的合力方向〕【教师提问】南半球的气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学生答复】略。【设问】那么气旋掌握下的天气状况如何呢?【教师板图】升,气温降低,水汽简洁凝云降水,所以气旋掌握下的天气为阴雨天气。【放录像】《台风》【提问】〔学生观看后,提问学生〕台风影响下的天气如何?【学生答复】略。【教师小结】由于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气旋台风给人类的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能够利用卫星设备准确预报台风的移动速度和到达的地区,同学们应刻苦学习为把握先进的科技设备打好根底。【投影片】“北半球高气压场”问题:请同学们依据刚刚分析的低压系统的原理在笔记本上画出北半球、南半球高气压掌握下的气流特征。【板书】2反气旋【提问】北半球高气压掌握下的气流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备注:教师演示〔如图由于北半球高气压高气压掌握下的气流运动称为反气旋。【提问】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和西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风?【学生答复】略。【提问】东部的偏北风和西部的偏南风是严寒的还是温和的?【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在北半球陆地上的反气旋由于风是从高纬度吹来,故空气是严寒的,而在反气旋西部的风是从低纬度吹来,所以风是温和的。因此,人们可以依据一个地区在反气旋的什么部位便可简洁确定它的天气状况。在反气旋掌握下的天气如何?1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怀德一中〔备注:教师让学生依据反气旋中心空气的特点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天气状况。〕由于反气旋中心空气向四周流散,中心空气削减,高空空气下沉进展补充,空气下沉、气温上升,故水汽不易分散,所以反气旋掌握下的天气为晴朗天气。【教师边讲边画板图】。【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和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我们必需对它们掌握下的天气特点娴熟把握〔备注:以投影方式展现,加深印象〕分类符号气流运动过境后天气气常锋冷锋冷气团主动运动温度、湿度下降,气压见面雨、大风下降,天气转晴的系暖锋暖气团主动运动温度、湿度上升,气压天统水上升,天气转晴气系低压〔旋〕低上升阴雨大风睛统高压〔气旋〕高下降晴朗无云晴【课后作业】阅读教材P482台风及其危害和寒潮及其危害。板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1.锋面的定义2.冷锋与天气天气状况 过境时:云层增厚,消灭雨雪,较大的风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暖锋与天气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降低,雨过天晴准静止锋与天气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1.气旋2424页〔28页〕125页〔28页〕备课材料冷暖锋推断法备课材料平面图推断法。在右面等压线图中,依据符号来推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推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B之,为暖锋PN。依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侧视图推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如课本图2.19图2.20为侧视图来推断: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四周形成一个环流。雨线倾斜方向。冷锋四周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暖锋相反。雨区的位置。同上。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力量目标1、培育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力量2、培育辨证分析问题的力量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预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导入〔备注:本局部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呈现〕阅读资料:①1982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消灭46℃高温天气;1988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23年也消灭40多天的高温天气。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答复】全球变暖。【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进展根底的破坏。因此,我们今日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预习课〔备注:本局部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呈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局部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