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ā)刎(wěn)颈之交睥睨(nì)猝(cù)不及防B、赡(zhān)养趑(zī)趄不前莅(1ì)临夙(sù)兴夜寐C、冻馁(něi)暴殄(tiǎn)天物禅(chán)让惴(zhuì)惴不安D、籼(xiān)稻残羹冷炙(zhì)祓(bá)除殒(yǔn)身不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赡(shàn),C项禅(shàn),D项祓(f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朗颂”应为“朗诵”;C项“膨涨”应为“膨胀”;D项“堰旗息鼓”应为“偃旗息鼓”。故选A。3、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于1938年问世,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此书规模之_______,结构之谨严,材料之丰富,考证之_______,问题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释之_______,实在可为中外学者们的楷模。A、宏大精准周全B、恢宏精确周密C、庞大精到周详D、宏伟精妙周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间的搭配。先看第二空,“精到”意为精细周到,“精妙”意为精致巧妙,都不能用来形容“考证”,排除C、D。再看第三空,“周全”意为周到全面,“周密”意为周到而细密。由“剖析解释”中的“析”可知,这里应选侧重逻辑上环环相扣的“周密”。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人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B、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D、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句“等”与“……”重复,删去其一即可;B句考查分号用法,全句分三层说打陀螺要讲求技巧,用力小、用力大、用力匀称,三层之间应用分号;C句考查问号用法,句中两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因其都不是疑问语气。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B、2008年7月29日至8月4日,大陆两家旅游公司共180多人,赴台湾考察旅游线路,沿途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C、日前,安南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组织重视日益泛滥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停止至今还在各地愈演愈烈地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的恶劣风气。D、2008年上半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1.3l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靠的是政府和企业大幅度的科技投入取得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中“提出”缺少宾语“的口号”;C项中“停止”与“风气”搭配不当,“重视……恐怖主义”也不妥;D项中“靠的是”与“取得的”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大幅度的科技投入。正确答案为B。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_______。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A、②④⑤①③B、①④②③⑤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说具体说“阅读与写作”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内容。正确答案为D。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薄伽丘,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对后世欧洲文学影响很大。B、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为世界文学画廊添了浓浓的一笔,直到今天,只要有人生活在虚妄的幻想中,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人们往往会称他为“堂吉诃德”。C、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其作品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代表作有《变形记》等。D、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歌德,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其自传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受青年读者的喜爱。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8、语段的思维训练,主要在层次、连贯、()等几个方面。A、衔接B、关键C、核心D、中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A、调节者B、主宰者C、组织者D、倡导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1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新课程改革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将知识、个人、社会价值结合。二、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1、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标准答案: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和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历史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系统,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我们是很难从道理上讲得清楚的,而且没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文教育应考虑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再者,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语文课程又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12、语文新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标准答案: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作为教师,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此外,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李洪之,本名文主黾.,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1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纠:检举。1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然后”等。A项:①介词,译为“用”、“拿”;②连词,表目的,译为“来”。B项:①介词,译为“跟”、“同”;②动词,译为“结交”、“交好”。C项:①介词。译为“比”;②介词,译为“对于”。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③是开山修路,④是构筑堡垒来对付山胡,⑥是说洪之不清廉,贪污受贿。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李洪之被赐死是因为他残暴和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场黑暗。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2)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阊,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3)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标准答案:(1)将领们都想发兵进攻,李洪之却对山胡开诚布公,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2)李洪之率领几十名人马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3)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写给秋天罗兰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读小学的童年始,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野草间都是秋声了!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怆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寂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终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加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中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平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18、第2段中秋天“安闲明澈”的特点的体现在哪两方面?标准答案:(1)怡然地拥有了万物;(2)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作者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对秋有着不同的感悟.分别加以说明。标准答案:(1)童年领悟到秋的安闲明澈。(2)在寂寞的村学里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3)在逐渐沉稳的中年,领悟到秋真正的豁达与超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作者说:“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请综观全文说说“智慧的低语”的具体内容。标准答案:(1)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2)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3)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4)生命不是空虚,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标准答案:B,E知识点解析:文章第五段写秋天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张狂,夏的繁荣和任性是为了说明“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的道理,而不是“表现了秋天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所以B错;这篇文章没有着力描写秋景,所以E项也错。六、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22、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标准答案: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留恋之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标准答案: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七、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4、匪来贸丝,________。(《诗经·氓》)标准答案:来即我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标准答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标准答案:唯见江心秋月白杨柳岸晓风残月徘徊于斗牛之间波心荡,冷月无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抒情诗是________。标准答案:《离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________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标准答案:但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语文是最重要的________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答案:交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标准答案: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知识点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