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疾病防控方案_第1页
8月疾病防控方案_第2页
8月疾病防控方案_第3页
8月疾病防控方案_第4页
8月疾病防控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月份疾病防控要点郭永杰2017年8月1日8月份是水产养殖进入中后期的关键时期、也是天气即将转变的重要时期,不管之前我们做的防控如何这个月一定要把防控工作做的到位,中后期是我们养殖即将成功收获的时间,如果之前没有注重预防的这个月一定要把所有不良因素排除一遍了,避免养殖前期沉积的病害在现在或之后的时间爆发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维护要点1、底质---多改底保持好底质环境;2、调水---菌种7-10天一次补充有益菌、替代老化菌群;3、肠炎、烂鳃---每月内服5-7天的抗菌消炎药物、减少鱼因饲料引起的肠炎、烂鳃等疾病;4、保肝护胆;

5、解毒、抗应激---多用抗应激药物、解毒药物,预防天气变化过快应激及消除水体各种毒素;6、预防出血病;

定期改底改底的好处:1、每月一到两次改底可有效解决底泥因长时间沉积腐烂与氨气、粪便、饲料残耳等相结合形成细菌滋生的培养基地继而感染鱼类发生细菌性疾病2、改底可有效解决因底部问题造成的氨氮增高、有效分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解除亚硝酸盐偏高等现象3、改底可有效解决底部溶氧低鱼上浮不下沉等问题注重调水调水一项在水产养殖中是最重要的一项,同样也是最难完成的一项,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很难长时间的有效的保持水质稳定,这中间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不能按时补充菌种完成新老菌种更替、即便用了菌种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用之前没解毒没有给菌种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泼洒消毒剂或杀虫剂导致菌藻种死亡导致转水等等。所以调水一项说的简单但是道道也很多,稍有不注意就会费钱费力还不落好建议7-10天一次补充芽孢杆菌或EM菌,用菌之前先解毒如水质稳定可以5-7使用一次复合乳酸菌液保持菌种不减少

有效预防肠炎、烂鳃疾病肠炎烂鳃在水产养殖中很常见可以说是只要是人工养殖投喂饲料的鱼就没有不出现肠炎问题的,除非是预防的好病从口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饲料蛋白吸收不彻底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产生炎症,炎症复发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发生到引起外部关联发病。每月注重预防+清热解毒增免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疾病减少发病损失保肝护胆养鱼先养水、好水还有肝胆道理大家都懂,问题是这个水,能把水养的达到标准甚至维持不变的情况真的有太多的人做不到,如果水不好就会导致鱼肝发白、胆囊肿大、继发免疫力差、跟着就是各种疾病的爆发。还有就是日常杀虫、消毒等事项的进行产生的药物残留没有及时解毒导致的肝胆肿大等情况。如果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不能保证水质稳定、不能保证不用杀虫药,那你就对你的鱼好点给他外补一些“维生素+保肝护胆”的产品帮助鱼减轻肝胆的负荷避免出现肝胆肿大的情况发生肝胆肿大又称癌症后期---治疗相当困难花小钱、防大病,8月刻不容缓

解毒、抗应激8月份是季节交替的一个月也是酷热天气肆虐的一个月,可能还会很热,也可能会冷热无常,不管是热还是气温变化我们都要做好抗应激的准备,避免应激产生的损失,特别是要备好解毒的产品,高温时用药风险极高,除了又被无患之外,就是要时常解毒1.经常解毒可解除水体的药物残留2.解除水体亚硝酸盐高引起的不吃食3.使用菌种之前解毒为菌种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细菌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5-11月为发病期,8月更是高发期,这个除了调水、改底、预防肠炎烂鳃之外,出血病也是防治重中之重的一项,出血病发病快、传染快、死亡率高,应在日常进行防控。建议平时多注意杀菌消毒、改底、调水,保持水质稳定不给细菌生长机会。平时内服:恩诺沙星+维生素K3粉+保肝护胆宁+复合多维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改底,避免感染病变鱼池常备治疗止血产品,针对发生的病鱼第一时间治疗寄生虫引起的先杀虫后消毒

药物防治基础原则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保健为本,防治为辅;对症、对因施药;内服、外用配合;剂量、疗程调节;注意配伍禁忌;疗前改善环境,疗后体质调理。高温季节注意鱼病的施药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是施药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的死亡,因此,要注意高温季节鱼塘施药问题。一、注意对症下药。一般对濒临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应对其体表、鳃丝、肌肉、内脏等部位进行肉眼检查或镜检,诊断出该病是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病还是并发症,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症药物,才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二、注意正确选用施药方法。内服、外用药物常受一定条件限制。当鱼塘平均水深不到1米,水温30℃以上,防治鱼病采用全池泼洒风险很大,因为水又浅温度又高,药物的副作用的缓冲力限小,容易引起死鱼。在鱼病严重、鱼儿不肯吃食的情况下,内服药物只会造成浪费。三、注意治病的疗程要足。一般对于寄生虫病,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要用3~5天为一个疗程,间隔7~10天再进行巩固,可以起到治疗目的,防止再发病。四、注意用药量要准确。因为有一些杀灭病原体的药物浓度接近于鱼类的致死浓度,浓度太大,池鱼的安全就不能保证;浓度太小,则杀灭不了病原体。如全池泼洒药物时,要先准确计算水体体积,施药浓度要按常规用量或既使要加量使用也不宜超过规定用量的20%为宜。内服药物也要准确称量饵料药物量,然后按比例进行拌饵。五、注意坚持“内服、外泼、杀虫”三结合。贯彻先消毒,再杀寄生虫,后用药的治疗原则。六、注意交替使用药物。同一种药物长期使用,会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选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以提高对鱼病的防治效果。七、注意按说明书要求用药。要按照说明书操作规程配制成药液或药饵后再用药。尤其对进行全池泼洒的药物要充分溶解,否则,泼洒液中留有颗粒药物,会使鱼儿当饵料误食,造成中毒死亡。八、注意使用的药物是否过期。过期鱼药一般有效成份多已分解,有毒物质明显增加。如果使用往往会造成大批鱼苗、鱼种中毒死亡。九、注意混合药物的拮抗作用。当鱼同时发生几种病时,不要盲目的将药物混合使用,因为有的药物混用后会产生化学反应:1、使药效增强。如漂白粉与食盐、漂白粉与硫酸铜等混用药效增强。2、互相抵消而使药效减弱甚至消失。如漂白粉与生石灰,敌百虫与生石灰则不能混用。十、注意施药时间。在阴雨天、大风天气、清晨、鱼浮头、饥饿时,除了泼洒治浮头的药物和投喂药饵预防疾病外,其它药物尽量不在此时泼洒。施药时间要避开中午阳光直射,宜在晴天傍晚进行。并且泼洒时要从上风处逐渐向下风处泼洒;药饵要投在鱼经常吃食的地方。高温期鱼池常备药品1、生态爽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