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知识无涯,进步无界!zhishiwuya,jingbuwujie!第第页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结构、大众教育、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列强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展开了激烈争夺。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约从17世纪开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起来,逐渐走向繁荣。唯物史观知道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社会环境;通过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及表现,认识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史料实证搜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成就、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文字、数据、图片等史料,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并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通过史料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历史解释通过初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对著名科学、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树立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要求教学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条件和特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以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3.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比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进步,体会工业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培养联系和发展的历史思维。(唯物史观)4.知道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社会环境。(唯物史观)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及其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导入新课猜谜语: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吧!二、探究新知(一)电的应用1.材料展示: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生物学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正式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学说,对人类思想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化学方面,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重要原理也在1828年到1870年的约40年间基本确立,物理化学也在19世纪形成并发展起来,从而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材料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材料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时,除英国和美国北部已完成、法国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如……德国和俄国,有的则刚刚起步,如远东的日本和中国。——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提示:(1)条件: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②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③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2)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教师提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提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图片“爱迪生”,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人们说,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哪一重大发明最能说明这一点?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从他的身上,你能学习到哪些可贵精神?材料一材料二爱迪生(1847—1931),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母亲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他的父亲还引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15岁时,开始和电发生了联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eq\o(\s\up7(),\s\do5(爱迪生))eq\o(\s\up7(),\s\do5(爱迪生制造的电灯泡))材料三爱迪生的主要发明:投票计数器、普用印刷机、改良打字机、留声机、白炽灯、第一所中央发电厂、活动电影机、大型碎石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有声电影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水底潜望镜等。材料四爱迪生的同事、中央电气公司的副总监麦礼逊在与一位叫维尔的记者谈到爱迪生的勋绩时说:“称爱迪生为一个伟人,为一个杰出的发明家,为一个可敬的天才,那是容易不过的事,毫无疑义地,他是世界上一个最有用的人物——他的功勋所影响于千万人的生活方面,比现在任何生着的人都要大。”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而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材料五电气化时代eq\o(\s\up7(),\s\do5(电熨斗))eq\o(\s\up7(),\s\do5(洗衣机))eq\o(\s\up7(),\s\do5(电风扇))eq\o(\s\up7(),\s\do5(电冰箱))提示:电灯。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学习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等精神。4.教师提问:此后,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又出现了哪些发明创造?提示: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教师总结:电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内燃机的发明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发明物时间国家发明人名称内燃机1876年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戴姆勒汽油内燃机1892年德国狄塞尔柴油内燃机2.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提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本茨也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此后不久,中国人冯如刻苦钻研,制造出了更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冯如被誉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3.结合上述发明创造,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提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况。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及识读图片“诺贝尔”,并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归纳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及其产生的影响。材料一1861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石灰石为原料,成功制得纯碱。材料二硫酸发现于公元8世纪。阿拉伯炼丹家贾比尔通过干馏硫酸亚铁晶体得到硫酸。经过几个世纪的摸索,1831年,英国制醋商人珀格闰·菲利浦斯想到了接触法,能以更低成本制造出三氧化硫以及硫酸,这种方法在现今已被广泛运用。——《硫酸的发现历史》材料三1831年,英国人比克福德发明了安全导火索,为炸药的应用创造了方便。威力较大的黄色炸药源于瑞典,由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发明。1865年,诺贝尔发明雷汞雷管,与安全导火索合用,成为硝化甘油炸药等高级炸药的可靠引爆手段。材料四赛璐珞是由瑞士巴塞尔大学的C.F.舍恩拜因于1846年发现的,当时只作虫胶代用品。1869年,海厄特等的研究工作发现樟脑的酒精溶液可使硝酸纤维素容易加工,且性能柔韧。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立赛璐珞(云石膜)工厂。材料五1884年,法国化学家夏尔多内研究蚕病的时候对蚕丝的制造过程产生了兴趣,他先将棉花屑制成醋酸纤维素,然后将它溶解在一种溶液中,最后将这种黏性溶液用力挤压过叫做喷丝头的狭小网眼形成丝。起初,生产出的这种人造丝被称做“夏尔多内丝”,后来改称醋酸人造纤维。提示:领域发明人国家时间发明内容意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索尔维比利时1861年纯碱成本更低、性能更好,便于广泛应用珀格闰·菲利浦斯英国1831年三氧化硫以及硫酸诺贝尔瑞典1867年现代炸药、无烟炸药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海厄特美国1869年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夏尔多内法国1884年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教师引导:19世纪,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和新材料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变革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材料展示:材料一eq\o(\s\up7(),\s\do5(\a\vs4\al(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铁产量)))eq\o(\s\up7(),\s\do5(\a\vs4\al(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煤产量)))材料二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瓜分完毕。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4)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拓展归纳:列表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续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国英国美国、德国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的应用动力机蒸汽机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主要发明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机车、汽船发电机、电动机、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话、电报、化学工业和新材料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新能源煤炭石油、电力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示: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三、课堂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特点是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它以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许多突破性成果为依托,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生动体现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威力。这次工业革命发挥了更巨大、更深刻的社会改造作用。eq\a\vs4\al(第二次工业革命)eq\b\lc\{(\a\vs4\al\co1(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主要表现\b\lc\{(\a\vs4\al\co1(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和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影响\b\lc\{(\a\vs4\al\co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作为本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展示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突破。这堂课总体来说重点突出、紧抓教材,但是学生的参与不够,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获,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内容要求教学目标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1.通过分析史料,探究人口增长、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通过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及表现,认识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唯物史观)3.认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伦敦图片:伦敦曾经是世界著名的“雾都”,你知道为什么吗?现在的伦敦成功地治理了污染,基本告别了“雾都”形象,成为一座洁净的城市。由伦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二、探究新知(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多媒体出示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图:教师提问:从1801—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制造产品,进而带动科学和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养活更多的人口。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人物扫描”,正确认识和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论”。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哪些新变化?(学生比一比,看谁答得又快又好)材料一工业革命冲击了农业和传统手工业,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为寻求各种形式的就业,他们开始外出谋职,各国纷纷出现了农业生产向工业转移的情况,大批劳动力进入新兴工业聚集地。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德国的劳动力数量也迅速增加,1848年革命前,德国工人还不到60万,其中主要是手工业学徒和作坊工人。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德国工人队伍发展到了150多万人,其中产业工人的比重迅速增长。材料二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材料三工业革命赋予了女性新的角色,总的影响是迫使妇女走出过去她们以此为生的家庭经济,进入新的、家庭以外的工薪经济。材料四工业革命对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强烈的客观要求。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高等数学的出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功当量的确定,道尔顿原子论的建立,有机化学、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与建立都同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资产阶级对全民教育和实科教育寄予了极大热望,如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各种职业教育机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原则的发展与进步等,都同工业革命紧密相连。提示:(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2)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二)城市化1.多媒体出示城市化的含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涨,城市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识读图片“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并出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给人口、城市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一随着工厂制盛行,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使城市人口与城市数目迅猛增长,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这些人涌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工业化的英国领导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1800年,大约1/5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1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1/3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到1900年,工业化的国家有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中。材料二英国伦敦的东区,在法国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笔下,这个工人阶级聚集区的状况是:“市区边缘形成了丑陋的新贫民区,那里除了污秽的棚屋,就是难看的工厂,用家庭垃圾做饲料的养猪场和肮脏的街道以及堆积如山的垃圾。”贫民区的居住空间十分拥挤,问题严重。在英国的拜特纳格林地区,1400幢房子住了2795户家庭,共约12000人。往往是丈夫、妻子、四五个孩子还有祖父母住在一间10~20英尺见方的屋子里。这些居住区里没有下水道,没有清洁的饮用水,通风采光条件很差,河流污染也很严重。eq\o(\s\up7(),\s\do5(市民居住的“乌鸦窝”))材料三城市化的程度与城市中的交通运输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中的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会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乡等的经济联系,使城市经济快速地发展起来,加速城市化进程。以美国为例,19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修筑铁路的高潮。1860年美国铁路长度猛增到30626英里,长度已超过了英国而居世界首位。有轨马车最早在19世纪30年代的纽约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特别是电的使用,19世纪80年代纽约出现了有轨电车。1863年在伦敦开通的第一条地下线路使用的是蒸汽机车,随着19世纪70年代电力机车的出现,该系统经历了大规模改进,而其他城市很快也有了自己的类似地下网络。这些公共交通方面的改善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使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eq\o(\s\up7(),\s\do5(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环境也由原来的脏乱差逐渐得到改善,城市得到规划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1.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图片:教师讲述: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大气和河流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9世纪中期,城市环境开始受到重视,各国先后开展了改善城市环境的运动。2.阅读教材第27页“知识拓展”,说说城市环境与人们的卫生条件都得到了哪些改善。学生阅读后回答。3.图片展示:eq\o(\s\up7(),\s\do5(\a\vs4\al(图1工业革命时的英国工人)))eq\o(\s\up7(),\s\do5(\a\vs4\al(图2油画《轧铁工厂》(1875年德国))))教师讲述: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传统的社会关系,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贫富差距迅速加大。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工人普遍处于贫苦状态,食物、衣着严重匮乏,居住和卫生条件极其糟糕。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4.教师提问:人们应该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桌交流后回答。提示: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与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美化我们的城市,改善我们的生活。三、课堂小结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社会生活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人类文明快速前进,人们开始过上了现代意义上的文明生活。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我们去解决。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eq\b\lc\{(\a\vs4\al\co1(\a\vs4\al(人口方面的变化)\b\lc\{(\a\vs4\al\co1(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教育方面的变化: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社会问题\b\lc\{(\a\vs4\al\co1(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本节课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选择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情感体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内容要求教学目标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掌握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从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来品味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提高鉴赏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唯物史观)3.通过对著名科学、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树立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家国情怀)教学重点:近代科学成就、文化成果。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体现的思想和精神。一、导入新课eq\o(\s\up7(),\s\do5(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据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潜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科学家1.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并思考: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提示:(1)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2.材料展示:材料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材料二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分不开,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教师提问:结合材料一、二,归纳牛顿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提示:继承前人研究成果,谦虚好学的态度以及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究和敢于奉献的敬业精神。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eq\o(\s\up7(),\s\do5(\a\vs4\al(图1英国神学主教讽刺达尔文的漫画)))eq\o(\s\up7(),\s\do5(图2自然和社会法则))教师提问:图1中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2中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提示:(1)①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他向“上帝创造万物”发起了挑战。②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4.教师提问:《物种起源》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提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二)文学巨匠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获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教师提问:《人间喜剧》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2.多媒体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其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他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代表作《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