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读书笔记_第1页
新课标读书笔记_第2页
新课标读书笔记_第3页
新课标读书笔记_第4页
新课标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随着探讨的深入,我对新教育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原来新教育是一种教育行动,是师生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与此同时,我牢记了一个名字——朱永新。并了解到,在朱永新教授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没有失败只有成功。“人性化”是朱永新教授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征。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朱永新教授鲜明地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生活节奏快捷的时代,在这个急躁的时代,在这个越来越感性的时代,能把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校园”作为理想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学生的心灵需要一块净土,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家园,好书就是这样的净土和家园。无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是作为一名班主任,从朱永新教授的思想里,我都得到深深的启迪: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青春和理想活力的个体,教育必须在提高与学生心灵相容程度的根底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说教永远不能代替熏陶、感悟,正如:学生的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与人沟通是一种艺术,对于教师负责的对象学生和家长更是如此。每个孩子在家长心中都是最棒的,他们在与我的沟通中常常透露着“我的小孩是很聪明很棒的,老师你应该多关注,鼓励他点”。可我们心里又清楚的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然而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又不能全盘否认他,使其产生烦感,我们更多的是对自身进行的“检讨”。这应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关系,使他们理解我们的工作,配合我们。因为家长与老师的和谐关系至关重要。记得有位家长打来跟我说,希望我多鼓励他的小孩,意思是怪我过于严厉了。当时我只能说每个小孩不一定都适合赏识教育,自己刚接触他们,现在不是了解每个学生,到时自己会注意,适当的做下调整。可直到有一天,他正好来接小孩,看看人家的作业格式,质量,比照后,他当场就跟他儿子说,希望他上课认真听,对我也露出了丝丝歉意。自此以后,那个一直以自己儿子为傲的家长变了,在沟通中他委婉了许多,也变得谦虚了。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新教育实验追求这样四重教育境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开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其根本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开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实验的探索和实施可口刁纳为“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立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新的时代总是要呼唤新的教育,一个时代理应有一个时代的教育特征。进入2l世纪,中国的教育如何开展,如何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教育”,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深切关注的重大论题。对“新教育”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在西方教育开展史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的便是新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有被称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以及巴德利、怀德海、沛西。能等,此外还有德国教育家利茨、法国教育家德摩林、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瑞典教育家爱伦·凯。他们主张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在各自的国家建立“新学校”。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雷迪创立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雷迪认为,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开展,即身体和心灵的健全开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开展。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在我国,陶行知先生也曾明确提出“新教育”的概念,他在1919年发表的《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创造之那么常新,不能创造之那么常旧,有创造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创造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那么视其创造能力耳。”和他同时代的很多人,对新教育和旧教育也都有他们的认识。蔡元培先生就曾经写过《论新教育和旧教育之起点》一文;陈鹤琴先生把活教育作为旧教育的对立面,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新教育的概念,但是活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新教育;黄炎培先生也在他的很多论著中屡次使用新教育的概念。到了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阐述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一系列教育问题时,也明确指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根底,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东西。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纵观中国教育近几十年的开展历程,在肯定教育获得巨大开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成认,中国教育,尤其是根底教育中理想主义的色彩还是较少,缺乏应有的对现实目标的批判和超越;中国教育片面追求与现实的适应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这一命题。“必要的乌托邦”意味着教育必须具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精神。波兰教育哲学家苏科多斯基说得好:“着眼于未来的教育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目前的现实不是唯一的现实,因而不能构成教育的唯一要求。着眼未来的教育精神超越了目前的范围,以共创明天的现实为目标。”“必要的乌托邦”还意味着在人们越来越受现实功利羁绊,越来越被实利主义限制了生命意义的拓展之时,由于教育表达着对人类生活最高境界的诉求,保存了对于超越实利的、非功利的价值的追求,至少还可以寄希望于教育,以便使人对人在现实中的病态和畸形保持警觉,对人的纯功利冲动起到平衡和矫正作用。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人们对“乌托邦”是有偏见的,大抵是因了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呼然关上时,却发现自己在地狱里。”但是,人们忘了可以赋予它新的内涵:去掉空想,留下理想;追逐梦想,成为现实。人们忘了,“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乔治·肖伯内)。正是从这样的思考出发,我在2000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发表了《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我心中的理想父母》系列文章,算是用远大的教育理想去拥抱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紧接着,在200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的《新教育之梦》中,除了保存并充实前面的五个“理想”之外,新增了“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等章节。我有这样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可能走得多远。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开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开展的理想空间。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但是,仅有理想是不够的。1950年的元旦,约瑟夫·熊彼特在弥留之际,曾对前去探望他的彼得·德鲁克和彼得·德鲁克的父亲阿道夫说了一番这样的话:“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那么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个故事给我很深的启发,或者可以说是反思:我的这些教育理念、“理想”能变成现实吗?能不能创立出属于教育的今天而不是明天的实践蓝图?2002年10月,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2003年,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到达了上百个,普及江苏、安徽、山东、上海、吉林、广东等十多个省市;2003年岁末,新教育实验被批准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截至今日,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二百多所学校正式参加了实验,其中挂牌学校87所,这些学校包括了北京清华附小、中关村一小,哈尔滨南马路小学,山西运城人民路小学、临汾实验小学,江苏常熟实验小学等省(市)内外名校,并形成了苏州的张家港、泰州的姜堰、河北省的石家庄桥西区等新教育实验基地。新课标随笔教师:崔中伟内容(一)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什么是为了一切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因为我们认为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和开展的全部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为什么是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因为,我们觉得没有教师的开展就没有学生的开展;没有家长的开展,也可能没有学生的开展。尤其重要的是,十六大提出了“人的全面开展”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