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湖的哭诉与启示_第1页
一个湖的哭诉与启示_第2页
一个湖的哭诉与启示_第3页
一个湖的哭诉与启示_第4页
一个湖的哭诉与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湖的哭诉与启示一、抚仙湖概况概述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5米,湖容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季四周沟溪聚集外,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抚仙湖水清澈纯洁,属于一类水,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地理位置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1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18亿立方米,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湖水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湖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6个洱海,4.5个太湖,深度和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中国的第二深水湖泊。二、“琉璃万顷”——抚仙湖抚仙湖的哭诉三、美丽背后有隐忧——抚仙湖污染与危机抚仙湖边,村庄垃圾围湖水葫芦大爆发湖上的泡沫塑料禁渔期的偷捕三、美丽背后有隐忧——抚仙湖污染与危机200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水质变化,震惊了玉溪人,也震惊了整个云南。当年5月31日,抚仙湖清澈的水面上突然出现了3平方公里蓝藻,水质下降到Ⅱ类。省、市两级政府决定:不惜代价抢救抚仙湖,确保恢复Ⅰ类水质。经过环保、水利专家调查,抚仙湖的蓝藻来自上游的星云湖。星云湖与抚仙湖由一条2公里长的隔河相连,水质为劣Ⅴ类。两湖之间有两道闸门控制水流,但因2002年星云湖大量向抚仙湖排水,将湖内的蓝藻输送到了抚仙湖。玉溪市迅速采取应急措施。300亩水生植物出现在隔河水面上,建起了曝气设施,每天从星云湖流出的10万立方米劣Ⅴ类水经过应急处理,进入抚仙湖时已到达Ⅲ类,有效减轻了抚仙湖的压力。星云湖是抚仙湖的巨大威胁。为此,玉溪市实施了出流改道工程,不让星云湖的水进入抚仙湖;同时,抬高抚仙湖水位,让优质湖水倒灌星云湖,既保护抚仙湖,又可改善星云湖水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抚仙湖的水质终于恢复到Ⅰ类,水体能见度从2002年的4.41米恢复到5.6米。保住了Ⅰ类水质,但“蓝藻事件”仍给玉溪人敲响了警钟。随着旅游业快速开展,抚仙湖内机动船〔艇〕剧增。截至2004年7月,湖内共有机动船〔艇〕315艘、水上飞机3架。据测算,这些机动船〔艇〕每年排入湖内的油污达40余吨。采矿、采石、采砂,经济开展中的一些活动,也时刻威胁着这湖清水。三、美丽背后有隐忧——抚仙湖污染与危机四、污染产生的原因:1、目前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以面源污染为主,面源入湖的污染物负荷量占80%以上,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化肥流失、磷矿开采区水土流失、黄磷加工区大气沉降等。其中磷化工污染是影响抚仙湖水质的主要原因。2、过量的湖泊垦殖、围湖造田严重地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3、长期的泥沙淤积和由富营养化导致的大量水生生物残骸的淤积,已造成了严重的内源污染;4、抚仙湖属雨水补给型湖泊。中科院多年调查研究说明:抚仙湖生态系统有六大脆弱性:汇水面积小、吞吐量小;水量变化小;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小;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湖泊换水周期长,入湖污染负荷滞留率高,地表径流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0%;5、、政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自制力和自觉性较差等。五、湖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抚仙湖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还有过量的湖泊垦殖严重地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已造成了严重的内源污染,加速了湖泊的衰老。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湖泊自身净化能力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渔民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创伤。水体污染致使居民饮水不便,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饮水难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湖水变质,发臭发绿,蝇虫滋生,产生一系列传染病,危害了抚仙湖沿岸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水产养殖业,制约了经济的开展;牲畜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后生病,食物链将出现问题,人再食用这些病态牲畜后也会染上疾病,最终受害者是我们自身。六、抚仙湖“困局”:“抚仙湖目前水质还能保持在Ⅰ类,并不是因为湖泊自身净化能力强,而是它200多亿立方米的巨大水体容量稀释了污染物,这样巨大的水体一旦遭到破坏,就没法再治了。”李文朝教授忧心忡忡。环保部门最近监测的一组数据显示:抚仙湖总氮为0.007毫克/升,距Ⅱ类水质的临界点仅差0.003毫克/升;总磷为0.1555毫克/升,距Ⅱ类水质的临界点仅差0.0445毫克/升;化学需氧量为1.04毫克/升。由此可见,抚仙湖已到了Ⅱ类水质的边缘。专家提醒,抚仙湖是无外水补充的内陆深水湖泊,一旦被污染将无法挽救。他们呼吁:抚仙湖不能走滇池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水质下降前加大力度予以保护。抚仙湖目前主要面临3个环境问题。一是坝区污染控制问题。由于平坝区是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是抚仙湖的主要污染来源,该区域污染源治理根底相当薄弱。二是磷矿开采区生态修复问题。经调查,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面积已到达142.28平方公里,对16个关闭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尤其对保护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至关重要。三是抚仙湖生态系统修复问题。因为抚仙湖天然的湖滨湿地已被开垦、围垦,湖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湖泊自我保护体系被损伤,必须进行修复,健全湖泊生态系统,重构湖泊自然保护屏障。专家指出,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加工业已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磷污染,并沿着河流及地下渗流影响到抚仙湖,是整个北部湖区磷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即使在磷矿开采完毕、磷化工企业关闭之后,采矿迹地和堆渣场污染仍将持续,对抚仙湖的磷污染将是持久的、难以根治的。水体是生物繁衍生息的一种重要载体。无论是海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还是池塘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都孕育着多姿多彩的生命。由此构成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那么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那么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水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水对地理的影响。地球外表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水对生命的影响。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局部。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响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八、生态破坏的影响食物链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将会面临危机。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后果非常严重,人类将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比方,为了扩大耕地随意开荒、围湖造田、吸干沼泽导致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并弓没各种灾害,反而得不偿失;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河流淤塞,雨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等一系列连锁反响;任意向江河湖海排放废污水,倾倒废弃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引起“水华”和“赤潮”,鱼虾绝迹,威胁人类健康;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水葫芦,虽为绿化水面、提供猪饲料作过奉献,但它的生长速度极快,短时间就形成单一群落,堵塞河道,影响鱼类生长,成为“生态癌症”,就是因为没有按生态学规律办事,随意引入物种所致。九、启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其实环保并不遥远,恰恰相反地,环保就在我们触手可及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