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1页
专题18《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2页
专题18《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3页
专题18《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4页
专题18《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专题18《鱼我所欲也》文体解析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二、问题归纳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价值不同,鱼普通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欲”“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福利,为了国家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3.“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前者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后者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此题第二问运用排比句表达效果分析法和反问句表达效果分析法。先用了一组排比句,把“向”和“今”进行对比,斥责了那些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抛掉礼义的人,气势恢弘;再用一个反问句,极有力地指出这种做法应该停止,语气严厉。这句话通过排比、对比、反问,强烈谴责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说理透辟,论证雄辩。

5.“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就是“羞恶之心”,就是“义”。

6.本文论证是如何展开的?由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推理分析,接着又举例进一步论证。

三、课文主题本文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最后列举两个事例强调了“义”高于生命,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ɡǒu)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huàn)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获得,(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获得,(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所追求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得到生命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即使)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呢?由于这个原因,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而不使用(的人);由于这个原因,有可以避免祸患而不采用(的人)。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可以活,得不到就会死。(然而)如果盛气凌人喊叫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将食物)踩踏过才给人家,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接受这些俸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那些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的恩德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自己的天性。基础训练一、名句名篇默写1.按要求默写填空。(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5.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7.【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举两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_______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①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内金与一舆②羽之谓战?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应之曰:‘轸③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选自《孟子·告子下》,有删改)【注释】①揣:比较,后面的“齐”也是同义。②舆:车。③轸(zhěn):扭。(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无冻馁之患矣B.是亦不可以已乎

骨已尽矣C.岂谓一内金

是可谓善学者矣D.则不得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两文都认为“礼”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认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让步”,你觉得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蹴尔而与之()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乙】《春秋》之所治①,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②,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③。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④,而以义设⑤人,诡其处而逆其理⑥,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仁之法⑦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注释:①治:研究。②该句大意:“仁”说的是如何对待他人。③该句大意:命名不同就是为了区别仁和义。④裕:这里是宽待的意思。⑤设:这里指要求。⑥该句大意:混淆了二者的关系,违背了这一道理。⑦法:标准。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鲜不乱矣()

(2)弗予为义()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13.古人在论证观点时常从反面着笔,如《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就从反面强调了静的重要性。【甲】文和【乙】文也有类似的写法,请结合【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死亦我所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4)不忍委之()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D.行道之人弗受

弗之怠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17.请用“/”为【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18.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南唐使者孙晟从帝①至大梁,帝待之甚厚。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②陛下无二心。”及得唐蜡书③,帝大怒,召晟,责以所对不实。晟正色抗辞,请死而已。问以唐虚实,默不对。十一月乙巳,帝命都承旨曹翰送晟于右军巡院,翰与之饮酒数行,更以帝意问之,晟终不言。翰乃谓曰:“有敕,赐相公死。”晟神色怡然,索袍笏,整衣冠,南向拜曰:“臣谨以死报国。”乃就刑。(选自《世宗征淮南》)【注释】①帝:周世宗,后周皇帝。②事:侍奉。③唐蜡书:南唐藏在蜡丸中的密信。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B.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责以所对不实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D.帝待之甚厚

山川之美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唐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无二心。21.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22.甲文中“鱼”和“熊掌”分别喻指什么?23.甲文提出了什么观点?乙文孙晟的做法能否印证这一观点,请阐述理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躲避)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2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6.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张?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8.请根据选文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杀身成仁孔丘仁爱情怀不朽;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①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②车③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④,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蔵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⑤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⑥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⑦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有改动)【注释】①表:外围,比喻屏障。②辅:颊骨。③车:牙床。④大伯:即太伯,亦作泰伯,与虞国的始封君虞仲都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⑤据:保佑。⑥繄(yī):句中语气词。⑦冯:同“凭”,依据,凭借。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呼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亲以宠逼,犹尚害之3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B.是亦不可以已乎

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圳论战》)D.虞必从之

从民欲也(《陈涉世家》)31.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B.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C.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3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3.甲文中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①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②的主张。乙文用③比喻虞、虢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乙文主要通过人物的④来揭示主题。平民百姓都懂得听人劝,而虞公既不听劝、又不抗争,的确算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B.妻妾之奉(奉献)C.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35.下列对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B.乙文中的齐景公尊重知识分子,但并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C.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D.乙文中孔子游说景公,景公按孔子的劝导行事,赐给孔子廪丘邑。36.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令弟子趣驾,辞而行。37.甲文中的乞人和乙文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①。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②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②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3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雨雪三日而不霁(4)公被狐白之裘39.翻译下列句子。(1)是亦不可以已乎?(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40.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1.【甲】文主要阐述了怎样“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当下的中学生,你如何理解这个“义”?42.【乙】文中的景公是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4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蹴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乙】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②鸦片衅③起,钱方假归省亲④,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⑤。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⑥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钱金玉舍生取义》)【注释】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道光壬寅:指一八四二年。道光是清宣宗的年号。③衅(xìn):此指战祸。④方假归省(xǐng)亲:正当告假回来探亲。⑤勖(xù):勉励。⑥喋(dié)血:形容杀人流血很多。45.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尚廉节()(2)未有文檄趣君往()46.请用“/”为文中的画线句断句。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47.【甲】文说道“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文中钱金玉是怎样体现这句话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48.文学知识填空《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时期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尊称为,他的政治主张是。4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乙】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满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悲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5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51.翻译上文中划线处加点词语的意思。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苟能充之()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52.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这里的“心”和《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的“心”的区别与联系。5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厓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④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省。后文的“厓山”也在广东省。②弘范: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凡:一共、总共。(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遽麾之退

麾:将帅的部下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假如、假使

使为书招张世杰

使:让C.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憎恨、厌恶

厓山破

破:破旧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这种、这样

索之固

固:坚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②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接着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观点,令人信服。B.【甲】文中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是在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下的选择,同时他也否定了人的富贵之欲。C.【乙】文中元世祖亲自召见文天祥并不忍杀之这些侧面描写,衬托出文天祥的忠贞气节让人敬仰。D.【乙】文中文天祥被捕后,多次表明心志。他宁愿舍弃性命,也要“留取丹心照汗青”。(4)【乙】文中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作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下人:迁就他人。54.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故患有所不避也()(2)蹴尔而与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将枉于法()5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57.【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与【乙】文中“不受鱼”的公孙仪是否一样都持有“本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5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死亦我所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蹴尔而与之5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6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今谓人曰/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万事莫贵于义/皆朝于齐C.杀子子身/身亡所寄 D.必不为,何故?/温故而知新6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62.【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谈谈你的见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6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死亦我所恶

(2)呼尔而与之

(3)乡为身死而不受6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乙】丁穆字彦远,谯国人也。积功劳,封真定侯,累迁为顺阳太守。太元四年,除振武将军、梁州刺史。受诏未发,会苻坚遣众寇顺阳,穆战败,被执至长安,称疾不仕伪朝。坚又倾国南寇,穆与关中人士唱义,谋袭长安,事泄,遇害,临死作表以付其妻周。其后周得至京师,诣阙上之。孝武帝下诏曰:“故顺阳太守丁穆力屈身陷而诚节弥固直亮壮劲义贯古烈。其丧柩始反,言寻伤悼。可赠龙骧将军、雍州刺史,赙赐①一依周旒②故事。为立屋宅,并给其妻衣食,以终厥身。”(选自《晋书》,有删改)【注】①赙赐:赏赐财物助办丧事。②周旒(xiāo):字孟威,东晋时期大臣。65.参考表格中的材料及示例,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方法文言词句助读材料解释查阅词典法除振武将军、梁州刺史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任命,授职;⑤数学计算方法之一。(1)字源探究法被执至长安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执”的古字形像用刑具将一个人的双手铐住。本义指捕捉、捉拿。由本义引申指握着、拿着;又引申指掌管、从事、施行;又假借指坚持己见等。(2)积累迁移法其丧柩始反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同“返”,返回。6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故顺阳太守丁穆力屈身陷而诚节弥固直亮壮劲义贯古烈67.【乙】文中的丁穆身上具有【甲】文中提到的“义”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摘自《<孟子>三章》)【乙】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①送匈奴使②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益愈,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于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牴⑤,牴乳乃得归。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注】①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②匈奴使:指从前汉朝扣押的匈奴使臣。③受辞:受审讯,听取供词。④北海:在匈奴北境,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⑤牴(dī):公羊。6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故患有所不辟也()

(2)留匈奴凡十九岁()6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70.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乙文侧重。71.在中华民族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阅读乙文,简要说明“舍生取义”的品格在汉朝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1.(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详解】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丧”“箪”“羹”“蹴”等字词的书写。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默写能力。一要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答;二要仔细审题,筛选最恰当的语句;三要避免写错别字,漏字。注意“兼”“蹴尔”的正确书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3.B4.C5.A6.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②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7.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参考示例:邓世昌誓死保家卫国,李大钊为信仰慷慨就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邓稼先为科研事业奉献终生。(符合要求即可,只举出一例不得分)【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舍:①舍弃;②通“释”,解除,消除;B.患:均为“灾祸,祸患”;C.使:①假使,如果;②派遣;D.得:①感激;②大概,“得无”固定搭配,表推测;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B.与:均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C.为:①介词,为了;②介词,替,给;D.以:均为介词,用;故选C。5.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句子为判断句。句意:鱼是我所想要的。A.句式为倒装句。句意:这样之后,就知道常在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在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B.句式为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C.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D.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故选A。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非独”,不只,不仅;“是”,这;“勿丧”,不丧失;“耳”,罢了。②“去”,舍弃,背离;“恶”,咱们。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乙】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可以看出两文都在强调“义”“仁”,故两文的观点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示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依然回国,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文天祥不惧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8.(1)C(2)①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②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3)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示例:不矛盾。生存固然非常重要,“食”的本质就是代表生存,如果没有生存,那再多的东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然而,如果生存需要靠舍弃道德才能实现,这样的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不违背道义、保持本心的生存,才是真正的生存。【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祸患、灾难/忧患;B.停止/已经;C.两个“谓”都理解为“说”;D.能够/领会;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如使:假如。人之所欲:人们所想要的东西。莫:没有。甚于生:超过生命。甚:超过。于:比。则:那么。凡:凡是。得生者: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何:什么。(2)对:回答。明日:第二天。之:去,到。以:把。告:告诉。“以告孟子”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以(之)告(于)孟子”。(3)本题考查文言文短句。短句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以及重点字词来分析。“取食之重者”是动宾短语,在句子里作主语,其后应断开;“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在句子里做谓语和宾语,其后应断开;“奚”作为疑问词,通常用在句首,因此“奚”的前面应断开;句意: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故断句为: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回答不矛盾,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作答。结合甲文“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生存固然非常重要,“食”的本质就是代表生存,只有生存,外在的东西才有意义。再结合“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如果生存需要靠舍弃道德才能实现,这样的生存则是苟且偷生,毫无意义,因此不违背道义并坚守本心的生存之道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有一位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和食哪个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任国人问道:“如果守礼法找吃的,会饿死;不守礼法找吃的,能找到吃的,那一定要守礼法吗?”屋庐子答不上来,第二天去邹国时,把这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9.苟且同“德”,感恩,感激踩踏10.(1)由此可见(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1.少不12.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13.甲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中,两个“不”字从反面强调了“义”的重要性。乙文:“鲜不乱矣”“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中,三个“不”字从反面阐述人们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这样会带来灾祸,强调了区别“仁”“义”的重要性。【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苟且。(2)句意: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3)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是故:由此可见,因此;所欲:所喜爱的;甚于:超过;所恶:所厌恶的;(2)万钟:优厚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社会)却很少不混乱。鲜:少。(2)句意:也不能称为义。弗:不。1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之所以没有人愿意混乱,(社会)却却大多常常混乱,因为不明自别人和自己的分别,所以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第一个“而”表转折,在其前断一处。“以”,因为;与第二个“而”表因果关系,在“以”“而”其前断一处;故断为: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意思是: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如果人们追求的只是“生”,厌恶的事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什么事都能做出来,两个“不”字,从反面强调了“义”的重要性。“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意思是:许多人不明察(这一点),竟然反过来用仁宽待自己,用又要求别人,混淆了二者的关系,违背了这一道理,(社会)少有不混乱的。“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意思是:仁义的要求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点明了混淆了“仁”与“义”的对象(二者的关系),违背“以仁安人,以义正我”的道理,社会就会混乱,三个“不”字从反面阐述人们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这样会带来灾祸,强调了区别“仁”“义”的重要性;最后再次强调“仁”与“义”的受用对象。【点睛】【甲】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参考译文:《春秋》研究的,是别人和自己(的关系)。用来研究别人和自己(之间关系)的,是仁和义。用仁安定别人,用义端正自己。所以“仁”说的是如何对待他人,“义”说的是自己该如何做,命名不同就是为了区别仁和义。仁对于别人(的作用),义对于自己的作用,是不可以不明察的。许多人不明察(这一点),竟然反过来用仁宽待自己,用又要求别人,混淆了二者的关系,违背了这一道理,(社会)少有不混乱的。之所以没有人愿意混乱,(社会)却却大多常常混乱,因为不明自别人和自己的分别,所以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仁义的要求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自己不端正,即使能够端正别人,也不能称为义;别人没有蒙受他的爱,即使(他)非常爱自己,也不能称为仁。14.讨厌,憎恨。辟同“避”,躲避。到远方。丢下,舍弃。15.D16.(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17.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18.荀巨伯赶很远的路去看望生病的友人,这是“义”。胡贼攻郡时,坚决不离开友人,愿意牺牲自己性命来保全友人,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解析】14.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死亦我所恶”的句意是: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讨厌,憎恨。(2)“故患有所不辟也”的句意是: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辟:同“避”,躲避。(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的句意是: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远:到远方。(4)“不忍委之”的句意是: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委:丢下,舍弃。1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得:得到/领悟,领会;B.患:祸患/担心;C.于:比/对D.弗:都是“不”;故选D。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中的“独(只)、是心(这种思想)、皆(全,都)、丧(丧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语(告诉,对……说)、子(你)、去(离开)”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的意思是: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友人有疾”与“不忍委之”是因果关系,“宁以吾身代友人命”是“不忍委之”的目的。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句读是: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根据乙文荀巨伯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时,“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知,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有生命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贱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可知,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朋友,这就是舍生取义。据此概括理解分析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乙]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19.D20.(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唐主畏服陛下神武,侍奉陛下没有二心。21.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22.生

义23.舍生取义孙晟的做法能印证这一观点,因为孙晟面对威逼利诱,没有背叛国家,最终以死报国,这种做法印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解析】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A.相同,都是“所以”的意思;B.相同,都是“祸患”的意思;C.相同,都是“责备”的意思;D.不同,他/的;故选D。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非不;独,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丧,丧失。(2)重点词:畏,畏服;事,侍奉。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句意:时常召见他,让他喝醇酒,问他南唐的事。“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是三个连续的行为,中间应断开。故断为: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23.本题考查文章观点及内容理解。甲文开头通过比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中孙晟面对周世宗“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时,“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无二心’”“问以唐虚实,默不对”,面对威逼利诱,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晟正色抗辞,请死而已”“南向拜曰:‘臣谨以死报国。’乃就刑”,孙晟最终以死报国,维护了自己的大义。他的言行印证了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乙南唐使者孙晟跟着周世宗到了大梁,世宗待他他很好。时常召见他,让他喝醇酒,问他南唐的事。孙晟只是说“唐主畏服陛下神武,侍奉您没有二心。”等到得到了南唐的蜡丸书,世宗大怒,召见孙晟,责备他说的话不真实。孙晟神色从容地为自己辩解,愿以死谢罪。世宗问他南唐的情况,孙晟默不作声。十一月乙巳,世宗命令都承旨曹翰送孙晟到右军巡院,曹翰和他饮酒几巡后,把世宗的旨意问他,孙晟始终不回答。曹翰于是对他说:“皇帝有命令,剔您一死。”孙晟神态安详自然,要来上朝时穿的袍和用的笏板,整理自己衣帽,望着南面下拜说:“我只有以死来报答国家了!”于是被杀。24.B2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6.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27.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28.参考上联:杀身成仁孔丘仁爱情怀不朽;下联:舍生取义孟轲民本思想永恒。【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B.有误,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名词,益处;故选B。2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呼尔而与之”和“蹴尔而与之”是两种不礼貌的表现,这句话写的是“行道之人”和“乞人”对待嗟来之食的态度,正确的停顿应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鱼我所欲也》,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结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