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946-2020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_第1页
DB32T3946-2020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_第2页
DB32T3946-2020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_第3页
DB32T3946-2020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_第4页
DB32T3946-2020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220.40

R67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946—2020

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

Navigationstandardofdam-controlledchannelintheplainwaternetworkregion

2020-12-15发布2021-01-15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946—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飞、夏炜、刘俊生、范东涛、魏海磊、肖惠兴、陈媛、吴炳良、朱红俊、邓

润飞、石岩、邹俊杰、顾介康、李磊、孙宁、徐飞、朱智敏。

II

DB32/T3946—2020

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中的航道、船闸、过河建筑物的规模、尺度、布置和通航水位

等通航有关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主要指江苏境内除长江、灌河、湖区航道等天然航道外的内

河航道及其相关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139内河通航标准

GB5863-9内河助航标志

JTS180-2运河通航标准

JTS181航道工程设计规范

JTS182-1渠化工程枢纽总体设计规范

JTJ305船闸总体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dam-controlledchannelintheplainwaternetworkregion

位于平原水网地区,且航道水位受拦河建筑物控制和人工调度影响的内河航道。

3.2

内河旅游专用航道inlandtourismdedicatedchannel

不通行货船,仅可通行旅游船舶的内河航道。

4航道

4.1航道等级

4.1.1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以下简称航道)应按批准的航道等级进行规划设计,其航道尺度应通

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内河船闸和过河建筑物、临河建筑物等不易扩建、改建的永久性工程

和一次性建成比较合理的工程,应按远期航道技术等级或航运发展长远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4.1.2航道等级根据通航船舶的吨级划分为七级,船舶吨级按船舶设计载重吨确定。

4.2航道尺度

1

DB32/T3946—2020

4.2.1航道代表船型应与航道功能、等级相适应,可按表1选择,必要时也可根据地区和流域的特点

通过论证选择确定。

4.2.2航道尺度(图1)应根据航道代表船型确定,不得小于表1所规定的数值。

图1航道横断面图

H—航道水深;T—设计船舶吃水;B—航道宽度;Bb—航道底宽;m—边坡系数

表1航道尺度

单位:m

直线段航道

代表船舶、船队尺度航道

航道等级船舶吨级代表船舶、船队航道底宽弯曲

(总长×总宽×设计吃水)水深

单线双线半径

Ⅱ-a2000t(1)1顶2160.0×13.8×3.0480

3560

ⅡⅡ-b120-150TEU(2)集装箱船88.0×15.8×3.04360

Ⅱ-c2000t(3)货船67.6×13.8×3.03055280

Ⅲ-a1000t(1)1顶2135.0×10.8×2.5410

Ⅲ-b90-100TEU(2)集装箱船(三层)73.0×12.7×2.5300

ⅢⅢ-c60-70TEU(3)集装箱船(二层)73.0×12.7×2.225453.2300

(4)1拖6357.0×10.8×2.5

Ⅲ-d1000t240

(5)货船60.0×10.8×2.5

Ⅳ-a50TEU(1)集装箱船(三层)55.0×10.8×2.2220

30TEU(2)集装箱船(二层)44.0×10.8×2.0

Ⅳ22402.5

Ⅳ-b(3)1拖7320.0×8.8×2.1180

500t

(4)货船44.0×8.8×2.2

(1)1拖8295.0×8.0×1.9

Ⅴ300t18352.5180

(2)货船44.0×8.0×1.9

(1)1拖11298.0×5.5×1.5

Ⅵ100t10202110

(2)货船26.0×5.0×1.5

(1)1拖11230.0×4.7×1.2

Ⅶ50t8161.5100

(2)货船25.0×5.5×1.2

注:①水文、泥沙条件复杂的河段,经充分论证,航道设计水深可适当增加;

②内河旅游专用航道尺度应根据旅游船舶尺度参照《航道工程设计规范》(JTS181)论证确定。

③经论证,代表船型与表中不一致时,航道宽度可按附录A确定。

2

DB32/T3946—2020

4.2.3航道弯曲半径的确定,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航道弯曲段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的规定,也可采用顶推船队长度的3倍或货船长度、拖带

船队最大单船长度的4倍计算。对特殊困难河段,在宽度加大和驾驶通视均能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弯曲

半径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顶推船队长度的2倍或货船长度、拖带船队最大单船长度的3倍。

2、航道弯曲段的宽度应在直线段航道宽度的基础上加宽,其加宽值可通过分析计算或试验研究确

定。

4.2.4航道线数应根据运输要求、航道条件和投资效益分析确定。当双线航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

用三线或三线以上航道,其宽度应根据船舶通航要求研究确定。对于单线航道可满足通航需求的,可在

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用单线航道,并同步完善单线航道通航管理制度和通行警示标志配置。

5船闸

5.1船闸规模和尺度

5.1.1通航建筑物的规模和尺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内河航运长远发展,并不得小于表2中所列数值。

表2船闸有效尺度

单位:m

船闸级别船舶吨级代表船舶、船队长宽门槛水深

Ⅱ顶

-a2000t(1)1234

260

ⅡⅡ-b120-150TEU(2)集装箱船285.0

230

Ⅱ-c2000t(3)货船23

Ⅲ-a1000t(1)1顶2

Ⅲ集装箱船三层

-b90-100TEU(2)()28

230

ⅢⅢ-c60-70TEU(3)集装箱船(二层)234.0

180

(4)1拖618

Ⅲ-d1000t

(5)货船

Ⅳ-a50TEU(1)集装箱船(三层)

23023

30TEU(2)集装箱船(二层)

Ⅳ180183.5

Ⅳ-b(3)1拖7

500t16016

(4)货船

(1)1拖818

180

Ⅴ300t163.0

(2)货船160

12

(1)1拖11

Ⅵ100t160122.5

(2)货船

(1)1拖11

Ⅶ50t120122.0

(2)货船

注:水文、泥沙条件复杂的河段,经充分论证,船闸门槛水深可适当增加。

3

DB32/T3946—2020

5.1.2船闸有效长度应根据设计船舶、船队或与其他船舶船队合理组合的长度并考虑富裕长度确定,

经论证需要加大长度的,可在表2的基础上增加。

5.2船闸工程布置

5.2.1航道通航建筑物的布置应符合《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运河通航标准》(JTS180-2)、

《渠化工程枢纽总体设计规范》(JTS182-1)和《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

范的规定。

5.2.2多线通航建筑物的布置应考虑运行时的相互影响,并应保证引航道尺度满足船舶或船队安全航

行和停泊的要求。

6过河建筑物

6.1过河建筑物的布置和选址

6.1.1水上过河建筑物布置不得妨碍船舶的安全航行。过河建筑物选址和平面布置应按《内河通航标

准》(GB50139)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6.1.2在桥梁等水上过河建筑物,及穿越航道的水下缆线、管道、涵管和隧道等水下过河建筑物的水

域或两侧陆域,应按《内河助航标志》(GB5863-9)的有关规定设置导向标志及防护设施。

6.2水上过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

6.2.1水上过河建筑物应一孔跨过通航水域。对通航水域特别宽阔的航段,经充分技术论证,可通过

水中落墩设置两个或多个通航孔以满足通航要求,具体布置方式应根据通航需求确定,航道通航孔净宽

可采用附录B进行计算。

6.2.2水上过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不应小于表3所列数值。对于通航条件受限的城镇段航道,如

桥梁一跨过河,其通航净宽可在表3所列数值的基础上适当缩小,但不应小于所在航段设计航道底宽。

表3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

单位:m

单线通航双线通航孔

航道等级代表船型净高

孔净宽净宽上底宽侧高

Ⅱ-a(1)1顶2

ⅡⅡ-b(2)集装箱船7.03570606.0

Ⅱ-c(3)货船

Ⅲ-a(1)1顶2

Ⅲ-b(2)集装箱船(三层)

ⅢⅢ-c(3)集装箱船(二层)7.03060456.0

(4)1拖6

Ⅲ-d

(5)货船

Ⅳ-a(1)集装箱船(三层)7.06.0

(2)集装箱船(二层)

Ⅳ285540

Ⅳ-b(3)1拖75.54.0

(4)货船

4

DB32/T3946—2020

(1)1拖8

Ⅴ5.02345//

(2)货船

(1)1拖111122

Ⅵ4.5//

(2)货船1630

(1)1拖11918

Ⅶ3.5//

(2)货船1325

注:对于运量较小、仅通航单船或二层集装箱船的Ⅲ级航道,经充分论证,通航净高可按不小于5.5米

控制。

6.2.3受建设条件限制近期难以改建的Ⅲ、Ⅳ级航道跨河桥梁,经对设计通航水位核定后,如其通航

净高不小于5.5米,且通航净宽不小于航道设计底宽,可暂缓改建,并应设置助导航标志,采取必要的

防护和管理措施。

6.2.4架空缆线跨越内河航道的通航净高应按缆线夏季驰度最低点计算,其最小值应采用附录C进行

计算。架空缆线的杆塔设置选址应当结合航道规划预留足够空间。跨越航道架设架空缆线的,应当确保

其杆塔基础外缘布置在航道规划控制线以外。

6.3水下过河建筑物的埋深尺度

6.3.1穿越航道的水下缆线、管道、涵管和隧道等水下过河建筑物应埋置于河床内,其顶部设置深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a)Ⅱ~Ⅴ级航道不应小于远期规划航道底标高以下2m,Ⅵ级和Ⅶ级航道不应小于远期规划航道

底标高以下1m。当存在向上的施工偏差和埋设后上浮因素时,尚应根据向上的施工偏差和上

浮量,相应增加埋置深度。

b)航道现状底标高低于规划底标高的,其水下过河建筑物顶部埋置深度应自航道现状底标高起算。

c)可能受水流冲刷区段的航道,需根据最大冲刷幅度增加埋深或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埋置深度。

7通航水位

7.1一般规定

7.1.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根据水文资料、通航条件、航道等级和有关部门的规

划要求综合分析确定,并应根据水文条件变化情况,通过论证研究及时进行调整。

7.1.2确定通航水位的水文资料应具有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应取近期连续资料系列,取用年限

不宜短于20年。当资料不足20年时,可采用附近水文测站的长期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或与附近工程进

行类比等方法确定通航水位。

7.1.3兼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等综合功能的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根据综

合利用的要求结合本文件进行确定。

7.2通航水位的确定

7.2.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表4规定的各级洪水重现期的水位。

5

DB32/T3946—2020

表4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

航道等级Ⅱ~ⅢⅣ~ⅤⅥ~Ⅶ

洪水重现期(年)20105

注:①洪水历时很短的航道,Ⅲ级及以上航道洪水重现期通过论证可取10~5年;Ⅳ级和Ⅴ级航道可取

5~3年;

②针对闸控航道历年水位变化不大的特点,其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经技术论证后,可采用综合历时保

证率不大于1%的水位。

7.2.2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可采用综合历时保证率法计算确定,其综合历时保证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综合历时保证率

航道等级ⅡⅢ、ⅣⅤ~Ⅶ

综合历时保证率(%)≥9898~9595~90

8其他

8.1.1通航水域主要指在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下可供设计代表船舶重载航行的水域范围,对于水域较宽

阔的航段,可根据航段通航实际需求,结合助航标志和相关工程措施综合划定。

8.1.2航道沿线应根据内河通航安全及航行管理规定,布设航标、标牌等助航设施及安全监控设施。

8.1.3新改建航道,应同步建设航道信息化设施,提升航道的智能化水平。

8.1.4新改建水上服务区和锚地,宜同步建设船舶岸电供应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

8.1.5本文件中未涵盖的相关通航标准及要求按照《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等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执行。

6

DB32/T3946—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宽度计算公式

航道宽度应根据船舶尺度及其在航行中可能产生的漂移和其与航道边界富裕距离确定,双线航行的

航道宽度还应考虑船舶交汇的安全距离。直线段单线航道和双线航道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퐵1=퐵푓+2푑

퐵2=2퐵푓+2푑+푐

퐵푓=퐵푠+퐿sin훽

式中,퐵1——直线段单线航道宽度(m);

퐵푓——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m);

푑——船舶或船队外舷至航道边缘的安全距离(m),船队可取0.25倍航迹带宽度,单船可取0.35

倍航迹带宽度;

퐵2——直线段双线航道宽度(m);

푐——船舶或船队间的航行安全距离(m);

퐵푠——船舶或船队宽度(m);

퐿——船舶或船队长度(m);

훽——船舶或船队航行漂角(°);顶推船队和单船对Ⅱ~Ⅴ级航道可取2.5,Ⅵ~Ⅶ级取2.0;拖带船

队对Ⅱ~Ⅵ级航道可取1.2;

2푑+푐——各项安全距离之和(m);船队可取1.0倍航迹带宽度,单船可取1.5倍航迹带宽度。

7

DB32/T3946—202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宽计算公式

퐵1=퐵+퐵+

퐵2=2퐵++퐵++

퐵=퐵+퐿sin훽

式中,퐵1——单孔单向通航净宽(m);

퐵——船舶或船队航迹带宽度(m);

퐵——船舶或船队与两侧桥墩间的富裕宽度(m),Ⅱ级~Ⅴ级航道可取0.6倍航迹带宽度,Ⅵ

级和Ⅶ级航道可取0.5倍航迹带宽度;

——下行船舶或船队的偏航距(m);

퐵2——单孔双向通航净宽(m);

——上下行船舶或船队会船时的安全距离(m),可取船舶或船队宽度;

——上行船舶或船队的偏航距(m),可取0.85倍下行偏航距;

퐵——船舶或船队的宽度(m);

퐿——顶推船队或货船的长度(m);

훽——船舶或船队的航行漂角(°),Ⅱ级~Ⅴ级航道可取5°,Ⅵ级和Ⅶ级航道可取2.5°。

表B.0.1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各级横向流速下船舶下行偏航距

1

DB32/T3946—2020

下行偏航距(m)

航道等级代表船舶、船队

横向流速0.1m/s横向流速0.2m/s横向流速0.3m/s

(1)1顶2101520

Ⅱ(2)集装箱船101520

(3)货船101520

(1)1顶281015

(2)集装箱船(三层)81015

Ⅲ(3)集装箱船(二层)81015

(4)1拖681015

(5)货船81015

(1)集装箱船(三层)81015

(2)集装箱船(二层)81015

(3)1拖781015

(4)货船81015

(1)1拖881015

(2)货船81015

(1)1拖1181015

(2)货船8810

(1)1拖11588

(2)货船588

注:当横向流速为0时,偏航距取值为0,当横向流速为表中范用内某一值时,偏航距可采用内插法确定。

B.0.2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大于5°,且横流流速大于0.3m/s时,单向通

航净宽应在本文件表3所规定数值的基础上加大,其增加值可参照《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确定。

2

DB32/T3946—202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架空缆线跨越内河航道的通航净高计算公式

1+2

式中,——架空缆线最大计算垂弧最低点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垂直距离(m);

1——缆线最小架空高度(m),为船舶最大船舶空载高度和船舶航行安全富裕高度之和;

2——缆线安全富裕高度(m)。

表C.0.1缆线最小架空高度1

航道等级ⅡⅢⅣⅤⅥⅦ

1(m)17.016.516.012.59.08.5

表C.0.2缆线安全富裕高度2

通信和

电力线

广播电

电压等级(KV)1以下1-1035-1102203305001000视线

2(m)1.01.52.03.04.06.010.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B32/T3946—2020

4

DB32/T394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航道...............................................................................1

4.1航道等级.......................................................................1

4.2航道尺度.......................................................................1

5船闸...............................................................................3

5.1船闸规模和尺度.................................................................3

5.2船闸工程布置...................................................................4

6过河建筑物.........................................................................4

6.1过河建筑物的布置和选址.........................................................4

6.2水上过河建筑物的通航净空尺度...................................................4

6.3水下过河建筑物的埋深尺度.......................................................5

7通航水位...........................................................................5

7.1一般规定.......................................................................5

7.2通航水位的确定.................................................................5

8其他...............................................................................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宽度计算公式............................7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宽计算公式..............................1

附录C(规范性附录)架空缆线跨越内河航道的通航净高计算公式......................3

I

DB32/T3946—2020

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通航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中的航道、船闸、过河建筑物的规模、尺度、布置和通航水位

等通航有关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主要指江苏境内除长江、灌河、湖区航道等天然航道外的内

河航道及其相关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139内河通航标准

GB5863-9内河助航标志

JTS180-2运河通航标准

JTS181航道工程设计规范

JTS182-1渠化工程枢纽总体设计规范

JTJ305船闸总体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dam-controlledchannelintheplainwaternetworkregion

位于平原水网地区,且航道水位受拦河建筑物控制和人工调度影响的内河航道。

3.2

内河旅游专用航道inlandtourismdedicatedchannel

不通行货船,仅可通行旅游船舶的内河航道。

4航道

4.1航道等级

4.1.1平原水网地区闸控航道(以下简称航道)应按批准的航道等级进行规划设计,其航道尺度应通

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内河船闸和过河建筑物、临河建筑物等不易扩建、改建的永久性工程

和一次性建成比较合理的工程,应按远期航道技术等级或航运发展长远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4.1.2航道等级根据通航船舶的吨级划分为七级,船舶吨级按船舶设计载重吨确定。

4.2航道尺度

1

DB32/T3946—2020

4.2.1航道代表船型应与航道功能、等级相适应,可按表1选择,必要时也可根据地区和流域的特点

通过论证选择确定。

4.2.2航道尺度(图1)应根据航道代表船型确定,不得小于表1所规定的数值。

图1航道横断面图

H—航道水深;T—设计船舶吃水;B—航道宽度;Bb—航道底宽;m—边坡系数

表1航道尺度

单位:m

直线段航道

代表船舶、船队尺度航道

航道等级船舶吨级代表船舶、船队航道底宽弯曲

(总长×总宽×设计吃水)水深

单线双线半径

Ⅱ-a2000t(1)1顶2160.0×13.8×3.0480

3560

ⅡⅡ-b120-150TEU(2)集装箱船88.0×15.8×3.04360

Ⅱ-c2000t(3)货船67.6×13.8×3.03055280

Ⅲ-a1000t(1)1顶2135.0×10.8×2.5410

Ⅲ-b90-100TEU(2)集装箱船(三层)73.0×12.7×2.5300

ⅢⅢ-c60-70TEU(3)集装箱船(二层)73.0×12.7×2.225453.2300

(4)1拖6357.0×10.8×2.5

Ⅲ-d1000t240

(5)货船60.0×10.8×2.5

Ⅳ-a50TEU(1)集装箱船(三层)55.0×10.8×2.2220

30TEU(2)集装箱船(二层)44.0×10.8×2.0

Ⅳ22402.5

Ⅳ-b(3)1拖7320.0×8.8×2.1180

500t

(4)货船44.0×8.8×2.2

(1)1拖8295.0×8.0×1.9

Ⅴ300t18352.5180

(2)货船44.0×8.0×1.9

(1)1拖11298.0×5.5×1.5

Ⅵ100t10202110

(2)货船26.0×5.0×1.5

(1)1拖11230.0×4.7×1.2

Ⅶ50t8161.5100

(2)货船25.0×5.5×1.2

注:①水文、泥沙条件复杂的河段,经充分论证,航道设计水深可适当增加;

②内河旅游专用航道尺度应根据旅游船舶尺度参照《航道工程设计规范》(JTS181)论证确定。

③经论证,代表船型与表中不一致时,航道宽度可按附录A确定。

2

DB32/T3946—2020

4.2.3航道弯曲半径的确定,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航道弯曲段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的规定,也可采用顶推船队长度的3倍或货船长度、拖带

船队最大单船长度的4倍计算。对特殊困难河段,在宽度加大和驾驶通视均能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弯曲

半径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顶推船队长度的2倍或货船长度、拖带船队最大单船长度的3倍。

2、航道弯曲段的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