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安史之乱)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叙事诗——《石壕吏》,思考诗人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2.赏析诗中名句,体会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情怀。3.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学习目标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因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诗风沉郁顿挫)。走进作者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围攻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吏》是杜甫投宿石壕村,对所遇吏卒深夜捉人一事的实录。创作背景字音字形逾(yú)戍(shù)老妪(yù)幽咽(yè)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时解决。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越过;翻过1投宿逃跑初读课文疏通诗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前来抓人。老翁翻墙逃跑,老妇出门查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多么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差役吼叫得多么凶恶!老妇哭得多么悲伤!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防守最近3走上前去说话捎信回来还在吃奶的孙子停止,结束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译文: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我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已经结束!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离开完整的衣服请你们允许我译文: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是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无法出来见人。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你连夜归营,赶快去投向河阳的兵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饭。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夜深消失,停止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前行的道路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老翁告别。第三部分(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4)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3)写老妇诉说遭遇,并以老迈之身应征。划分层次初读课文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征兵”“招兵”而用“捉人”?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捉人”二字为诗眼。不说“征兵”“招兵”而说“捉人”,于如实叙写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分析讨论精读课文2.怎样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一句?这两句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个“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老妇苦苦哀求、逆来顺受的形象,为下文写老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3.老妇“致词”是围绕“苦”字来写的,她苦在何处?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老年丧子之苦贫困潦倒之苦被迫服役之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妇有三苦4.“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泣?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没有明说是谁在哭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哭泣的或许是老翁,又或许是寡媳,旧伤添新痛,隐忍苟活;哭泣的也可能是“我”,“我”为这一家人的惨状而心酸、悲愤,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国家处于动荡不安而伤感、担忧。5.“独与老翁别”的“独”字暗示了什么?“独”字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老翁已回到家中。仅一个“独”字,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6.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差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夜突袭。第二个“夜”字(“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此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却无法平静。这三个“夜”字联系在一起,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会的黑暗。7.杜甫面对一家人的苦难,没有出来义正词严地阻止,是否是个冷漠无情之人?不是。这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对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深感悲痛,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感同情,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十分痛恨;但是,他既忧民又忧国,他支持朝廷的这场平叛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他歌颂石壕老妇自请服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差吏的横蛮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全诗通过叙述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既歌颂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又含蓄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课堂小结课文主旨课堂小结写作特色1.虚实相间,构思奇巧诗歌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只用“吏呼一何怒!”点出其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而明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差役的凶横残暴不言而喻。诗中“暮投石壕村”“听妇前致词”的“我”,是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见证人、旁听者,是诗歌叙事的线索,“我”的出现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2.用语精练,感情深沉全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句句叙事,无抒情议论语,而将深沉的感情融于具体的形象中。诗歌简洁洗练,却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如“老翁逾墙走”一句,透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