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十则课件_第1页
文论十则课件_第2页
文论十则课件_第3页
文论十则课件_第4页
文论十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论十则》

一、文常:《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王国维: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翻译家于一身的学者。

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诗、书、画”世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画以“兰、竹、石”最为精妙。其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之间,自称“六分半书”。后人亦称“板桥体”.三岁丧母,幼年家境贫寒,但生性聪慧,写得一手好文章。因生活所迫,曾当教书先生,也曾卖画贴补家用。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官:体察民情,惩恶扬善。遇荒年为民请命,开仓放粮,深得民心。却遭权贵嫉妒,以“莫须有”罪名告他。目睹官场黑暗与腐败,愤然辞官,重返扬州,以卖画为生。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画诗《竹石》”从画中可看出“竹石”的高风亮节和坚定不移的形象。从诗中又可体味到诗人鄙薄流俗、顽强不屈的精神。

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3、书写“难得糊涂”字幅,极为流传。二、内容

1、概述“境界说”的主要内容。——(艺术创作的特征)1)文学创作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思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情感直射到外物上去;无我之境——诗人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观察外物,外物以其本来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诗人与外物达到了物我两忘,融为一体的境地。]2)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客观景物与人的主观情感融合为一而形成。3)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有境界”;反之谓“无境界”。4)境界有大小。词的优劣与境界的大小无关。2、概述诗人“修养说”的内容。(怎样的修养才能成为大家)——(艺术创作方法)1)有卓绝的艰苦追求精神。(“衣带渐宽……”)2)有真性情,写真感情、真景物。(“言情也必……”)3)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三境界”是王国维对创业、治学之路的形象描绘。第一境界——比喻:登高望远(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认清前人走过的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作为基础、出发点(明确奋斗目标)。第二境界——比喻:做学问、创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牺牲精神。(要有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第三境界——比喻:经过反复探索、追求后,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学问的创见。理想实现的喜悦、欣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目标得以实现)一、解题:题画:题在画上的诗或文字。由画出发,不拘于画,另有立意。内容:第一则: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创作的源头。——审美体验第二则:艺术创作的体会: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过程。“眼中之竹”:实际生活的感受,作画的基础。“胸中之竹”:生活的概括与提炼,这是艺术典型的孕育与形成。“手中之竹”:作者凭借自己的艺术功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