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森林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_第1页
职业性森林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_第2页
职业性森林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_第3页
职业性森林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_第4页
职业性森林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性森林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森林脑炎(forestencephalitis),又名蜱传脑炎(tick-boneencephalitis,TBE),其病原体为森林脑炎病毒(forestencephalitisvirus),亦称森脑病毒。劳动者在森林地区从事职业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森林脑炎,即职业性森林脑炎。【病因病机】森脑病毒是一类小型嗜神经病毒,具有单股RNA结构,内有蛋白壳体,外周为类网状脂蛋白包膜。其形态结构、培育特性及反抗力均类似乙脑病毒。该病毒耐低温,在0°C50%的甘油中可存活1年;而在牛乳中加热至50?60°C,20分钟可以灭活,100°C2分钟可被杀死;在5%来苏液中只需1分钟即被杀灭;对紫外线照耀也很敏感。该病毒仅存在于自然疫源地。储存宿主为蜱类、蝙蝠、刺猬、松鼠、野兔、野鼠等。其中蜱类既是森脑病毒传播媒介,又是长期宿主。蜱类有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等,其中以全沟硬蜱带毒率最高,是主要媒介。蜱叮咬感染的野生动物,吸血后病毒侵入蜱体内进一步增殖。在其生活周期的幼虫、稚虫、成虫及卵各个阶段都携带有病毒,并可经卵传代,其中以唾液、卵巢及卵中病毒浓度最高。牛、马、狗、羊等家畜在疫区受蜱叮咬可感染本病毒而成为传染源。本病毒致病性与乙脑病毒相同,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6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讨论证明,感染森脑病毒的称猴有病毒特异性胃肠及淋巴结病变消失,经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发觉,病变的形成可能与病毒复制或免疫损伤有关。进一步讨论发觉,有免疫力的鼠(BALB/C)感染森脑病毒后,仅表现为临时性病毒血症,随后可见脑内病毒感染和IgG抗体形成;而严峻免疫缺陷的鼠(SCID)则普遍消失瘫痪和死亡,从感染到死亡,血、脑组织中都有森脑病毒存在,但无抗体产生;将BALB/C鼠的免疫血清转移到SCID鼠中可复制出BALB/C鼠的感染类型。裸鼠感染森脑病毒后,表现为临时性森脑病毒血症和持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仅产生IgM抗体而不产生IgG抗体。通过对病毒感染整个过程的观看发觉,IgM(可能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可清除病毒血症;IgG(包括非中和性抗体,能通过血脑屏障)则可削减或清除脑内感染的病毒,然而含病毒RNA(+)的细胞仍存在,这些细胞可被T细胞清除,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脱髓鞘病变。将森脑病毒移植到人体淋巴细胞中并进行培育发觉,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干扰素,B细胞中的干扰素具有活跃的抗病毒效应,T淋巴细胞中的干扰素虽无抗病毒作用,但仍可参加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人被带病毒的蜱叮咬后,森脑病毒侵入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侵入人体的病毒数量和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侵人的病毒量少且人体反抗力较强,可形成隐性感染或临床表现稍微,消失不典型森林脑炎;侵入的病毒量多或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则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性损害而消失典型森林脑炎。居住在疫区的人,因受少量病毒隐性感染,可产生中和抗体,对病毒有免疫力。病愈后可产生长久而坚固性免疫力。【流行病学】本病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主要高发区为原苏联远东地区。我国黑龙江和吉林等省林区,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地亦有报告。主要发生于春、夏季,5月上旬开头,6月为流行高峰,7月后渐渐下降,这与蜱的活动亲密相关。疫区内野生啮齿类动物是主要传染源。鸟类及牛、山羊、鹿等亦为易感动物。病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本病主要经硬蜱吸血传播。病毒在蜱体内可繁殖传代,因此,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饮用含本病毒乳品也可受染。人类普遍易感。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捕猎、采药等职业人群,以及进驻林区的部队人员、旅游者有机会感染森脑病毒而发病。【临床表现】埋伏期1?2周,最短1天,最长30天以上。临床一般分为一般型、轻型和重型。一般型病人大多起病急,1?2日内即达高峰,消失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颈及肢体瘫痪和脑膜刺激征。轻型患者起病较缓慢。前驱期3?4日,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类感冒表现。随后消失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重型患者突起高热或超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激征,数小时内即可消失昏迷、抽搐等危象,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特点是:①发热一般在38°C以上,以稽留热型最多见,大多持续5?10天或以上。②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瘫痪是神经系统损害的突出表现。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谵妄、昏睡乃至深度昏迷状态。体温下降后意识障碍渐渐恢复。脑膜刺激征消失最早,最常见,可持续5?10天,意识糊涂后仍可查出。瘫痪多发生于颈部、肩胛及上肢肌肉,下肢颅神经瘫痪者少见。瘫痪呈弛缓型,多发生于起病2?5天内。经乐观治疗,一般2?3周后可渐渐恢复。体温正常后一般症状消逝,而瘫痪可依旧存在。③脑脊液检查呈典型病毒性中枢神经感染性转变;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补体结合抗体效价增加4倍或以上,单份血清抗体1:320以上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诊断】依据准确的职业接触史、发病季节、疫区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排解乙型脑炎、脑膜炎、恶性疟疾等其他类似疾病,方可诊断。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及血清学试验结果。分级诊断依据我国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88-2024)进行。【防治原则】1.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抗病毒药物的讨论虽经努力,仍未达到临床应用水平。因此,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1)重度患者:其处理与乙型脑炎相同。要留意加强养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预防脑水肿等并发症。国外采纳核酸酶制剂,如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选择性破坏病毒的核酸合成,有助于缩短病程。(2)免疫血清疗法:早期肌内注射适量恢复期病人的血清,直至体温降至38°C以下。高效价丙种免疫球蛋白亦有较好疗效。必要时可配伍干扰素等使用。(3)有瘫痪等后遗症者:可采纳针刺、按摩、理疗、体疗等措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康复。2.预防加强卫生宣扬,做好环境防护和个体防护。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可实行下列预防措施:(1)接种森林脑炎疫苗。(2)工作场所四周环境防护:清除路边杂草,削减来往人、兽受蜱侵袭的机会;加强防鼠、灭鼠、灭蜱工作。(3)个体防护:将袖口、领口、裤脚等处扎紧,防止蜱叮刺。由于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