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省沈阳134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说法中:①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②医疗上使用的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③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雨。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2.小雨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雨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A.A1C13溶液 B.Cu(NO3)2溶液 C.H2SO4溶液 D.AgNO3溶液3.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稀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按除杂原则,下列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①②⑤③④ B.②⑤①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⑤②①③④4.比较、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事实推理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C60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5.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阳离子B.①和②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①和②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6.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大理石 B.称量定质量的氯化钠C.读液体体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C.点燃酒精灯 D.称量NaOH固体8.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0 B.+2 C.+3 D.+69.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0.近期我国连续发生多起安全责任事故,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要形成科学风险意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B.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回答下列问题:(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3)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塑料拖鞋等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_。(4)油锅着火了,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做饭时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_____________。(6)SO2中“2”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7)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96g,如果该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变成白色沉淀,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t2℃时,将90g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A物质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将下列各组物质的序号填到横线上;①尿素、磷铵、硫酸钾;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③铜、钢材、铝合金;④无机盐、糖类、维生素;⑤天然气、汽油、煤.常用作燃料的是_____;常见的金属材料是_____;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人类重要的营养素是_____;常用的化学肥料是_____.锂(Li)电池因质量轻、能量密度高、充电快被广泛应用.锂原子核内有_____个质子,在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锂离子符号为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1)实验装置漏气;(2)_____,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1)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在集气瓶里先装进a体积的水,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_____。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③测得实验结果如下(气体体积):(单位:mL)反应前玻璃管内反应前注射器内反应后注射器内403018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1)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燃烧后的产物_____。16.某食品包装袋中“双吸剂”标签如表所示:品名:双吸剂成分:铁粉、生石灰化学兴趣B组的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样品很感兴趣,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探究。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常温下,铁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小明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得到了浅绿色的溶液。小明初步判断: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Fe2O3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定量实验。取3.0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收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列流程进行实验:①操作二和操作三的名称为_____。②固体I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③写出生成固体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定性、定量研究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判断,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结合上述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不定项选择)。A对物质成分的研究有时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B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有4个反应发生C(定量研究)烧杯C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D(定量研究)3.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0.10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①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①正确;②医疗上使用的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②正确;③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正确;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指的是pH小于5.6的雨水。④正确。故选D。2、A【解析】铜锌合金中的锌可以和Cu(NO3)2溶液、H2SO4溶液、AgNO3溶液发生反应,但不能和氯化铝发生反应。3、D【解析】

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①②⑤③④、②⑤①③④、②①⑤③④。

故选:D。4、C【解析】

A、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C60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选项B正确;C、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分解反应等,选项C不正确;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选项D正确;故选C。5、C【解析】

A.①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①和②最外层电子数为8,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①和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都有三个电子层,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6、D【解析】

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7、A【解析】

A、稀释浓硫酸,酸入水且搅拌,选项A正确;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选项B不正确;C、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选项C不正确;D、称量氢氧化钠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选项D不正确。故选A。8、C【解析】

解: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2)×4=0,则x=+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选:C。9、D【解析】

A、二氧化硅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被还原,是氧化剂,所以二氧化硅发生了还原反应,故A错误;B、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错误;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10、D【解析】

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以防造成人身伤害,故A正确;B、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B正确;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以防造成煤气中毒等危险,故C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会造成火势蔓延,故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3NH4Cl塑料拖鞋隔绝氧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植树造林等)【解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得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x+(-2)×2=0;则x=+3;故填:+3;

(2)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是氯化铵;故填:NH4Cl;

(3)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都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塑料拖鞋是由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故填:塑料拖鞋;

(4)油锅着火了,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原理;故填:隔绝氧气;

(5)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6)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所以SO2中“2”表示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填: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7)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生活的具体做法: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故填: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植树造林等)。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76g【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中Ca(OH)2与CO2的质量关系,即可计算出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解:设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a(OH)2+CO2=CaCO3↓+H2O74442.96gx74:44==2.96g:x解得x=2.76g答: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76g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A饱和150【解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幅度大的析出晶体多;(3)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详解】解:(1)P点t1℃时A、B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B,所以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3)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90gA物质投入到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150g;故答案为(1)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2)A;(3)饱和;150。【点睛】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等知识,并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分析解答相关问题。14、⑤③②④①3失去Li+【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锂元素原子结构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天然气、汽油、煤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铜、钢材、铝合金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无机盐、糖类、维生素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素;尿素中含有氮元素、磷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常用的化学肥料;故填:⑤;③;②;④;①;(2)锂的原子序数是3,所以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在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符号为Li+。【点睛】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红磷不足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使氧气充分反应2Cu+O22CuO17.1%是固体【解析】

[分析讨论](1)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漏气;红磷不足,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等;[实验改进](1)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②该实验中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③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7.1%;[实验结论]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燃烧后的产物是固体。16、CaCO3、Fe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过滤CaCO3和Fe2O3Na2CO3+Ca(OH)2=CaCO3↓+2NaOHFe、Fe2O3、CaO、Ca(OH)2、CaCO3AC【解析】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发现:试管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初步判断: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Fe,一定不含Fe2O3;(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3)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二、操作三的名称是过滤;②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所以已经出去了铁粉,溶解过滤的固体Ⅰ的质量为2g,其中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