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平原县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平原县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平原县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平原县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平原县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平原县中考联考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近年来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的处理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pH B.过滤 C.称取氯化钠 D.稀释浓硫酸3.某菜农使用的化肥其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对该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碳铵是一种复合肥料B.保存时应注意防潮C.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D.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4.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D.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能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的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6.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 B.取少量液体C.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7.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8.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①、②、③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B.①、②、③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C.向③中再加25g甲,搅拌后恢复到t2°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5%D.将t2°C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9.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关于滤渣和滤液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有()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②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④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10.关于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制取的方案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溶解,过滤后分别干燥和蒸发结晶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C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取样在酒精灯上灼烧D制取双氧水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A.A B.B C.C D.D1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12.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t3℃时,将70g甲物质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如果甲中混有少量乙,常采用_____方法提纯甲。14.回答碳及碳的氧化物有关问题:(1)铅笔芯是用________(填物质名称)和黏土混合制成的;(2)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CO2转化为CO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3)CO2是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气体之一,请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实例:________。15.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请回答:(1)由图分析,横坐标的“溶液”是指(填溶质化学式)_____,b点的含义是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取反应过程中的少量液体M于试管中,逐渐滴加Na2CO3溶液,首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由此推测,M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写离子符号)_____。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李丽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C所示),装置中出现了一处错误,你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___。该装置的发生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利用图A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镁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上述装置中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室里用64g浓度为12.5%的NaOH溶液和适量CO2气体反应制备纯Na2CO3(已知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极易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于是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①将64gNaOH溶液等分成两份,分别是放在烧杯A、B中②向A中通入过量CO2气体③将A、B两烧杯中的液休混合后蒸干、灼烧。NaHCO3,属于__(填“酸”、“碱”或“盐”)。以上方法,步骤②中的方程式为:________:步骤③中的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若直接向64g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再将溶液蒸干、灼烧,也能制得与卢同学等质量的纯Na2CO3。与卢同学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有何不足:_________。卢同学制得了多少质量的纯Na2CO3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18.某同学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当酚酞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实验。最终溶液中的粒子有_____(用符号表示,酚酞除外)。该实验设计是通过验证_____来完成的(填序号,下同)。①某种反应物的消失②某种新物质的生成若把该NaOH溶液换成等质量等浓度的KOH溶液,盐酸质量不变,则反应后溶液不能与下列_____反应。①二氧化碳②硝酸银③铁④碳酸钾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标签部分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了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1)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掉的小颗粒不溶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合理的处理顺序是自然沉降、过滤、消毒、煮沸。故选C。2、D【解析】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3、A【解析】

A、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从说明中可以看出碳铵是氮肥,故错误;

B、碳铵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因此保存时应注意防潮,故正确;

C、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

D、碳铵含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正确。

故选:A。4、B【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8,表示原子序数为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5、B【解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与金属反应,故不能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正确;C、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错误;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错误。故选B。6、A【解析】

A.量筒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切,正确;

B.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时候,需要先将胶头滴管内的气体挤出,再伸入容器内吸取液体,错误;

C.往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时候不能两个人合作滴加,这样容易使液滴洒出,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时候,应该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能按短柄,这样会使试管滑落,错误。故选A。7、D【解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陶瓷烧制,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使用,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甲骨刻字,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8、C【解析】

A.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选项正确;B.t1°C时,甲的溶解度为20g,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故①、②、③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选项正确;C.向③中再加25g甲,搅拌后恢复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为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选项错误;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得t1℃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在降温时,溶解度增大,溶质不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等于t2℃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选项正确。故选C。9、C【解析】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故选C。【点睛】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本题要考虑锌的质量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过滤后的滤渣成分的影响。10、D【解析】

A.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故正确。B.氢氧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正确。C.假黄金(铜锌合金),加热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真黄金在加热的情况下不与氧气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D.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不能得到双氧水,故错误。【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1、A【解析】

电解水实验用直流电做电源,实验时常常会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在验证负极生成气体时,在点燃前要验纯。【详解】A、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B、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氢气,能燃烧,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不正确;C、该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选项不正确;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正确。12、B【解析】试题分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正确;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C错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生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故选B。考点:分子、原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30g甲>乙>丙37.5%降温结晶【解析】

由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长较慢,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详解】(1)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2)t3℃时,甲物质的曲线在乙的上面,乙的曲线在丙的上面,故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将70g甲物质加到100g水中,溶解的甲的质量为,故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果甲中混有少量乙,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该物质。14、石墨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解析】

(1)铅笔芯是石墨和黏土的混合物,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

(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3)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及大量森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猛增,使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从二氧化碳释放的角度来看,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则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吸收二氧化碳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故答案为:

(1)石墨;

(2)CO2+C2CO;

(3)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15、HCl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Ca(OH)2+2HCl=CaCl2+2H2OH+、Ca2+【解析】

(1)由图可知,溶液的pH逐渐变小,表明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钙溶液中,即横坐标代表加入的是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稀盐酸的化学式为HCl,故填HCl;由图可知,溶液的pH为7,溶液显中性,则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故填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2)反应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2HCl=CaCl2+2H2O。(3)取反应过程中的少量液体M于试管中,逐渐滴加Na2CO3溶液,首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反应后溶液中残留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是溶液中的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上述现象说明M溶液中的溶质是盐酸与氯化钙,盐酸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为氢离子,氯化钙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氢离子的负为H+,钙离子的符号为Ca2+,故填H+、Ca2+。16、酒精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开始)和停止(结束)CaCO3+2HCl==CaCl2+H2O+CO2↑KClO3KCl+O2↑AEF【解析】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该装置能通过提拉铜丝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图中为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导管口没有放置棉花,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KClO3KCl+O2↑(4)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镁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故发生装置选用酒精灯加热,选A装置;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故需要进行干燥处理,氨气为碱性气体,故选择烧碱固体进行干燥,选择E装置;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且要求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采用F装置,短口进长口出,将空气排出集气瓶,并且用水将过量的氨气吸收,防止造成污染。故填AEF。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盐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10.6g【解析】

(1)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2)通入过量CO2气体最终生成碳酸氢钠;(3)从能源和环保角度分析;(4)步骤②中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步骤③中NaHCO3+NaOH=Na2CO3+H2O,将生产的NaHCO3再倒入等量的NaOH就可以全部转变成Na2CO3分析;【详解】(1)NaHCO3中有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符合盐的定义,故填:盐;(2))由题意可知:过量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