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同步课件人口的迁移中图必修_第1页
高一地理同步课件人口的迁移中图必修_第2页
高一地理同步课件人口的迁移中图必修_第3页
高一地理同步课件人口的迁移中图必修_第4页
高一地理同步课件人口的迁移中图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同步课件人口的迁移中图必修流动人口

2012年8月6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平均年龄约为28岁。《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尝试探究: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第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提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第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了解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中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阶段,识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应用分析图表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第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

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2.类型一定距离定居地第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

迁移活动。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

(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

移民到发达国家。 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

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旧大陆跨洲外籍工人优秀人才欧洲拉丁美洲北美第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安史之乱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河北、山东

东北地区

河南

新疆、甘肃

第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

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

工农业建设。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

,主要表现为从

地区向

地区迁移。(2)重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从

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自由内地、边疆加大欠发达发达乡村城市第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

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的

。2.政治因素:表现为

、流亡国外、

和移民戍边等。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

、种族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

变化为主。5.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经济迁入区驱逐出境战争宗教生态环境第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教材P12“图1-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向欧洲的移民” 提示:

(1)本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即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2)“二战”后,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奥地利等,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型,人口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而且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了南亚、西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甚至是欧洲南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移民。第1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教材P13“图1-2-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 提示:由该图可获得以下人口迁移的信息:

(1)从东部沿海省区流向东北、西北及海南,主要迁出区为山东、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主要迁入区为黑龙江、辽宁、新疆、海南等。

(2)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省区和城市,主要迁出区为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等,主要迁入区为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广东、云南等。第1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教材P13“图1-2-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提示:该图形象地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箭头指向人口的迁入地(或称移民的新定居地),箭尾方向为迁出地(或称移民的原居住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导致人口迁出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学校、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此外,影响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言、教育、技能等(称为阻力因素)。第1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则来自各国移民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通过移民海外的人数在逐年增加,移民人数居全世界之首,当今中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移民热潮。作为著名侨乡的温州,来自侨办一组数据表明,在海外的43万温州移民中,有85%以上是移民欧洲,其中移民到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西班牙这五个国家的温州人,占了全欧洲温州华侨的92.68%。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第1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例证1】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中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图1)和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图2),回答问题。第1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两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图1,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和________。(4)从图中可知,美国人口主要向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迁移。(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_______。第1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答案(1)国内人口迁移(2)缓解了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流动人口务工经商(4)西部南部(5)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第1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1】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完成(1)~(3)题。第1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②美国的南北战争③环境因素④新兴产业的吸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第2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关于中美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B.都是经济因素决定的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第2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解析第(1)题,“二战”以后,由于南部环境条件较好,加之新兴产业的吸引,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第(2)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人口迁移,且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第(3)题,对比中美两国的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的环境产生压力。答案(1)C

(2)B

(3)C第2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阶段时间特点流向新大陆发现前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前集中在大陆内部(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新大陆发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5世纪末、16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出现大规模跨洲迁移;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欧洲流向美洲;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外移民第2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中期至今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迁移流向发生变化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第2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方法技巧】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第2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国内人口迁移

(1)历史上国内人口迁移第2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人口迁移第2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方法技巧】

我国“民工流”的特点、成因及影响第2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个国际专家小组近日表示,如果全球气温如预测的那样继续升高——最高在本世纪上升四摄氏度,则全球某些地区的再安置工作实际上将变得不可避免,再安置问题已经在以一年约1000万人的比率发生,与气候相关的再安置项目正在越南、莫桑比克、阿拉斯加海岸等地进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2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人口迁移的动因和影响。

【例证2】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3)题。第3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第3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答案(1)D

(2)D

(3)C第3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习2】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第3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解析由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峡为工程移民,东部知青迁入西部边疆是政治因素。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带来因人口迁入诸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答案(1)D

(2)B第3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人口迁移的动因和影响第3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动因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出地迁入地迁入地迁入地迁出地迁入地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形区;干旱、湿热气候区地势平坦,气候暖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人才或劳动力外流增加人口数量,改变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增加自然、社会、生态压力,产生社会、环境问题第3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国家政策好、社会稳定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人才或劳动力外流增加人口数量,改变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增加自然、社会、生态压力,产生社会、环境问题第3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经济落后、收入低、农业成本高、劳动力过剩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人才或劳动力外流增加人口数量,改变人口年龄、性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