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理制_第1页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理制_第2页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理制_第3页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理制_第4页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理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理制

第一节化学致癌

1975年Percivallpott发现童年时当过烟囱清扫工的男性易患肿瘤。100年后,Volkman和Bell观察到长期与石蜡和焦油接触的工人易患皮肤癌,德国的科学家Rehn报道接触苯胺的工人发生膀胱肿瘤,这些早期发现促进了化学诱癌的动物实验。

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carcinogen)。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第2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方式分为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根据致癌物与肿瘤的关系分为肯定致癌物(definedcarcinogen)可疑致癌物(suspectedcarcinogen)潜在致癌物(potentialcarcinogen)。第3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肯定致癌物(definedcarcinogen)可疑致癌物(suspectedcarcinogen)潜在致癌物(potentialcarcinogen)根据化学致癌物与人类肿瘤的关系第4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2.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3.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4.肯定致癌物(definedcarcinogen)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工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癌物。第5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可疑致癌物(suspectedcarcinogen)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发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6.潜在致癌物(potentialcarcinogen)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第6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一)概念1.前致癌物(precarcinogen):未经代谢活化的不活泼的间接致癌物称为前致癌物。2.近致癌物(proximatecarcinogen):经体内代谢转变为化学性质活泼、寿命极短的致癌物称为近致癌物。3.终致癌物(ultimatecarcinogen):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导致它们损伤,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物称为终致癌物。是由近致癌物转变而来的带正电的亲电子物质。第7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酶的作用:1、最重要的活化酶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包括细胞色素P450和P448。2、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至少分为十个家族,包括100多个基因,是外源性化学物质体内生物转化最主要的代谢酶。3、存在部位:以内分泌组织、平滑肌、肝、肾、肺、脑及脂肪组织中的滑面内质网上为主。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多态性是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方面。4、作用:对化学致癌物的代谢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致癌物的环氧化、羟化、脱烷基化、氧化、还原、结合以及水解,从而使致癌物活化或代谢成水解产物排出体外。就双重性而言,同一种化学物质经过不同的转化过程可以代谢为有致癌性或无致癌性。第8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DNA加合物的形成致癌物经过酶活化最终形成带有亲电子基团的终致癌物后,可与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其中DNA是终致癌物攻击的主要目标。终致癌物与DNA结合导致DNA的化学修饰(chemicalmodification),形成致癌物-DNA加合物。

(一)致癌物与DNA的结合方式共价结合与非共价结合。第9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DNA加合物的作用:1.碱基替代、缺失、插入、颠换;2.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可导致碱基烷化3.双功能烷化剂可导致DNA交联4.亚硝胺类致癌物可引起DNA单链、双链断裂。(三)DNA加合物的作用结果:1.造成移码突变、点突变,DNA复制发生碱基配对错误2.DNA单链或双链的断裂及交联损伤则影响DNA复制与转录,从而形成体细胞恶变的分子基础第10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前致癌物(未活化)代谢酶类近致癌物分解终致癌物(带正电)结合RNA结合蛋白质结合DNA致癌物-DNA加合物DNA损伤细胞恶变第11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应用:从细胞或体液中检测加合物的水平可作为人体暴露致癌物的标志。如应用免疫亲和纯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尿液中黄曲霉毒素B1的鸟嘌呤加合物从而对人体接触黄曲霉毒素的状况可以进行评估。第12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遗传因素影响对致癌物的敏感性。1.遗传因素影响酶体系活性影响致癌物的代谢活化终致癌物形成2.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宿主对致癌物的敏感性3.致癌物的多样性及代谢体系的差异最终又决定了机体对某一类的致癌物高度易感和对另一类的致癌物的相对抗性。第13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与特定的基因改变有关。1、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2、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常表现为特定的基因位点改变如:结肠癌P53突变为GT;K-Ras基因突变为GA第14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化学致癌物的累积和协同效应。1、累积作用:(summationeffect)

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2、协同作用:(synergistiiceffect)

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第15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七、常见的化学致癌物

多环芳烃类

芳香胺与偶氮染料

亚硝胺类(一)多环芳烃类:含苯环的化学致癌物,致癌作用强(二)芳香胺与偶氮染料:含苯环和氮原子的化学致癌物,致癌作用较强亚硝酰胺亚硝胺第16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亚硝胺类:1.亚硝酰胺:为直接致癌物,2.亚硝胺:为间接致癌物,需经体内代谢后才有致癌性特点:(1)广泛存在

(2)环境中有大量的前身物质

第17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二节物理性致癌1、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1)包括短波和高频为特征的电磁波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第18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损伤机制:形成自由基,破坏正常分子结构。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单链断裂和碱基结构改变。2、放射性同位素3、紫外线第19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三节

致瘤病毒概述:现已知道有上百种病毒可引起从两栖类到灵长类动物的肿瘤,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与人类肿瘤有关的病毒: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三、EB病毒与鼻咽癌和Burkit肉瘤(EBV)四、HTL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HTLV)第20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致瘤病毒分类:致瘤性DNA病毒致瘤性RNA病毒乳多空病毒类腺病毒类疱疹病毒类乙型肝炎病毒类痘病毒类是逆转录病毒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第21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致瘤性DNA病毒1、共同特征:(1)致癌作用发生在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的早期阶段,瘤基因整合在宿主DNA上。(2)在宿主DNA上的定位具有选择性。(3)病毒DNA编码的蛋白质调节细胞周期、与抑癌基因相互作用。第22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感染致瘤性DNA病毒后宿主细胞的分类(1)允许性细胞(permissivecell)D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它能够复制并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允许性细胞的感染又称裂解性感染(lyticinfection)。(2)非允许性细胞(non-permissivecell)

指当病毒感染与其无关的种属细胞时,病毒复制的效率很低,甚至不能复制。非允许性细胞的感染又称流产性感染(abortiveinfection)。第23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致瘤性RNA病毒分类:1、根据病毒形态2、根据病毒基因组是否完整A型

B型

C型

D型非缺陷型缺陷型第24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根据RNA病毒在动物体内的致瘤潜伏期和体外转化能力急性致瘤性RNA病毒慢性致瘤性RNA病毒4、根据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和致瘤机制不同转导型逆转录病毒(transducingretroviruses)顺式激活逆转录病毒(cis-activatingretroviruses)反式激活逆转录病毒(trans-activatingretroviruses)第25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缺陷型肉瘤病毒(含src瘤基因)第26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致瘤病毒致瘤分子机制1、病毒编码产物模拟细胞内分子信号2、病毒编码产物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3、病毒编码产物对细胞周期的干预调节第27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

遗传因素种族分布差异家族聚集现象遗传性缺陷易致肿瘤形成流行病学调查家系分析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表明与遗传因素有关提供了科学证据第28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两次突变学说70年代初,由Knudson提出。主要内容:1、遗传性肿瘤第一次突变发生于生殖细胞,第二次突变发生于体细胞。2、散发性肿瘤的两次突变均发生于体细胞。第29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1、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经结的神经母细胞瘤。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2、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协同作用。第30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遗传易感1、某些肿瘤的表型与cyclinD1的多态性具有相关性。

cyclinD1存在单个碱基多态性,可产生两种不同的转录本,两者在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2、胃癌的遗传易感性与免疫相关基因多态、酶类基因多态、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多态关系密切。第31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易感基因与肿瘤的遗传1、家族性乳腺癌与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有密切关系。家族性乳腺癌的发生与17号染色体BRCA1和13号染色体长臂BRCA2及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基因缺失有关。2、家族性结肠癌涉及多种错配修复基因的改变。3、肺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其遗传易感性与代谢酶CYP家族、GST家族、NAT家族的多态性有关。第32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五节

肿瘤发病的多阶段一、癌变的二阶段学说:第一阶段:特异性激发阶段第二阶段:非特异性促进阶段激发过程:正常细胞潜伏性瘤细胞特点:短暂、不可逆,引起遗传突变促进过程:潜伏性瘤细胞癌细胞特点:早期可逆,激发癌细胞增殖诱变物促癌物第33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癌变多阶段的分子基础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多阶段过程包括:激发促进进展转移等几个阶段。1.动物实验致癌物与促癌物的协同作用

2.人类肿瘤(如结肠癌)发生过程中所经历的增生、良性肿瘤、原位癌、浸润癌等一系列序贯性变化为癌变的多阶段性提供了证据,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这种多阶段性发展的本质。第34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细胞永生化是细胞癌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1、细胞永生化(immortalization)(1)定义:正常细胞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逃避了老化期和危机期两个限制点的束缚后,获得了体外无限增殖的能力。(2)两个限制点A:老化期(senescence)

体外培养细胞经过若干次传代后,细胞停止生长并不可逆地进入一个增殖静止阶段,即老化期。B:危机期(crisis)

转化细胞能表达致瘤基因产物并持续增殖,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仍再次脱离细胞周期而停止生长,这一阶段称危机期。第35页,共3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病毒编码产物在细胞永生化过程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