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课后练习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_第1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课后练习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_第2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课后练习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_第3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课后练习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_第4页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课后练习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人口分布.......................................................-1-

第二节人口迁移.......................................................-6-

第三节人口容量......................................................-12-

章末检测..............................................................-19-

第一节人口分布

基础巩固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丽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

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第2题,巴西高原东部处于热带,但由于地势高,气候凉爽,

加之地形平坦,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因而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区。

答案「B2.D

下表示意各大洲或地区某年人口状况。据此完成3~4题。

大洲或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1.9%2.8%0.3%0.7%2.2%1.2%

人口总数/亿39973.35.50.3

3.有关各大洲或地区人口状况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欧洲的新增人数最少

B.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C.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

D.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4.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目的是()

A.以税养老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鼓励生育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解析第3题,新增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x人口总数,通过计算,亚洲的新增人数最多,

大洋洲的新增人数最少,C项符合实际,A项不符合实际;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

北美、大洋洲,自然增长率较低,B项符合实际;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

2.8%,D项符合实际。故选A项。第4题,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其面临

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而对独身者收税,有利

于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C项正确,B项错误;该法律与以税养老、平衡人口性别差

异无关,A、D两项错误。故选C项。

S^3.A4.C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5~6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

D.距河2千米内人口最多

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粉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总体密度较小,A、B两

项错;图中显示,距河2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千米范

围内人口密度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项错、D项对。第6题,水能资源分布

不影响人口分布,①错;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

处不一定有矿产资源,即矿产资源并非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因素,②错;河谷地区

地形平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适合人类居住,③对;距离河流越近,取水越方便,

④对。B项对。

答案5.D6.B

7.读我国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描述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2)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图示区域存在大面积无人居住区,试分析原因。

(4)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试分析原因。

蓟第⑴题,人口分布的特点从整体分布、主要分布地区等方面描述。第⑵题,读图

可知,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纬度较低,

气候条件相对优越,水源充足,有利于人口聚集。第(3)题,图示区域的无人居住区主要

是新疆的荒漠地区和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新疆荒漠地区水资源短缺,青藏高原北部

地区高寒、缺氧,均不适合生存。第(4)题,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的绿洲地区,主要

原因是绿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因而人口较多。

簧纲⑴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人口稀疏;存在大面积无人居住区;北部地区人口

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区;南部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⑵雅鲁藏布江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水源充足,

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居住。

⑶新疆境内的无人居住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水源短缺;青藏高原北部的无人居住

区海拔过高,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人类居住。

(4)山麓的绿洲地区绿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且交

通便利。

素养提升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

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

海拔的分布图(图1)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图2),完成1~3题。

人口密度

A/km2人口数量/万人

图2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A.人口密度随海拔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迅速增加

C.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A.与村级居民点相比,乡镇级居民点的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正北

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0—400米人口数量、密度随海拔升高迅速下降,A、B两项

错;5000米以上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可能有大片无人区,C项正确;由

图2可知,该流域人口分布南密北疏,D项错。故选C项。第2题,湄公河下游地区地

形平坦,土壤肥沃,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以林牧业为主,人口稀少。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故

选B项。第3题,读图2可知,在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较村级居民点比例大,说明乡

镇级居民点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A项正确;坡向对居民点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B项错;澜沧江

流域山体走向多为西北一东南向,居民点分布在偏东、偏南坡的比例较大,分布在偏

西、偏北坡的比例较小,说明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有关,C项错;由图可

知,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西北方,D项错。故选A项。

答案|1.C2.B3.A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

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

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迁移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下图

为我国人口(汉族、少数民族)重心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合理的是()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C.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向西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没有必然联系

5.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瞧丽第4题,根据我国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中人口分布的经纬度可知,①表示汉族人

口重心迁移,②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从图中迁移轨迹可以看出,相对于少数

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向东迁移

趋势明显;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重心偏东,少数民族人口重心有向东迁移的

趋势,与经济重心有一定联系。第5题,据图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东

经106°—107°,北纬31°附近,应在我国四川盆地。

|答案|4.B5.A

6.某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致使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岛屿东西两侧降水

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图为该岛屿相关信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描述该岛屿人口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廨就读图,根据城市符号判断,入口主要沿东部沿海地区的河流下游和交通线分布。

进而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即可。

羲分布特征: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铁路线)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

原因: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东部地区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经济发

展;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且取水成本低)。

第二节人口迁移

基础巩固

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ai一a2B.ai一bi

C.bi—b2D.ci一C2

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i、bi、ci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

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ai—a2、ai—biB.ai—bi、bi—>b2

C.a.1->a2、bi—>bz、ci->C2D.ci->C2、ai->ci

解丽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

图示可知ai->bi、ai—ci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故选B项。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

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根据ai、bi、

ci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i—a2、bi—b?、ci—C2属于农村向城市

的人口迁移。故选C项。

ggl.B2.C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栗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

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

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D.迁移政策的差异

4.“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

④劳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就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

的差异,A项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与经济

水平及迁移政策的关联性小,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

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

升住房价格,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栗是为了享

受生活,因而对迁入地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开发资源不正确,故选B项。

答案3.A4.B

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之时,人口流动方向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

转变。而中国人口流动地图也是一幅经济地图。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5~7题。

“十三五”期间,中国流动人口预计年均增长600万左右,

人口将继续向沿江、沿海、沿铁路线地区聚集。

15—59岁占比45岁以上占比与配偶、子女共

同流动的占比

居住地出生比例居住地长期居留比例

5.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区域交通状况

B.政策支持力度

C.自然环境状况

D.区域经济差异

6.相对于其他地区,“三沿”地区的优势在于()

A.土地资源丰富B.交通运输便利

C.环境质量好D.水资源充足

7.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

A.就业压力增大B.老龄化程度加重

C.空巢儿童增多D.教育资源紧张

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人口流动方向的变化,

可见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差异。故选D项。第

6题,“三沿”地区土地资源不一定丰富,A项错误;“三沿”是指沿江、沿海、沿铁路线,

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在于交通运输便利,B项正确;"三沿'’地区经济发达,环境污染

比其他经济较落后地区栗严重,C项错误;“三沿”地区的沿江、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

充足,但是沿铁路线地区水资源不一定充足,D项错误。故选B项。第7题,流动人口

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比例达58%,大多数流动人口在45岁以下,他们的子女年龄尚

小,所以会导致流入地的教育资源紧张。故选D项。

客泰5.D6.B7.D

8.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⑴我国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

的省级行政区是。

⑵试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中部省级行政区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的原因。(至少写两

点)

⑶试分析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至少写三点)

取第⑴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净迁出人口

数量最多的是四川省。第⑵题,原因可以从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角

度进行分析。第⑶题,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是对迁入地的影响,分有利影响和

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第三产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社

会稳定、社会保障等角度进行分析。

簧国⑴广东省四川省

⑵中部省级行政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水平较东部低;距离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交通便利。(至少写两点)

⑶有利:为东部地区提供了劳动力、人才,促进了经济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带动了

东部地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造成东部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导致

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至少写三点)

素养提升

下图为2016年美国本土各州人口迁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a、b两区域人口流动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居住环境差异B.大型商业机构搬迁

C.城镇化扩张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图示b区域迁入人口的年龄主要为()

A.0—15岁B.20—35岁

C.50—75岁D.75—90岁

胆见第1题,图示a区域位于美国工业发达的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气候

冷湿,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大量人口迁出;b区域位于佛罗里达半岛,纬度较低,气候温

暖,阳光充足,工业分布少,环境质量好,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大量人口迁入。故选A项。

第2题,佛罗里达半岛纬度较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容易吸引美

国东北部地区精力较为充足的退休老人。75—90岁的老人行动不便,不方便远距离

迁移。故选C项。

答案l.A2.C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省内人口迁移和省外人口迁移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人口净迁出数量/人

摩桢°检口铲睿❶伴代武年份

一省外人口迁移—省内人口迁移

3.该城市的人口迁移中()

A.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

B.人口净迁出数量省内小于省外

C.省内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入为主

D.人口净迁出数量逐渐增加

4.该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环境恶劣②环境污染严重③收入相对较低

④经济欠发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胡第3题,读图可知,省外人口净迁出数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说明该城市省外人口

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A项正确;每年人口净迁出数量都是省内大于省外,B项错误;

数值在0以下为净迁入,数值在0以上为净迁出,故省内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出为主,C

项错误;2014年人口净迁出数量比前一年明显下降,所以人口净迁出数量并不是逐

渐增加,D项错误。第4题,该城市人口以迁出为主,说明城市条件不足,导致人口外

迁。而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收入相对较低、经济欠

发达都属于经济因素。故选D项。

答案3.A4.D

京津冀城市群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

大城市群,是中国北方经济实力最强且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

户籍人口7467万人,常住人口9026万人,其中京津地区常住外来人口1322万人,外

来人口比重较大。下图是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流动人口年龄金字塔。据此完成5~7

题。

a云

6

6000400020000200040006000

流动人口数/人

5.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相比()

A.平均年龄较小B.老龄化较重

C.性别比例失调D.劳动力负担较重

6.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务工经商②工作调动③学习培训④家属随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与北京和天津不同的是,河北流动人口()

A.受教育程度较低

B.省内流动人口数量较多

C.经济收入较高

D.可享受居民生活保障

旌画第5题,由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中老年人比重较小,以青壮年劳动力

为主,劳动力负担较轻,性别比例较为合理。故选A项。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京津

冀城市群的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主要是务工经商,影响因素是经济;图中

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主要是家属随迁。故选C项。第7题,与北京和天津不同的是,

河北经济发展程度低,外省迁入人口少,主要为省内流动。故选B项。

答案|5.A6.C7.B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

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

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

规模比2015年下降约171万人,2017年继续下降约82万人。下图示意现阶段人口

流动基本情况。

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

跨省流入人口所占比例

nncqz.I东部地区

先J与2010年基本持平

7.1%相翦峰下降0.6%

94乂I中部地区

1.50了比201眸上升0.5%

流动人口中劳动人口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平均年龄呈上分态势〜「a流动人口中6—15岁

62.5%子女随同父母流动

的比例

----彳33.7岁

33.1岁

2011年2013年

⑴说出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⑵简述促使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⑶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主要影响。

瞧丽第⑴题,根据图示,我国流动人口特点可从我国流动人口总量、流动方向、平均

年龄和随迁子女比例的变化方面进行分析。第⑵题,影响人口流动的原因可从推拉

理论分析,推、拉力因素主要有迁入地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生活环境等;同时交通

和通信的发展以及我国宽松的人口流动政策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第⑶题,人口流

动的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包含有利和不利影响。

矗⑴流动人口总量多,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流

动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随迁子女比例增加。

⑵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户籍政策的改革。

⑶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增加居民经济收入。

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城乡经济差距拉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凸显。

第三节人口容量

基础巩固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完成1~2

题。

年生物量可承载人

地区最大可能

104t口/万人

人口密度

人/km?

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

青海、西藏100001000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自然资源状况

C.对外开放程度

D.人均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

弱,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海、西藏的生物总

量分别是105100万吨、88600万吨、10000万吨,它们的可承载人口分别是23000

万人、22000万人、1000万人,因此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状

况。故选B项。第2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

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

增大人口容量。因此③④正确,故选B项。

答案|1.B2.B

3.下图为“马太效应”示意图。“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下列关于“马

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

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

解胡根据题意可知,“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马太效应”越强,贫困

群体的生活越艰难。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马太效应”会降低

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故选A项。

奉A

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完成4~5题。

富裕小康

生活类型宽裕型温饱型

型型

可承载人

8535893894104330117370

口/万人

4.由上表可以看出()

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5.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人均消费水平④提高对外开放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朝第4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土地人口承载

力一般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栗因素;

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故选A项。第5题,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控制人口数量对提高土地人口承

载力作用不大;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会使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下降。故选C项。

|答案]4.A5.C

读影响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权重示意图,完成6~7题。

6.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的是()

A.日本B.南非

C.丹麦D.新加坡

7.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A.远古时期

B.唐、宋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

D.2020年以后

解胡第6题,读图可知,影响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土地、矿产等资源,

四个国家中只有南非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第7题,对于我国来说,在影响资源环

境承载力的因素中,土地主要反映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矿产主栗反映在对工业

生产的影响上,图示的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均较小,因

而可能对应的时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

^J6.B7.C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完成8~9题。

最多能供养最适宜供养实际供养

某岛国2019年

的人口数的人口数的人口数

环境与人口信息

45万25万35万

8.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

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A.aB.bC.cD.d

9.若2019年该岛国的人口数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

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Z>Y>XB.X>Y>Z

C.Y>Z>XD.Z>X>Y

解胡第8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供养人口数量最小的那一个,信息显

示a>b>c>d,故d是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第9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大人口

数量(极限人口),表中显示为45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代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表中显

示为25万人;该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为35万人,故三者的关系是Z>X>Y。

答案8.D9.D

素养提升

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开始出现人类活

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1~2

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ti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000人

B.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2.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

C.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解析|第1题,ti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大约2000人;t2时期,农业生

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t3时期,实

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危机严重;小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不如t2

时期。故选B项。第2题,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

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不局限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自

然资源因素的影响较大。A、B、C三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LB2.D

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单位:万人)上限示意图,完成3-5题。

土地资源

3.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可能为()

A.600万人B.200万人

C.700万人D.400万人

4.影响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B.能源

C.水环境D.大气环境

5.为了提高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效果最明显的是()

A.改善城市水环境

B.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

解析|第3题,江阴市的水环境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最小,为300万人,根据木桶“短板

效应'',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主要受水环境影响,应在300万人以下。第4题,

水环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限为300万人,小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

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限,因此影响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环境。

第5题,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质量,可以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A项正确;B、C、

D三项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3.B4.C5.A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

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B.②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7.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第6题,结合等值线即可得出结论。第7题,西部山地人口潜力小,西南部地区人

口潜力较大,人口潜力并非从东向西递减;②地区人口潜力大是因为经济发达;③地

区位于内陆地区,水资源较少,人口潜力小;④地区人口潜力大是因为科技水平高,经

济发达。

答案6.C7.C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某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说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这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何相

关性?

⑵我国西藏和青海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很大,请说明原因。

(3)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负担最轻?分析其主要原因。

朝第(1)题,从图中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第(2)

题,西藏、青海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是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的原因。第

(3)题,沪、粤两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最小,人口负担最轻。

矗⑴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2)西藏和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3)沪、粤。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

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

线。“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

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000

500

200

0

1.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

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河流B.气温

C.降水D.纬度

2.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三江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三江平原()

A.地势低,气温高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解析I第1题,据图可知,呼伦贝尔高原地处大兴安岭西侧,松嫩平原地处大兴安岭东

侧,我国水汽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松嫩平原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候较湿润,

适合人类居住;呼伦贝尔高原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较干燥,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

C项。第2题,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不利于植被生长,故选C项。

答案LC2.C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

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

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4.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5.“孔雀东南飞”加大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

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止人口迁入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解断第3题,我国历史上的“下南洋”是指我国人口向东南亚地区的迁移,属于国际人

口迁移。“闯关东”“孔雀东南飞''"走西口''是国内人口迁移。第4题,“孔雀东南飞”

的人口迁移现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因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第5

题,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大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因此该区域必须加快

产业转移,促进本地产业升级,从而缓解人口压力。

答案|3.A4.B5.C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6~7

题。

地形剖面

人口与聚落

分布相对数

6.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

7.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聚落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人口与聚落分布

相对数的变化与地形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故A项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④处

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最大,故D项正确。

答案|6.A7.D

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五一”期间,外省来兰州的总人数为170万余人次,较上年同

比增长16.04%。其中陕西省来兰州人数最多,达到26.74万余人次,青海省20.6万余

人次,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3.6万余人次。“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以旅游为主,

包括自驾游、户外游、乡村游等多种形式。据此完成8~9题。

8.“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属于()

A.省际人口迁移

B.人口流动

C.国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9.“五一”期间流入兰州的人口主要来自陕西、青海等地的原因是()

A.空间距离较近

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自然环境差异

D.交通条件的改善

臃画第8题,“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停留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

流动。第9题,陕西、青海等地和兰州所在的甘肃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因此从上述省

级行政区来兰州的人口较多。

客需8.B9.A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

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

10-11题。

10.安徽省常住人口从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是()

A.2011年B.2013年

C.2015年D.2018年

11.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化反映了该省()

A.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增加

B.老年人口数减少

C.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投资环境的改善

解析第10题,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

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表示人口净迁入,小于0表示人

口净迁出。2013年人口净迁移率由2012年的小于0上升为大于0,故选B项。第

11题,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逐步提高并逐渐转为正值,反映了该省

迁入人口开始多于迁出人口,A项错误;老年人口数的变化无法体现,B项错误;迁入

人口增加,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C项错误;投资环境的改善,会吸引人口迁入,D项

正确。

答案10.B11.D

流动模式是指家庭成员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流入地,分为三种类型:非家庭式

流动(只有一个人流动);半家庭式流动(部分核心家庭成员没有与流动人口共同生

活);完整家庭式流动(举家流动)。下图为流入地区的流动模式。据此完成12~13题。

东部

西部

东北

中部

12.导致四大地区均以完整家庭式流动为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生态环境

C.政治D.社会文化

13.完整家庭式流动东部比例最低的可能原因是()

A.东部入籍门槛高B.东部医疗保险好

C.东部迁移意愿高D.东部基础设施完善

解画第12题,我国家庭观念较重,流动时常以完整家庭式流动为主,属于社会文化因

素的影响。第13题,完整家庭式流动东部比例最低的可能原因是东部人口众多,人

口控制较严,入籍门槛高,A项正确。东部医疗保险好、迁移意愿高、基础设施完善

都有利于流动,排除B、C、D三项。

答案12.D13.A

下表示意杭州市区及各县市2016年人口迁移情况。据表完成14-15题。

本年迁入人数/人本年迁出人数/人

地区

省内省外省内省外

市区3486257538713214268

桐庐县62212251047449

淳安县40910161614400

建德市52812651996712

临安区65615101264660

14.目前引起杭州市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生态环境B.经济

C.政治D.社会文化

15.下列有关市区及各县市人口迁移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迁入人口总数省内多于省外

B.迁出人口总数省内多于省外

C.人口机械增长率都为正值

D.市区人口迁入超过各县市总和

解画第14题,据表可知,目前有大量人口迁入杭州,这是因为杭州经济条件较好,拉力

作用大。第15题,由表可知,杭州市迁入人口省内少于省外;迁出人口总数省外多于

省内;淳安县、建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市区人口迁入超过各县市总和。

答案|14.B15.D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

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16~17题。

16.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17.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

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

解丽第16题,图示曲线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

况折线,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A项正确。性别比最大的

年龄段是50—54岁,B项错误。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升高趋势,C项错误。与2000

年相比,2016年性别比曲线起伏相对较小,接近平衡态势,D项错误。第17题,与2000

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婚姻,C项

正确。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均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两项错误。产业结构的变化

主要是产业升级,这会使劳动力数量整体减少,D项错误。

答案16.A17.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唾,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

的1/6,常住人口约2486.76万人(2018年末),人口密度约占全国的1/10。据此完成

18~19题。

18.制约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性因素是()

A.耕地资源B.水资源

C.矿产资源D.草场资源

19.为提高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解研第18题,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第19

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

从而提高了新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答案18.B19.A

调查报告显示,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

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

完成20~21题。

比上年增长35.8%

产=|比上年增长33.2%

流向西部地区流向中部地区|一J

流向东部地区

比上年下降8.9%

20.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流向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地区

B.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

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

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

21.为缓解长江三角洲I、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

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

D.降低生活水平,减少生活成本

廨神第2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上年相比,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增多,流向

东部地区的减少,但流入人数和占比仍然是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经

济发展速度比东部地区慢。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多,一方面是中、

西部地区接纳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另一方面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

生活成本上升。故选D项。第21题冻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在新的形势下,劳动密集

型产业已经不能支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调整

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故选A项。

答案|20.D21.A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

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

随着上海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了估

算的人口容量。读上海市人口容量(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