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4月份语文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学生版)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4月份语文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学生版)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4月份语文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学生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届山东省4月份语文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学生版)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杨巨源其一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老心力讲阴符。[注]①李光颜:唐朝中期名将,骁勇善战,曾在黄河源头收复失地。②分阃: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③阴符:泛指兵书。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选取大雁、鼓角、旌旗、霜等秋天的典型意象,描绘出边塞战斗的凄清场景。B.李光颜两兄弟都是隔代才有的英雄将领,打胜仗的将士回归故乡时如貔虎般威风。C.李将军手持倚天长剑,截断了天上的孤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其豪迈气概。D.在两首诗中,诗人运用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表达出对保家卫国的英雄的赞美。16.这两首诗记录的李光颜功勋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岐阳三首(其二)元好问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注]。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注]秦京:咸阳,这里泛指秦(陕西)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描写了十多年来,战事频繁,秦地屡遭侵犯,战火遮天蔽日的场景。B.“无来信”即音讯全无,表明岐阳城已经沦陷,自然引出下文对空城的描写。C.尾联在呼天控诉中归罪于蚩尤发动了这场战争,有悲愤之情,也有无奈之意。D.这首诗“合为时而著”,与杜甫诗一样关注民间疾苦,如“陇水东流闻哭声”。16.颈联体现了全诗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①许浑②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注】①虞押衙,工书善文,即将奉使从军,作者题诗送别。②许浑,晚唐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后长年奔波仕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不提眼前离别情景,而直接描写友人换上素衣、挥剑高歌的形象,手法新奇。B.次句以议论入诗,既是对友人身许君国的称赞,也包含对友人不辱使命的期望。C.颔联写虞押衙不仅精通书法,还能演习兵书战法,赞扬友人文武兼备的非凡才能。D.颈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来表情达意,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颈联手法类似。16.有人认为尾联两句在内容和情感上无关送别,与前三联有脱节之嫌。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联系全诗说明理由。(6分)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起首二句借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景象,烘托了作者的悲凉心境。

B.词人正在楼内饮宴,因其身份,且又将离此南行,使宴饮气氛沉闷。

C.下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淡云闲,胸中宠辱皆忘。

D.“何人此路得生还"概括了古往今来迁客的命运,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

16.请结合词上片的最后两句和下片的最后两句,简析词人抒写的思想情感。(6分)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②,欻③见骐驎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④。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①该诗约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欻(xū)见:忽见。④霜蹄:马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人常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此诗是韦偃在墙壁上作画相赠,作者又为该画题诗。B.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C.三、四两句写出韦偃绘画造诣高深,“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勤练不辍。D.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仰头长嘶的马充满进取的渴望,仿佛千里长途即刻就到。16.明代文学家钟惺评论该诗尾联“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