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单产提升机插栽培技术_第1页
水稻单产提升机插栽培技术_第2页
水稻单产提升机插栽培技术_第3页
水稻单产提升机插栽培技术_第4页
水稻单产提升机插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04月水稻单产提升机插栽培技术汇

纲一、水稻生产形势二、水稻单产提升的基本条件三、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

水稻生产形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面积(万亩)单产(公斤/亩)201920252030201920252030全

国445414530045500470.6485500北

京0.20.20.2443.4450460天

津68.36060628.3635640河

北117.3110110414.9450460山

西3.833462.0470490内蒙古241.1270280564.8570580辽

宁760.7796900571.6580590吉

林1260.612801300521.3560565黑龙江5718.857605770465.7490505上

海155.5150150566.3575585江

苏3276.433003300598.1615625浙

江941.3950940490.9500520安

徽3763.638203830433.1450470福

建898.9900880432.5450460江

西5019.351505200408.1415430山

东173.4170170580.6585600河

南924.9920920554.1565575湖

北3430.134503500547.2555570湖

南5782.860506080451.6470485广

东2690.527502750399.6415430海

南344.6350350367.1380400广

西2569.126502650385.9400420重

庆982.7980985495.6500515四

川2805.028302850524.0530540贵

州997.110201020425.1435450云

南1262.312701280423.1450460西

藏1.41.41.4303.8380400陕

西158.0155155508.8515525甘

肃5.455396.2455470宁

夏102.1100110539.7570580新

疆85.48590604.6615625•

目前我国粮食面积已处于历史高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通过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推进水稻单产提升。水稻高产(单产提升)的基本条件二、水稻高产的基本条件1、具有较高增产潜力的水稻品种2、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3、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条件4、具有良好的灌排条件5、具有成熟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1、具有较高增产潜力的水稻品种年 代水稻品种利用单产变化(公斤/亩)60年代中期高秆改矮秆150 30070年代末80年代常规稻改杂交稻(三系)300 40090年代两系杂交稻400 50021世纪超级稻5501、具有较高增产潜力的水稻品种年份百亩方产量(kg/亩)代表性品种地点2000700两优培九湖南2004800Y两优1号湖南2011926.6Y两优2号湖南2013988.1Y两优900湖南20141026.7Y两优900湖南20151067.5湘两优900云南个旧20161088.0湘两优900云南个旧20231251.5粒两优8022四川凉山

2、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温度:高产水稻一生需要有适宜的大气温度条件,尤其是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这40天中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出现低于15

℃高于35

℃(粳稻)和38

℃(籼稻)的为害性温度。水稻灌浆期的温度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最大,温度过高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降低。米质形成期的最适宜温度是日平均温度21-26℃。3、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条件4、具有良好的灌排条件高产栽培田不仅能保证及时灌水,更要保证能及时排水,特别是生育中后期为提高根系活力,采用湿润灌溉,必须有及时排除积水的条件。(1)毯苗机插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凡有水稻生产的省、市、自治区,均先后开展了示范推广。但30多年来几起几伏,总体呈稳步发展状态。近年来,我国东北稻区和长江下游稻区机插稻发展较快,面积不断扩大。在长江下游稻区,江苏机插稻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单产稳定在9t/hm2以上,处于较高水平。软盘硬盘

5、具有成熟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软盘毯状秧硬盘毯状秧实践表明,毯苗机插栽培利于工厂化育秧、机械化高效栽插、规模化生产。然而,它必须依靠在秧盘中以极高的密度、以千万条根系缠绕连结成完整的秧毯。高密度必然导致秧苗素质趋弱,适宜秧龄必然变小。在移栽期一定的情况下水稻播期必然推迟,再加之苗小机插植伤重,缓苗期长甚至僵苗。因而从多方面制约了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过密毯状小苗苗龄小苗质弱植伤重生育期缩短器官生长不充分大田缓苗期长个体生长

量小,群

体产量不

高不稳核心在于适龄3叶1心,秧苗均匀整齐,完整成毯,既满足起、运、喂、插等作业要求,又利于高产。Ø 叶龄3叶1心Ø 秧龄15~20dØ 株高12~17cmØ 苗基粗大于2.5mmØ 地上部分百株干重2g以上Ø 不定根数大于11条Ø 叶长大于叶鞘长Ø 叶色鲜绿、无黄叶Ø 无病虫害壮秧标准(2)钵苗机插钵苗毯状秧盘钵盘育秧,苗壮、苗齐,栽插时秧苗根系完整,植伤轻、返青活棵快、分蘖早,利于增产增效。为利用钵育壮苗的优势并实现机械化高产栽培,研制出多种钵苗插秧机及配套技术,已在多个水稻主产区示范应用,初步证明具有较大增产潜力和生产适应性。秧苗下部钵形、上部成毯,利于早发钵苗毯状秧(3)钵苗摆栽钵苗摆栽秧盘为了规避毯苗机插苗龄小、苗质弱、植伤重、活棵慢等局限,在提高秧质与向前延伸水稻生育期上取得突破。2011年以来,扬州大学与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钵苗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农艺研究。钵苗摆栽秧Ø 利于增大秧龄(30-35d),延长水稻生育期Ø 利于精确培育带土钵带蘖壮秧Ø 利于几乎无植伤地精确机插Ø 利于早活棵、快分蘖,利用优势分蘖争取高产适宜穗数Ø 机插、手插、抛秧均可Ø 可用于稻渔、稻鸭等深水插秧抽穗期叶系组成优化,有效与高效叶面积比例高,抽穗至成熟期叶面积大不同机插方式水稻抽穗期群体叶面积组成机插

方式叶面积组成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CK6.32Bb86.22Bb4.03Bb63.8Bb钵苗6.68Aa91.19Aa4.36Aa65.2AaCK5.87Bb85.78Bb3.84Bb65.5Ab钵苗6.43Aa89.44Aa4.24Aa65.9Ba中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拔节前,钵苗机插稻群体生长率低于毯苗,拔节后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钵苗机插稻抽穗-成熟期物质积累量512.1

kg/667m2,占产量和总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8.4%和34.2%,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机插方式水稻群体生长率及抽穗-成熟期物质积累量机插方式群体生长率(g

m-2

d-1) 抽穗-成熟期播种-拔节

拔节-抽穗

抽穗-成熟4.58Aa 22.87Ab

11.40Bb

钵苗

4.08Ab

23.56Aa 12.80Aa4.08Aa 17.73Ab

9.66Bb钵苗

3.92Bb

18.46Aa 11.28Aa物质积累量(kg/667m2)占产量(%)占总生物量(%)CK455.9Bb75.2Bb32.2Bb512.1Aa78.4Aa34.2AaCK386.3Bb67.1Bb33.1Bb451.0Aa71.2Aa35.2Aa机插水稻育秧方式要求对比机插育秧方式秧龄(天)苗高(厘米)植伤缓苗期整地质量要求大田水分管理栽插形式增产效果毯苗15-12-重长高难机插、增产机插2017手插钵苗15-12-轻短高中等机插、显著机插2017手插钵苗30-15-无无中等易机插、显著摆栽3520手插、抛秧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克)─────────────────────1000×1000(一)

机插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

有效穗基本苗密度和秧苗素质分蘖数成穗率品种、栽培条件、环境“秧好半年谷”。目前,我国有很多种育秧方式,其目的都是要培育壮秧。壮秧标准公认的是凌启鸿老师提出的叶蘖同伸壮秧。主要育秧方式:旱育秧、湿润育秧、两段育秧、钵苗育秧、毯苗育秧近年,主推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增产增效显著。一、无纺布(1)增温保温;(2)保墒保湿;(3)减少虫、鼠、鸟害;(4)秧苗素质高;(5)降低风险,便于管理。二、钵苗育秧(1)增加秧龄弹性,延长水稻苗期;(2)带土多,利于培育壮秧;(3)基本苗多,精确实现群体基本苗数;(4)无植伤,利于早活棵、快分蘖,利用优势分蘖争取高产适宜穗数;(5)低位分蘖,利于构建高质量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强。(二)

无纺布育秧技术水稻无纺布钵苗育秧物资等准备清单序号类别每亩需准备数量

规格1种子杂交种:1-1.5kg常规种:2kg2拌种剂根据实际购买配比的种类和数量确定2育秧盘(448 30个孔) 40个1.1-1.2万/亩密度1.3万/亩以上密度3切根网10m1.3m宽,在铺盘前铺上4竹片8-10根规格:长度统一的2m左右,宽1.5cm左右5无纺布10m 宽2m75kg。如果全部使用育秧基质,需要准备81L。

30盘准备100kg。如果全部使用育秧基质,需要准备 40盘准备108L。6育苗土7蔬菜育苗基质根据育苗土实际情况适量准备8育苗田块准备育秧田:大田=1:60比例做净厢面宽1.6m,预留沟40cm,每厢宽总的准备2m播种前7田左右准备成水田,让泥浆沉积一定时间,平整好厢面,通过水分调节让平整好的厢面在铺盘时不结痂。9秧龄秧龄20-35d,苗高15-35cm适宜,最适宜在15-25cm.农机农艺结

合钵盘育秧技术路

线流程图1、播种期、需种量和秧龄①播种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种植制度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以清明节(4月5日)前后播种,在低海拔光温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以谷雨节(4月20)前后播种为宜。②需种量:需种量杂交水稻种子每亩1-1.5kg,常规稻种子每亩2-3kg。③秧龄:一般以4~5片叶为宜,在播种后20-35天内移栽(气温与秧苗的生长速度有关系)。一般苗高15-25cm最适宜机插。(二)

无纺布育秧技术2、种子处理与浸种消毒浸种与消毒:(二)

无纺布育秧技术Ø

5kg种子+10g强氯精(300-500倍液)Ø 药剂浸种1~2天药剂消毒清水浸种种子浸好的标志: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Ø

浸种时长视气温和水温情况灵活把握Ø

12小时换水1次,用清水洗种浸泡3、床土①

底土准备

营养土尽量选择弱酸性偏沙的土质为宜,如营养土粘性较大可适当加入基质或者细沙中和。营养土宜2-3毫米的颗粒,用手捏成土团后,自由落地能分散开为宜。

方法一:一个钵苗盘准备总的重量为2.2kg的泥土(包括底土和盖土)。取土要求最好是疏松肥沃表层土壤,用0.5cm眼筛子过筛待用/或者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如果泥土不肥沃,最好在土中加入20%育秧基质和1%“旱育保姆”、“草根拌土剂”类的壮秧类药肥或者调节剂。方法二:全部选择使用水稻育秧基质,每盘需要准备2.7L,即1m3的泥土或者基质,可以播370盘左右。②盖土准备:如果粘性太重,按照泥土:育苗基质为2:1的比例准备盖土,每盘大概0.8kg的盖土。亚美柯公司(448孔)中联农机(416孔)按照1.1-1.2万穴/亩的栽培密度计算,选择规格为长60cm,宽33cm,448孔穴的育秧盘30个/亩;常规种需要准备40个以上,如果插秧密度增加,需要准备的育秧盘将随之增加。4、育秧盘普通塑盘(434孔)5、秧田准备①育秧田块选择:育苗田块一定要选田块方正、平整,方便排灌管理及有利于田间操作和利于运输的地块进行育苗。②秧本田比:按1:60~70准备。③整地作床:在播种前7天左右耕成水田保持水分,不能让表面泥浆结痂,目的让泥浆沉降方便整理厢面待用,在播种前1-2天,排干水分,整理成平整度较好的净厢面宽1.6米,预留沟0.4米左右,总共每厢需要2米左右宽,在净厢面的位置中间铺上切根网。整块田四周要预留灌溉互通的水沟,方便及时排灌管理。6、播种①采用水稻钵盘播种机播种:根据种子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滚筒,大长粒种子选择大孔滚筒,小粒种子选择小孔滚筒进行播种,该机一次性完成钵盘装底土、下种、覆土作业。播种6、播种②摆盘:将播种盘铺在放了切根网、平整度好的育秧田厢面上,盘底紧贴床面,盘与盘紧密相连不交接,松紧合适,让每盘不变形、不悬空。3月25号4月8号早春育秧预防立枯病6、播种③盖无纺布:及时在距离盘边缘10cm左右插下竹片,每间隔70cm左右插一片竹片做成拱棚、再用无纺布进行覆盖,目的是防止雨水冲刷和鸟害、保湿、防虫等作用。7、秧田田间管理① 水分管理技术:在摆盘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灌溉,让每盘每钵都吸足水分,然后及时排干,在秧龄1.5叶前,不能长期水分饱和和干旱,除钵土缺水严重外,可以补足,但要及时排干,一般不浇水,这一时期是出苗整齐和好坏的关键。在秧龄2.0叶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以秧苗不干死为原则,让根系发达,利于机插移栽。② 施肥技术:在2.5叶及时揭膜炼苗,同时开始少量撒施多元速效复合肥料和尿素等进行营养的补充。破碎率≤

1

%、

均匀度≥

90

%、

空穴率≤

5

%、播量50±10g。常规稻或粳稻每孔4-6粒确保每孔3~5苗杂交稻每孔2-3粒确保每孔2苗注意事项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超过3厘

米),土壤膨软,土肥相融,无杂草残茬,无大土块,有利于插

秧和插秧后早生快发。(三)

高产稻田耕整地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生病、灰根要命一般迟熟杂交稻品种适宜密度:黔中地区北部、黔东南和黔西南稻区的密度一般要保证亩基本苗2.5万苗以上、亩栽1万窝以上;黔东、黔西北稻区示范片的密度一般保证亩基本苗3万苗以上、亩栽1.3-1.5万窝。(四)移栽足够适量穗数是高产基础,大行距33cm下应缩小株距,因水稻品种类型分别使用12、14或16cm

株距。常规稻:株距12cm,

亩插1.68万穴,每穴3-5苗,基本苗6万/亩以上。杂交稻:株距14cm,

亩插1.44万穴,每穴2苗,基本苗3万/亩左右。甚至更大株距。CK9.38

Cc12cm14cm16cmCK12cm14cm16cmCK10.48

Aa10.30

Bb9.41

Cc9.80

Cc10.97

Aa10.58

Bb9.83

Cc10.11

Bd11.739.810.3211.947.960.3112cm14cm16cmCK12cm14cm16cmCK11.39

Ab11.51

Aa10.33

Bc9.42

Bd10.41

Ab10.70

Aa9.57

Bc9.02

Cc12.6613.852.1810.5113.591.5912cm14cm16cmCK12cm14cm16cm10.43

Bb10.70

Aa10.29

Bb8.82

Cc10.19

Bb10.55

Aa10.15

Bb15.6318.6314.0815.5319.6115.08(四)移栽2022年思南县塘头镇不同移栽秧龄对比可采用宽窄行栽培和厢式宽行窄株栽插方式。行向采取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移栽前2-3天,用富士一号和烯啶吡蚜酮作送嫁药。处理株高 穗长(cm) (cm)有效穗(万穗/亩)穗粒数 穗实粒 千粒重 理论产量(粒) 数(粒) (g) (亩/kg)实际产量(亩/kg)3叶1心113.2323.4817.29221.96175.1327.90844.69819.044叶1心114.7324.2716.625219.21166.8728.54804.54774.705叶1心115.9823.9015.694218.22162.6428.26721.43703.926叶1心113.0023.2815.295220.29159.9227.62687.33671.26(五)水分管理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要求和叶龄、叶蘖动态精确灌水。采取“三水三湿一干”的灌溉技术,即“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够苗排水干田控蘖(茎蘖数达目标穗数85%~90%时)。水

4

2

c

m

0

-

5

-

1

0(

c

-

2

m

0移 N-n

80%栽 够苗

叶龄期

期(

n

-

2

孕穗

数叶龄期抽穗

2

5

熟天

期手插秧水分管理机插秧水分管理(五)水分管理小苗移栽的,移栽后水分管理以通氧促根为主。毯苗机插稻一般不宜建立水层,宜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待长出一个叶龄发根活棵后,断水露田,进一步促进发根,待长出第二片叶时,才采用浅水层结合断水露田的方式。(五)水分管理叶

龄456789101112蘖 位123456789分蘖发生率%手

栽15.355.162.511932798831机

栽00021.759.897.680.575.6282017年PR23号2018年4月初

PR232018年4月初晒(搁)田的作用

控上促下,地上部叶生长减慢,分蘖减慢。促进分蘖两极分化,小分蘖死亡,大分蘖成穗。土壤还原状态得到改善,有毒物质减少,有机质分解;好气性微生物增加,嫌气性微生物减少。养分供给减少(复水后又增加)。目前已经改一次性晒田为多次轻晒田。(五)水分管理确定适宜的施肥量施肥的定量首先要解决N、P、K合理施用比例和氮肥定量两个问题。N、P、K合理施用比例1:0.4:1.2。氮肥的精确定量要解决(1)合理的施氮总量和(2)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二个定量问题。(1)氮肥施用总量可用Stanford差值法求取。其基本公式为:(六)施肥管理目标产量的需N量求取目标产量需氮量=目标产量×100公斤稻谷需氮量/100。100公斤稻谷需氮量用不同产量等级的吸N量求取。初步测定,在同级产量水平下,籼稻的100公斤稻谷需N量比粳稻低0.2公斤左右。(六)施肥管理土壤供N量的求取用不施氮空白区稻谷产量及其100

kg稻谷的需氮量,测得的稻谷需氮量,反映了土壤的综合供氮量(包括灌溉水,降雨的氮及生物固氮的氮),便于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空白区基础产量的每100

kg稻谷需氮量也随地力提高而增加,且受土壤特性的影响。(六)施肥管理氮素当季利用率的求取40%的氮素当季利用率是夺取高产的临界值指标值。根据700公斤高产田的氮素利用率(38—45.7%)的平均值为42.5%,故可用42.5%作为计算的可靠参数值(最低为40%)。(六)施肥管理杂交中籼稻700公斤/亩目标产量的施氮总量的求取7×1.9

4.7×1.73总施氮量(公斤/亩)=0.425=12.1

公斤/亩(六)施肥管理针对密度不足、氮肥一炮轰、钾肥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水稻“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重点在增密、增钾、调氮三个环节。水稻不同生育期吸肥情况苗期吸肥量少;分蘖期-拔节期吸肥量大;抽穗后吸肥量少。(六)施肥管理品种生育期NP2O5K2O吸收量(mg/株)%吸收量(mg/株)%吸收量(mg/株)%苗期9.81.74.61.48.11.7分蘖期316.255.0108.432.7250.150.5幼穗分化期222.938.7105.249.8191.638.7结实成熟期26.44.653.216.145.19.1苗期9.81.85.41.611.32.1分蘖期258.649.090.427.5230.543.1幼穗分化期114.127.3168.851.3277.852.0结实成熟期115.121.964.519.614.52.7施肥比例:氮肥运筹按基肥:蘖肥:穗肥=4:3:3施用。特别是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下更是如此,氮肥运筹比例调整为3:4:3。穗肥集中在倒4或倒3叶用作促花肥,既巩固有效分蘖成穗,又促进壮秆大穗形成。(六)施肥管理(六)施肥管理要求在N-n+1叶龄期起,群体叶色“落黄”,

4

<顶

3

叶,

叶片含氮

2

.

5

(2.2-2.4%),无效分蘖的发生被控制;在拔节期(N-n+

3

叶龄期),

最高

的1.2-1.3倍,LAI在4左右。茎基部的叶片显著变短。(六)施肥管理叶色诊断指标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

|通过穗分化始期(倒4叶出生)和倒2叶期两次施用穗肥,群体叶色逐步回升,

至倒

2

叶期重又显“

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