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繁丽悦目,许多图案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组合图案。如图是仰韶文化复杂型鱼鸟组合图像的典型代表。这表现出()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B.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C.先民社会生活的丰富 D.当时生存环境的稳定2.《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 B.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D.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3.云梦秦简《厩苑律》中规定:每年对各县的官用牛考核一次,有十头以上,一年间死了三分之一,不满十头的一年间死了三头,主管牛的吏、饲牛的徒、令、丞都有罪。《秦律杂抄》也规定:十头成年母牛要生六头小牛,十头母羊要生四头小羊,否则饲养者要受到“费一盾”的惩罚。这些规定()A.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B.佐证了重农抑商统治政策C.反映了以法治国的统治模式 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规范性4.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制度有只表示官阶俸禄品级,并不执掌实权,职是加官虚衔,属名誉称号;只有空道后才取得实权,负责具体事务。这一制度设计()A.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B.防止了官吏擅长之权C.适应文人治国的需要 D.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5.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口频繁流动、更深度的区域开发、城市的发展和区域性贸易活跃、国家制度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及其调适、民间组织的兴起、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等等,这些变化伴随着危机。经济、文化领域剧烈变化必然对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战。以下对明清时期的变化与挑战理解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直接导致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B.西方殖民者的东进是明清时期社会变化的根源C.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与世界是同步的,构成后者的组成部分D.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完全是反方向的,造成了社会的危机6.美国学者罗威廉《最后的中华帝国》一书中认为,"中国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国是孤立、排外的、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而非响应实际的国家利益。这种停滞与僵固的文化不仅存在清代,更包含整个“传统中国”。这一模式()A.促进了社会经济繁荣 B.开拓了国家疆土C.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 D.传播了中华文明7.清代嘉庆、道光之际,一些士大夫著述《皇朝藩部要略》等,将蒙古、新疆、西藏等历来被视为“荒遐之地”的历史纳入“国史”范畴进行书写。19世纪中后期,一批探讨陆地边界问题的专论如《帕米尔图说》等相继问世,一些知识精英寄情于海防地理著述的编撰或刊刻。这些活动()A.扩展了清王朝的海陆疆域 B.以宣扬传统宗藩观念为宗旨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D.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相连8.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1920年和1936年国内市场的商品结构表类型1920年1936年产值(亿元)比例(%)产值(亿元)比例(%)农业产品39.0942.2875.3344.82手工业产品29.7532.1743.8626.1工厂产品8839.5528.3116.84矿冶业产品2.913.154.962.95进口产品11.8812.8515.619.29合计92.46100168.07100A.进出口贸易平衡 B.商品经济繁荣 C.近代化曲折发展 D.民族工业萎缩9.如图为1952年10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第二组,分别为“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B.优先发展重工业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D.三大改造初步完成10.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这说明()A.欧美关系已经走向对峙 B.中法具有独立自主的共性C.美苏冷战加剧东西方对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大国外交11.《汉谟拉比法典》第四十八条记载:“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债,而暴风雨或洪水又冲毁了他的田,或是由于缺水田没有长出大麦,那么那一年他可不向他的债主交粮,他可涂改他的泥板,不付那一年的利息。”这主要反映了()A法律判决重视文书证据 B.立法精神蕴含强不凌弱C.经济压迫维护阶级统治 D.国家建立社会救济体系12.16世纪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勾画了一位饕餐国王高康大,一出生便不断吞占民脂民膏。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见如图)。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意在()A.支持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 B.批判资产阶级议会改革C.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 D.表达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13.19世纪中期,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一凯尔特一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反映了()A.邦联制依然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 B.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种族优越感C.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14.下表为伊朗立宪革命时期的主要政治势力的概况。这()派别概况宪法设计者萨德·道莱等开明官僚因与民主党领导人塔基赞德发生矛盾,在议会与国王冲突中,逐渐站在国王一边温和宗教人士由于民主党人提出政教分离,使得他们向国王靠拢民主派社会民主党在俄国成立,回国发展组织,反对在伊朗成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伊朗民主党脱胎于社会民主党组织,主张建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A.体现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B.表明立宪革命的群众基础较弱C.反映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勾结 D.反映革命队伍内部缺乏凝聚力15.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16.下表为20世纪不同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向巴西出口各类产品占比演变统计表时间农产品工业品文艺产品电脑软件60年代52.8%45.6%0.7%0.9%80年代42.7%32.5%12.7%12.1%90年代37.6%30.8%14.8%16.8%这实质上()A.否定了美国冷战时代外交路线 B.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C.认可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 D.彰显了西方大国软文化入侵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初,朱元璋废除书院制度,专一扶持设置于中央、府、县、乡的官学。然而,官学在运行中逐渐出现制度废弛、学风败坏等诸多问题。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礼部议准于各省设置整饬士习学风、监督地方学政的“提学官”。部分提学官试图打破职权所限,在官学之外别建书院。这一行动始于天顺年间,终于崇祯,建立起来的百余所书院遍布两京十三行省。书院有衙署、祭祀、聚徒讲学三大类型,影响最大的是聚徒讲学型书院,其中的精英教育以省级书院成就最高。在此期间,一些王门后学相继担任各省提学官或参与书院的讲学活动中,并将开放的讲会制度(以聚会形式组织讲学)引入其中,瓦解了官学体制中的师生秩序,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赵伟《明代提学官的书院建设与张居正的学政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提学官所建书院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提学官进行书院建设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明地带”1870年以后的40年里,并非仅仅是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个中心存在于欧洲的某一区域。因为当时的确有两个欧洲:一个内部地带和一个外部地带。内部地带包括大不列颠、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北部以及奥地利帝国西部某些地区。欧洲海外移民区的某些区域,特别是内战之后的美国,也属于这一地带。外部地带包括大半个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还有位于当时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等国本土东面的整个东欧。许多欧洲人海外移民区,比如说拉丁美洲和美国农耕地区,也可认为在当时是属于外部地带。欧洲人世界之外还分布着一个第三地带,即广袤无际的亚洲和非洲大陆。除了正在现代化的日本以外,从欧洲的标准或文化假设来看,它们全都是“落后的”;并且注定要在1870年以后那半个世纪之内严重依附于欧洲或被欧洲殖民化。187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大都可以写成为这三个地带之间关系的经历。——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对“文明地带”的划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1年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摘编自贾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材料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一、选择题1—16CBADCDDCABBCBDBD二、非选择题17.(1)特点:独立于官学体系之外;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样,功能各异。(2)影响:完善了书院体系;创新了讲学模式,推动了教育发展;促进了阳明心学等思想的传播。18.评析:材料中作者认为1870年以后的40年里欧洲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将大不列颠、比利时、德国、法国等西欧发达地区及美国划为欧洲内部地带;大半个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半岛等西欧欠发达地区、东欧及欧洲人所移民的拉美地区被划为外部地带;除日本外的广大亚、非大陆被视为第三地带。这一划分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欧洲的中心地位,具有片面性。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就走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前沿。1870年以来,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仍然以欧洲为中心,欧洲生产力飞速提高,西方国家加快了海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扩展,西方的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思想上,西方的启蒙思想在对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不断传播,对广大亚非拉落后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侵略、扩张,把广大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从而加速了自身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原料,扩大海外市场,这些都为欧洲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70年以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加紧了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步伐,给广大亚非拉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综上所述,作者的划分方式是片面的,是狭隘的欧洲中心论的表现,不能够客观的反映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貌。我们应当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19.(1)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对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